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豆荚和豆子 -- 燕人

共:💬96 🌺208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豆荚和豆子

    豆荚是豆科植物的果实部分。豆荚内的豆子是植物的种子。豆荚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在豆荚完全成熟后采集其中的豆子。豆子的成熟过程是植物种子内低糖转化成淀粉的过程,其所储存的能量越来越多。但是对人的口感而言,未成熟的鲜豆比完全成熟的豆子好吃。这通过市场上的价格表现出来。“好吃”是感性而不是一个理性的判断。这或许说明社会学理论中关于理性人的假设可能是不充分的。中国饮食以豆荚做蔬菜为多。古书上多记载以各种豆子为粮食。外国以豆子为蔬菜,吃豆荚的场合较为少见。

    点看全图

    做食物的豆科植物分成许多属。对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一种是大豆属。大豆是中国原产植物,古文中写作“菽”。不过在三国时期的著作中已经有大豆,小豆这样的名字。小豆是体型比大豆小的各种豆子。

    点看全图毛豆

    大豆未成熟时,其豆荚是黄绿色的,外披绒毛,不能吃,叫毛豆。常见的吃法是盐水煮了,手剥出豆子下酒。味道很清淡。英国市场上用日本名字Edamame,是剥好的绿色豆子,素食沙拉中很流行的配料。

    点看全图贵州水豆豉

    大豆成熟采集后即是市场上常见的黄豆。还有青色大豆和黑色大豆,比较少见。黄豆的用途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黄豆榨油是最流行的食用油之一。黄豆可以磨豆浆,点豆腐脑,做豆腐。还可以发酵做豆酱和豆豉。黑大豆做的豆豉尤其有浓烈味道。贵州水豆豉是黄豆做的。味道很鲜美独特。

    点看全图赤豆,红小豆

    中国原产的重要豆科植物还有一个赤豆,或者叫红小豆,植物分类上是豆科豇豆属。我没有听说有吃豆荚的。都是吃这个豆子,在各种甜品场合出现比较频繁,有整粒用的赤豆粥,赤豆糖水,小豆冰棍;更多是做成豆沙馅,包入汤团,元宵,月饼,年糕,八宝饭等等中。东北有个地方特色粘豆包,用红小豆烀烂,稍加糖搅匀,先用糯米粉包豆馅,再用发面包糯米团。上笼如蒸馒头般。成品两层皮,口感各异,粗犷但是实在地令人满足。日本从中国大量进口红小豆。我从业的时候红小豆对日出口还有配额限制。日本人的赤豆饭是仪式性食品。还有一个小豆羊羹的甜点。我在一本科普杂志上见到文章说它含有羊肝,可以明目。当时就不相信。后来明白这其实是挂羊头卖狗肉。正确写法应该是小豆洋菜羹。洋菜即琼脂,一种海苔提取物,起固化成型作用。这是一个典型的日式甜点。中医认为赤豆有利水消肿作用。我记得一个方子,赤豆鲤鱼汤,没有试过。

    点看全图赤小豆,饭豆,红豇豆

    赤豆有一个近亲赤小豆,也有叫饭豆,红饭豆,红豇豆的,同是豆科豇豆属植物。它的颜色与赤豆相近,外形偏长,更小些。食用或中药功用与赤豆相近但不如。价格可便宜多了。我在广东点心腊味萝卜糕比较传统的做法中有看到饭豆做配料的。它的主产地也是华南一带。

    点看全图豇豆作为蔬菜

    豆科豇豆属植物还有两个与中国饮食密切相关的,豇豆和绿豆,都不是中国原产,但是早就归化成为中国美食的食材。

    点看全图国外市场各种豇豆

    点看全图国外市场的黑眼豌豆(也是豇豆一种)

    豇豆,各地有线豆,长豆,豆角等不同叫法,原产是非洲,英文写作Cowpea。顾名思义,西方人以此为给牛吃的豌豆。英国市场上有一种豇豆的干豆,叫黑眼豌豆Black-eyed pea。中国人吃豇豆以豆荚为主。把豇豆切段,炒或者炖了吃都行,视豆角老嫩程度。豇豆晒干后可以久存,吃的时候水泡复原即可。四川湖南用豇豆腌泡菜。多年前我在北京曲园吃过一次肉末酸豆角,是湖南家常菜,极为下饭。以前从未吃过酸辣口,当时惊为异味,至今记忆尤新。国内消费豇豆的豆子如上文中红豇豆即为一例。外国包括主产地非洲大陆都是以吃豆子为主。

    点看全图肉末酸豆角

    绿豆的原产地是南亚次大陆。唐代时就有记载种植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绿豆处处种之。”绿豆荚不见有人提起,吃的都是绿豆。绿豆是中医所看重的药食同源的材料,“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压热解毒 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不久前不是还有个神医号召“绿豆治百病”,把绿豆的零售价格豆给炒起来。虽说有如此的不和谐音,绿豆粥,绿豆汤,绿豆沙都是解暑验方。绿豆做菜最常见的场合是发绿豆芽。绿豆芽本身味道不大,重在口感爽脆。炒粉,炒面,春卷,还有老北京春饼的炒和菜,可不能没有绿豆芽。天津煎饼果子的煎饼,是面粉掺入绿豆面煎的的,所以口感爽快,比普通摊面片不同。河北有传统的杂面挂面,色泽金黄,也是面粉掺入绿豆面制作的,取其口感爽利。上海的绿豆糕则是甜品,香柔细腻,比京城的宫廷小吃豌豆黄还高级。

    点看全图豌豆黄

    点看全图嫩豌豆

    豌豆黄,顾名思义,是豌豆做的。豌豆是豆科豌豆属植物,各地叫法不一,如胡豆、麦豆、寒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等等。原产地是地中海沿岸近东地区。从考古记录看,公元前四千八百年的时候尼罗河三角洲就有豌豆。它向东传播,在大约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左右到达印度次大陆。何时进入我国不知,我猜想大概是张骞通西域的时候。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历代文献做了文字考证,说“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种出胡戎。”豌豆苗颜色碧绿喜人,是一种很好的汤菜原料。豆苗鸡汤即是一例。豌豆苗在英国超市中是一种高级沙拉原料,但有豆腥味。英国人不怕豆腥味,他们还生吃绿豆芽。我只用热鸡汤一浇,即可化腐朽为神奇。

    点看全图豌豆苗,也叫豌豆尖

    豌豆的豆荚不能吃。豆荚里面的新鲜豌豆在英国是主要蔬菜之一。市场上都是速冻的鲜豌豆。价格越贵,则口感越软嫩。我记得上海梅林以前出口欧美豌豆罐头,也是在豌豆成熟的三天内日以继夜采收送到工厂,马上生产,唯恐时机一过豌豆口感便老。完全成熟的豌豆豆子另有用途。英国国菜炸鱼薯条即是以一种绿色干豌豆制作的豌豆泥做标配。在欧洲大陆各国,黄色豌豆用的更多,制作各类豌豆汤。京城的豌豆黄当然是黄豌豆做的。国内的小吃如青豌豆也是国人吃豌豆豆子一例。豌豆淀粉用途更为广泛。传统川菜用它做粉芡,做凉粉;山东名产龙口粉丝的主料也是它,绿豆的成分其实很少,也是挂羊头卖狗肉一例。

    点看全图蒜蓉荷兰豆

    点看全图蜜糖豆

    豌豆有两个变种却是吃豆荚的。一个是国内叫荷兰豆的,我们以前出口日本美国的商品名是peapod,意思是"豌豆荚"。英国市场上用法文名 Mangetout,意思是“全吃掉“。另一个国内可能少见,英文叫做sugar snap pea,香港叫做蜜糖豆。它确实有股甜味。而且口感很脆,是“snap”这个词的意思。这两种豆的炒法都是粤菜来的,或者蒜蓉,或者腊味炒.

    点看全图蚕豆在豆荚中

    豆科还有一个野豌豆属,蚕豆是这个野豌豆属中最重要的品种。蚕豆是人类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大约公元前六千年的时候就开始在东地中海地方种植。它的拉丁文Vicia faba,第一部分Vicia是属名,第二部分faba是种名,就是拉丁文"豆子"的意思。古罗马人如果吃豆子,就是吃蚕豆。蚕豆进入中国的历史已不可考。宋人《太平御览》说张骞通西域时带回。明人徐光启做《农政全书》也只是说“今处处有之。”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豆荚状如老蚕,故名。”又说"蚕豆,南土种之,蜀中尤多。"四川俗话称蚕豆为“胡豆”。名满天下的郫县豆瓣,即是以胡豆为主要原料。正宗郫县豆瓣中可以见到蚕豆瓣。我记得上大学期间,一位无锡同学带来西瓜酱,鲜甜可口,他说是蚕豆做的。蚕豆在英国超市里是连豆荚一起销售的。蚕豆荚不能吃。需要把蚕豆先剥出来。一般消费者不明其妙。鲜蚕豆和鲜豌豆一样,吃的时机很重要。好的蚕豆瓣一咬一包汤,带着蚕豆的特殊香气。干蚕豆的用处更多见于零食。如油炸兰花豆,玉带豆,四川怪味豆,还有上海老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不过老城隍庙奶油五香豆实际上并不好吃。真正此一时彼一时也。

    点看全图扁豆

    点看全图做药材的白扁豆

    扁豆属于豆科扁豆属,在大连不是很常见的蔬菜,味道很独特而突出。它的原产地是非洲。在南亚,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都有广泛种植和消费。在中国扁豆有各类名字,如鹊豆(台湾)、蛾眉豆、肉豆、稨豆、白豆、眉豆(河北)等等。做蔬菜的扁豆,其豆荚外观如其名,是扁扁宽宽的一片,豆子很小,有几分类似荷兰豆,但颜色发紫。我印象中只吃过有数几次扁豆,都是炒着吃的。印象最深一次是在辽西采购农产品时,在乡下吃饭没啥花色,一碗扁豆炒干豆腐,真材实料的原生味道。中医取扁豆成熟后的一种白色的豆子为健脾祛湿良品,,叫白扁豆,药食同源。我记得上海的老药房和商店都在冬季来临时当作补品销售的。

    点看全图四季豆之一

    点看全图红芸豆

    点看全图白芸豆

    点看全图奶花芸豆

    点看全图黑芸豆black bean

    中国人最常见的以豆荚为蔬菜的豆科植物是豆科菜豆属的菜豆。菜豆是学名,常见名包括芸豆(山东,河北),豆角(东北),四季豆(长江流域),刀豆,肾豆(港台)等等。菜豆是爬藤植物,与大豆和绿豆不同。其原产地是中美洲,一般意见认为16世纪末由欧洲开发南美后再传到中国。菜豆比其他豆科植物的优点在于豆荚和豆子都可食用。中国人吃豆荚为多,外国人吃豆子为多。大连人传统讲究新芸豆上市时,大白芸豆炖猪肉,加土豆。或者土豆炖豆角也不错。我最中意的是川菜的干煸四季豆。英国比较常见的吃豆荚的菜豆叫法国豆french bean。还有一种豆荚叫跑步者豆runner bean,也是菜豆属但种类是荷包豆,也叫花豆、大紅豆。其种子颜色为白色与褐红色相间。常见菜豆属的种子大小不一,但都是猪腰形,国内称芸豆,英文叫kidney bean,港台翻译称腰豆或者肾豆。菜豆的豆子花色很多,常见的有红,白,和斑点。所以粮食出口贸易的术语叫红芸豆,白芸豆,奶花芸豆。芸豆豆子食法,国内最有名气的应该是京城宫廷小吃芸豆卷。其实味道不过尔尔。和豌豆黄一样,重点在于美观,算是粗粮细作。后来东北种植引进的大白芸豆,也是菜豆属的一种,加工后出口日本。芸豆煮烂后口感很面,不次于赤豆,但是香味远远不如。英美国家吃菜豆的一个主要方式是茄汁豆,早餐的标配。这个豆子是菜豆的一种小白芸豆。国内也有生产类似产品,品名是茄汁黄豆,不知是否真用的黄豆,这个是原料成本决定,但是黄豆不如芸豆口感。欧洲各国吃菜豆有个异端,那就是意大利人。他们把从南美引进的白芸豆转化成意大利特产白豆,叫Cannellini Beans。意大利托斯卡尼地区的人们以吃这个白豆闻名,地区特色菜中有许多以白豆为原料。南美洲各国吃菜豆比较普遍,著名菜式如墨西哥辣椒炖牛肉碎Chili con carne,用红芸豆;墨西哥回锅黑豆,用黑芸豆。菜豆含有一种植物毒素,必须百度高温烹煮才能破坏之。这个是老生常谈,但是依然有发生菜豆中毒事件。有人喜欢用低温烹煮锅长时间煮豆子,以为煮烂了,实际上毒素还在,因而是不科学的。

    点看全图墨西哥辣椒炖牛肉碎Chili con carne

    上面说的都是国人熟悉的豆荚和豆子,下面是两种国人不熟悉的豆子。

    点看全图三种颜色的小扁豆

    小扁豆是豆科兵豆属植物。国内种植的不多,在甘肃一带。豆子形状扁平,很小粒,故名。味道很清淡。最早种植于地中海东岸近东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现今主要消费人群分布于南亚次大陆,中东和近东。在欧洲的素食潮流中,小扁豆成为重要原料之一,做汤,做沙拉都有。小扁豆是印度风饮食的重要部分,因此在主流超市中有售。

    点看全图鹰嘴豆

    点看全图Falafel+Hummus酱

    鹰嘴豆是豆科鹰咀豆属植物,分布于中东,西亚和南亚地区,是该地区尤其南亚地区大部分人群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如同大豆之于中国人。鹰嘴豆的豆子表面有尖状突起,形如鸡喙,所以英文名为Chickpea小鸡豌豆。中文的“鹰嘴豆”叫法不知来源,比鸡好听。鹰嘴豆的食用形式多样,南亚地区以原粒烹煮为主。中东地区有以之粉碎后混合芝麻酱,作为餐桌酱料,叫Hummus,各种口味的Hummus是超市里常备品种。用来蘸蔬菜,抹面包都好吃。中东地区还有一种以鹰嘴豆为原料的素炸丸子,叫Falafel,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都吃它。我最早一次吃它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犹太人小店里。那是鹰嘴豆的豪华版食法:现炸出锅的Falafel,配Hummus酱,夹在地中海地区特色的皮塔面包中,还有黄瓜片和生菜叶。小店门口排着年轻旅游者的长队。我希望每个食客都能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总结一下,中国人吃各种豆荚和豆子都很多。从地中海东岸往东到南亚次大陆和西亚,人们吃鹰嘴豆,小扁豆,蚕豆。美洲人吃菜豆较多,感谢墨西哥人。欧洲部分人吃小扁豆和鹰嘴豆,感谢移民导致的文化多样性。但是意大利异端吃菜豆较多,简直不像话。

    通宝推:唐家山,diamond,苏迅,红军迷,奔波儿,审度,为什么不可以,桥上,任爱杰,方平,
    • 家园 Falafel的补充

      巴黎玛黑区,好几家店都标榜最正宗的Falafel,长长的队伍也是一道风景

    • 家园 素蟹脚(糟)
    • 家园 豌豆酒有一种独特的豆香味

      四川有酿的,可惜市场上不常见。

    • 家园 所有的扁豆都好难吃

      可能吃的最多的豆类,是黑芸豆。因为以下原因

      据了解,淡豆豉的主要质量问题是真伪和优劣的问题。淡豆豉发酵所需的黑豆应属于大豆中的黑豆(药典有收载),而不是菜豆属的黑芸豆。二者化学成分不同、价格不同,有不少饮片企业误用黑芸豆投料,这是真伪问题。虽然二者同为黑色,但鉴别方法非常简单,只要看种脐就一目了然。黑豆种脐长椭圆形,而黑芸豆种脐近圆形。

      然后再说理性。

      理性人假设早推翻了,目前以有限理性为主。强调个人主观上有理性的意愿,但实际上碍于信息或情绪等因素,无法充分实现。

      虽然这近乎常识,但成为一个术语,并作为一个学界共识,却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比如,有限理性这个词出自司马贺1957年的《Models of Man : Social and Rational》。

      现在理性人(完全理性)只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作为基本预设。

      • 家园 大谬不然

        理性人假设早推翻了

        当然没有被推翻,所谓“有限理性”,不过是信息费用过高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 家园 写了完全理性。

          而且信息费用只是其一,生理、心理、社会的复杂性(complexity)才是问题所在。再有,这里说的是社会学,而不是经济学。我也说了新古典经济学还在用这个预设。

      • 家园 这都能被你找到

        说实话,我不知国内是否有种植黑芸豆的,成本与黑大豆比如何。不过工厂倒可以从印度进口黑芸豆,肯定便宜😁。

        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多了,做出豆豉更有味。

        有限理性的说法好。

        • 家园 名字太混乱,差点都分不出来。

          黑豆、小黑豆,黑小豆、黑大豆。后两个有时候都会指黑芸豆,而只有前两个才是黑大豆。太乱了。你看大豆的别名

          Glycine max (Linn.) Merr. 大豆

          别名:黄豆、白豆、大豆黄卷、大豆卷、豆卷、豆子、干白平芽、黑大豆、黑豆、黑黄豆、黄大豆、毛豆、秣食豆、青豆、菽、算食豆、乌豆、希日-宝日其格、[禾鲁]豆、淡豆鼓、淡鼓、豆料豆、黑皮青豆、黄豆苗、黄卷皮、毛花绣线菊、泥豆、青仁乌豆、香鼓、野大豆、soybean

          • 家园 还是西方的分析科学有办法啊

            老祖宗的道也好,术也好,在这些豆子面前都抓瞎啊😁。

            • 家园 这就是在胡扯了

              1、林奈的博物学,用的是拉丁文。中国不是外语,当然更容易出问题。

              2、单就博物学,本草纲目、救荒本草之类图书分类辨别已经够细。

              3、这里讨论的是日常用的别名,而不是正名。正名没什么变化。

              4、中国的问题是太过实用,而且局限于本土。这源于人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扩张,有全球视野。材料足够丰富。所以就差异和辨别而言,自然丰富。

              5、这里的分析方法是形态学,全世界都一样的。无非发展程度的区别。

              6、单就命名而言,汉语的分析语传统更有优势,比较外文如英文即可。

              • 家园 靠《本草纲目》分不清这些豆子

                我查过的。你别争了。

                • 家园 两回事,因为本草纲目没有收录

                  你说的是分析方法和具体著作是否能够分清,强调的是方法,然后用的是某一著作是否解决了问题。

                  而我说的是单纯就方法来看,分辨毫无问题。其实前文几点组合即可得出答案。因为本草类书的视野有限,有特定目标,而且年代不同。不能只拿一本五百年前的药学著作来讨论问题。没有接触过的你要怎么分析?芸豆可是16世纪传入中国的,本草纲目根本没有收录。

                  我已经明确说过这里的核心是“形态学”,你可以看看我说的另一本是怎么辨别植物的。

                  蚕豆。今处处有之,生田园中。科苗高二尺许,茎方,其叶状类黑豆叶,而团长光泽,纹脉竖直,色似豌豆,颇白,茎叶梢间开白花,结短角,其豆如甄豆而小,色赤茬川。味甜。——《救荒本草》

                  我只是觉得这样说很莫名其妙。因为我说的是俗名,你却上来就说地区的科学方法,这就有故意之嫌。古人真的分不清吗?加上你的新回复,似乎是预设了古人或者东方人都是傻瓜,连分辨方法都没发展出来。

                  补:特定目标=不是专门的形态学著作。比如本草纲目,更强调药性应用,除了少数罕见药物和需要分辨的关键特征,他是不会对形态具体描述的。但是其他著作却会对形态进行基本说明。我想你也不会用pork去说明英裔根本无法分辨数百种猪的区别。

                  忘记说训诂学和附图了,前者最常见的是诗经释诂,后者本草类和训诂类都会有的,有些细节要看图才能明白。和现代形态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没有整合到一起,而是分散到各类著作,并且没有用专用语言表明形态的区别。中古之前用造字分别,中古后已放弃,变成组词。

                  • 家园 我可没有说古人是傻瓜

                    他们尽力观察自然,但是他们确实没有构造出生物学通用的分类方法。因为他们没有分析的观念。

                    如你引用那篇文献古人很详尽的外观描写,但是没有能够想到从植物的花,或者叶,或者其他部位作为植物分类的基础。因为他们没有分析的观念。

                    分清豆子和科学地进行分门别类是不一样的。

                    我引用《本草纲目》是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些资料,而不是因为它不能提供另一些资料。但是《本草纲目》未能建立有效的分类。我不用“科学”这个词。省的你说我欺负古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