淘客熙熙

主题:怕富不怕穷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7 🌺36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附:你的回答,真的能秒杀对方吗?

        我还是希望大家 好好琢磨一下:有人坚持认为扔硬币,前面连续扔了9次正面,第10次,背面的概率高达接近于100%。

        你怎么才能秒杀此人。

        “标准答案”之一:回家扔一下,再来辩!

        好好想想,你这能让对方服吗?

        回家扔一下,扔10次?然后扔出连续9次正面?

        “标准答案”之二:回去读书!连书都没读明白,你讲个屁!

        能秒吗?

        “标准答案”之三:每次扔,不都只是有正或反?

        能秒吗?

    • 家园 说说我读《玄奘西游记》的心路历程

      一开始,我读得漫不经心,因为它是一个《百家讲坛》的东西嘛,行文 也确实比较“娱乐”。

      还有一个原因让我打不起精神,就是前面的内容,反复讲玄奘怎么能吃苦。吃苦这个东西打动不了我,能吃苦的人多了去了。

      可是呢,仿佛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也不知道 怎么形容,让我往下读。确实是硬着头皮往下读。

      读到中间,也就是开始介绍印度僧人辩经,我就来劲了。那段提婆菩萨跟外道的辩经,粗看,跟小娃娃们拌嘴似的。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一定不对——我的直观感受,必定是错的。印度那是什么文明?可能吗?小娃娃们吵架,当成宝?这绝不可能 ,只有可能 是我哪里没弄明白。

      一直读到唐太宗接见玄奘,我明确了,这必须是高手。唐太宗上来就把事挑明,非一般人敢想,敢做。玄奘不可能 太差。也就是说,书到这,我才开始“入门”。

      另外还有一条“支线剧情”,就是我闺女告诉我的那句有杀伤力的“我妨碍你吃屎了吗?”我一听就知道 这句话相当厉害,可是我又不知道 厉害在哪。这个经验,我早就有了,如果我只知道 厉害,却不能说出厉害在哪,一定是我的脑子不行。这是因为如果我不能搞明白怎么就厉害了,那么我就不可能 学得会,只能死背这一个。

      所以,读到“唐太宗接见玄奘”时,就“全面爆发”了,我就跟开了挂似的,连续突破。

      比如我在一瞬间就明白了,印度僧人的辩经,其过程,就是“大智若愚”。

      为什么大智若愚呢?比如,张三看李四,觉得李四是个蠢货,而实际上李四是名智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当李四的智慧高出张三一定程度时,在张三眼中,李四一定是个蠢货。也就是说,只有可能 李四能读懂张三,而张三是绝不可能 读懂李四的。

      我经常告诫我闺女:“平日嘴巴说说,可以,说谁傻逼,千万不能当真。”就是这个道理。在你心目中的傻子,有可能智慧高到你无法相信。

      我经常说,一些社会现象,我理解不了。可能 人误解了,认为我在说怪话,反话正说,正话反说。我说的就是我理解不了,这在表明我个人的智慧,完全无法企及人类整体的智慧。正因为如此,我看不懂。

      这就是为什么我对老马之流不屑一顾的原因。就凭他?就他,也能弄明白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来一万个老马,也不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根本不是某个个体可以理解的。

      所以印度 僧人辩经,看似如顽童,实则是顶级高手过招。光是一个提婆菩萨,我恐怕此生都是不可能 的了。水平太高了。

      显然,玄奘也远远高出我一大截,因为玄奘从这则辩经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乃至于后来在印度无人敢与他对战。我根本就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我是说,我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提婆的智慧。

      换言之,这本书,我并没有收获什么新东西,但是也有收获,就是把以前不太清晰的已知给清晰了、明确了、加强了。因为我水平太低了,怎么说呢?低到一定水平吧,这个宝贝给你,你也不知道 怎么去吃它,消化它。

      再说一下钱文忠。我从一开始,就读出来,这位是个“傻子”。好在我脑子里始终有根弦。我越往后读,越发觉得这位就是“傻子”。最后我判定,我才是个傻子。不论钱文 忠是不是大智若愚,我一定是个傻子。

      我猜想,若钱文 忠是大智若愚的人,他应该是实施了“降维打击”,说得太高级了,如同有人画了个大象,看的人觉得啥都没画,一点收获都没有。如果是这样,我不可能 当得了他的徒弟,因为我在瞎猜,差距过大,学不会的。

      所以我对他已经失去了兴趣,哈哈哈。就这段历史而言,就钱文 忠讲述的这段历史而言,我的感受 是,我仿佛看见了真龙身上的一块鳞片。

      • 家园 附:一定不要盲目相信自己

        需着重强调一条:一定不要盲目相信自己(想出来的对策)。

        通过一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 ,原生的“我”好多事都会搞错的。所以,一定要学会“质疑”自己。

        比如,我女儿较受他人评价左右,她自己想到的对策就是:我还是要多博得他人的好评。

        如果再想一下,事情可能 是这样:

        “我”太轻,所以人家用嘴就能左右,鸿毛嘛,拿嘴就可以吹了。

        若“我”重,重如泰山,怎么可能出现别人一评价,一说三道四,自己就几个小时不舒服呢?难道不是“没感觉”?

        此处需多说。

        其实,我女儿并不是要博得别人的好评,她更想的是“清静”,不希望别人对她指指点点。而这个想法,显然是错的,根本不存在,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 要求这个世界如何。

        如果你产生了一个想法,而这个想法又特别的荒诞,那就意味着,你100%,读错了题!是因为你把题整个读错了,你才会冒出这样荒诞的想法。

        这就好比说,你拿到一道数学题,你一眼就觉得自己会做,于是开始做题,写了两步你发现这完全行不通,只能说明,你把题完完全全的,读错了。

        简化之后就是,只要“我”冒出极其荒诞的想法,一定是“我”读错了与之相关的题。

        荒诞程度越高,读得越错。

        比如,我经常说,“我生活在一个魔幻世界当中”,荒诞吗?非常荒诞,这只能说明,我读不懂这个社会,完全读不懂。要么就是人类整体智慧已经到了一个凡人一点办法都没有理解的水平,要么就是我个人的愚蠢程度,十分惊人。

        大智若愚就是如此。张三的智慧远低于李四,张三无论如何,都会认为李四是个傻子。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死记硬背”一条铁律:千万不要轻易下定论,因为完全有可能在你眼中的傻子,具备远超出你的智慧。

        所以,这就是你可以学习的对象。你不大可能 直接从这个对象身上学到什么,但是你可以去“沾点仙气”。

        因此,我女儿显然把事情搞错了。别人说三道四,她心中有波澜,有没有可能不是对方力量太强,而是自己太轻呢?

        那么,这猜想,是不是就对了呢?也不好说,尽管有人说,就是这样。那怎么办?

        人生就是一场实验。

        如果要做这个实验,也得“死记硬背”——重点在于【强行】,即,强行学习。必须在别人非议声中,强行学习。否则,实验不可能 做下去,也就永远不知道“不是人家的力量大了,而是我太轻了”这一判断是否正确。

        对我本人而言,我已经做过这个实验了,所以我坚信,人无大志,必受苦。一个人没有志向,必定会感受 到人言可畏。

        我的志向并不大,只是为了修身,所以一些社会现象,还是会扰乱我的心神——尽管我脑子很清醒。

        受过了折磨,才知道 自己有多愚蠢。这就是我的人生实验所得,我当然相信孟子所说的话。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比如,如果不是因为我讲理,跟某些人讲不通,搞得我火冒三丈,我怎么可能明白“我并没有掌握一招制敌的讲法”呢?

        之前,我举例子,说我花了很长时间,跟我女儿讲,一个人在镜子前,会觉得镜子后面有个“我”,我们脑补出来的视线是直线路径,而并非是反射路径,但我女儿不断的抗议。这才让我充分认识到,我这个讲法,不能一招制敌。这才让我冥思苦想出,我要让她去看一个她从未见过的光学现象。

        你觉得这个社会在毒打你,所有的事,都针对你,更有可能说明,你回头是岸的机会,来了。

    • 家园 会讲理,就是一招制敌

      抽象和具象是底层概念,所以,无法解释,只能举例子说明。形式与内容,也是底层概念,有人将二者混淆,这种错误是很严重的。

      先来看一句话:

      老师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从有史记载以来,老师被粗暴对待的时代,都称得上糟糕。

      这句话里,出现了两个老师。前一个老师,显然是抽象的。

      后一个老师呢?作者显然态度是暧昧的,或者干脆的说,在玩文字游戏。

      辨析如下:

      1.若后一个老师是抽象的,那么老师被 粗暴对待的时代,就是指不尊师重教的时代。我们中国有这样的时代吗?没有。俄罗斯号称是战斗民族,中华民族是学习民族,中国人的学习热情之高,是举世皆知,天下无双的。

      2.若后一个老师是具象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历史片段了,比如文革期间,确实有不少老师被红卫兵小将从教室里拎出来。在这里,并不否认,至少可以说,对某些个(具象的)老师,做得太过了。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假设,所有(具象的)老师都被 批斗,是不是意味着,就不尊师重教了?

      估计会有人说,一定的呀。

      对不起,抽象和具象的关系,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两者都是底层概念,处于同层,所以,是不允许 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来解释抽象和具象的关系的。

      大家 注意了,“抽象和具象的关系,不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两者都是底层概念”这才是“杀手锏”。

      如同前面讲的那个网络暴力案,涉及到好几方,我们简单分为三方,因该事件中安女士自杀,故张三认为主要责任在安自己身上,李四认为大V该担责,赵五认为吃瓜群众才是该死(赵五就是鲁迅)。怎么破?

      一台电脑,有CPU,有内存条,有硬盘……现在电脑无法开机,你上来就说“全坏了”?

      后面这个事例,是扯了几百年、几千年的皮,很多人深陷其中:明明知道对方是错的,但无法“一招制敌”。为什么?自己的认知有缺陷。

      而且我们还知道 ,在这种所谓扯皮过程中,“对的”一方,很容易冒火,即便压住了火,只怕也要找个地方“泄火”。为什么“对的”一方,总不能想到,是不是自己还少了点啥呢?将扯皮转换成打架,难道不应该想一想,对方武功不如我,我却为什么无法将其擒拿呢?

      稍微想一下,恐怕就有答案了:“我”确实占了理,但是,“我”无法快速搞定对方,一定是我少了什么。

      当然,如果对手是“杠精”,另当别论。我的意思是,其实很多人并非是“不讲理”——这里的“理”是抽象概念,而是“讲不对理”——这里的“理”是具象概念。说简单点,不会讲理。

      我前面也举过例子,我是如何一下就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杀死的呢?这俩都是私理,不存在对与错,只存在输与赢,公理才是对的。

      会讲理,手里一定有“核武器”,我一上来就给你来个“王炸”。

      我闺女经常跟我讲理,但是,她的感受 却是:不是说只跳起来几公分就被 我压住了,而是她根本跳不动。所以她觉得“憋屈”。并且她还形成了错觉,认为我是靠“力量”施压,并不是,我用的是“空间”,没有起跳的可能性。

      有一部美国电影,忘了叫什么,大意是说哥哥跟弟弟都打搏击,哥哥是传统摔跤,也就是靠“锁”,弟弟是拳击手,靠“力量”、“速度”。最后决赛在兄弟俩之间展开。

      我就是哥哥这种打法,我用的是“锁”。

      实际上,我更早举的例子,叫博尔特去一个甬道跑100米,本质也是“锁”。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跟对方扯来扯去,只能说明,你俩哪个都不会一招制敌。难道不是?

      再来一次:有人认为扔硬币,前面扔了9次正,第10次扔背面的概率接近100%。

      怎么讲理,一招制敌?

      • 家园 附:讲理,讲在前,理在后

        玄奘在取经途中听说了一个关于两僧辩经的故事,一个是提婆菩萨,提婆的意思就是“天”,另一个是外道。

        外道问:你叫什么名字?

        提婆菩萨答:我名叫天。

        外道问:天是谁?

        提婆菩萨答:天是我。

        外道问:我是谁?

        提婆菩萨答:狗。

        外道问:狗是谁?

        提婆菩萨答:你。

        外道问:你是谁?

        提婆菩萨答:天。

        外道问:天是谁?

        提婆菩萨:我。

        外道问:我是谁?

        提婆菩萨答:狗。

        外道问:狗是谁?

        提婆菩萨答:你。

        ……

        我第一次看这故事时,有些诧异,“辩经”这么低级?这不大可能。高级在哪里呢?我又看不出来。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 高级在哪。但是,我知道 这些:

        辩经速度极快,这意思就是说,其中有一方慢了半拍,就算输。所以,辩经首先是辩,如果你辩都辩不过对方,非常有可能 说明,你连理也不大明白。这很巧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讲理当中,讲在前,理在后,如果你不会讲,不能一招制敌,不能在瞬间反杀,理,对方可能 就不会听了。

        • 家园 截止到今天的一些思考

          我女儿从她同学那里学了一招,很厉害。对话场景往往是:

          张三对李四说:“你这个样子就不怕人家说你吗?”

          李四反击:“我这样子妨碍你吃屎了吗?”

          基本,一招制敌。

          企盼“以理服人”,恐怕是幻想,无数事实说明,光是一个“理”服不了人,得会“讲”。“讲”就把你讲死了,服不服啊?

          我琢磨 了很久,终于搞明白“我妨碍你吃屎了吗”厉害在哪。据我闺女说,这是她魔改过的,之前没有这么厉害。

          这句话的原始版本应该是“我碍着你什么事了?”

          然而,对方有办法接招:“你当然碍事了,妨碍我了,妨碍他了。”

          “我碍着你什么事了?”中的“什么事”,相当于代词,形式,可以往里放各种内容,实际上,这么说话,是“送给对方打”。

          “我妨碍你吃屎了吗?”把“什么事”替换成了“吃屎”,填实了,对方当然无法反击。

          我闺女跟我说,此招实用性极强,如果对方是女生,基本听完就哭。

          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变化了。

          礼貌版:“我是不是拦着你的道了?我是不是声音太大,吵着你了?”

          对比一下另一个礼貌版:“我是不是妨碍你了?”

          感觉出来了吗?后面这个,虚。给人虚头巴脑之感,所以往往会回复:“没有没有”,同样虚情假意。

          我后来又想了一下两僧辩经,我猜想是这样:

          外道问:你叫什么名字?

          提婆菩萨答:我名叫天。

          外道问:天是谁?

          提婆菩萨答:天是我。

          外道问:我是谁?

          提婆菩萨答:天。

          如果是这么答,提婆就输了,因为外道成了“天”。

          这反应实在是太快,了不起。

          外道问:你叫什么名字?

          提婆菩萨答:我名叫天。

          外道问:天是谁?

          提婆菩萨答:天是我。

          外道问:我是谁?

          此处,提婆菩萨答:狗。

          外道不死心,打算再攻,于是问:狗是谁?

          结果 又把机会送给了提婆,提婆答:你。

          这样,外道必须问:你是谁?

          提婆就很顺利的答:天。

          至此,完全封闭,外道被 锁死。

          当提婆回答外道的“我是谁”时,答的是“狗”。外道理当立刻认输。再辩下去,就类似于输了棋还继续下,越来越不体面,越来越出丑。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会止损的人,智慧已经不够了。如果及时止损,外道或许还能留点颜面。

          以上,是我的猜想。不敢说对,有空再琢磨。

          我从这里面学了一招,通过简单的对话,发现对方不会及时止损,就可以判定对方的智慧太低,在日常生活中,后面的话,就不必再说了。

          我跟我闺女说,以后你找男人,这种输了还犟嘴的,坚决不能要,太差劲。

          有人看过《赌神》吗?周润发演的那个角色,一开始赢了个日本 人,日本人就止损了,甘拜下风。后来又赢了一个中国人,这个中国人就不知道 止损,找帮手,要再赌,结果输光。这就跟下棋似的,你下不过人家,你不服,回家练一段时间,总是需要的。刚输,又来?太差劲。

          外道,先是自不量力,率先发难,尔后提婆说“狗”时已经输了,又不马上止损,综合来看,这个外道实在是太差,只能以自己来衬托提婆的光辉。

          当然了,这个外道,在普通人当中,估计算是好手了,他就不知道“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啊。我经常告诉我女儿:“这世界上的绝顶高手,你从未遇见过,你自以为如何,搞不好哪一天被 人一根小树枝打死了。”

          唉,如今有些人,真的不知道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我有时候怀疑,钱文忠这个人,如果不 是个蠢货,就是个大智 若愚的人。很难讲。算了,他又不会收我当徒弟,不研究了。

      • 家园 附:答案

        连扔10个正,概率为2的-10次方。

        前面9个正,最后一个为负,概率也是2的-10次方。

        第一个负,后面9个正,概率还是2的-10次方。

        这里面还涉及到另一个因素:有的问题,解答一对一,效果比较好,有的问题,需要一对多的解答。

        一对多时,往往“多”里面有几个率先“明白”,一般他们会有所表现,比如手舞足蹈,其它人就会去问,“明白什么了?给我讲讲呗”。

        我们中国目前的课堂教学,完全没有利用好一对多这一条件,相反,N多个学生,假装坐在一块,假装是同学。

        附带说一句,君子求诸己,这话真是好用啊!啥叫君子求诸己?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想想自己是不是哪做得不够。

        讲理,是讲和理两块,我以前比较重视“理”,因为我不懂“理”,不知义。这一部分,我敢自吹,不错的。

        可是,我跟某些人讲理,讲不通,我往往会变得暴躁不安,要么就是拂袖而去。但是,我想起来“君子求诸己”这句话,才意识到,“讲”也是功夫,越会“讲”,越是能一招制敌。讲不通,我换一个方式讲,还不行,我就再换一个方式。还别说,自己升级了。

        所以千万别信我的“谣言”:不写作业,也能拿80分。我讲理,要比一般老师效率高出N倍。

    • 家园 为什么我的脑子这么好?

      我脑子好吗?公认的,对吧。脑子好是结果,对吧,所谓脑子好就是能完成某些任务。那,脑子是怎么就好了呢?

      1.天生的;2.勤奋所得;3.运气

      三选 一。

      那我要说,这三个答案都不对呢?

      我做过不规范的测试,结果是,我的脑子天生比一般人要差,比如,我的记忆力低于不完全统计之平均水平。

      然而我的记忆质量,却远远高于一般人。

      ??

      ???

      听不懂!

      听不懂我就换成人话。记忆质量指的是一个人的所记,跟当时的发生,差异有多大。很多人的记忆力并不弱,甚至强,但是,记忆质量很差。

      不好理解?那就打个比方。

      甲城的公路等级相对高,车也多,但多数是出来闲逛的车,甲城的交通状况很糟糕。

      乙城的公路等级相对低,车少,出来都是办正经事,乙城的交通好到叫别人绝望。

      这才,刚刚开始。

      因为,甲城的公路等级高,所以甲城会设计、修筑、维修上花N多人财物,乙城花得很少,所以乙城还有很多钱,可以用来投资别的。

      我的脑子,就是乙城模式:我会拒绝N多垃圾信息,这并不是把我自己锁在屋里,而是以极快的速度,扔掉。这是其一。其二、把门的特别严。

      这二者是锁在一起的,如同鸡生蛋,蛋生鸡。垃圾信息越少,把门就越严,越严,垃圾信息也就越快被扔掉——我女儿经常被 我“粗暴”的打断,我会喝止她继续释放垃圾信息。

      所以,为什么我会认为信息大爆炸是真的要人命的?

      之前,跟大家 介绍过细胞因子风暴,还有印象吗?细胞因子风暴简单说,就是B细胞快速增殖,因而产生海量免疫细胞士兵。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士兵是要经严格审查的,不合格的将被淘汰,但在细胞因子风暴中,审查只是“走过场”,结果有成堆的不合格——更应该说是疯子型——士兵混进了部队。开战之后,这些疯子士兵,见“人”就杀,甚至连自己都杀。所以能挺过细胞因子风暴的病例,是少数中的少数。

      细胞因子风暴的模型里有两个要素:一、巨量;二、审查。

      从意识层面 来看,人类只要活着,就在处理信息,这就好从物质层面 看,细胞永远在工作。

      在我看来,二者有相通之处。至少可以说,细胞因子风暴之模型,是可以借鉴的。有人说,信息过载会引发“宕机”,其实后果要严重得多。因为这里所说的“宕机”指的是一般俗语中的“脑子卡壳”,而真实的影响是,混进来 的垃圾信息,会【有效】撕开人类原生的意识免疫防线。

      “请说人话!”

      意思就是:会变成脑瘫。

      我前面讲到,很多人的记忆质量远没有我高,只是一般负面影响,还不至于破坏最后的防线,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也不过是某人在构建不真实的历史,或者是学习效率很低。因为面对的并不是信息大爆炸,而是常规级的信息量。

      人类是可以自己生成垃圾信息的,这一点,所有人都体会过,这就是所谓的左思右想。比如炒股的时候,会想,买不买,卖不卖,反复想。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叫停,“不想了,再想也是这样”,这是因为原生的(意识)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只要这个免疫能力还有,人类尽管能自产垃圾信息,但足够及时收手。可是,如果“破防”了呢?

      我完全不愿意就此做过多的论述,因为在我看来,信息大爆炸,只是刚刚拉开序幕,“好戏”在后面。

      以上,有证据吗?

      没有。

      那不是玄学?

      确实是,当我没说。

      换个方式。良师益友。为什么要跟良师益友呆一块?舒服啊。舒服具体是什么意思?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我“迷恋”上毛泽东,只是因为一句话: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从来不闲聊。我跟毛泽东学的就是这个。我从不闲聊——当然是指练到某个程度之后。

      处理信息是会有能耗的,对吧?那你要是总在处理垃圾信息呢?那你的效率是不是一定很低?

      我不是因为什么高尚、雅致,我只是,不愿意处理垃圾信息,我这个人是非常抠门的。

      不过,实际上,我还是会经常放垃圾信息进来,但我还有两招,扔掉或者变废为宝。

      很多人在生活中处理垃圾,往往会舍不得,对吧?往往是觉得扔了怪可惜的,要不留着?留着就算自己用不上,以后会送给别人。就这么一“琢磨”,要不要消耗成本?

      我扔垃圾的速度,极快。用不上?扔了。万一扔错了呢?再买。

      这是扔垃圾,再讲变废为宝。这要举一个例子。

      我昨天看到一则新闻,网络暴力案。大概就是四川绵阳一位安女士,游泳的时候据说被 两个13岁的男娃猥亵了,安女士的丈夫见状跳进泳池把一个娃先按到水里,然后又打了一耳光。后来这个娃的家人就把男人打娃的视频放到了网上,经大V们一包装,吃瓜群众一围观,安女士自杀了。这是2018年的事。昨天判了,三个被 告(娃的亲人)最重的一年半?其它两个缓刑?据说,多数吃瓜群众对判决结果表示不满,认为太轻了。

      这条新闻对我而言,就是垃圾。我心有不甘,得用起来。怎么用呢?我讲给我闺女听,再听她的看法,借此找出她的思维漏洞,不好的习惯。

      我闺女第一时间说的是“这些大V还有良心吗?”(我顺带告诉她,这些大V听说安女士自杀后,就立马把相关视频“下架”了)。我告诉我闺女:“这些个大V,如果你在生活中认识他们,跟他们打交道,或许你的评价会很高。”

      大家发现没有,我闺女挺擅长“打七寸”?

      这个网暴事件,有三截,安和她的丈夫跟娃和娃的亲属,这是头;大V,在中间;吃瓜群众,是尾。依最高标准,这三截,都不是“东西”:依最高标准,安的丈夫够蠢的。娃的家人半斤八两;大V太坏,从来不嫌事大;吃瓜群众就喜欢凑热闹。

      不同的人,打的地方不一样。有的是全打了,有的是打头,各种都有。我闺女是真的比较擅长打“七寸”。

      这就把垃圾转换了,变废为宝。

      再讲一个,为什么我建议不要当账房先生。

      毛泽东这种类型,几百年、上千年,才出一个。对吧?公认的。古今 中外,都这样。形容的说法,可以是:上帝每天都在造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何时能造出一个毛泽东。

      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五百年出一个吗?不 是。五百年出一个,就有规律了。那是什么意思呢?意思不是说了吗?自己都不知道 何时能造出一个,意思是有可能 连续造三个毛泽东。

      有可能连续造出三个毛泽东,叫不叫规律?不能叫规律,但可以叫机会。现在我们已经知道 了,连续造出三个毛泽东,这种事是会发生的。啥时候出现呢?出了第一个毛泽东之后,就有可能性了。所以账房先生就会想,“我是不是应该多了解一下情况,没准这新上任的,是毛泽东2号呢?”账房先生就会投资,购买情报。情报买来之后,账房先生显然是不可能下结论的,“那要万一不是呢?我这个一把投进去,不就打水漂了?”转念一想,“那要万一是呢?这可能 是十万年才出现一次的三连击啊。”又转念一想,“万一不是呢?”又转念一想,“万一是呢?”看明白了吧?账房先生制造垃圾信息的能力是惊人的。万一是呢?万一不是呢?万一是呢?万一不是呢?

      账房先生是必定会把自己算死的。不会有任何例外。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为啥是一瓢,不是两瓢、三瓢?需要多少,就取多少啊。我要那么多,干嘛呢?

      这就两个。一个是天天刷微信、看抖音,无用功做太多;一个是爱算账,会自己制造N多垃圾信息。

      顺带说一句,有人说,“我就上班累了,玩会手机,休闲一下,放松一下。”问题是玩手机,不放松。真正的放松,我介绍两个:躺着,看天上的云,星星;泡杯茶,慢慢喝。其实读书,也是一种休闲放松。不是所有的书都这样。一般来说,散文、诗歌,沁人心脾。有的说理文,也写得很好。光是阅读本身,就会让人惬意。

      休闲放松,重点在于场景或者气氛的转换,转换的要诀,在于“对仗”。比如白天工作环境非常安静,回家可以放一点比较电子的音乐。有的人,他的工作是很琐碎的,然后他回家还继续泡在网上,今天热搜在说什么呀,有什么新的八卦呀,继续琐碎。24小时,全琐碎。他不累死,那就不正常了。

      这是在说如何卫生健康的用脑。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脑子好,要么天生的,要么后天努力来的,要么运气好开了某个关键的窍。这三条,并不能说错了。然而,它们不是关键之处。

      正如前面讲的那个网络暴力案,安女士一家,跟两个娃的一家,有摩擦,放在这个社会里,难道不是天天都有?这是谁能杜绝的吗?吃瓜群众总是在吃瓜,难道不是古今 中外都如此?真正出了问题的环节是大V们。我女儿比较笨,她认为我在否定她,她就没听出来,我只是说“没良心”这个打法是错的,并没有否定她指出大V担责的敏锐啊。对付大V,要约束他们,规定造瓜的质量和数量,出圈就收拾他们。

      从某种意义来看,治理垃圾信息,难道不恰好就是要规范以大V为代表的“中间商”?

      • 家园 附:再聊聊那个网络暴力案

        我刚刚说,就整体而言,错在大V,更具体的说,得规范大V。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并非如此,而是这样:

        张三看了这条新闻,对张四说:“你看你看,你就是跟安女士的丈夫一样,容易冲动。说了你多少回,你就是不听。”

        张四怎么说呢?张四说:

        1.“怎么能怪安女士的丈夫呢?明明是那个娃一家子的错。”

        2.“明明是大V的错。”

        3.“那要是安女士不去游泳呢?”

        4.“明明是吃瓜群众的错。”

        同志们,你们认为,该选哪个?

        • 家园 我们还算同一个物种的吗?

          说,显卡、硬盘、CPU什么的,缺一个,电脑是不是就无法运转?

          所以,那个网暴案中,安一家、娃一家、大V、吃瓜群众,全是SB?

          只要是一个坏结果 ,所有涉及到其中的,全骂一遍;只要是一个好结果,所有涉及到其中的,全夸一遍。

          好家伙,这脑子,啧啧啧。

          有人告诉我,其实吧,我觉得这些看法不对,什么这个错了,那个错了,但是我又搞不清不对在哪里。

          好家伙,这脑子,啧啧啧。

          看起来是两类,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

          人跟人的差距,怎么能大到这个程度呢?我们还算是同一个物种的吗?

          其实吧,有的人,他脑子就是个摆设,他不用的。他就是提要求,哪哪死人了,让他不高兴了,他就一通骂。就这么回事。

          我闺女就是这号人。她经常跟我说:“我谁也不招,谁也不惹,我就是希望我那些个同学懂点事。”我斜着眼看她:“你谁啊?天王老子是吗?凭什么你对这个世界指手画脚的呀?你怎么不说,你谁也没有招,谁也没有惹,为什么夏天这么热,冬天这么冷啊?

          你妈的,学习是你的义务,成为有用之人是你的责任,你都15了,然后这两条在你脑子里不存在,你是个神马玩意!”

          猜我女儿怎么说?

          “你咋不去说别人呢?”

          “全中国,每年车祸死亡人数20万,然后我说,司机要注意行车安全,这不对?你给老子马上滚,滚得越远越好。”

          大伙品一品,细品品,这能算人脑吗?猪脑子也比这个强啊。

          刚刚有人给我私信:“哥,真得感谢你,这个问题困惑 了我十几年了。我扯不过他们,这下好了。”

          ……我还能说什么?算了,不会思考问题,会背也行,反正我们都是把别人弄好的公式背下来的人。

          • 家园 人类社会中有没有真脑残?

            我的答案是:有,并且……

            《山海经》知道吧,里面尽画些稀奇古怪的人,这是对的。人类的后代,就是有很多畸形,比如雌雄同体,比如两个头,只不过,一、畸形程度不一样,比如六指就不大碍事;二、更为重要,我们如今拿不到原始的数据。古代有没有统计,不知道 ,也没有相关数据。现代有B超技术,严重畸形的胎儿不会让他继续长大,这样我们的数据也会失真,并且是严重失真。

            为什么说,肢体畸形婴儿占比有多高之原始数据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它可以成为“脑畸形”(这词我发明的,意思就是天生的白痴,以及其它较轻程度的情况)婴儿所占比例的一个参考。人类生产的后代,大致有三种畸形类型,一个纯肢体,一个纯脑子,一个是都有,这三类一共占了多少比例,我们完全不知道 。

            这是一件事。第二个是,我们成年人,很多成年人,包括研究儿童的专家,大大低估了儿童的智力水平,经常被 孩子玩得团团转。

            比如皮亚杰这位儿童心理专家,做过很多实验,后来的人重做,发现皮亚杰被 孩子们耍了。孩子们从一开始就知道 这是实验,结束后会有奖励,比如巧克力。所以孩子们非常“配合”:“你想看到什么,我就做给你看,反正不费劲。”

            注意了,这里是需要很高智力来支撑的:孩子们已经发现,对方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呆子,“我”装作不知道,将计就计。当然,孩子们自己是不会这么描述的,他们不能清晰的将这一切陈述出来,但是,他们会干,他们懂得很!

            我经常拿这个案例来嘲笑我闺女失智,你看人家,压根就不计较所谓的被 人轻视了,你瞧不起我,当我傻子,这是好事啊。难道不是?

            据我观察,我姐的孙子,智 力水平不敢说高,至少可以说,没问题。他“贼”得很,他完全知道 成年人把他当傻子,然后我闺女夹在中间,有什么事都会数落我闺女,这就是他的机会。他就反复利用这一点。天生的白痴是完成不了这种任务的。

            简单说,小娃娃,会钻空子,往往说明是正常人,而不是畸形。可是,我们要注意一点,钻空子,要看钻什么空子。有的空子,如果也钻,那反而说明,非常有可能 是天生的脑残。比如,拿吃饭喝水,要挟大人。我闺女从来不干这种事,打小起就没干过。我很放心。

            对于成年人而言,我们的判断标准是,他是不是以钻空子为“主业”,如果是,那说明他是学习失败。这涉及到智慧,而不是智力。这是两码事。简单说,智慧对的是学习教育,智力对的是天生条件。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判断,一个成年人,是不是天生的畸形,更无法判断出,假设是畸形,程度有多高。我们只能判断出畸形程度非常高的个体。

            我姐的孙子,我闺女,天资足够了,但是吧……但是架不住有的人祸祸。有的人吧,总觉得自己都啥都懂,无所不懂。

            所以我们人类社会,大致可以说是真脑畸形跟被人废掉的健康人,混居在一起。

            有的人吧,我也不知道 该怎么说,一天到晚跟别人比,别人买个啥他也要买,别人这样了,他也要这样。问他,你跟残疾人比吗?不比。这不是歧视,一个健康的人,怎么会去跟残疾人效仿呢?人家盲人要戴个墨镜、拿根竹竿,你也这样?这不 是神经病吗?问题是,残疾人是肢体残疾,那脑残疾不是必然也有的?你是看不出来,但你不知道 人类社会当中有很多各种程度的脑残疾人?你也去效仿?

            至于比例吧,我只讲一个故事。我养独角仙,50个受精卵,孵化出来的肢体残疾,占比50%,有各种残疾,角歪了,鞘翅收不回去,还有力量不够不足以让它起飞,还有呼吸系统有问题,腾空之后受不了稀薄空气(对于昆虫而言,上升10米就很缺氧少压了)……当然我这个50%,不能当真的。第一,我是人工孵化,第二,我只养过一回。以上,只是说说而已。

            不过呢,据我女儿所说,她在一本书上读到,独角仙的畸形比例高于50%。我不知道 信源是否可靠,姑且听之。

            问,如果有人发明出一台仪器,可以准确测量成年人的“天资”如何,会有多少人去测?

            我估计,这台仪器的问世,会引发世界大战。

            所以我认为,这事我们还是装成啥也不知道吧,不说不说,啥也不说。这样比较好。你摸鱼,我也摸鱼,我们一块摸。哈哈哈。

            我姐那个孙子,智力肯定 在线。他知道 我不把他当傻子,所以呢,有话好好说。我估摸着,在他心目中……全是呆子。他挺高兴,一点都不计较:“你觉得我蠢?谁更蠢还不知道 呐。”所以这个娃呀,以后难说的。

            我闺女智力也在线,就是聪明过头,自己要搞邪门歪道,一天到晚向真脑残靠齐。比如别人轻视她,她就气得不行。人家是真脑残,真脑残能明白自己是脑残吗?他不明白啊,所以他老生气啊。真脑残比不过别人,老想“争口气”,这是合情合理的,你一个健康人,你也这样?哎哟,这叫暴殄天物啊。

            真相就是这么“残酷”,大家忍一忍,更不要对号入座。成年人有多少是真脑残,脑残程度有多高,这完全是不知道 的。我们只能说,人类社会中,必定有不少这样的真脑残混在其中。不如这么来想,假设,假设你是个真脑残,你现在不还是活蹦乱跳的吗?我非常有可能 是真脑残,程度不高,比如我的记忆力比不过别人,所以我老实啊,乱七八糟的事我不看,我也不想。

            • 家园 小结:真的计较不了

              这两天从迷信开始,谈到了真脑残。我估摸着,有读者哪哪都不好了。我以前老说,骂人是轻的,看到了吧,骂人确实轻的,这不骂人,就说老实话,说真实情况。

              得解决问题。我的观点是鲜明滴:要卫生健康滴用脑。自己想不明白,把人家说的,背下来,操作,也不会?那不说了。

              命,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在过。

              真心再劝一句,别计较。你要健康的,你是幸运儿,对吧,你计较个啥。你要是那啥情况,你不还活着吗?从某种意义来看,人类社会也非常的慷慨啊。不知足吗?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这个做人吧,我的看法,跟打麻将一样。

              说,你上手牌不好,所谓不好就是不靠、不成对,七零八落的,好事啊,随便摸一张,都有用,对不对?胡不了,你也 不郁闷。

              说,你一抓牌,都是连张、成对,你得打大胡,对吧。天生的好牌,你摸一张就听了,打到最后 你也胡不了,这是常见的事。所以天生好牌,你不能胡屁胡,你要打大的。那要是没胡了呢?你郁闷个啥?你已经尽力了啊。

              问心无愧谋胡牌,认认真真打麻将,横批:这就是人生。

              我他娘的,最讨厌两种人,一个是嫌钱少,乱打一气,狗日的你来干嘛滴;一个是不管什么牌,往最大里打,搞得自己跟玉皇大帝似的。这两种人,成不了我的牌搭子。

              问题是, 这两种人,还真不少,你说我烦不烦?我一开始有点烦,后来我一想,不能烦,烦了是我自己倒霉,也不必烦,我原本就至少是个轻度真脑残,我如今还活着,我还有个健康的闺女,我他妈的嫌了啊。

              我要么就是真脑残,原本应该被踢出人类社会,并没有,我赚了;我要么是健康人,跟某些人学早被真脑残气死了,我不生气,我赚了。我是左算,右算,我是这样假设,那样假设,结果 都是赚的。说明了什么呢?多活一天,赚一天。哈哈哈,自在啊,舒服啊。

    • 家园 重度迷信

      先讲一个笑话。说,张三画了一只大象,邀请李四、赵五来看。

      李四一看,说道:“嗯,这根水管画得比较有意思。”

      赵五一头雾水的看着李四:“我怎么什么也没有看见呢?”

      我们今天有的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大概就是李四、赵五级的。

      我女儿有一次,有个地方溃烂了,她不知何故一开始没告诉我,过一个多礼拜我才知道这件事。然后我就告诉她怎么处理,但是,她认为没什么效果。我说根据我的经验是因为你前面拖的时间太长了,后面就要多花一点时间。我说完之后,看了女儿一眼,她的表情,我读懂了。所以我接着说道:“这是我的看法,我没有办法给你一个确切的答复,如果你心里不踏实,就去医院,但如果去了医院,医生说的跟我一样,你也不要后悔,如果说的跟我不一样,你老人家也不要来跟我算账。”

      结果当然是她去了医院。从医院回来后,女儿告诉我医生没有确诊,但建议暂时不要抹消炎药了。

      事情交待完毕。

      这个事让我意识到“机会来了”,我要“借题发挥”一下。

      我问女儿:“医生没有确诊,但建议你停药,这很矛盾啊。”

      女儿说:“那我觉得还是应该停药。”

      我又问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张三说的,你觉得不是那么靠谱,李四说的,你也觉得不是那么靠谱,可是李四有一个头衔,你还是听李四的?”

      女儿答:“李四不光有头衔,还有经验,比如你不是医生,我看的那位是医生。”

      我接着问道:“你的意思就是说,有经验,就可靠些?”

      女儿答:“难道不是这样?”

      我等的就是这句话,于是“痛下杀手”:“迷信。”

      我女儿当然是不高兴的,我赶紧灭火,然后给她讲我的看法:

      迷信包含了两个要点。其一、很多人分不清抽象和具象,比如这么一句话就很常见,“老师是神圣的职业,但是张老师的所作所为实在不敢恭维啊。”前一个老师是抽象的,后一个老师是具象的。抽象的老师总是圣神的,即便所有的具象的老师都不称职,那也不可能 把老师这个抽象给抹掉。所以很多人他是信任抽象的老师、抽象的领导、抽象的医生、抽象的警察、抽象的士大夫精神……

      其二、当张三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李四的意见有一定道理时,往往会选有头衔的李四。这里,头衔包含权威人士、多数人、反复出现的现象等等。

      这里需要多说一点的,就是对“毕竟有经验”的迷信。我后来问我女儿:“你以前总是认为你的老师毕竟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我一天老师都没有当过,尽管我说的有道理,但你还是会选择听老师的。结果呢?是不是一天接一天的体会到匪夷所思?”

      迷信“毕竟有经验”是迷信权威当中的一种,信的人,接近100%。

      “毕竟有经验”,其实很不靠谱的反例实在是太多,比如前面举的老师的例子,还有,炒股,老股民多了去了;摸鱼,老油条多了去了……并没有否认,干过跟没干过还是有区别的,问题在于,区别有多大,有多关键。经验这个东西,有关键经验,也有非关键经验,难道不是?很多人“有经验”,往往是小经验,不要紧的经验,芝麻型的经验,难道不是?

      其实,接近100%的人是知道 这一点的。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感慨:“哎,实在是没有想到啊,某某他的能力怎么能差到这个程度?”有个熟人曾经告诉我,他有个朋友是编教材的,编了十多年了,他就他的这个朋友打听教材质量问题,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他这个朋友,几乎是“一问三不知”。

      这并不是特殊案例,而是常见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所谓“毕竟有经验”其实相当不靠谱呢?不解释,这有什么好解释的,懂的人自然懂。

      现在关键问题来了,问:为什么张三的话听起来有一定道理,李四的话听起来也有一定道理,但听李四不听张三的,因为李四有头衔或者“毕竟有经验”?

      答:溺水的人,坚决相信自己抱的是一根浮木,不可能是稻草。

      具体什么意思?这里要解读一下——当然是我个人的解读。

      先把自己退回去,变成孩子。你是一个孩子,你听到张三这么说,李四那么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二选一,你选谁?你选有头衔的李四。

      第一次,你是这么做的。

      第二次,你还是这么做的。

      第三次,你仍然是这么做的。

      所以,你就对权威形成了一种依赖。依赖到什么程度呢?打个不让人不太愉快的比方,你后来才知道 ,把你养大的,是你的杀父仇人,他养你,是要让你替他继续杀人。这事铁板钉钉,证据确凿。但是,你,不听,你痛斥告诉你真相的人,“这完全是虚构的。”

      依赖到这种程度,我称之为重度迷信。我女儿就是重度迷信,很难搞。大家听完就知道 为什么说很难搞了。比如学习方法,她在学校听老师说了一套,在家我说了一套,她觉得都有道理,但是还是听老师的,结果 成绩很不理想。我是又骗又哄又打又骂,逼着她试我的方法,成绩就上来了。事后我问女儿:“这下你该明白了吧?”她坚决否认。

      重度迷信不是简单的依赖某个具象对象,而是深度依赖,无论如何,要找个东西依赖。

      她这种表现,不特殊。作为她的父亲,我十分头痛,想了很多办法,但进展很慢。

    • 家园 再说社会的“毒打” -- 有补充

      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一个主要的宣讲,就是荣誉感和羞耻感。孟子说耻,荣誉感一般是高门望族搞,基本句式就是“我祖上如何如何”。

      胡锦涛当主席的时候,不就搞了“八荣八耻”么?可是不见效,这是为什么呢?

      说到底,手里没有核武器,讲道理人家不怕。过去为什么能推行?有宗族啊。宗族就是核武器,不听话我给你踢出去。现在变成了小家庭,在小家庭当中,父母其实成了弱势群体。过去的宗族,必定会选出族长,本质就是首领制。现在的小家庭,尤其是一些爱民主爱自由的小家庭,丈夫跟妻子,分庭抗礼,连2打1的局面都不能形成,孩子必定有空子可钻。小孩是不懂长远的事的,眼前有利他就干。所以这种小家庭,非常容易培养出戏精、杠精,各种精。只有极少数有智慧的孩子,不搞这种歪门邪道。这是很罕见的。

      “八荣八耻”的不成功,在我看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

      除了宗族的退出,还有一个因素在影响,那就是现代人更加崇尚科学,不喜欢简单用道德来看问题。比如“代孕”,其实不少人是接受的,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所以现在教育其实是没招,尽讲些虚的,比如什么培养兴趣,这跟睁眼说瞎话,区别不大。

      真说有什么招,那就是社会的“毒打”,这个绝对管用。

      这里就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社会在这里,本质指的是国家,但是我们又不好这样讲,于是就说成了是社会的“毒打”。换言之,宗族的退出,换来的是国家的上位。

      我感觉,能意识到这一点的,似乎 不多。

      这个社会的“毒打”吧,你也可以说,下手特别狠,也可以说,出手特别轻。所谓下手 特别狠,就是上下拉得特别开(不是简单指贫富悬殊)。所谓出手特别轻,就是指至少说有一半中国人,随便就能混个肚圆。

      这个就很不利于“中途悔过”的类型。你中间明白了,觉悟了,但是已经没机会了。所以所谓的中产,萎缩了。一个人,才活到30岁,就觉得人生没搞头了,这个就太可怕了。这让我想起来电影《无间道》,坏人想要一个机会?对不起,我是警察。

      要是依我的看法,这个还是得在教育上面做文章。既然如今主要靠社会毒打来教育人,那么你前期就没法指望娃能学好,或者学到真本事。这样子,就业后的再培训,就显得 非常重要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过往的经验是,初入社会,三至五年内,是决胜之战。前面所有的学习,到底质量有多高,全反映在刚参加工作的头三年、头五年。会学的,这三到五年,成长非常快,不会学的,基本就没啥戏可唱了,后面就瞎晃吧。这个目前来看,也有些过严了,淘汰率太高了。要是能调整一下,比如你给个8年时间,很多人就会觉得有盼头。我们现在平均 寿命也长了嘛,重活也少多了嘛,所以慢一点,其实是没关系的。

      但是眼下呢?没办法,还得靠家庭毒打。

      顺带再稍微谈一下“立大志”的问题。我个人的感受 是,所谓立大志,讲的是一个人立了志之后就开始行动,但是吧,实事求是的说,很多人他是立不了这个大志的,但是,如果向往一下,也是有收效的。

      就拿我本人来说罢。我打小就在电视里听到了宇宙这个词,我就很向往啊。其实宇宙给我的实质性帮助,就是一个字:大。我是越到后来,越是感受 到,人的思想往大里走,自己越想得开,越放得下,也就越舒服。

      我跟我女儿说:“说,21世纪,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孩子,你要天天跟他谈如何才混个肚圆,丢人呐。”

      别说是北京的孩子了,就是小县城的,我觉得这么讲,也太丢人了。为啥?这是21世纪,不是12世纪。21世纪混个肚圆,跟白捡,差不了多少。

      现在说回原话,我的判断是,“扶贫”有可能 演化成一种长久的事业。现代人,太容易“垮掉了”。物质需要扶贫,精神更需要。或许这才是接下来最主要的一个旋律。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可是即便是扶贫,也扶不到北上广深的头上 -- 补充帖

      这是不可能的,群众绝不可能 同意。如今你北京、上海 偷偷放水,人民群众已然看得冒火了,北京中考卷我都看得发笑,给人一种送分你都拿不着之感。与此同时,这几个超大城市,资源这么多,条件如此优渥,一个北京姑娘混成了二奶,一个上海 小伙混成了啃老,完全是自找的啊,摸鱼摸到了食人鱼,怎么可能扶到这些人头上呢?再者说了,人类搞教育,总是有暴力色彩的,总得找些鸡杀了给猴看。所以我的判断是,这些个高大上的城市,乌烟瘴气,那是长久的现象,好不了的。我们中国人的希望,甚至可以说全人类的希望,还是在穷人身上呐。

    • 见前补充 46483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