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 -- 孟词宗

共:💬166 🌺756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最大的错误是Times的翻译

      英国第一大报The Times,1785年创立,是世界上第一份以“Times”命名的报纸。

      应该翻译为《时报》,结果翻译为了《泰晤士报》,经常让中国人让人误认为是以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命名。

      • 家园 最大的问题是它混淆泰晤士河和泰晤士报

        以前学地理,知道伦敦边上有条河叫泰晤士河,那么想想该市最出名的报纸是泰晤士报也合理。哪里知道河是Thames,报是Times,牛头不对马嘴。

      • 家园 《the times》应该翻译为《这个乘以...》

        【混个脸熟】

        【氨基酸浓汤】

      • 家园 还有唐人街 属于典型的自作聪明

        其实和唐朝没有一毛钱关系,搞得很多中国媒体胡说八道说什么外国人一直受唐朝强大影响啥的,特么普通老外有几个知道唐朝的。就是译者鸡贼,以为自己发明了一个形神兼备的神翻译,其实是大错特错

        • 家园 华侨原来称故国唐山

          这应该是老华侨自己叫起来的。他们管故国叫唐山,回家乡是回唐山,他们自己就是唐人,唐人住的地方是唐人街。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翻译也是话语权,得先占着,来晚了的就得受着

      楼主的帖子给俺一些提示,看到译名要小心,说不定.........

      不认识的早就认识了,认识的反而不认识——说方济各,俺认识;说弗朗西斯科,反倒不认识了。

      .

      前几天看好莱坞喜剧电影《你逃我也逃》 ,导演叫刘别谦。很牛啊。1942年,一个中国人已经能在好莱坞执导筒了。

      .

      ..

      ....

      .....

      点看全图

      .

      Ernst Lubitsch——恩斯特-刘别谦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笈多

      典型音译啊,不过要用古音,不但是汉语古音,还要用梵语古音。哪怕现代广州音,笈多读kap-do,现代韩国音读做kup-ta,唐音读giep-ta。

      陀罗,唐音读da-la。

      这些音译并不离谱。

      john翻译成约翰非常有趣。不管德语还是英语,那个h都不发音。到了拉丁系的西班牙语这个名字对应的是胡安juan,葡萄牙语João若奥,法语是让jean。当初翻译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弄出个“翰”来的。据说希伯来语中h发音的。

      同时,洋人的翻译也是一言难尽。用秦称中国也还说得过去,就俄罗斯,中亚诸部落和清打交道也是300年了,还一直用契丹之名称中国,也是怪异。德国人自称德意志,英语却叫人焦尔门。西班牙语叫哈巴那,英语非叫人哈瓦那。诸如此类,多得很。

      • 笈多
        家园 johan

        在当时的希伯来文中是 יוחנן(Johan),后在英语中转为John,发音与“约翰”已相去甚远。但德语仍保留了Johan的写法和原来的发

      • 笈多
        家园 约翰的拉丁文是Iohannes

        常用的古代翻译流传下来,就很难改了,毛子叫中国契丹,而俄罗斯那个“俄”貌似是蒙古人不会发R的音留下的,中俄两国互相叫着对方莫名其妙的名字。。。

      • 笈多
        家园 John 这个名字

        德语里写作约翰。

        比如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德语里就写成约翰 (Johann)。

        另外阿拉伯语里有不少同源名字。比如穆萨(摩西),以撒(耶稣),达乌德(大卫),叶海亚(约翰)等等。

  • 家园 同一个名字的不同音译 -- 补充帖

    按说,解放之后对外国人名、地名的译法进行了统一,尽量使用音译。但是有些译法约定俗成,或者过于著名,也就只能沿用过去的音译。

    例如前面列举的“方济各”、“本笃”等等,作为一般人名时,用现代音译,但涉及到教皇的称号之类,还是延用以前的译法。

    解放前往往把外国人名的名前姓后按中国人的习惯改为姓前名后。例如《乱世佳人》的女主 Scalett O'Hara 被翻译为“郝思嘉”, 两个男主一个叫“白瑞德”(Rhett Butler),另一个叫“卫希礼”(Ashley Wilkes)。但有意思的是饰演“郝思嘉”的女星名字却被译为费雯丽。以至于很多人当时都以为女演员姓“费”。其实人家姓“李”(Leigh),名字叫做 Vivien。

    最让人迷惑的,其实是同一人名却有不同的译法。例如前面说过的 Stephen,过去经常翻译为 “斯德望”, 现在则是史蒂芬。但轮到罗马尼亚了,就变成斯特凡了。

    这还可以推脱到不同国家语言发音不同。例如英国的“查理”或“查尔斯”,在法国就得叫做“夏尔”。但明明发音相同的名字,却还会有不同的音译。例如 “Philip” 就被译为“菲利普”、“腓力”、“费利佩”。费利佩是西班牙语(Felipe)。但其实就是不同的拼写方式罢了。

    又比如 Elliot, 鸦片战争的挑动者就叫 Charles Elliot “义律”,但他的堂兄英军侵华指挥官 George Elliot 就给翻译成“懿律”。真不知道清廷当时为啥不翻译成“一律渣”和“一律跷”。非得把同姓的两兄弟搞成好像两个姓氏。而到了诗人 Thomas Eliot 就成了“艾略特”。

    最莫名其妙的翻译就是徐志摩把佛罗伦萨翻译成“翡冷翠”。佛罗伦萨即不红,也不冷(地中海气候)更不翠。佛罗伦萨的本义是鲜花盛开。如果意译为“百花城”到也是贴切的。

    顺便再说一句,《射雕英雄传》里的“华筝公主”实有其人。但原来的汉文译名是“火臣别吉“、又译“火阿真伯姬”、“豁真别乞”。“别吉”、“伯姬”、“别乞” 是汉文“公主”的意思。金庸把名字改译为“华筝”,立马就高大上起来了。

    通宝推:楚庄王,真理,老老狐狸,尚儒,铁手,光头佬,大眼,瓷航惊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