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主流媒体的完美之作:《围城中的拉萨》(已修订,第一段完) -- 厚积薄发

共:💬255 🌺127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主流媒体的完美之作:《围城中的拉萨》(已修订,第一段完)

终于忍不住要翻译了。链接在这里。更精彩的是留言板的留言

---------------------------------------

前言:这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对西藏骚乱的报道。看完我的翻译和评论,我这个帖子的意图就很显然了。我的方法是一段英文,一段中文翻译,然后是评论。西西河有规定不许全文文摘,但是内容决定形式,我要做的是把主流媒体的写作手法一点点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没有原文参照,读者就不好理解。还请版主高抬贵手。

开始。首先是标题

Tibet

[SIZE=3]Lhasa under siege[/SIZE]

Mar 17th 2008 | Lhasa

From Economist.com

Our correspondent reports from Tibet

试译如下:

西藏

[SIZE=3]《围城中的拉萨》[/SIZE]

2008年3月17日,拉萨

发自Economist.com

我们的通讯员从西藏报道

评论:这个标题里的siege用得很好很强大。特洛伊围城用siege,德军包围莫斯科也可用siege。用这个词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联想,突出表现了藏族人民的孤立无助和土共的野蛮残暴。接下来请看图片:

点看全图

评论:这个图片用的很妙。很明显是偷拍,隐隐约约地表现了万恶的土共进行着新闻控制,我们勇敢的通讯员冒着巨大的危险拍下了这历史性的时刻。注意远处土共的军队密密麻麻,充满了压迫感,近处的废墟则显示着骚乱后的凄凉。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在这张照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无声胜有声。

第一段:

UNDER the gaze of troops armed with automatic rifles, bayonets and batons, residents of Lhasa’s old Tibetan quarter are now being allowed outdoors after many hours of cowering in their homes. Burnt-out buildings, smashed shop-fronts and piles of looted property are ubiquitous reminders of an orgy of anti-Chinese rioting. Lhasa is back under control, but with a heavy hand.

试译如下:

在装备着自动步枪,刺刀和警棍的武装部队的注视之下,拉萨老藏区的居民们在蜷缩于家中许多小时之后,终于被允许出门了。到处烧焦的建筑物,捣毁的店面,成堆的被劫掠财产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一场反中国骚乱的疯狂。拉萨在高压下恢复了控制。

评论:首先作者详细地描述了土共军队的武装到牙齿:自动步枪,刺刀和警棍。注意原文没有说步枪,而是强调了自动步枪。根据我在美国生活的经验,自动武器总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单发的武器远不如自动武器来的快捷,准确。我要打人根本不需瞄准,只需扫射即可。美国深夜电视节目常有警察与歹徒对射的实况录像,经常是隔着五六米远也打不中,因为人在运动。所以自动不自动,区别很大。

这位说了:这年头不是都是自动步枪吗?谁还用打一枪拉一下枪栓的三八大盖啊?

对啊,所以俺说的都是事实嘛。可是造成什么心理阴影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另外刺刀应该是枪支上的标准装备,警棍估计是防暴用的(你总不能指望土共的部队不带武器,一路裸奔而来吧?也不能要求他们上来就开枪吧?)。把这些一一列出来,可以强调土共的凶残。还有部队(troops)后面的后缀连词“武装”(armed),还是在强调土共有“武装”。与武器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用“armed”,这是英文中的习惯用法,完全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可以用troops equipped with, “装备着。。。的部队”,或者直接用with,这也是符合语法的。但这样一来,土共很黄很暴力的味道就没有了。

接下来,文章强调了是老城区藏族聚居区的居民走出家门。这里有四点值得注意。

第一,文章用了一个动词“cower”。根据我常用辞典(Random House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 新东方俞敏洪起家的老本钱)的解释,它的意思是“蜷缩,因为恐惧或者羞耻”(to crouch, as in fear or shame)。什么是crouch?你只需要知道《卧虎藏龙》英文是《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就行了。这个词用在这里很明显是为了表示藏族人民的恐惧,想象一下巴勒斯坦人民躲以色列的空袭的情景吧。其实在我看来,用这个词是个败笔,因为你怎么知道人家是蜷缩在一起的,你记者又没有亲眼看到。但是由于前面对土共军队的细致描写,气氛已经烘托上去了,所以读者是不会注意到这个瑕疵的。

第二,文章强调了拉萨的老城区藏族聚居区,这说的是事实。但是通过避开对其他城区居民的描写,让人产生错觉:这个只是针对藏民的。所以文章处处在讲事实,但是通过有选择性地挑选事实,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错觉。

第三,文章还提到了“许多小时“,集中体现了藏族人民所忍受的不便,力图唤起读者的共鸣。我是一下子想起了找不到厕所憋尿的感觉。

第四,文章提到的是是否能够出门这样的权利,藏民们连这种基本人权都要先获得土共的允许,真是太凄惨了。

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原文的高超写作技巧吧:

UNDER the gaze of troops armed with automatic rifles, bayonets and batons, residents of Lhasa’s old Tibetan quarter are now being allowed outdoors after many hours of cowering in their homes.

有了前面的烘托气氛,大家是不是觉得土共军队的“注视”(gaze)也显得意味深长了?

第二句描写骚乱之后的凄凉,有两个词用得非常有力度。第一个,“反中国的”(anti-Chinese),画龙点睛地点明了这场骚乱的性质:反中国。读者潜意识里会觉得,中国是中国,西藏是西藏,这是两个国家。读者心里还会下意识地问,为啥要反中国?通过国际反华势力多年的努力宣传和前面藏族人民在刺刀的阴影下生活的细节描写,这个答案是很显然的:一定是中国的残酷压迫!

第二,orgy。辞典里四个解释,其实都是相关的。我译作“疯狂”已经失去很多味道了。让我们看看这四个意思:

1.wild, drunken or licentious festivity or revelry. 狂野的,酩酊大醉的,或者是(性方面)放纵的节日或狂欢。

2.any actions or proceedings marked by unbridled indulgence of passions: an orgy of killing.任何以不受约束的激情为标志的行为或者一系列行为。--这个看来和文章的意思很接近了。

3.orgies, (in ancient Greece) esoteric religious rituals, esp. in the worship of Demeter or Dionysus, characterized in later times by wild dancing, singing, and drinking. 复数,(古希腊的)神秘的宗教仪式,尤其是对Demeter 或者 Dionysus的祭祀。后来它常常伴有疯狂的跳舞,唱歌,和喝酒。--看来这是这个单词意思的最初起源了。这种活动大概类似于《指环王》第一集里小矮人们的聚会。

4.Informal. a boisterous, rowdy party.非正式。一个喧闹,粗俗的聚会。--这个应该是前面意思的引申义。

经过查词典,我们决定选第二个意思。注意用这个词的意味深长:为什么骚乱的人会有这么大的激情呢?嗑药了?喝酒了?发疯了?注意到主流媒体反复强调是喇嘛们在和平游行。能够使“和平”的喇嘛们疯狂的,很明显,只能是受压迫后的一种宣泄,尤其是放到上下文中:an orgy of anti-Chinese rioting (反中国骚乱的疯狂)。

对于本句的几个小词的解释:ubiquitous。辞典里的解释是:existing or being everywhere, esp. at the same time; omnipresent,“无处不在的”。另外大家注意“smashed”,动感非常的强,所以我译作“捣毁”。在离开这一句之前,我们回顾一下第二句:

Burnt-out buildings, smashed shop-fronts and piles of looted property are ubiquitous reminders of an orgy of anti-Chinese rioting。

第三句。注意文章没有说“Lhasa is back to normal”(back to normal,back to track 是常用的英文习语),“拉萨恢复了正常”,而是用了control, “控制”。联系到“回到”(back),言下之意就是“拉萨其实一直都不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始终处于土共的控制之下”。这句话里还出现了一个英文习语:heavy hand。这个来自于heavy-handed,有两个意思:

1.压迫的,粗暴的(oppressive; harsh: a heavy-handed master.)。

2.笨拙的,不优雅的(clumsy; graceless: a heavy-handed treatment of the theme.)。

很明显,有了前面的语境,我们应该理解成“压迫的,粗暴的”。所以我把这一句译作:“拉萨在高压下恢复了控制”。大家还要注意语序,“Lhasa is back under control, but with a heavy hand” 是一个转折句,而且是向负面因素的转折在后。所以读起来,用音乐作比喻的话,是一个降调,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如果你再多读一遍,其实这一句话还有这样一层意思:“拉萨是回到你土共的控制了,但这是在你的武力高压之下才发生的。没有你的heavy hand,拉萨就不会处于你的控制。”

通观全文,三句话言简意赅的描绘了西藏人民在土共的残暴武力统治下的悲惨生活。凡是作为有正义感的人,怎能不感到对土共的愤慨和对藏民的同情?

但是作为一个没啥文采,不懂主流媒体潜规则的中国记者,会写出什么样很傻很天真的纯洁版呢?尝试如下:

在人民军队关切的眼光的注视下,拉萨人民在躲避骚乱多个小时之后终于又可以安全地出门了。烧焦的建筑物,捣毁的店面,成堆的被劫掠财产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这场骚乱的疯狂。拉萨终于又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了。

大家也可以用类似的手法把我的纯洁版解析一遍,看看我是如何遣词造句来表达怎样一种情绪的。注意,我的纯洁版读到最后是一个升调,表明一种雨过天晴的欢欣鼓舞之情。同样的事实,甚至同样的细节,遣词造句的不同可以造成迥然不同的心理暗示。

下接第二段

关键词(Tags): #新闻自由#主流媒体#西藏骚乱#西藏#达赖喇嘛元宝推荐:橡树村,landlord,老马丁, 通宝推:springisok,

本帖一共被 1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希望得到楼主准许,我准备将此文转到水木社区

如准则我会全文分段转至水木社区军事瞭望版,该版目前聚集清华内关注西藏问题的大量学生。如楼主有其他意见,我将不转。

静待楼主准许

家园 可以。但是您要不要等一等?

等我翻译完了,让网友提提意见,看有没有偏颇之处,修改完了再全文转贴,您意下如何?

家园 好的

谢谢

家园 送花。

翻译做到信雅达就已经不易,还给出了评说。

家园 这篇文章阴阳怪气

经济学家还算有些档次的杂志呢。

家园 钦佩楼主身体力行的态度

没有深厚的功底难以体会英语媒体文章的细微之处。多谢楼主细致入微的分析。

家园 先送花,等老厚完工再细细品味
家园 好,老厚为中国人民做了自己该做的.花你!
好的
家园 想了一下。

为了文章的时效性,也许应该分段尽快的散发出去。这样吧,先让文章在网上挂一段时间,看看读者反馈。我修订完毕后再每个帖子的标题后加“已修订”。你可以先把这些帖子转贴。

我最近实在太忙,不能保证这周末能够写完,所以你不妨把英文原文先转贴,我的文章即使只是部分,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参考和思路。

家园 这是一篇国内的报道

 18日上午,记者看到街上车辆和行人比前两天明显增多,公共汽车、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在街道上正常行驶。拉萨达安出租汽车公司司机沈连河说,公司已经要求所有出租车上街运营,司机们今天很早就出车,想把暴力事件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一些路人告诉记者,前几天因为发生暴力事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现在秩序恢复正常,大家慢慢出来享受拉萨的阳光和空气。

From:http://news.sohu.com/20080319/n255780448.shtml

家园 Economist对于中国报道的"春秋笔法"是相当的出名

这种阴阳怪气已经成了某种怪异的legacy了,每当我的大脑关掉自动屏蔽功能,逐字品味杂志上字里行间的暗示,都会禁不住地啐道: Cao!

家园 也提供一部可供分析的好教材

达斯汀霍夫曼和约翰屈夫塔1997年主演的影片《Mad City》,对于西方媒体的价值观和宣传手法有着极其精彩的演绎。

我一直希望有人能做一条字幕来配这部电影,象您在这个帖子中所做的那样,对媒体的这些手法做一个深刻的揭露和解析。现在,可找着代言人了!您是这项工作最佳的人选,我不敢请求您怎样,只希望您能抽空看看这部电影,希望您能对它感兴趣,并将您的感想与我们分享。

家园 谢谢。
家园 花敬楼主

感慨:国内某些部门真是如假包换的笨蛋、懒蛋,不排除还有坏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