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人学”的基础内容 -- 给我打钱87405

共:💬17 🌺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学”的基础内容

    人,永远在(广义)学习,不是学坏就是学好,不是练习坏就是练习好。

    好,对正,对生;坏,对邪,对死。

    正邪势不两立,不共戴天,正邪之间的战争永远在进行,以不同形式。

    邪不可能胜正,若邪胜,全人类灭绝。

    举例:张恒举报郑爽偷税漏税案

    案情回放:今年4月,张恒举报郑爽偷漏税,稽查局接到举报后立案侦察。经查,郑爽偷漏税事实成立,张恒参与策划、实施,是为共犯。依XXX法,税务部门做出对郑爽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2.99亿元的处理处罚决定,对张恒将另行处理。

    我脑补了一下剧情:

    张恒:郑爽,你必须在明天8点之前,把多少钱打到我的账户里,否则我去举报你,要你死。

    郑爽:姐是被吓大的?别忘了,这事你也份。你举报我?你不想活了?

    张恒语塞,转身离去。

    一周后,张恒再次找到郑爽:你要么现在给我钱,要么咱们同归于尽。

    郑爽:烦不烦?又来这套。你去啊,快去,现在就去。

    张恒转身离去,直奔稽查局。

    一目了然,这俩,都是要钱不要命的,求死得死的主。

    如果不是这样,剧情将会是这样:

    张恒找郑爽要钱未果,气哼哼的走了。回家躺了一周,觉得就算自己不举报,这事恐怕早晚东窗事发。想到此处,他立刻动身去找郑爽。

    郑爽,这事我想了一礼拜,想通了,咱俩合秋偷逃税,这事早晚要暴露。事已至此,我打算去自首,但不是因为拿不到钱。我建议你跟我一块去自首。因为我自首,必定要把你供出来。而我已经铁了心要去自首,原因就是我觉得如果现在主动自首,没准不会死得那么惨。你考虑一下,要不要跟我一块去自首?

    郑爽沉默了一会:真的没有别的可能了吗?

    张恒没说话。郑爽叹口气,起身:走吧,一块去自首。

    一个具体的人,就两种状态:生或死,不会有第三种可能。故,生与死,不共戴天。

    全人类,或许有一天会灭绝,但不是今天,所以全人类我们可以假设它就一个状态:活。

    故,死不可能胜生,邪不可能胜正。

    很简单,也很基础。

    简单而基础的事,能弄错,再多所谓聪明,也是白搭。

    其实所谓的聪明人,就是特别喜欢袒护自己的人。

    点看全图

    不袒护孩子,就是不袒护“邪门歪道”,包括禁止自己搞邪门歪道。

    张恒、郑爽案,我脑补的剧情,是否真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求死必得死。

    要钱不要命,钱命两空;要命不要钱,钱命两得。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杠精上场:光有命,没有钱,怎么活?

    问:咋破!

    不知道怎么破?语文没学好,也没有识破杠精的经典手法:抽掉语境,就词论词。

    毛泽东说,存人失地,语境是什么?是我们暂时的从延安撤退,去到别的地方,将来再打回来。

    有人说,我不懂历史,真不懂。可以不知道这段历史,那“存人失地”怎么个存法?人,跳到半空去?跳到半空去,也得有个“半空”可以跳啊。可是杠精把存人失地,解释成了失了地,人去到了一个虚无里面,这不是自相矛盾?

    同理,要命不要钱,指的是某一笔钱,不要了,不要就能活,因为还有一部分钱,必要的钱。先活下来,再挣钱。

    所以杠精的“基本招式”就是:有意的抽掉语境,就词论词,比如昨天举的例子,娘炮;有意的抽掉背景,就事论事,比如刚刚所说的从延安撤退;有意的抽掉公理,就理论理,这就太多了,反复的证明逻辑自洽,而不谈出发点在哪里。

    再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

    张三在玩游戏,现在他要去完成游戏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地震来了,你告诉张三赶紧撤离,他却说他在执行一个重要任务。是不是因为张三把“游戏这个基本出发点,给抽掉了?”一旦抽掉,他就自觉任务非常重要,必须完成。可是如果反过来呢?游戏这个基本出发点,难道不是可以轻松舍弃的?尤其是当地震来了?

    就在刚才,我正在谈杠精的问题,有个我认识了快20年的人,插进来抬杠,我给拉黑了。这就好比什么呢?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张三正在演示,怎么一拳把人打死。有个李四跳出来:打我试试。

    典型不典型?是不是反复说走邪路的,必定是求死得死的?

    老有人说,我性情爆裂,是吗?我不愿意跟走邪路的人为伍,是因为我想活,就这么简单。你可以说我的方式方法还可以再调整,这我可以接受。

    现在来谈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敢”搞邪门歪道

    通过前面的介绍,想来大家已经看出来,邪人他有一基本预设:别人是傻子。

    那么,在这里,傻子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我知道。

    你说。

    就是自认为,自己悄悄的把语境抽掉、把背景抽掉、把公理抽掉,别人看不出来。

    只是这样吗?

    对呀,要不然还有别的吗?

    有。

    那又是什么?

    傻子还有一个内涵:“你拿我没办法。”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说,有个娃,拿个刷子去刷你的脚,而你正在做事,他为什么“敢”?知道“你不敢打死他。”

    娃,他是不明白,他这么做,他的父亲张三,确实是不会打死他,可是如果遇到了李四,李四就有可能 打死他。娃,主要是愚,他的思想过于简单,想不到还有别的情况,更想不到,自己一旦培养这种恶习,就会主动送死。

    张三这个父亲,就得告诉他的娃:我确实是不会打死你,可是你一旦养成了习惯,将来你刹不住车,收不了手,遇到一个恶人李四,他就一拳打死你了。

    我建议,张三这个父亲,还得告诉他的娃:我心里面确实是不会打死你的,但是你老来刷我的脚,搞得我火起,我有可能 一失手把你打残打死。这个可能性并不小。

    举例:某正当防卫案

    说,有个张三骑个电动车,所谓的挡住了后面开车的李四。到了路口,红灯亮起,李四从车中出来,还拿了把砍刀,做出欲砍杀张三状。张三见状将刀夺过来,将李四捅死。

    此案最后判的是正当防卫成立。可是,这里面有疑问:有没有可能张三是故意捅死李四的呢?

    这个案子是不是如此,不重要,重要的是,类似的案件里,一定有那么个张三,是“借刀杀人”,有意杀死李四的。对吗?这就是民间俗话所说的:恶人自有恶人磨。

    我们继续追问:假设张三就是恶人,李四也是恶人,张三假装正当防卫,杀死了李四,而法院判张三正当防卫成立。是不是说明,可以这么干。张三,逃之夭夭了,甚至吃瓜群众还替他叫好,说他是敢于反抗的勇士?

    连法律都拿这个恶人张三没办法,他还怕什么呢?

    对了,这就是恶人预设其它人都是傻子的另一个内涵:你拿我没办法。

    一个人,总是预设别人拿他没办法,并且还百试不爽,是不是不证自明的,求死?所以必然求死得死?

    有人不认同,要我来证明。我不屑于证明,因为这不证自明。我的意思是说,有的人,特别聪明,自觉别人一定拿他没办法,就一直作恶。这种人,不必多言。

    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点:

    有的杠精,你确实杠不过他,赵五也扛不过他;

    有的张三,你确实拿他没办法,钱六也拿他没办法。

    这事,你必须承认。承认了,你才能明白,不能生气,不能发怒,不能恶向胆边伸、怒从心头起。你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自问:你是否完完全全的相信,邪不可能胜正。

    如果你真的坚信,你为什么要生气?

    这个世界最顶级的老师,譬如老子,为什么写了一本《道德经》就走了?他不怕,他不怕“没有后来人”。他坚信这一点。

    所以,如果你真的坚信邪不可能胜正,那么你必定同时坚信:我是拿这个恶人张三没办法,但必定有人能收拾得了他。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气坏了之后的诅咒,这就是真正的信念。

    顺道当认识到另一点:正派有老师,有学生,邪门也是有老师的,也是有学生的。

    区别在哪?

    所以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正派跟邪门的“结构”怎么个不同法。

    正派的“结构”是: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学生的学生站在他的老师也就是学生的肩膀上。

    邪门的“结构”是:学生给老师垫脚,学生的学生给他的老师即学生垫脚。

    正因为如此,正派的老师“不求着”、“不追 着”去教学生,可遇,不可求。而邪门的老师,必定会求着、追着去找学生,因为他需要一个垫脚的,他紧急,他着急得很。

    也正因为如此,正派的老师一定追求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邪门的老师则绝不允许学生超过他,为了实现这一点,他一定会在教授过程安装“木马”、留出“后门”。实际上,张恒、郑爽案就是如此,张恒早就收集了相关证据,郑爽不会有两样,他们从一开始就想到“或许有一天,会同归于尽的”。

    我的女儿,就有人追着、上赶着,教她。这里的教,包含了所谓的“约束”。而我恰好相反,我坚持的原则 是:事情我要给你讲清楚。路,你自己挑。当然,这不是“听之任之”,而是指我会不强迫她走正道,我只会告诉她:道德训诫,是歪嘴的和尚念错了经,事情的原本是,走正道才能活,走邪路必然死。你想活,你必走正道,你想死,谁也拦不住你走邪路。

    小结一下:恶人的主要特征,就是把别人当傻子。

    傻子有两个内涵:一、好骗;二、你拿我没办法。

    我认识 的恶人不少,他们早发现了,骗我几乎没门,所以他们“专攻”另一点:你拿我没办法。我总是笑眯眯的看着他们:请继续你的表演。这么多人当中,我姐的孙子,智慧最高:他完全明白了,双方合作,怎么都好说。要是来刷我的脚,就……

    我今天去买菜,遇到一名保洁,在那说事,气愤难当。大概就是某城市女,乱扔垃圾。还得意忘形的摆出一副“你能咬我呀”的架式来。菜老板安慰保洁:“恶人自有恶人磨,你是拿她没办法,但有人能收拾得了她”。看,真正的老百姓,就有真正的智慧。说实话,我又受教育了。

    现如今,我只要一出门,就能遇到这种“有本事 你咬我”的主,男性女性都有,可 是“威风八面”,这其中女性还确实是多数,又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力军”。别说我埋汰人,这些人,就是典型的摸鱼摸到食人鱼。如今这股妖风,是从美国刮过来了,打上世纪80年代起,如今都是尾声了,过气了,你摸鱼,好歹也要捡个时候啊。但这些人,总是在最后一刻“勇敢”的“接班”,是不是股票一涨到头,他就要买入?一跌到底,他就要卖出?很典型的。

    前面提的,我闺女的某亲戚,放着高中不读,一门心思要去当艺人,觉得钱来得快,天天网络报道收入多少亿,自觉长得美——讲真,特别普通的一张脸——有希望。全家人都支持。哈,政府、百姓齐声喊打“饭圈”,她还跑去跟所谓的演艺公司签约。这不是死得透透的?不是自己跑去送死?

    但凡还有一点智慧,看了整治饭圈的报道,立刻止损了啊。

    把别人当傻子的,自己才是猪,膘再肥肉再厚,也是别人的下酒菜。更何况你其实没啥本钱呢,一招“横扫千军”,那些大个的资本家,被 打得半死,还能卷土重来,你,就你这么个小身板,不就成了齑粉?

    说出来有人不相信,如今北京城,“勇士”真的多,乱穿马路的,可不少见。前几天,我闺女亲眼看到一个被撞飞的。哈哈哈,是不是恶人自有恶人磨?自觉特别横,自觉作恶太少亏了,没赶上趟,于是“勇敢”起来,闯红灯,一副“有本事 撞死本大爷”的架式。哈哈哈。

    也是前不久,在小区里,我见到两个女人,一个大约40来岁,一个大约60左右,扭打在一起,可“壮观”,都是“谅你也不敢怎么样”的主。嚯嚯嚯,典型的火并。

    不藏着,不掖着,我看了,确实有“大快人心”之感。不是我积怨已久,我只是像做实验那样,看到正确结果,心满意足啊。这人,是没有办法像实验室那样做实验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实验室,所以,可以在社会里看到各种实验结果 。挺好的,反正又不是我出钱,我费劲,我白看一个实验,我知道哪个叫好哪个歹,我难道不是白赚?所以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不用自己做实验,就有人以身试法,让你看个明白,学个透彻。

    哈哈哈,得来全不费功夫。

    通宝推:GWA,mezhan,
    • 家园 很喜欢你的河文

      河友写的,看似大白话,细品极有深意。

      貌似家常小事,平民油盐,但是源于生活,实事求是。

      看来都容易做到,实际上并不如此。如果真得能在自己的接人待物里去实践的话,就会宜人益己。

      宝推

      • 家园 擒贼先擒王——与众君共勉

        总能听到有人说:“我可是烦死某些人了,一天到晚的,业务不精,还搞事”。我女儿就这么说她乐团的某些同学。我听完,对她说:“见不贤内自省。”她便收声。可是,我知道,她误会了,她以为不说这些事就做对了,然而并不是。

        是什么呢?

        是怕困难。

        困难是无形的,身边某些人乱搞、乱杠,某个任务完成不了,诸如此类,都是困难的具体表现。换言之,无形的困难或者说抽象的困难才是内容,具体的某人、某事,才是形式。

        因此,“会有人喜欢困难吗”这看似有理的抗辩,其实是狡辩。对人而言,根本就不存在喜欢或者不喜欢困难,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是人“发明”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自己怕困难,巴不得困难不存在,或者自动消失。然而,困难必定存在,必定不可能自动消失。如果你干不掉困难,那么你就被 困难干掉,简单说,会死。而我这个人的求生欲几乎高达100%,所以我立刻就大叫:“困难,我要干死你!”

        这个问题,我弄明白,花了很长时间,很长。具体有多长,我不记得了。总之,我很笨。

        弄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很高兴,如同我终于找到了“贼王”。我还跟他客气什么,我一把将他抓过来,一刀捅进去,然后再转上三圈。这下,他该死透了。

        完成这一步,也花了一点时间,最开始,下不去手。毕竟,贼王就是我自己啊。

        一刀插进去,再转上三圈,杀死了贼王之后,我有升天之感,自觉可以永保太平了。痛快啊,惬意啊,原来“杀人”也有愉快感,我没有想到啊。

        然而,我事后回忆起来,贼王几乎就在被杀死的同时,复活了。

        我去!我去去去!

        我立刻就疯了,抓起刀,杀。

        这狗日的居然是不死之身。我几近崩溃。事后来看,我钻进了牛角尖,这个牛角尖就叫“只想到了杀死,认为只有这一个办法解决贼王”。

        崩溃了多久?不记得了,很久,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人处于崩溃边缘时的状态,无法用痛苦来形容,该换成绝望两个字——差一点就绝望了,就差一丢丢。这一丢丢,可能连亿分之一都不到,但,大于零。

        “困兽犹斗,得出去走走。”我对自己下了这样的命令。我执行了。

        于是,获得了新生。为什么?因为我看到工人在割草。

        只看了一眼,我就从几乎绝望翻转成了狂喜:“我是猪吗?一定是猪。要不然,为什么想不到呢?杀不死,可以不断的割啊。为什么没有想到呢?我必然是猪头。哈哈哈。”

        后面就简单了。先是在脑中制造了一台“人肉割草机”,后来发现效率太低,于是鼓捣出一台“智能割草机”,每天都割——我女儿说估计我是大概一周割一次,我说你想错了。

        贼王复活出第一个细胞,我就给割掉了。

        请问:陪伴我终身的是什么?

        是求生欲。我有极其强烈的求生欲,万里挑一的。

        • 家园 擒贼先擒王(2)

          上面这段个人经历让我有了三个收获:

          其一、对“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的正确认知,发挥着关键作用。

          印象中是某位古人的一句话让我原先模糊的意识开始清晰起来,他说:“一切看起来真的都是假的”。一方面,我感到纳闷,看得见、摸得着,怎么会是假的呢?另一方面,我多少也认同,貌似好像是这么回事。所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理解了这句话,当内容无形时,形式则有形;同时,内容是“贼王”或者“英雄”,形式是由他们【长】出来的。

          如果不了解这些,那么,在一个人看来,饭圈、盲盒玩偶、课外培训、姜蒜等等之间,毫无关联。最重要的是,当有人告诉你,他们的背后是“金融乱炒、资本作乱”,你必然会产生“这也太能扯”之感。所谓假指的就是,当你没有理解“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前,你会跟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走,而由于【形式的种类是无穷尽的】,不论你是跟随,还是打击,都必然被活活累死。假,指的就是被 幻象牵着鼻子走,自己却认为必胜——如同一个人在沙漠中见到海市蜃楼,跟着海市蜃楼去寻找水源和食物。

          其二、绝望感已经彻底的从我的脑中根除了。我今天想不出来,明天有可能,我想不出来,别人能。思想需要不断解放。解放了,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其三、我得出了一个关于人——如果可以吹牛的话,是关于宇宙的公式:生存+死亡=100%。

          这个公式如此的重要,然而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现实,就是这么荒诞。

          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能容忍“贼王”复活一个细胞的原因。他长得越多,我的求生欲就越低,越低就越是挨打。难道,我又要去经历一次绝地反击?

          到此,一切都结束了?战争不会再来?

          想多了,这个想法是从哪冒出来的?

          难道是“我”?

          难道不是“我”?

          天呐,“贼王”变身了,他变身成“一劳永逸了”!

          我在第一时间意识到,光是靠稳定速率的“智能割草机”是不够的,我立刻“制造”出一名“补刀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贼王”在某种情况下,复活速度会突然提升,而我的“智能割草机”是用恒定速率运作的,所以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割草机”就会成为摆设。

          “补刀手”就是专门来处理特殊情况的。

          后来,我又意识到,“补刀手”闲置的情况比较多,他容易走神、打瞌睡,所以我又制造出一名“敲钟人”……就这样,我的大脑中建出了一支超级庞大的军团。

          人类社会,难道不恰好就是如此吗?

          我的大脑,已经跟人类社会一样的,复杂。

          而这一波,又让我有了另一个收获,是关于“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的升级版:

          [b]内容会制造出形式,形式又会制造出形式的形式。

          如果我们以内容A为参照,那么就有内容的形式B,就有内容的形式的形式C……

          这看起来,很简单,对吗?对,理论是很简单的。

          可是,假设,以B为参照,那么C就叫内容的形式,B变成了内容,这样一来A叫什么呢?你不会认为有A存在,因为你已经把B当成了内容!!!

          也就是说,张三,拿B当成了内容,当你将A呈现给他看时,尽管他看见了,他却会解释成“我理解不了”,他的意思是,他不接受A是内容。如果A是内容,那么B就不再是内容。这与他最起的假设,是矛盾的!!!

          举例:

          当张三认为“打击饭圈乱象”是内容,是要“收拾那些小鲜肉”,那么当他听到有人说:“并不是这样,真正要打击的金融资本作乱”,他会有何反应?他会说:真能扯。或者他会说:哎呀,这事与我无关。不论他如何表达,他都是一个意思:不接受。

          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张三是看起来爱学习的人,他会怎么样呢?他听人家反复说了之后,他就把这些背了下来,“长了经验”。下次,还这样。

          因为,他根本不就知道,他的错误 根源,在哪!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观察到社会有跟风现象 的根本原因。因为很多人头一次听说某个“高论”之后,他是不接受的。因为这“高论”实际的含义是,某人所见,并非是真正的内容,而是形式,甚至是形式的形式,不论在哪一级,都是形式。那么,为什么他后来接受了呢?他并没有接受,他只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股票一涨到顶,他必买的根源。

          由于这个社会当中,不同的人,“寻根问底”的程度不同,因此形成了“梯队”。比如张三,他把一切所见所闻、看得见、摸得着当成【内容】,那么他,永生,都不接受任何其它见解。他永生,只能跟风,他一定是最后一个“接盘侠”。别人都看出来不妙了,他还在往上冲。别人都看出来该上了,他却大叫着撤退。

          我甚至可以猜想出来,就在此时此刻,仍然有人不认同“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其影响【大过天】,他仍然认为,这是闲扯,没有意义的!!!

          同理,有人会认为,孩子的教育当从“生与死”这个“原点”出发,过于荒诞。他们坚持认为,这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事。正因为如此,即便你告诉他公式:生存+死亡=100%才是最底层的,决定着一切,他仍然不屑一顾。

          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一辈子活得焦虑不安的原因所在。

          他没有抓到“贼王”或“英雄”,他一生都在跟着“幻象”走,他不可能心安、心静。他不明白,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句话的价值有多大啊。他完全没有体会到,追根溯源对于一个人有多么的重要。相反,他要么认为“我一普通人,我没有必要”,要么认为“只有傻子才一直挖下去。”

          相反,他一定会用“他的人生经验”真诚的告诉他人:听我的,听我的你不会吃亏的。然而,很不幸的是,“他的人生经验”几乎没有太大的价值,只能算【末】。

          这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可怜一些人,世世代代,都认识不到这一点。

          这是我至少花了十年功夫的研究所得。觉得有用,就拿去,觉得无聊,那就不必理会。

          大伙 现在明白,邪门是怎么搞教育的了吧?他就是不跟你从生与死这个起点开始教育。就这一招,足够【吸天下】。不过,他们想多了,他们不是无敌的,恰好相反,纸老虎。

          以上内容,对于某些人而言,本身就是“摧毁”性的,因为本身就是在指出,他所认为的那个起点、那个内容,不是真的,而是某一级形式。相当于明白无误的告诉他:白活一辈子,并且还在“努力地坑害”别人。

          对于人而言,起点也就是内容就两个:生或死。所以求生得生,求死得死。后面,全叫形式。

          我知道,有的人看了以上内容,产生了“痛苦感”,表现得异常疯狂。他的疯狂,只是形式,他的内容是他无法接受我的所说,然而,他残存的生命却告诉他:喂,喂,喂,你不管我了吗?

          对于我的读者而言,我铺垫了很久,今天才真正把“核武器”搬出来。我认为,我并不是那么的突然,我做事还是讲策略的。

          • 家园 会师

            这也是为什么只看过几句老庄,就觉得人家已经说完一切了。

            老庄告诉你的,是事物是怎么来的?不像其他人一样,事物本身是什么?这两者看起来是一回事,但却是天上地下。

            事物是怎么来的,是不需要知道“本身”是什么的。而知道是怎么来的,就知道了往哪里走。之后的一切都明明白白,有什么难的?

            孔孟亦是。他们还明确告诉你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命。

            未人何以生?未生何以命?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从来不是树立所谓意识形态。那有什么难的?如果只是为了政权,那也太小气了。随便拿个宗教不就行了?何必自讨没趣。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人心,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决定生存这一秩序的,是人心。

            ---

            上帖说,把局部的当整体,把物化的当自然。是在说,物化是化物而亡,自然是生生不息。

            这贴说会师,当然是想当然,自我感觉而已。

            • 会师
              家园 理论要转换成实践

              有一次,我办事回来,路上顺带理了个发。刚开张,估计有优惠。结果没有优惠,报个虚价,再打6折。我心想,也别找了,就这家吧。

              所谓发型师,一边剪一边推销,说自己这家店名气可大。

              我正生气呐,原本想捡个便宜,好歹每一天开张的包子铺肉馅多啊,结果人家早防着我这种人了。于是我就要“出口气”,“治治他”,猜猜我怎么“怼”的?

              我也跟小伙一通吹:大叔我走南闯北,感觉吧,所谓名气大,就是你是NO.1,甩出第二名一万公里,不论你取个啥名,画什么logo。

              小伙后来不言语了。

              现在做生意的,太差劲了,压根没文化。

              这个赚钱吧,不是你想着赚钱然后再想怎么让顾客满意,而是你把顾客弄满意了你的钱自然就赚到手了。

              甭管是商品,还是服务,其实只有两层,并且都叫实惠。

              就拿美容美发来说,如果你做高端,怎么顾客就愿意掏钱了?在你这理个短发,人家问是哪家店,你只需要回答:“全北京最牛逼的那家。是不是自然涨了身价?”这就叫实惠。我花1888,在你这个理个发,人家一听:“可以,跟这家伙,可以合作。”

              你做低端,一句话:“打听去,就这一条街,有比我更便宜的,我退钱,两倍。”这也叫实惠。

              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端、中间路线。

              我以前老说,要么当农民,要么做皇帝,所谓中间,假的。千万别找“中间”的,比如娶媳妇,要么就娶村姑,要么,名门闺秀。

              好多人就说,这豪门旺族,谁不喜欢,可是,够不着啊。够不着,你就老实当农民,当马仔。

              比如,有个张三,管着马云,自领“张老板”,讲真,这个就叫没文化。所谓的“张老板”,不也是真正的大老板李前进的马仔么?我要是这个“张老板”,我就不以老板自居,我更不会管马云叫“小马”。

              • 家园 真正的问题是

                生活中从来不想这些。除非有人想要讲一下道理。

                可能是因为要小得多,也可能是尊重和礼貌……虽然实际上是头脑空白。

              • 家园 其实所有说法都有实例

                只是被抽掉了,就很古怪。只是不想谈论具体。比如医学,只简单说药品。性别问题,从来没有具体(除了回应你)。历史,说过很多,但刚好是对接人家术语的时期,表达很不到位。这也是为什么笼统说了很多学科都有这些问题……(都来自实例,以反论立论)

                也是为什么总感觉实无所得,换了一套表达,重新构建出整个链条,说的还是早就知道的东西……反而更加不知所云。

                不过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所指的,比如

                现实可怕的地方在于,当你认为某些人可以这样做的时候,某些人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这是你可以接受的底线。甚至就此学会了这样做。

                这里的某些人,原本是……渣男。比如骚扰/搭讪。[1]

                所有论证都可以反向操作。但是说法和编号兄太相似,就不想说了。比如

                他们总会拉你到同一等级,然后用丰富的经验击败你。反制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说,使用辩证法,让他从主体变客体,掉进自己陷阱里去。这样的故事智囊里有很多。但是,第一次尝试,一定失败。为什么?因为有人压根不会听你一句。

                记得后面好像是直接甩耳光还是什么来着。不适合男性。而这里的辩证法,就是对象逻辑。

                甚至前文还给出了两个怎么表达的,但是你看,从来没那样回复过。因为前文还有另一个逻辑,就是不讲故事。

                一方面说不能讲道理,一方面说不能讲故事,最后只能变成回复编号兄而已。[2]

                就连次级概念原初的定义里,也有一句:

                次级概念会成为经验领域的补充物,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必须要认识到这种责任。简单总结:存真名实,远离概念。避免名化积伪表达迷失。

                现在滥用概念令人发指。自己的还不够,还要对接人家的……反而变得一团糟。

                我把之前没发的编排改了一下,放在下面。

                  

                ---

                  

                共相/殊相可以换成内容/形式。上一形式是下一内容。

                现实是月儿姐对儿子说话,儿子发抖。[3]

                我们会想前后关系是什么,进而假设。

                  

                月儿在批评儿子,所以儿子发抖。

                得出最初形式

                  

                月儿严格要求儿子,故儿子发抖。

                然后抽出内容

                  

                家长严格要求孩子,孩子会发抖。

                然后发展形式

                  

                一天晚上,一个有月亮的家长,在家里用戒尺打孩子的手,孩子一直在瑟瑟发抖,眼睛里噙着泪水。

                然后抽出内容

                  

                有月亮的家长,体罚孩子,孩子发抖,流泪。

                然后发展形式

                  

                一天早上,一个有月亮记号的家长,在家里用鞭子抽孩子的手,孩子发抖,近乎站立不住,大声哭嚎着。

                然后抽出内容

                  

                有月亮的家长,鞭打孩子,孩子坚持不住了。

                然后发展形式

                  

                一天晚上,身上有月亮胎记的家长,在家里用鞭子抽打孩子,孩子躺在地下,不住的发抖和流泪。

                现在和最早的事实,有-关-吗?

                我们可以把后面的体罚,都说成因为学习/教育孩子。大家会怎么想?如果更加具体,比如孩子长期零分,甚至打骂别人,大家又会怎么想?

                关键和最早的事实,有-关-吗?

                不只是变成特定情境,还变成了因果关系,甚至可以直接变成心理活动的后果。

                  

                夜深了,身上有月亮胎记的家长内心激烈斗争着,不打不争气,可是孩子都哭嚎了,要不停下?

                现在和最早的事实,有-关-吗?

                要知道最早的事实,已经是自行想象,添加前提预设了。

                真正的情况是,月儿姐在和儿子说话,儿子在发抖。但是两者没有因果关系。

                可能是月儿姐在安慰儿子,也可能是在批评儿子。也许是儿子只是穿的少了,而月儿姐在问拿什么衣服。甚至是儿子在生气,月儿姐在讨好儿子。

                可能性是无穷的。但是要探索形式/逻辑上的可能性,必须先确立一种可能,然后不断的展延、收敛,尽力调整符合所谓“逻辑”。但这种可能,很可能一开始就不存在。

                且不论具体细节。怎么就能知道,每次的形式可以显现出所谓,家长严格要求孩子呢?就不会被想成家长暴力?而且所谓心理活动,是真实想法,还是源于现象的猜测?

                甚至会变成,有人居然会忍心这样,所以才会做这样的事情。进而可以和实际无关了,变成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打孩子。等价形式:不想不就行了?

                但也可能只是因缘际会。以批评为例,家长最近嗓子不好,或者烦心事太多,不小心声音大了。而不是所谓心理,哪怕以前如此。况且万一还有其他影响呢?

                这还没说晚上有没有关系呢。是不是怕别人发现?还是说孩子偷出去玩了?

                花里胡哨的形式的确吸引人,但也会让大家的总结不同。对形式的取舍,对显现的取舍,会导致混淆。共殊相与就是这么来的。问题是,有些形式是故意拿出来的,是骗人的基础。

                所以,不管是月亮还是编排,都和实际毫无关系。只会反映出一种预设立场的想象。

                尤其是每次发展,其实没有任何着落,只是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现实中也许会有近似,但前提预设完全不同。前面说符合所谓逻辑,其实是没有任何逻辑可言。

                前面的编排,至少有四个可以传达的东西。不讨论更基础的前提预设,太繁琐。

                预设:编排的行为,编排的意义。家长的行为,孩子的反应。

                前提:该不该编排,为什么编排?家长该不该,孩子为什么?

                讨论一下具体,可以是这些

                预设:批评是严格、发抖是害怕→害怕是批评→发抖是批评。

                前提:严格会批评、害怕会发抖→批评会害怕→批评会发抖。

                而且每一次扩展形式,每一次总结内容都是在增加前提预设。

                只要点进帖子,接受任何一个可能性,那就出不来了。人家想传达的会是任何一个,甚至是这些组合后所能自行推导的。

                然而这些很可能只是想象。

                对于这种胡说八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理都别理,想都别想。可是人们总会觉得,要是没什么原因,这样编排有什么意义呢?进而想要探索,发明出所谓意义。

                根本不需要为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费心劳神,即便有对应的现象,也不一定是他们所说的本质,最多是相关性。一旦掉进去,就没有结束了。

                这就是所谓迷宫,所谓自己挖坑往里跳,历朝历代的……不对,现在有多少问题都是这么来的。

                说白了就是先入为主、丰富形式、创新内容……提出一条概念性的假设,然后使用演绎法。和科学方法差不多,只是不受任何约束。

                一旦对接科学,就会发现问题所在。这些只符合形式背景,没有任何边界条件约束。总之只要深化对象逻辑,就能发现对象逻辑的局限。

                最后,已经想了怎么办?当无稽之谈就可以了,没必要放在心上。用编号兄的说法,往后看,直走,退出迷宫。

                ---

                当然这里的前提预设不过是常识而已。方便举例。

                上帖说过,增加的其实只有应然。会怎样,该怎样?不管背后有没有实然奠基。

                如果从〔全人类〕出发,是不可能用已经发生的实然去决定的,只有一种应然。

                这里的说法,只适合所谓作品,当然也包括科普作品。不适合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的基本条件是另一个,也就是自名当己。一个对象,必须被当成物自体,才会形成这个链条。而且也必须严格约束条件,所以上帖特别强调殊相的本质。

                至于为什么形式会愈演愈烈,提出一种可能。由于对立统一是永恒发展的,描述和情景必然会不断变弱,进而就只能不断夸大,维持原本的效力……眼熟不眼熟?像不像膨胀,像不像危机,像不像反抗性的永恒结构?

                这是对象逻辑的必然。简单说就是所谓语义弱化。其实不是语义变弱,而是锚定的实在已经模糊不清,只能靠程度表达。比如编号兄的颜值真高!所以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这是只用抽象名词的必然结果。就像小时候不会评价(描述),只好把数字往高了说。比如他应该得多少分?一亿分。一旦接受,就只能说,十亿、百亿……前面的必然“弱化”。这和有没有坐标系没关系。比如谁也别想跟佛教比数字。

                ---

                这就是道生万物的另一个侧面。道可以是宇宙、意识、知识、事物……编故事太简单了,给个概念就行。问题只是,能不能接受将会昧着良心胡编乱造

                这些后面原本还有一堆发展,也没必要说了,编号兄都知道。总结一下不过是〔求生得生,求死得死〕。所以不能把求死当成追求,灌输给别人。

                [1]至少有一半是指渣男。甚至可以说整个链条都可以视作一个完整过程。当然这是后来发现的。

                [2]帖子有很多细节,看得出反对虚构。不虚构也不谈论实例,就只能什么也不说了。不过反对的其实是胡扯……通过迷宫游戏。

                [3]月儿姐只是一个例子,请勿对号入座。

    • 家园 说“猫论”:我一个认知错误是如何改正过来的

      今天我去遛狗,在电梯里遇到一位快递小哥。这位小哥个子不高,脑袋比较大,皮肤黝黑,身体强健,就是穿的衣服,有点脏。可是,我用比光还要快的速度想到:“工人在车间,衣服可能干净吗?农民在田间,身上可能没有泥吗?医生,在手术室里,白大褂上可能没有血渍吗?城市的通道,就是快递小哥的工作间,他的衣服有点脏,不恰好说明他是勤奋而快乐的劳动者吗?”刚刚想到这里,快递小哥说话了:“你家狗的耳朵真好看。”我马上答道:“是是是,我家狗的耳朵确实比较大。”就这样,我跟快递小哥攀谈了起来。

      从电梯到小区门口,就1分钟路程——快递小哥一边说话一边飞快的走,这我可不发憷,跟上——可是就这1分钟路程,再次让我见证智慧在民间。快递小哥告诉我,他有养狼狗,又说狼狗智商非常高,相当于8岁的孩子,有证据吗?有的。你要骂狼狗,它会“郁闷”好几天,大概是闭门思过的意思。我一听,就明白了,我家的狗,论品种确实是不如狼狗的,我骂张飞,得厉声喝骂。但我家的张飞,还算可以,有的狗,你怎么骂它,它都没有听见。

      我飞快地想到了一句俗话:响鼓不用重锤。孟子说,人,首先得知耻,知耻才能后勇,有了勇气,才能生出智慧。什么叫知耻?就是他犯了错,确实错了,人家说他,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么什么叫不知耻呢?就是你轻言细语的告诉他哪里错了,他也听明白了,他装成听不懂;你批评他,他听明白了,他装成是你在“教训”他;你打他,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装成他受了无端的攻击,他要去告你。

      现在说“猫论”。啥叫“猫论”,意思就是说,不论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并且【据说】,它实际的意思就是说,只要能弄到钱,可以不择手段。

      我头一次听说这“猫论”后就勃然大怒,又听说这是邓小平的言论,我更是有些怒发冲冠。现在想来,当年的我,愚蠢可笑。

      可我那会并不知道自己能愚蠢到这程度,所以这事跟乌云一样悬在我的头顶上,我走哪,它跟到哪。但我不服,我要干掉它。怎么才能干掉它呢?老规矩,反反复复的思辨,反反复复的查阅,对了,还要反反复复的跟杠精们“请教”。

      我后来慢慢,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首先,我道听途说了只言片语,这话不论是不是出自邓小平之口,都是摘掉了语境,就词论词。

      其次,我不过脑子,愣是没有想到,古代的皇帝,如果不是一般的昏庸,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更何况建国之后是集体领导制,并非是某人如何如何,升级之后,难道会更差,难道会倒退?如果我能想到这一点,我有什么理由不去问自己,是不是有可能我弄错了呢?

      这是我的认知错误形成的根源,我给挖了出来,十分高兴。那么,具体的认知错误,错在哪里呢?

      我后来才一点一点认识到: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主题。邓小平时代,主题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主要意思之一,就是要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即便真的是出自邓小平之口,结合上下语境,“猫论”真正的内涵是:要克服一切困难,打开局面,一定要挺进国际市场。这是很确实的。江泽民时代,在为加入WTO做准备,并且最终完成了这一任务。

      而到了胡锦涛时代,任务变了:打开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同时,苍蝇、蚊子也跟着进来,国内原有的一些“卵”也开始孵化,活跃起来,里外沆瀣一气。故胡景涛提出“八荣八耻”,非常有针对性。

      到了习大大时代,在两个层面上都是更进一层:一、继续向国际市场迈进,要给国企断奶,逼着他们去拼搏;二、开展“大扫除”,要杀死、消灭苍蝇、蚊子。

      能将自己的认知错误给改过来,我也同样高兴。

      说真的,我挺自豪的,我起码不是一面破鼓。

      要说起来,我跟张飞也是有缘,半斤八量,张飞不算狗当 中智商最高的品种,我也就知点耻。我估计是养不了狼狗的,它指定瞧不起我,它是那么的勇敢而有智慧,我不如。

      接下来,详说改革开放史里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为什么当年会放出那样的“狠话”?

      中国当年有很多真反美斗士,美帝当年也有很多真反共斗士,中美建交可谓困难重重,欲进一步加强联系,还是困难重重。所以说简单点,改革开放之初,有点类似于大船要调头。不破釜沉舟,这事必然干不成。

      二、为什么今天一线工作人员苦不堪言?

      这一部分,得好好讲讲,这我是在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史时顺手学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讲解。

      李校长把老师们召集起来开了个会,在会中李校长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提高教学质量;二、打击歪风邪气。

      其中一个张老师,非常反感,因为这两点要求,让他“十分 不快乐”,比如他今后上课的时候再也不能签收快递了。于是,他假传圣旨,给学生加了N多作业,动不动就处罚学生。学生当然愤愤不平,张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我 这也是没办法啊,校长要求的,我只能照办。 ”张老师为什么要这 么干呢?“打着红旗反红旗”,忽悠不明真相的学生去“反抗”李校长。

      李校长微服私访,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决定派出“御史”督察员王老师。王老师隔三茬五,在各教室间巡视。张老师及他的同类,很快就发现了“窍门”:督察员王老师来的时候,他们就摆出一副勤勤恳恳的模样,对学生也是有礼有貌,等王老师一走,原形毕露。

      李校长很快也发现了这个“窍门”,他把督察员王老师找来,商议怎么办。最后决定,“御史”王老师不走了,落地生根。可是,既然如此,那还要张老师干嘛呢?这么办,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张老师负责擦黑板,王老师上课。

      张老师就把过去这段历史给隐瞒起来,到处跟人诉苦,说自己受校长排挤,自己是正规师范学院毕业,如今却因说话不谨慎,遭人打击报复,天天擦黑板。

      有人问张老师:“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出去呢?别受这份窝囊气了。”

      张老师说:“唉,你不知道 我的苦啊,我上有老,下有小,我老婆还是个残疾,我儿子天生没有屁眼……呃,说错了,天生是个瞎子,不要然,我怎么能给欺负成这样呢?”

      问话的人一听,只好长叹一声,“唉,世风日下哟。张老师,你……你……唉!”

      我就是问这个张老师的人。然而,我是来做实验的。因为历史书早就记明白了,御史是怎么变成地方官的,之前的那个地方官又是如何所谓的沦为打杂跑腿的,又是如何隐瞒历史真相,到处跟别人诉苦的。我听张老师说完,就明白了,果然一模一样。

      当然,历史也告诉我们,从“御史”变成“巡抚”的王老师,后来也腐化了。这是另一个议题,这里只简单的说一下,并不是“官”是坏人,而是坏人当了“官”,或者说,好人没有保持学习,立场不坚定,当官之后,坏掉了。

      这一段,主要讲的就是习大大上台以来的一系列动作。想当初,习大大初上任就“抓老虎”、“打苍蝇”,一些“过来人”到处跟人讲:“不要怕,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先忍耐一下,过一阵子,就跟以前一样啦。为什么呢?天下乌鸦一般黑嘛,你不要以为他是国家主席,就跟咱们 不一样。再者说了,咱们兄弟多啊,实在不行,办了他!”一圈听众听完,竖起大拇指:“高见!高见!”

      结果呢?想错了。有人一早指出,习大大是“陕西愣娃”。不知道啥叫“陕西愣娃”?我给大家解释解释。陕西愣娃就是愚公,再大的山,也要给搬了。要不然,为什么信天游是那么的高亢嘹亮,直冲云霄呢?

      三、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有某些人,死得特别惨?

      我们改革开放是要进入 国际市场,是要跟美帝的手下,在市场里进行所谓的平等竞争。所以,一边要想方设法的与美帝建立关系,一边要在国内“先练起来”,否则等到WTO入场券拿到手,上了“拳击台”不到一秒就让人放倒了。

      听说了之后,有人怂了,“我不去,我不去。”

      “你”怂,不代表所有人都“怂”,总有敢于迎难而上的。那么自然,对不起了,“你”就成了练习的沙包,这当然指的是正派人士。这些正派人士把这些“怂人怂企”打倒之后,就转身离去。还没等“怂人怂企”从地上爬起来,另一伙人冲了上去,掏出匕首往他们身上插,一边插一边高叫:“叫你怂,叫你怂,留着你干嘛。”

      想来大家是看明白了,一、正派人士练的是真功夫,叫壮大了;这邪门人士练的是吸血假功夫,也叫壮大了;二、正派人士知道不知道会发生这些事呢?知道。问题在于社会的格局永远如此或者长期如此。并且,如果自己不出手,那些邪门人士更是会大肆吸血,将来就更难对付。

      所以说,这些“我不去”、“我躺平”的“怂人怂企”,死得非常惨。

      (待续)

    • 家园 邪恶之人到底崇拜什么?

      邪恶之人真的崇拜无敌神吗?并不是。

      有一佛经故事,大意是说,有个张三去买瓦,回来的路上让驴一脚给踢落,掉到地上全碎了。此人先是郁闷,后是高兴:“驴比瓦厉害!我不令没有亏,我反而赚了。”

      邪恶之人,他崇拜的是驴,他学的是“驴学”。

      很好识别。

    • 家园 深受刺激于是开窍

      某人整天嘲笑我:“你这么能,咋没你把闺女教好呢?”我深受“刺激”:“嗯,我肯定是有哪个地方没有弄对。”受此“刺激”,我找到了自己数不清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

      我闺女,每日用行动挖苦我:“你这么能,怎么教不会我呢?”我也大受“刺激”,同样的,得以进步。

      神奇不神奇?并不神奇。

      我闺女尤其“刺激”我。我先用这个方法,她一“刺激”,我发现确实多少有错误之处,我就改啊,都改成“神通”级了,她说“我不学”。于是,我又换一个方法,她还是“刺激”我,我又发现了错误之处,我又改进,又改成“神通”级了。她还是说“我就是不学”。换来换去,尽管她仍然不学,可是我,真的开始神通了。

      在受“刺激”之前,我的脑子,跟有的人一样,特别僵化。比如,我曾经也认为金融品,只能是股票,只能是期货,我都搞不清,货币也可以当成金融品。受到了强烈“刺激”之后,有一种“任督二脉被 电通之感”,我的脑子现在变得相当灵活。

      许多人问,怎么才能开窍?我知道怎么开窍,就是要受刺激,强烈的刺激:你就是搞不定,这个法子你也搞不定,那个法子,你还是搞不定,你就反反复复的试验,反反复复的思考,反反复复的求教。你就开窍了。

      比如,如大家所见,我现在编故事的能力,大幅上升,对吗?这是因为我要现场示范:一句话,怎么就能给轻松的扩写成好几百字。我要用实际行动,说服我闺女,认识到“迷宫”可以无穷大,肥皂剧可以编造出无数集。我自己不会,说服不了她。我亲身上阵,她在边上一看,“目瞪口呆”:我去,我爸几乎没有思考,就扩写出了这么一大段。那他要是思考了之后再扩写,那还得了啊。

      又比如,我要说服我女儿,杠精,多数杠精一招就能破,但如果我自己就不会,我闺女估计就会认为“你就说而已,道听途说罢了。”所以我也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怎么一招致敌。

      比如,有人说娘炮侮辱女性。我有两招反制,一招是“依你这么说,女汉子岂不是侮辱男性?”此招听来相当厉害,但对方可以说“对呀,没错啊,女汉子就是在侮辱男性”,说罢他还得意洋洋,你一定要气炸。另一招,那就不一样了:“依你的理,低贱就侮辱了低,傻子就侮辱了子,如此来说,世上就不能存在任何贬义词。”显然,第二招才能一剑封喉。

      思想越来越解放,脑筋越来越灵活,都是这些人反复的“刺激”的结果 。我当然认为他们“贡献”很大。

      也不完全是杠精在“刺激”,有的朋友听说我比较“厉害”之后,就会问我一些问题,他们遇到了困难,怎么解决。我心想:“好咧,等我上个厕所啊。”其实是我的“花招”,我上厕所是真的,同时我就在想,怎么破。等我舒服了,难题也破了。于是我就告诉这些朋友,怎么就给破了:“你们看清楚啊,从这,一刀下去,这个难题就挂了。”

      这种情况,也得感谢,但不带引号,是没有引号的感谢。为什么?这叫互相 帮助,叫同舟共济。

      所以有人说,我有病,病得不轻,该进精神病院,进了精神病院,就给我做电疗,反复的电我。我心想:“不必了,去精神病院干什么呢?这就是精神病院,你,你,你,都天天电我。我电得可舒服了。为啥舒服?开窍了啊,多少开了点窍啊。”

      这就叫,求死的活人,让尿憋死了,求活的笨蛋,让电电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