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计划经济的本质困境 -- 自以为是

共:💬132 🌺510 🌵6新 💬30 🌺51 待认可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真实世界不是这样的

        计划经济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盲目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你说的“资源闲置浪费”恰恰不是计划经济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当然,在资本主义这边,这个现象有个更著名的称呼“生产过剩”。而你举的“资源闲置浪费”现象是西方经济教科书中典型的“Whip Effect”(牛鞭效应)。

        在市场经济里面,供过于求的时候,减价足够低,就能够卖出去,足够低的意思是,有时要负数才能卖出去。

        计划经济是“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盲目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但实际上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严重,这是从Thomas Sowell的书里抄出来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很多河友,都低估了市场价格的在经济体系中的指导作用,我也知道根据市场价格来响应的速度没那么快,而且价格也有可能被有心人操纵,但还是比计划经济好多了。

        总结一下,市场价格不是万能,但没有市场价格是万万不能的。

        • 家园 苏联人是排队买面包,美国人是没钱买面包

          你引用的这段是标准的西方经济学家对苏联模式的叙事。

          问题在于,苏联人当时排队买面包,或者像中国人那样凭票供应,但毕竟都可以买到面包。而美国呢?不说美国当年大萧条的时候,一方面有人失业买不起牛奶,另一方面把牛奶倒掉,就说身为超霸的美国现在好了。

          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有4千7百万人得不到足够的食物,其中有1千4百万儿童(20%的儿童总数)。49%的美国人口领取食物补助。100%的美国县一级存在有人得不到足够食物的问题。

          出处:https://www.feedingamerica.org/hunger-in-america

          5.1% 的美国家庭(每 20 个家庭中就有 1 个)经历了非常严重的食物短缺,这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粮食危机形式,这些家庭报告称,由于买不起更多的食物,他们经常不吃饭或减少摄入量。

          黑人家庭(23.3%)和拉丁裔家庭(21.9%)的食物短缺率较高,均为白人非拉丁裔家庭(9.9%)的两倍多。

          与郊区(11.7%)相比,城市地区(15.9%)和农村地区(15.4%)的家庭遭遇食物短缺的比例更高。南部地区的家庭遭遇食物短缺的比例继续高于美国其他任何地区,2023 年有 14.7% 的家庭遭遇食物短缺。各州的食物短缺发生率差异很大,从新罕布什尔州的 7.4% 到阿肯色州的 18.9%(2021-2023 年三年期间)。

          出处:https://frac.org/hunger-poverty-america

          更为惊人的是,美国CDC公布:美国2022年有21000人死于营养不良。而且这个数字是在增长中的。2018年才9300人。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是市场经济。如果市场经济真的比计划经济好,那么为什么作为印钱就能买到世界上任何东西的美国,居然国内有49%的人口领取食物补助,4700万近15%的人口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五分之一的儿童吃不饱?而且还有两万人死于营养不良?

          这里当然涉及到了所有制和分配问题。但经济归根到底就是如何改造和分配资源的活动。如果计划经济要求你排队,吃的不一定好,但保证每个人都能吃到,而市场经济不需要你排队,但只保证你有51%的可能性能得到吃的,你觉得哪个系统更好?

          如果你是属于51%能买得起面包的,当然不会觉得市场经济差,收入高的话很可能还觉得商场里的东西琳琅满目,物质极大丰富。但如果你是属于49%买不起面包要领食物补助的呢?如果你是属于5.1% 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呢?

          所以,市场经济虽然不用排队,但绝不是什么对所有人的最优解,而是用局部的“生产过剩”来服务社会上的部分人口,从而对这部分人造成“物质丰富”的假象罢了。

          通宝推:胖老猫,
          • 家园 严格意义上来讲,美国对市场的干预远比中国厉害

            吃不上面包,其实是失业导致,

            就拿失业问题来讲,他们的最低工资,工会保护远甚于中国,这些都是政府在干预劳动力的市价,市价被人为抬高了,市场自然对其有反应:资本不傻,在竞争压力之下,会流向更低成本的地方,这个其实是美国铁锈地带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我说过很多次的,想要市场正常发挥作用,是一件昂贵的事情,能不能抑制利益团体对各种产品市价的干扰,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 家园 所以你想说明什么呢?

              美国搞不好是因为干涉市场,不是纯市场经济?

              凡是好的都是市场经济,凡是坏的都是计划经济?这不就成了宗教信仰了吗?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历史上到现在有没有成功的纯市场经济呢?如果有,懒厨你举个例子?

              • 家园 我想表达是

                即便有了市场经济这种制度,市场的参与者未必会遵守这种制度。而不遵守这个制度,就会导致相应的后果发生。

      • 家园 哪有你说的这么容易,煤、电基本当前都是央企把控的

        但是一会儿是煤价高了电企很受伤,一会儿是煤价低了煤企受不了

        这都是在最底层基础设施,离善变的消费者需求很远了,最有计划经济经验的发改委、计委都搞不定

        可能理论上说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可大不一样了

        • 家园 这个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一样存在

          你说的煤价问题实际上是供应链的经典问题。那么市场经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很简单,把煤矿买下来,或者和煤矿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价格恒定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在市场经济中叫做“康采恩”模式。也叫做“财阀”模式。最早发源于德国,日本是这么搞得,韩国也是。美国呢,其实也是。例如著名的卡耐基钢铁,福特汽车等等。福特在底特律的工厂,从码头输入原料,从工厂开出汽车,掌握了整个供应链。

          现代经济中很多国家有反垄断条款,“康采恩”模式更为隐蔽。多半通过名义上的第三方控制上游原料企业的股份,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等等来达到同样效果。

          那么在计划经济中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不好意思,由于煤矿和发电厂都是国家拥有,因此不存在你说的价格波动。都是计划供应。实际上,整个国家是个大“康采恩”。😁

          那么什么时候会出现你说的这种价格波动呢?恰恰是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而且煤矿和发电厂之间不存在“康采恩”模式或长期供货合同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这种问题。而改开之初的价格双轨制对这种问题更加推波助澜。

          所以你看,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康采恩”模式就是个计划经济模式。其他的垄断模式,卡特尔也好,托拉斯也好也都是计划经济模式。只不过这类垄断是为资本家的个人利益服务的,是以占领整个市场为目的,最终的结果还是逃不掉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

          • 家园 央企间原本也有长协价的

            但执行不下去,一会儿这边觉得买贵了,毁约;

            一会儿那边觉得卖便宜了,毁约

            期货市场掉期交易怕也不是没试过,总之就是大起大落,谁都不满意

            所以理论上的完美分析,实践未必满意,真没那么容易!

            这也和市场煤计划电的独有矛盾密切相关,电力市场一直在说,不知道现在搞咋样了,河里有知道的说说呗

            • 家园 这是由于现在的央企都是独立核算的

              改开搞出来的一个为私有制开路的东西叫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本来,如果是完整的康采恩模式,每个国有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物资交流类似同一条流水线上的合作与物资交流。互相之间只有劳动成本的投入而不应当有价格上的利润。而各企业的利润最后是上缴的。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最大程度得压缩了成本和价格波动。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单独民企是无法和国企竞争的。所以为了搞私有制,就必须让各国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也就是把康采恩拆散。而在康采恩模式中,如果单独看负责某个生产环节的企业,则必然有些企业是赚钱,而有些企业是亏损的。这自然就成了把“亏损”企业私有化的理由。

              而转成私有制市场经济后,不同的国企之间仍然要核算成本和利润,当然就会出现你说的现象。

              顺便说一句。这种拆散康采恩模式的现象在西方也很流行。例如通用电气的韦尔奇就是靠这招在短期内把通用电气弄得好像花团锦簇,实际上则是把通用电气转化成了金融企业。最后就不可避免得衰败了。

            • 家园 煤的来源又不是唯一的

              可以进口,还有小煤矿生产的散煤。

              煤的价格可以波动。但是电的价格却不许波动,或者管的及其严格。电当然不干了。

              未来希望新能源能解放一部分电,降低一下成本。

    • 家园 每一条都不成立

      第一条,关于产品质量,市场经济之初,老外来给我们上课,很震撼人心的一条就是,电视机(或者其它产品)寿命五年,你不能做十年,否则五年后电视机没坏,我的新电视机卖给谁去?

      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计划经济时代,普遍反响是质量好,没有偷工减料(因为不需要赚这个利润),而改开之初

      同时,只要保持“合格”,增加产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超额完成任务是会获得表扬的。

      这正是市场经济活写真。九十年代假冒伪劣问题之大,影响极其恶劣,不信看《编辑部的故事》就有。

      第二条,关于闲置资源浪费

      于是,各个工厂,就会尽可能多要原材料,哪怕放着不用,也比要用了找不着强百倍

      这根本不是计划经济的问题,而是标准的市场经济,大二教科书 bullwhip effect 直译叫长鞭效应,其实就是放大效应。

      第三条,关于创新,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载人航天,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创新,就是做前无古人的事;而计划,只能计划已经知道的事 ... 而在计划经济中,决策主体就是那么几个领导,如果领导喜欢了,就大力支持,只要领导不喜欢,也就此消声灭迹了。

      这真是完全的胡说八道,地摊文学的皇帝金锄头。我劝你一句,你写这种文字,真就是在侮辱你自己。

      • 家园 事实与逻辑

        第一条,关于产品质量。你当然可以只生产可以用5年的电视,但拦不住别人会生产可以用10年的电视,然后在竞争中把你打败。日本汽车在美国怎么走红的?省油、耐用。美国市场经济的战斗机比苏联计划经济下搞出来的战斗机使用时间长,质量好多了。

        第二条,鞭子效应与此无关,另有帖子详述,不赘述了。

        第三条,不要拿着个火箭、卫星就以为掌握了什么别人不知道的密辛。我没说过计划经济下没有创新,而是说不利于创新。什么是不利于,不需要解释了。

        • 家园 市场经济也会毁灭创新

          你的底层逻辑,无非是市场经济使用收益来推动创新。但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最大化收益。

          所以现实就变成了,最大化收益的办法是金融戏法,而不是实业。于是西方许多国家去工业化,而专注于金融。在这一过程中,不要说创新了,而是直接毁掉整个产业。

          所以,你说的市场经济有利于创新,五十年前还有些道理,而最近三十年却是反过来。

    • 家园 补充一点,就是旧行业在计划体制下会如何消亡?

      这也是个问题。

      建国早期,工业建设主要都是模仿,生产一块肥皂,一块手表,都不会产能过剩,所以相对好做。但有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消亡,就像传统的相机和胶片。在计划经济时代如何实现替代?计划经济其实适合于已经相对成熟的产业,新的行业很难简单地靠计划来实现。

      中国这些年动力电池汽车发展不错,我是一个典型的旁观者。我其实当初是很怀疑电动车发展的前景的,当大建充电桩的时候,我曾私下质疑过有多少会闲置。但事实证明我是被打脸了。中国显然出台了很好的产业化政策,鼓励研发,鼓励扩产,鼓励市场竞争,终于有企业能杀出来,实现弯道超车。不容否认的是,产业化政策带有计划的成分,但不是“指令性”的,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但负面的一面是,动力电池大上马,锂资源价格像过山车,赶上的赚了个盆满钵满,没赶上的赔了个底儿掉。这是市场经济的盲目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