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略谈包产到户与庐山会议 -- 张新泉

共:💬259 🌺1264 🌵40新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冒进和单干是刘邓和赫鲁晓夫路线的一体两面

      当时刘邓系统在一线把大跃进搞成大冒进、共产风、浮夸风,捅了篓子,就用包产到户做权宜之计。为什么说是刘邓,而不是毛,请看文章最下面转发毛的两次反冒进讲话。

      刘邓体系捅了篓子,倒退回包产到户,就是单干,其实和城市里的个体户一样,都是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产物,后面摸着石头过河往哪里去,就会有一个方向问题,先是生产资料法权的问题,后是社会制度的问题,到底是资本主义法权,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还是社会主义法权,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是牵扯到人民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赫鲁晓夫他们一代一代走下去,就自然而然地出了戈尔巴乔夫,选择了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民主,结果就是苏联解体,而俄罗斯持续被有先发优势的资本主义列强一直碾压,几乎亡国灭种。同样,邓派按照单干思路一直走来,就自然而然到了8-9-6-4,也是该路线的历史必然,而邓为了扭转该路线的历史必然,搞拖拉机清场。单干的长期结果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制度基础的怀疑,以及对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领导集体:GCD的怀疑和否定。民国就是单干,满清就是单干,封建王朝几千年就是单干,那么要GCD何用?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至于单干能否满足全国人民的粮食供应,而不仅仅是小农自己的粮食供应问题,

      只要看看现在,谁才是全国的产量大户?是东北和西北的那些国营机械化农场,单靠小农单干能打几斤粮食?全国人民能吃到几斤?我表哥他们就在农村,每人分一两亩地,仅仅够自己的口粮而已,多余的卖粮食也根本不赚钱,为啥不赚钱?很简单,效率低,成本高;如果完全是市场经济,城市人与其买中国小农的粮食,不如出口工业品挣了外汇,再买国外的粮食吃划算,中国农民能干得过国外的‘洋米洋面’吗?不就又回到满清和民国时期,农村破产的境地了?再放眼周边,日本也好,韩国也好,台湾省也好,只要人多地少,哪里的小农经济不靠政府补贴,就是全国其他人民的补贴来生存呢?

      当然,搞集体生产,无论是农村公社也好,城市国企也好,都离不开民主-人民民主,来捍卫社会主义法权和监督社会主义干部,这就是毛发动文革的初衷。先搞权威主义变成大冒进,再搞右倾退回单干,是刘邓和赫鲁晓夫路线的一体两面,其核心就是不敢触碰民主,怕人民反对他们的官僚体系。但这是早晚避免不了的,否则法权不明,监督不利,要么搞集体生产就消极怠工,要么搞个体单干就分家解体。

      下面是毛反对大冒进,共产风,浮夸风的两次讲话。

      1959年3月,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说:

      “从去年9月人民公社成立后,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主要有三条:一是穷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三是猪、鸡、鸭、(有的部分,有的全部)无偿归公社,还有部分桌椅、板凳、刀、锅、筷等无偿归公社食堂,还有大部分自留地归公社……。这样一来,“共产风”刮遍全国。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都还采用赎买政策,怎么可以无偿剥夺农民的劳动成果呢?这样做,实际是抢产,没给钱,不是抢是什么?这样下去,一定垮台!我代表1000万队长干部,五亿农民说话,坚持右倾机会主义,贯彻到底,你们不跟我贯彻,我一个人贯彻,直到开除党籍,要到马克思那里告状!”  

      毛在1959年四月选择了直接给各级干部写信节选如下:  

      “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例如,去年亩产只有三百斤,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吹牛而己,实际办不到,有何益处呢?……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而且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闲时半干半稀,杂以蕃薯、青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收、管、吃)抓得很紧很紧,而且要抓得及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

      逐年增多,经过十年八年奋斗,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一件大事。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要多少的问题……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与少种多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进行。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的。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

      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还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有自由了。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同目前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在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变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通宝推:北庄,
      • 家园 包产到户和满清民国一样?有常识没 -- 有补充

        持这种看法的人在这楼里还不止你一个

        包产到户是没法卖地的可能你们都不知道呢吧,所以出不了地主没法搞土地兼并,土地一直是集体所有的,各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人!

        解放前老解放区分田后就又出現了新富衣新地主,土共吸取教训了,不傻!

        我还真对赫鲁晓夫有好感,他建楼给人民,想种玉米让人民吃饱吃好,虽然二十大搞臭了斯大林把人心弄乱了,但本质还是可以的

        厨房辩论和平竞赛,现在看有啥不对的?苏联完蛋,这军工复合体政变搞掉赫氏也是重要一环,从此苏修大行其道,勃氏只保官僚利益忘了人民利益,就是这几十年只重军工不重民生最后丧失了民心。真听赫的和平竞赛,重祝民生可能即使败也败的没这么惨……

        至于赫对我们搞封锁撤专家,也算各为其主吧,咱不愿当小弟人非想当老大,注定要分家的,跟苏联谁在台上没关系的

        另外三年困难时期苏联真没逼债落井下石……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要说起来,赫跟咱的胡耀邦真挺像 -- 补充帖

        都是战争年代政委出身

        贼热情

        敢说敢想敢干

        错误都不少

        但本质出发点应该还是好的

        • 家园 满清民国就有田皮田骨

          所谓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设计,稻公哪会玩资本主义,他就会玩封建社会,另外做做买办。

          通宝推:乾道学派,
        • 家园 欺骗性就在这里。

          八十年代,改开之初,农民热情很高,是他们相信党不会把他们带到沟里去,相信无论怎么改革,我们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他们不相信中国会回到旧社会。

          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农村工作者已经开始反思,怀疑,农村的严酷现实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汇集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呼声,以李昌平为代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旧社会农民农村问题,并不只是地主,而是制度体系压榨农民,这个体系的基层是地主,上层是各级官吏,最高的是皇权代表的贵族,他们是有机体系,捆绑在一起形成剥削压迫的阶级。

          通宝推:呆头呆脑,阴霾信仰,
          • 家园 我也对百年经验决议没提大下岗和农村苦遗憾

            九十年代是土共执政最困难的时候,这两个做法都太右了

            新世纪免了农业税才好了点

            现在也算有点补偿

            但地是集体的这个社会主义大方向还是坚持了的

            • 家园 别遗憾

              建国后的第一次三权鼎力折腾出了大跃进,毛开始收权,切入口是文宣系统,但收军权从林倒台算很明显时间不够的;

              邓因军权而上的台,自然是没有另外两权的,对党政文宣都只能硬上,又折腾出了大计生大下岗大提留的后遗症,再次集权成了上下共识,江为胡保管了一届军权,胡搞了集体退休。

              到今上应该算建国后的第二阶段权力大集中,8年整合,到今年出决议,这是全中国人的大幸事。即然权力已成功收拢,国内没有了需要打击的势力,当然就不劳前人出来背锅,假使以后再出现重大历史性错误责任自然是大大的。

              历时20余年的煎熬过程,如今真正天下归一,所有社会诟病都会得到解决,不光野鸡野鸭,连长江里的鱼儿都能得到休生养息,属于底层小百姓的好日子才真正开始呢。

        • 家园 现在已经没区别了

          且不谈土地流转、退出承包,也不谈千亩农场、万亩基地,古代地主,大多数时候也没产权,只是经营权而已。

          这是说开了口子就收不住。实际也是如此,政策当时穷,没能力吸收土地,但十几二十年后就就可以了。且不谈合同承包人家地几十年的,只要有一定资本继续履行承包,完全可以事实上几十年,哪怕是一户人家一户人家的租。

          当然,小地方更多的是几十上百亩,千亩级别的还是少。还有些地方连吸收的价值都没有,只能弃耕抛荒。

          • 家园 本质是单干没有效益,竞争不过规模化大生产

            你不能一边要求自己要单干单过,一边还要求国家扶持,拿其他人民的收入倒贴小农,高价收粮。

            • 家园 道理是没错,可站在1980年代初咱农业能规模化大生产?

              打阵地战,御敌于国门之外,多好多先进的战略呀,五次反围剿还是失败了

              就那点条件,还不能发挥出农民的积极性,怎么可能有好结果呢?

              河里死盯着粮食产量,再关注下副食品水果蔬菜产量呗,就那点地,为啥同时大豆蔬菜水果产量也都大增了?化肥也不是神水好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