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略谈包产到户与庐山会议 -- 张新泉

共:💬259 🌺1264 🌵40新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次你说得基本对

          化肥作用很大。

          同时,生产队时如果不大强度上缴,跟包产一样一亩只交一百来斤,前三十年,就是农民是爷,居想一个月27斤米?27斤糠都没有。就这样,还得下放,还得下乡,把城市人放到农村抢食。

          我们能接受为了建设国家多交多缴,但辛苦劳作之后,自己不吃都上缴,最后得到的是落后,懒,没积极性的评价。这是含血喷人,恩将仇报,颠倒黑白。

          通宝推:冻雨,潜望镜,
          • 家园 但我认为左派河友低估了一样事情

            不同的制度安排下的劳动生产,人的积极性不同。

            按照我的理解,楼主的观点是,包产到户开始的头几年的化肥并不多,换一种制度,一样可以增产。

            但我没这个数据,所以才呼唤 @老老狐狸

            • 家园 封建社会就是分田到户,制度“优越“,产量可怜,现代农业是工业

              中国吃饱饭不是靠包产到户,而是四三方案的大化肥投产了。封建社会都是包产到户,产量可怜。现代农业就是工业,化肥农药良种...。

            • 家园 有个前提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

              要比较积极性和效率,就要长期、全面地比较,如果比较上桌吃饭和去厨房洗菜淘米生火做饭,肯定是上桌吃饭积极得多,问题是只上桌吃饭,不去厨房洗菜淘米生火做饭,能吃上饭吗?

              如果前30年一直分田单干,那么农业在还没有工业支持的时候,还能不能大规模地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建设?在良种尚在培育,化肥工业还没建立,农业机械、动力几乎为0的时候,前30年的农业凭什么增长?还能不能充当新中国工业化的发动机,同时支撑中国人口的增长?

              只谈分田单干的时候在自家田里的积极性,那还有没有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建设的积极性?就算某些人有积极性,有没有各种规模的组织保证呢?

              能津津乐道分田单干的积极性,是因为前面已经“反人性”地进行了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建设,这才使得分田后的农民,可以躺着享受前人的红利,将近20年不修水利,直到1998年粮食连续5年大幅下滑。

              通宝推:阴霾信仰,唐家山,潜望镜,
              • 家园 我不理解你为何这么肯定是水利的问题

                将近20年不修水利,直到1998年粮食连续5年大幅下滑

                按照我的理解,主要原因是收粮的价格偏低,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减产。

                说到底,还是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 家园 你不够尖锐

                  所谓工农剪刀差,就是靠农业累积来支持工业。就是全国特别是农民勒紧裤头带搞工业,还是以重工业为核心。当时各地农村还有经济种养的任务。

                  所以你们大可以论述由于对农村农民征收太重导致大家要作反,但说分田提高农村生产能力,真是胡说八道。要说吃饱饭,你一个月三十万全被你老婆收走,吃饭你都成问题。降你工资一个月收一万,全归你,你简简单单再养两个娃都行吧?

                  其实我倒是有点奇怪,各式管理鸡汤一路鼓吹以公司利益为重,要有团队精神,要奉献,要把公司当自己的家,这是现代先进管理科学吧。怎么到了集体农业,就变成了落后的呢?同样的东西,一个0一个1,行不行的?

                  • 家园 双向的

                    其实我倒是有点奇怪,各式管理鸡汤一路鼓吹以公司利益为重,要有团队精神,要奉献,要把公司当自己的家,这是现代先进管理科学吧

                    要求员工把公司当自己的家,其实有个隐含的前提条件的,就是公司要给员工足够的回报,哪怕回报不是即时的,对未来能给的要有个承诺,除了承诺,还要能让员工看到希望才有效,不然谁会信老板的承诺啊。

                    没有即时的合理回报,没有承诺,那就是把员工当奴隶了。

                    这些都是人性,常识来的。

                • 家园 不错,你提到了我想说的另一个问题

                  按照我的理解,主要原因是收粮的价格偏低,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减产。

                  包产到户的机制并没有改,为什么粮食价格低农民就没积极性了呢?

                  所以,

                  1. 当初真正包产到户激发农民积极性的,主要是与包产到户政策一起打包的减少粮食征购以及大幅提高粮食(包括其它农产品)收购价格;当然,农民得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再也没有公社大队逼着他们修水利了;

                  2. 谷贱伤农,谁都懂,但是新中国前30年靠剪刀差积累工业化的资金,不仅谷贱,还要在没有良种化肥的情况下,促进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量,除了靠大修农田水利和农田基础设施,还有什么其它办法? 如此“反人性”,靠分田单干能做到吗?

                  • 家园 这不就说到本质了?

                    本质就是农民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算计,这个很正常,在公社这种制度安排下,如果他们的劳动得不到他们认为应得的利益,自然不会积极。

                    在包产到户的情况下,同样的,如果粮食产出的售价不如理想,一样不会积极。

                    非常浅显的常识而已。

                    如此“反人性”,靠分田单干能做到吗?

                    你这话,似乎暗示,粮食生产,要靠牺牲农民的利益来获取吗?

                    • 家园 我一直就是这个观点啊

                      并不是分田单干让人们立马就吃饱了,

                      而是国家大幅减少粮食征购和大幅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让农民立马就吃饱了。

                      今天再补充一点,是1979年以来国家大幅增加粮食(主要是小麦)进口,是1979年之前十年的4倍,让城市居民吃饱了。

                      这合起来,就让全国人民立马就吃饱了——这就是真相,起码是真相的大部分。

                      ---------------

                      如此“反人性”,靠分田单干能做到吗?

                      你这话,似乎暗示,粮食生产,要靠牺牲农民的利益来获取吗?

                      你怎么这么幼稚,反人性就是牺牲农民利益吗?学生刻苦学习准备高考,反不反人性,牺牲没牺牲学生利益?

                      前三十年“牺牲农民利益”的,是统购统销,是剪刀差,大仁政小仁政,这也是常识,它为的也是新中国的工业化,为的是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也包括农民的长远利益。

                      • 家园 把战备储粮拿出来吃了

                        除了到国际市场买粮,还有把战备储粮拿出来吃了,对农民收购粮自然就少了。

                      • 家园 我的分析显示78年的粮食也增产

                        78年开始搞包产到户,当年就增产,跟79年没关系。

                        同时,你又犯了了个类比错误:

                        学生辛苦学习,是真的学到知识的,付出的时间是没有浪费的。

                        农民辛苦劳动,如果没有没有应得的收入,他们的付出就是浪费了的。

                        至于你说的长线利益,楼里已经有人说了,原地踏步,常人也没有耐心了吧。

                        怎么说呢,偏偏1958年前又还行

                        这不就是人性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