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国的势力范围 -- 冷酷的哲学

共:💬83 🌺18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大国的势力范围

首先明晰三个问题。一,台湾不是国家,但为了下面论述方便,将其归入小国一类。

二,这个势力范围和“山东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东北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不是一回事。不要还没仔细看就急忙驳斥。我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词来取代“势力范围”。

三,大国并不是指地理上的大国,疆土与人口综合起来的大,才是大国的大。所以加拿大不是大国。

——————————————————————

首先举个例子。真正理性的富人,决不会横行乡里,黄世仁那是素质太低了。这是因为:第一,再富的人都有走夜路的时候,总怕被人拍砖。第二,富人总会有敌人或者至少“不对付”的人,自己乡里的人如果被鼓动起来做对,那损失可就大了。所以,理性的富人总是避免得罪人,周围人有点小病小灾,就出点小钱周济一下,这样乡里口碑也好,不会有人半夜拿弹弓砸自家玻璃,自己有点小难,乡亲们也能照应着。这样的人,自己和乡亲,活着都舒坦。听回老家的父辈讲,文革时广东一个乡里有个老牌地主,虽然已经没了田地,但在很多地方还是要揪出来打的。但是他们家就没事,乡亲没人讲出来。就是因为这家过去比较厚道,若是黄世仁,怕是没到文革就已翘辫子了。

大国就是这个富人,周边小国就是乡亲,这个圈子就叫势力范围。

任何一个大国,都会有国家安全上的考量。其实不光是大国,任何一个国家总是希望被盟友包围在中间,这样可以减少防御成本、建立缓冲区、维护国内发展的外在环境,保护本国利益。只不过小国与大国的差异就是小国无力主动将周边国家转化为盟国。

所谓势力范围,就是大国周边同盟小国的总合。之所以要强调小国,是因为,一个大国不可能永远作为另一个大国的势力范围。大国势力范围中的小国不是与大国平等的存在。而一个大国不可能永远屈居人下。势力范围的内涵是大国与小国的利益交换。大国提供小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小国回馈大国友好和一部分内政外交的控制权(准确地说是影响力,因为大国不能直接控制小国)。这种控制权的大小,取决于大国提供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大小。虽然小国用于交换的主要利益是一部分内政外交的控制权,但是大国看中的并不是这个。大国所需要的恰恰是不花钱的“友好同盟”。就好像开头的那个理性的富人,他要的并不是乡亲到秋收的时候送来两斤谷子,而是他们的友好、乡里的安全。

大国建立势力范围是其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手段。通过使周边国家倒向自己(结成实际上的同盟),第一、可以建立友好的环境,保证国内发展;第二、可以建立一个缓冲区,让敌对势力无法打到自己,甚至起到遏制敌人的目的。看看现在的美国就明白。美国的势力范围几乎是全球,除了几个大国以外,几乎都倒向美国。他们可以隔着太平洋把势力范围推到我们的家门口,日本、韩国、台湾无时无刻不在包卫着美国的国家安全,而遏制着中国。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之所以持续强大,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真正打到本土,能够真正伤害美国。对于美国,两大洋是天然的屏障,南北美都是同盟的小国,哪里会有什么威胁呢?

但是对于小国来说,被纳入势力范围又会怎样呢?小国加入一个大国的势力范围,获得的第一个利益就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古巴感受到美国的压力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倒向苏联,加入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因为,加入了一国的势力范围,就得到了这个在这个大国能力之内的安全保证。像美国这样的强国,此时也不敢搞什么武力保卫哈瓦那,只敢弄出猪湾事件这样的丑事,军舰在外海眼睁睁看着自己人惨死滩头,连炮都不敢开。因为一旦开炮,苏联绝对会介入。就算苏联手伸不到加勒比海,也能在欧洲制造事端,迫使美国收手。小国获得的第二个利益是经济利益。台湾是美国的势力范围,美国就会给予援助。日本是美国的势力范围,日本就会得到朝鲜战争的订单。中国一开始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就得到了工业转移。大国都希望自己势力范围中的小国具有一定的实力,这样有助于抵御敌人多方面的侵蚀。

那么加入势力范围就没有代价吗?当然是有的,势力范围内大国与小国的地位本就不平等。国内事务无可避免会受到大国影响。小的,比如加拿大的公民被美国拿了当恐怖分子,加拿大也没怎么吭气。大的,广场协定。极端的,台湾选举,候选人纷纷往美国跑。这种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小国对大国的依赖程度,依赖越深,受影响越大。日本对美国依赖很深,所以不能拒绝广场协定。台湾的国家安全则上完完全全依赖美国。59年的时候中国因为依赖苏联不大,所以可以拒绝苏联驻军。可回头看看52年正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受到直接武力威胁,依赖苏联提供部分国家安全。那个时候非但不请苏联走,反而是请苏联留在旅顺。

从理性的角度讲,这就是一种利益交换,大国获得国家安全,小国也获得国家安全。小国还得到经济利益,但是要让渡一部分控制权。控制权的让渡限度取决于依赖程度,而依赖就是说要仰仗大国提供其它形式的利益,这对小国来说也不亏。

那么回过头来说说历史上的中朝关系。朝鲜历来实行事大主义,对于小国来说这是完全正确的。与周边大国结盟,是正常策略。比如在日本入侵的时候,明军就会入朝作战,保卫朝鲜的国家安全。平时也会有贸易上的益处。对技术、种子的引进也有好处。朝鲜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第一是与中国友好,这个自不必说。第二则是宗主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朝鲜国王上任是要中国皇帝下文诏的,而且朝鲜要进贡。只是,中国并不看重这个,一般就是你们谁登基,我就给谁下诏,而不是我给谁下诏谁就登基,而对进贡的回礼也往往比进贡本身更昂贵。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国建立势力范围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看中那一点控制权。

韩国这两年阔了一些,觉得有点实力,觉得比中国强,想要在离美国遥远的东亚搞独立自主了,于是出现两个表现:

一是想要逐渐抛弃事大主义,为什么是“逐渐”——美国人还驻着军呢,它实际上还是在事大。

二是想证明自己强大,证明历史上那段事大的时期不过是非正常时期。没有一个大国喜欢被别人控制的历史。

不过很遗憾,韩国的身板,从来就是小国的命。小国坚持气节不向任何大国弯腰,那是脑残。从费效比上就是不理性的行为。地理与人口上的小国就算强大一时也不可能长久,好象英国历史上强大无比,现在也不过就是美国的小弟。欧洲不想做一辈子别人的势力范围,所以才要联合起来、建立欧盟,用自己的力量更有效率地提供国家安全,成为与美国平等的存在。只是目前还没看到成功的先兆。

有人觉得成为别人的势力范围是一种耻辱。我认为并不是这样。中国有一段时间也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但那显然不是耻辱的过去。加入别国的势力范围是一种你情我愿的利益交换。朝鲜从东亚朝贡体系中受益,而他们在当时也并不认为是耻辱。现在朝鲜的心态就像是暴发户。一些贫困学生,受了别人的资助,读完了大学。却从不向别人提起,有的记者为资助的事采访他,他却嫌丢人,觉得自己受了什么委屈。这正是现在韩国的写照。

既然对于小国,在可能的情况下事大是较好的选择,那么对于大国什么才是正确的策略呢?我觉得应该是始终争取和支持当权者,只有当实在不可能时再尝试推翻。当权者失势,反对派上台也无所谓,如果小国在大国过去势力范围之内,而几个大国间实力对比消长不大,那么与这个大国结盟仍然是最优选择。无论什么样的反对派,只要是理性的,上台以后总要和这个大国友好。但如果反过来,因为某种原因要伤害当权者,第一,如果这个当权者没倒,他就不会再对这个大国友好了,这是大国国家安全的损失;第二,就算倒了,也会对后面的人产生影响,会怀疑,大国会不会推翻自己。

美国在古巴问题上就误判了形势,做出了违反原则的行动。卡斯特罗上台没收了美国企业的财产,但是他本人并没有与美国作对的想法。但是美国人却执着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或者是希望收回损失的利益,他们打算通过推翻卡斯特罗来夺回利益,同时又不损伤美国的势力范围(即推一个与美国友好的人上台),遗憾的是他们的行为是逆势而动,没能推翻卡斯特罗,反而让苏联趁虚而入,结果古巴变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因为它就在美国的家门口,它就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一个缺口。古巴导弹危机是这个缺口发挥效力的明证。可见势力范围对大国的国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越是靠近本国的小国,操作上越是要谨慎。

势力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的势力范围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大,也不可能以后一直这么大。除了朝鲜是中国传统势力范围,随着中国的发展,东南亚、韩国、日本迟早会倒向中国,或至少保持中立。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究竟中国能提供多少利益。东南亚这两年对中国态度明显比九十年代有所好转,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能提供的利益变多了。印尼海啸,中国提供援助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国在转换势力范围的问题上有惰性,正如朝鲜在明朝崩溃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只承认朱家一样。要与美国争夺势力范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主要的因素并不是哪个国家多我们友好还是不友好,而是我们自身的强大与否,我们能够提供利益的多少。

虽然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有着优厚地理条件,但是中国对势力范围这档子事有着一两千年经验。美国人对势力范围的经营顶到天不过两百多年,其中蠢事办了不少,如今还在办。我觉得中国最大的经验就是尽管大国和小国实际是不平等的,但要尽量尊重小国,国内利益损失一点也无所谓。毕竟大国获得的利益是小国的友好,而小国的损失是小国的不平等地位,两方的损益预期并不是互补的。美国则是“国内利益最大”,对小国,若不是有求于人,就往往在对方忍耐极限内肆意而为。有点“反正你也离不开我”的味道。这种策略不一定会使利益最大化。因为这会降低小国在转换势力范围时的惰性,甚至会使其激进地转换势力范围。当小国多了一种选择,他们更容易进入另一个大国的势力范围。

希望中国强大以后能保持过去经营势力范围的优点而不要事事学美国。

关键词(Tags): #大国#小国#势力范围元宝推荐:landlord,
家园 花顶
家园 哲学虽然冷酷,倒是一针见血
家园 写得不错

关于台湾,虽然文章一开始就有说明,但还是应该稍微费点笔墨在文中各处正确界定其地位,否则被人断章取义就不好了。

中国在历史上把周边地区看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么?感觉只有对朝鲜的保护和对西域的经营才能说得上是有意识的行动。

周边其他地区里,中国在历史上有过实际影响力的,也就是倭、越了。而这两个地方,和中国作对的时候要多过和中国结盟的时候。

总的感觉,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自己在亚洲东部一枝独大,好像并不需要处心积虑的“搞外交”,也就谈不上好好地去经营势力范围。

家园 或者叫

del

家园 但等到苏联要求驻军的时候,中国就拒绝了?

50年代中,中国就向苏联提出能否延长苏军驻华的时间,是赫鲁晓夫主动提出从中国撤军。

家园 你说得有道理

势力范围是一个相对概念,如果外部没有实质性的敌人,势力范围就变成了睦邻友好,因为小国有求于大国的地方不多,两者的不平等也很小。所以,中国古代对周边的关系,实际上与现代势力范围的概念还是有一定差距。

倭因为与本土相隔遥远(以古代技术条件而言),一是友好与否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影响不大。二是中国也难于施加影响。越南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我感觉是这个国家离中国的重心太远,只要不军事袭扰,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实际上你说得很对,古代中国很少有意经营势力范围,这主要是因为既没有另一个大国来和中国争夺势力范围,也没有几个国家有能力威胁中原。而且由于古代通讯、交通技术的限制,对外国的内政外交也不可能施加及时的影响,所以就粗放管理了。

但是,我回顾这段历史又觉得这很有意思,其中有些东西,就算不是老祖宗有意而为,却也值得今天借鉴。

家园 这个我从没听说过,敢问苏联在何处驻军?
家园 仍然不是很准确

核心利益地带,我觉得应该是指与大国直接接壤的小国以及在某些重要地区的桥头堡。比如朝鲜之于中国,加拿大、以色列之于美国。这些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地方。

但势力范围就不止于此,比如与美国相隔遥远的日本、台湾也是美国的势力范围。但是显然重要性比不上加拿大和以色列。

家园 这个观点我也认同

我也觉得历史上中国周边形成的朝贡体系还是有道理的。

家园 我觉得,

其中有些东西,就算不是老祖宗有意而为,却也值得今天借鉴。

当年中原王朝对待“臣服”外邦的态度,虽然多少有些瞧不起,脸面上总还是维持着礼仪,也不大会主动起坏心眼。终究起来,固然中原上朝比化外蛮夷领先太多,实在犯不上打他们的主意,另一方面也和国人的教化里多讲“道”“义”,推崇礼尚往来,鄙弃恃强凌弱不无关系。

呵呵,胡说八道,见笑了。

家园 旅顺海军基地(1953?)。

1959赫鲁晓夫建议建立中苏联合舰队或长波电台就是为了重返旅顺,当然被tg否决了。

家园 所以有大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时候

古代中国就经营的不错,比如汉和匈奴对西域的争夺

家园 很好。花之

太祖说的“永不称霸”还是很有道理的。

大国本来就不需要称霸。

家园 轻轻抬一小杠

印尼算大国吗?

三,大国并不是指地理上的大国,疆土与人口综合起来的大,才是大国的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