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票记包子--当乡村教师期间的一次争议?D?D兼和神游LS -- 老票

共:💬36 🌺2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票记包子--当乡村教师期间的一次争议?D?D兼和神游LS

    当乡村教师期间的一次争议?D?D兼和神游老师

    好多年前的事情了,一直没有动笔,就是感觉沉淀还不够深刻,恐怕轻易提笔就浪费了。看了神游老师的文章,很是感叹,攫取其中的一段做个包子吧。

    大学学的就是师范专业,大三这一学年教育改革,整班同学拉到最艰苦的山区里做乡村中学教师,本着撒豆成兵的战略,每个乡村中学都扔几个。条件艰苦就不细说了,就是缺水和缺吃的,洗澡这事就更是妄想。山光景色和风土人情以及我们教学的事迹容我以后详细写,这次只说说我和我班一个女生Y(当时也是女老师了)的一次争议。

    这位Y老师是初三的班主任,也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丫头;山区里因为上学出路很渺茫,很多家庭不愿意让孩子继续上学(尤其是女学生),这位女老师就和我(我当时是学校的教导副主任)一起走10多里山路去做家访,劝说家长让孩子继续上学;很多学生内向容易受人欺负,她也会有意识的去保护和鼓励这些孩子…是个很敬业的老师,而且确实是在为学生着想。此前我们工作合作是比较顺利的,这一次,我们有了比较大的争议。

    起因就是一句话。那天我是下午第二节课,刚好碰到她拖堂了,正在教室里怒气冲冲的批评学生。几个男学生的作业没有交齐,去打麦场玩疯了,里面还有班里的学习委员Z。她当时可能是出于特别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尤其Z是个好学生),对全班同学说:“你们生活在这么困难的环境里还不知道好好学习,将来你们能做什么!难道你们愿意一辈子就在这里刨土坷垃?!”班里鸦雀无声,她看到我站在后门等,就顺势说到:“刚好老票老师也在这里,让他给你们说说,如果不好好学习考到省城里去,你们将来还会有什么出息?!”我当时顿了一下,感觉无言以对。

    晚饭我们几个老师在晚饭时在食堂聚集,我就当众批评Y不该那么批评学生,她很激动的说:“老票你也看到了,这么艰苦的环境!我们苦一年,还不是为了他们的明天能有点希望?!你不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和这里落差多大,他们怎么会有动力?!” 我说:“没错,我们来是帮助他们看到希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大部分人这辈子是离不开这个山沟的,他们中99%以上的人将来还是要去刨土坷垃的。1%的人受你的刺激奋发出去了,其他人呢?你刺激完了走了,他们的价值观被你打碎了却离不开山沟,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一时大家争论不休,支持谁的都有。

    满一年走的时候,我们和学生一一惜别,Y很伤感,不停的给学生留自己家里电话,嘱咐他们将来有机会去省城有困难可以找她。回去的路上Y对我说她很痛苦的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感觉自己非常的无能为力。Y确实是个好老师,初中语文教的很好,也是我们乡中学的优秀教师之一。

    现在Y是一家时尚杂志社的编辑,去年还给我来电,有关感情心理方面问题的约稿;我偶尔说起那年山区的教学生涯,Y哈哈一笑说:“我那时候太傻了,居然想去改变别人的命运,不自量力。”我又无语。

    记录这段在此,也是那一年很多记忆中的一部分,希望各位能加入到这个没有结果的讨论中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票兄

      票兄,懒家在那个地方算是不错的人家,现在能在北京买房子定居,已经很不错了.可是懒老想着家乡的事情,总觉得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事情,虽然懒的家乡民风不是很好,算不的淳朴,但懒觉得正是这样才需要去改变点什么,现在那里风气很坏赌博成风,看看那些孩子,真是该为他们做些什么.

      可惜懒现在只是个大三的学生,有心而力不逮,琢磨着找些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做.着眼点就是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三年里,懒认识了一些在海外有成就的学人,他们也鼓励我这样做,他们能提供些信息和教育资源.

      知识改变命运,懒认为是很正确的,懒家娘,当时初中毕业的时候正是红旗漫天飘的文革年代,邻村的媒婆上门去给懒家娘说媒,懒家外公二话没说就把媒婆打出了家门,那时候懒家外婆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家里5个孩子全靠外公一个人拉扯.外公咬着牙把懒家娘供完高中,给了懒家娘一个还算不错的平台.懒家娘后来回忆外公的时候说:你外公一辈子吃了很多苦,做了不少错事,对不起家人.但是他督促我们学习的事情我们会感激一辈子.

    • 家园 欧来说两句

      世界不是封闭的,哪怕是再偏远的山区,人们都有一些渠道和外界沟通,所以有些事情票哥和神姐即使不告诉学生,学生们也会懂得。要想不干体力活,就得好好学习---我的老师和家长当年就是这么教育我。后来认识一个来自湖北农村的同学,他告诉我他的初中班主任给他们讲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将来想穿皮孩(鞋)还是草孩(鞋)。我和那同学特有共鸣,因为我们接受的是相似的教育。所以,我觉得票哥的同学跟孩子们说的话对他们来说也算是老生常谈了,大可不必因此有心理负担。

      中国和北美西欧的差距和中国城乡的差距类似。所以,大家到国外工作读书和国内农村孩子求学进城打工差不多。当初大家拼命考鸡考托出国,和那些山里的孩子使劲儿读书考大学有什么不同?想想周围那些出国未遂的和没有打算出国的,他们在国内生活也挺好的。有些同学觉得出过好,可有些觉得出国了也不见得好。但是在你出来以前有人拦着你告诉你出国没意思,你高兴吗,听得进去吗?同意麦帅的看法,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也是无法避免的。这趋势的利与弊的问题不是教育和教师能够解决的。

    • 家园 我们的老师有没有教学生如何体会快乐?

      一直以来,觉得国内的教育功利性太强。对于大多数学生、学生家长,乃至老师,我们的快乐和动力似乎都建筑在升学和就业之上;离开了这个,我们好象就把自我也给丢了。

      诚然,升学和就业是如此的现实,以至于我们不能不全力以赴小心应对。可是,做一个快乐的人是不是更重要一些呢?

      为师者,我以为,传道比授业更重要。为师者,我以为,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比鼓励他们逃避环境更现实。

    • 家园 人口向城市集中,这也不单是中国的问题

      老票的这个例子中有好几个问号,只谈其中的一个:人口向城市集中。

      米国也有类似的问题:很多中西部的小城镇,年轻一代的不原意象他们的父辈那样务农,学成之后搬迁到大城市去了,留下一个个没有年轻人,没有孩子的城镇,所谓dying town,在内布拉斯加,在明尼苏打,越来越多的城镇只剩下一堆老人在苦苦支撑,随着老人的死去,整个镇子将花为鬼域...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产业化的加剧,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个必然的趋势。只要农工产品价格不平衡依然存在,人口就会持续向城市集中 -- 那里有相对较优的收入,和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看那些国内收容盲流的报导,很多乞丐一下车自己就又走着回到城市,宁肯在城市里乞讨过活,也不回乡下,因为在城里来钱容易,即使是乞讨,也比在乡下辛辛苦苦修理地球来钱!说到这里,道学家们尽可以指责人心不古,指责他们懒惰,可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好逸恶劳实在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

      这种趋势既然无法改变,做老师的其实也无需对此表示过分的认可或反对。就象那个Y老师所说的,你本来也没那个能力改变什么... 老师所能做的,我看只能是尽量给孩子们一个善良美好的心灵... 毕竟教人向善什么时候都不会错的。但愿这些孩子在往后的日子里,追利图财之余,还能够在内心深处保留一点点善良和正义 -- 作老师的也算是尽职尽责了

      • 家园 我称呼您“巨无霸”行么?呵呵

        以前带欧洲鬼子或者香港同事出差去内地,怕他们口味不合,一般就是直接望麦当劳里面一扔完事。因此对MAC印象深刻,鬼子经常一吃俩,呵呵。

        没的辱没了五星上将啊...扯远了。

        “老师所能做的,我看只能是尽量给孩子们一个善良美好的心灵... ”我觉得您此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知识的传授只是一方面,属于“授业”层面,而“传道”才是首要任务。知识可以被遗忘或者过时,道德是伴随人一辈子的。

        只是现在,国内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导向不对了。

    • 家园 个人体验,供大家参考 - 再说两句

      我老家就是农村的,在巴山脉中间,人均只有4分地.从小,家里就教育我说在老家没什么出息,要出去.我的大部分中学同学,朋友,都是这种认识.

      现在我在加拿大,生活得并不好也并不差.我的大部分同学,朋友并没有上大学,散在各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就算在家,也并不单纯务农,生活还算过得去.

      所以我认为,给人一个希望,总是好的.不管这个希望多么渺茫.就算他们自己不能实现,他们的子女也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而我一直相信,只要努力了,生活就一定会有所改善.

      虽然不免有烦恼.

      再说两句.物质的丰富虽然并不能带来精神的宁静,作为一个现在的城里人,我当然理解,但是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别人.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个选项,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才是公平的.

      而且我并不认为农村的生活真的那么美好.这只不过是我们在过分优裕的城市生活中之后的一种遐想而已.老票也说了,"连洗澡都不可能".好么?

      • 家园 "我们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别人",是的!

        感谢龙驹坝兄说出自己的感受!

        “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个选项,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才是公平的.”

        我担心的是,他们自己原有的价值观被打碎可是出不去的时候,会比较痛苦。当时Y老师采取的是打碎他们原有自尊来刺激他们奋发的办法,所以我不认同。

        我喜欢孤子的话,当然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我会圈里辅导他们,但是不会告诉他们考不出去就是灾难结局。

        因为他们的生活还要在山里继续。

    • 家园 小声说两句

      俺也认为Y老师的做法不妥,虽然俺能够体会Y老师当时的心境。

      对这种贫穷地区的孩子来说,一个支教者或者是教育者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那种救世主的态度,把自己摆在去拯救别人的位置上。这样做,无形中抬高了自己,贬低了学生,形成了不平等的地位。更糟糕的是,这样做让学生潜意识里面形成自己社会地位低下,什么都不如城里面的学生的思想,直接导致了自卑的产生。在自卑的基础上产生的就是极度的自尊。带有这种思想的孩子一旦到了城里面,往往就不能正确的面对很多新鲜事物,尤其是对于财富和权利。对于以前未曾拥有的,就会尽力去争取。因为潜意识告诉他,只有拥有了这些东西,自己才有和城里人一样的地位,才能够摆脱自卑。这固然是一种奋斗的动力,但也是一种摧毁之力。在俺身边,这样的不幸例子并不少。当然,很多并不是老师造成的,更多的是我们社会所形成的不平等观念所强加给这些孩子而造成的自卑心理。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又云:“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让他们认识到这种差距去激励自己,而是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宝贵东西。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轻易的抛下去争取别的看上去很美的东西。直到自己真的失去了,才明白自己曾经拥有过。发现每一个孩子最可贵的地方,告诉他们,让他们好好把握住,给他们以自信。只有当他们拥有了自信别人没有拥有的东西,他们才能够更加平和的面对更多现实的不平等。如何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珍贵,看到平时忽略的美好,我想这是教育者的智慧。

      其实俺也只是说了一些空话。现在这个社会,早已不是老子所设想的那个无欲无求的社会了。竞争无处不在。不要说农村的人,就是城里面的人,哪一个不是害怕失败而时刻焦虑着?我们拥有很多,却并不快乐,因为我们总是认为自己没有拥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到后来才看清楚。其实自己本没资格来拼说教育的好坏,毕竟自己没从事过任何与教育相关的事。我只是觉得,我们不能只看到大家都去争的东西,而要看到在那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拥有的东西。

      • 家园 “一个支教者或者是教育者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那种救世主的态度”,花之!

        这句是精华! 闻孤子兄指点此言,非常严重的同意啊!

        不过在短短的社教时间里想朝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境界,恐怕不那么容易,也不会有人情愿,大家都是很功利的心态。

        很多下乡社教的人都觉得自己是上等人,非常糟糕。

        前几天看到网上新闻:去贫困地区社教的几个XDJM,晚上被教育局长用人头马招待的时候不觉泪流满面...感觉他们还是比较敬业的。

      • 家园 顶这一句

        “一个支教者或者是教育者最要不得的态度就是那种救世主的态度,把自己摆在去拯救别人的位置上”

    • 家园 给老票

      求求您把题目中的“老师”二字去掉吧。现在“老师”被用得太滥了,跟在俺的ID后面俺有些心惊肉跳啊~~~

      俺是很认真地请求,先谢谢了!

      • 家园 神游LS没教我我也会自己修改了,真是巫师自通啊,哈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