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哲学角度闲聊经济---“摸着石头过河“和“一堆灵魂组成的桌子” -- 无所不在

共:💬25 🌺1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哲学角度闲聊经济---“摸着石头过河“和“一堆灵魂组成的桌子”

“文化百家”版好像没有哲学这一栏,所以就发在这里了。

我们今天讲的经济学大都是从国外学来的,王安石的变法有一定的政府干预的内容,不过后来没有系统研究下去,历史上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这里的经济学谈的还是西方的经济学。

如果从宗教的角度谈论经济学的源流和发展,我觉得看Max 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可以了,没我什么事了。如果从哲学的角度讲,我觉得可以灌一点水,虽说宗教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在西方,在中世纪其实是同义词(经院哲学)。所以不妨从近代哲学开始,聊聊哲学思辨对于经济的影响。

我的看法,西方经济以及经济学的发展,是受两大哲学流派的影响,一类是从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经验主义开始;另一类是从莱布尼茨(微积分和原子论,搞科研的都知道)开始的逻辑推演。这两派不仅对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实际上也主导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基本上就是科学走路的两条腿。发展到现在,经验主义在中国的典型代表就是“黑猫白猫”和“摸着石头过河”,至于逻辑推演,马克思的科学唯物主义是中国最熟悉的。

今天先聊聊经验主义。

-------------------------------------------

约翰.洛克(John_Locke)是英国人外链出处。生活的年代正逢英国革命,曾经到荷兰避难。他的哲学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是非常通俗易懂和可以接受的,这不仅是因为经验主义本身没有非常复杂的理论推导,更主要的是他的哲学实际上就是当时英国社会普遍接受的思想观点,他并没有发明什么新观点,只是总结和归纳了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自由资本主义中的英国社会普遍流行的想法,用现在中国人的话讲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和“黑猫白猫”。的确,当时英国走的路是别人统统都没有走过的(其实荷兰走得更早,但是太小,没有影响力),所以也没有模式可以照搬。

这里插一段闲话,处于某一方面相对进步发达的社会的哲学家做的工作一般就是总结归纳,而这种在进步社会被普遍接受的理论被同行传播到了相对落后的地方,则往往会在当地被奉为经典,受到膜拜和推广。在当时,这个经济上进步的社会就是英国,而那个不怎么样的地方就是法国,虽然它是文化艺术的中心,而这个负责传播星星之火的人就是伏尔泰。(马克思主义从德国到俄国再到中国也是一样的)当时的法语如同今日的英语,伏尔泰的著作被传到了整个欧洲,那些还沉浸在上帝、天国和地狱中的人们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先进的东西,难免不被三个代表所鼓舞,大家都被启蒙了,原创的洛克却没什么事了。

开玩笑的说,洛克的经验主义对人类历史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那个山姆大叔了。作为英国曾经的殖民地以及接纳了大量的英国移民,美国全盘吸收了在当时英国普遍接受的经验主义,并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举一个在体坛周报上看到的例子:中国篮协开教练培训班,请美国教练来指导,美国人问如何决定你的队伍进攻的节奏?下面莫衷一是。美国人说,很简单,统计你的组织进攻球员每次传接球之间的运球次数,如果多(3-5次?)就打慢,如果少就打快。没什么高深的理论,试一下就知道了。

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一定对于美国人勇于实践的精神有很深的印象,此外,还对美国社会的宽容精神深表钦佩,认为这是民主的好处。我对此的解释是,这其实是经验主义的特点。经验主义者很清楚自己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的适用范围很小,没有什么无所不能的万能定理。但与此同时不实践就无法继续获得知识(还有财富),所以必须允许犯错,但是不能容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否则就是没有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久而久之,整个社会都默认了这个道理,并上升到了道德的层面,成为了一种美国文化。其实美国人富于创业精神也有洛克的一份功劳,最简单的概括就是Nike的广告词---Just Do It!

继续插一段闲话(其实整篇都是闲话),哲学主张就像流言一样,传到后来会走样的。英国的经验主义传到了美国,美国就是一张白纸,全盘“英”化没有问题,但是传到欧洲大陆却不能不走样了。欧洲大陆本身就有深厚的文化哲学底蕴,突然来了个岛民的玩意儿,怎么看怎么不顺眼,经验主义在欧洲并没有上升到领袖地位。今天欧洲人在反思为什么美国能够跳出传统的资本主义周期进入美国人引以为荣的“创业型资本主义”,欧洲为什么不行?于是各种各样的论点都有,说什么欧洲人不能接受失败,欧洲人不愿意承担风险等等。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美国人不一样,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经验主义哲学的好处是很明显的,中国人都有切身体会,我们今天不饿肚子全靠这一条。经验主义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是绝对的真理了,人的能动性从教条束缚中走了出来,06年中国的风险投资金额超过英国,排名第二,年轻人中有创业冲动和想法的大有人在,欧洲大陆的年轻人就缺乏这种冲动,用一个在欧洲工作过几年的美国人的说法就是:they just wanna find a place and put their ass on it until they get retired. 话糙理不糙。

经验主义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因为它必须不断的试,很累,没办法一劳永逸,而且不具有普遍性,主要条件发生改变就不再适用了。在理想主义者来说,这是不可以接受的。这种形而上学既影响了欧洲大陆的哲学发展,又受到了相应的批判,而欧洲自身的哲学也在外来刺激下开始发展,这就是下一篇的内容了。

(待续)

通宝推:明心灵竹,
家园 写得好!
家园 好铁,送花
家园 好题目, 谢谢你开了个好头

方法论, 认识论, 对社会科学太重要了。

要不厌其烦, 要讲深, 要讲透,

家园 好帖,回答了我一直模模糊糊的一些问题。
家园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反复讲社会系统的认识论, 方法论

严格地说, 毛泽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 他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西方的经验主义, 归纳法, 早已有之。

当然, 类似的思想. 中国古典哲学也讲过, 但中国古典哲学是"万金油“式的表述, 无所不管, 无所不包, 几千年如一日, 天不变, 道亦不变。学起来相对困难.

同样道理,由毛泽东这样的伟大实践家讲, 讲的更好.

我个人认为,社会系统的认识论, 方法论, 关键至少有3条:

一. 要承认社会系统包括经济系统是非线性的

应该说很多时候是没有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的"规律"也是一家之言.

二. 各种社会科学理论一定是要学的, 但只是个工具, 最多是块敲门砖

学理论的原则: 不被理论所讲的各种规律骗了

学理论学的主要是方法, 学的往往不是结论.

三. 反复实践, 反复总结, 搞出自己的能打胜仗的理论

这个理论一定是要有的, 理论指导实践.

这个过程是动态过程, 不是一劳永逸.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1. “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

战争就是两军指挥员以军力财力等项物质基础作地盘,互争优势和主动的主观能力的竞赛。竞赛结果,有胜有败,除了客观物质条件的比较外,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4),仍是科学的真理。错误由于对彼己的无知,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因此产生了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的不确实性,产生了错误和失败。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种侦察手段,继之以指挥员的聪明的推论和判断,减少错误,实现一般的正确指导,是做得到的。我们有了这个“一般地正确的指导”做武器,就能多打胜仗,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主动或被动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之间的关系。

2. 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

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但是人们的错误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本的错误,带一贯性,这是难于纠正的;另一类是偶然的错误,带暂时性,这是易于纠正的。但既同为错误,就都有纠正的必要。因此,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ZT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战争的基本特征之一。当前的世界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因此,研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旁征博引,说古道今,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个理论问题讲得妙趣横生又不失深刻,读来颇受启发。

上帝掷不掷骰子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争论,是一个延续了300多年的故事。自牛顿1687年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决定论的思想就在科学领域占有主导地位。18世纪的大科学家拉普拉斯说:“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未来一如过去,都呈现在我的眼前。”19世纪波尔兹曼创立了统计力学,对决定论提出挑战,为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最终悲剧性地走上了殉道之路。20世纪量子力学的创立,尤其是“测不准原理”的出现,进一步冲击了决定论。主张决定论的爱因斯坦为此同量子力学的领军人物玻尔争论了一生。爱因斯坦的名言是:“上帝不掷骰子。”玻尔则说:“你不要叫上帝怎么做。”美国散文作家爱默生调侃:“上帝的骰子是灌了铅的。”当代物理学大师霍金也掺和进来说:“上帝不仅掷骰子,有时还不知把骰子扔到哪里去了。”

由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争论,是世界观性质的争论,因此,在数学、天文学、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也广泛存在着。1931年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证明了数学的不确定性。“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推翻了主张决定论的“希尔伯特纲领”。近年在数论、图论、组合数学等领域,也发现了数学不少的不确定性。美国数学思想家克莱因1980年出版《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一书。1996年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出版《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一书,也反对牛顿的决定论和时间可逆性。看来,目前需要关注的已非不确定性的有无,而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关系了。

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

军事理论历来受决定论的影响很小。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强调战争的不确定性。毛泽东说:“战争现象较之任何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定性,即更带所谓‘盖然性’。”克劳塞维茨则说:“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由于高新战略武器的发展,战争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并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其表现大致包括随机、模糊、混沌、突变、熵增等五种。

随机指事件本身都是确定的,而事件是否发生则是不确定的。如骰子的六个点都是确定的,但掷出后朝上的点是不确定的。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因首选目标小仓上空被云遮盖,其他几个预选目标中只有山城长崎的云层有一缝隙,结果毁灭就降临在长崎。两千多年前秦伯“济河焚舟”、项羽“破釜沉舟”后,或置于死地而后生,或全军覆没,两种结局是确定的,而究竟是何结局,事先则是不确定的,即随机的。此种战例,中外颇多。

模糊指事件本身是不确定的,但事件发生是确定的。例如:在一个连队中挑选一个大高个、红脸膛的战士,多高、多红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但肯定可以找出一个来,则是确定的。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在五百多公里的长江北岸,于4月20日夜同时强渡,究竟哪一路先过江,多长时间,损失多大,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但肯定能渡过则是确定性的。当前有的国家,对某些军事斗争或国际关系有意采用模糊战略,实质还是为了便于威慑或牵制对方。

混沌《孙子兵法》用“浑浑沌沌”表示战争的无序性。《淮南子》中称“浑沌为朴”。朴,本也。现代混沌理论兴起于20世纪中期。协同学创始人哈肯说:“混沌是确定性方程的不确定解”。著名的“三体问题”就可以用确定性方程表述(即方程中没有随机项),但存在不确定的解。例如一个小星体与两个大星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当小星体运动到两个大星体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位置时,其运动就是不确定的。在未来的空天战中,最基本的系统是由攻击性、目标体和发射体构成的三体运动,其攻击过程也存在混沌解,具有不确定性。一切星体的运动轨道都存在不确定性的摄动。多体运动问题就更加复杂了。其实,地面战的“打乱仗”也是混沌的。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大军90万攻晋,兵至淝水,晋军八万在东岸迎敌。晋军要求秦军稍退,让出一片战场决战。苻坚欲乘晋军半渡而歼,于是指令秦军稍退。此时晋军大呼秦军战败,使秦军大乱,一片混沌,相互践踏,死伤不计其数。晋军乘机追杀,大获全胜。从现代混沌理论分析,战争系统均属高维的超混沌系统,异常复杂。

突变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飞跃。恩格斯说“自然界自身完全由飞跃组成”。兵法则强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争中的突变是司空见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国以150万大军突然进攻波兰。不到半月,波兰政府便流亡伦敦。原苏联集团突然解体,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也都是很难预测的突发事件。随着战略进攻性武器的发展和恐怖主义的泛滥,战争的不确定性突变将日益严重。1968年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托姆创立了“突变论”,研究突变现象的数学机理,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战争突变论”将是更加深奥而现实的战争理论。

熵增熵(广义熵)是事物无序性的度量,信息是事物有序性的度量。信息是负熵。由于信息化战争的兴起,熵增成了战争中的重要因素。在伊拉克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是首先实施电子干扰和信息摧毁,使对方的雷达迷盲、通讯失灵、指挥混乱。这就是熵增。现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对派武装,开展游击战,实施恐怖袭击,也是为了制造混乱,使整个国家甚至地区发生熵增。熵增是当前战争不确定性的新特点。

信息是减少不确定性的关键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相互依存、相互蕴含、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从此一角度论,战争的实质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相互转化。长征在战略上由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长征开始仅仅是被动的战略转移,后来转化为主动的北上抗日,进而确定了陕北根据地为战略立足点。长征在战术上则由确定性转化为不确定性。开始时是“阵地战”、“堡垒对堡垒”,遵义会议后转变为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1935年三万红军在川滇黔50天内四渡赤水,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堵。“四渡赤水”事件并无确定性方案,而是敌我相互运动的结果,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杰作。“四渡”是重复,是确定性的,但又是高度的不确定性,如同掷骰子连续掷出同一个点。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在山西平定县同一地点连续两次设伏,日军两次中计。重叠设伏与四渡赤水就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赤壁之战”1300年后,在法国的加莱海面,英国海军用6艘火船顺风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楚汉“成皋之战”1800年后,努尔哈赤在辽宁抚顺同样击败明军于半渡之时,这都是战争不确定性中的相似性。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说:“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在战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转化过程中,信息是决定的因素。日军偷袭珍珠港前两个小时,美军少校克雷默侦破了日本的一份电报,该报指示日驻美大使“向美政府递交照会的时间应在华盛顿下午1时。”克雷默画了一张时差图,发现华盛顿下午1时,菲律宾是午夜,巴拿马是中午,唯独珍珠港是黎明。于是立即将珍珠港可能遭袭击的预测报告给上级。但上级并未理会。当雷达发现大批飞机向珍珠港飞来时,值班军官还认为是从美国西海岸飞来的本国机群。信息分析和处理的一错再错,使太平洋舰队遭到几乎全军覆没的打击。与此相反,美军由于对信息的获取及时和分析正确,则一举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未来战争中,洲际弹道导弹与导弹防御系统的斗争,实质上就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斗争。防御方利用预警卫星和预警雷达,探测洲际导弹的发射参数,通过计算机确定其轨道,然后发射拦截导弹摧毁。攻击方则尽量通过多弹头分导和弹头末端机动,甚至动力飞行段变轨等措施,增加攻击过程的不确定性,规避拦截。如果采取陆基机动发射、潜基机动发射、母舱发射诱饵弹头干扰拦截等措施,则可进一步提高攻击的不确定性。近年,随着核武扩散势头的加剧,有核国家“擦枪走火”、核恐怖袭击、“以核制核”突击等严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在明显增加。可见,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是何等的重要!(解放军报 黄尊文)

家园 猫理论原来背景这么强,送花
家园 写得真好,花
家园 说几句不敬的话: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

不用说,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 在那个时代。

人类好像还没有永恒的真理吧, 那马克思主义就有一个过时的问题.

1. 自然科学当中的决定论

"自牛顿1687年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决定论的思想就在科学领域占有主导地位。18世纪的大科学家拉普拉斯说:“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未来一如过去,都呈现在我的眼前。”19世纪波尔兹曼创立了统计力学,对决定论提出挑战,为此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最终悲剧性地走上了殉道之路。20世纪量子力学的创立,尤其是“测不准原理”的出现,进一步冲击了决定论。主张决定论的爱因斯坦为此同量子力学的领军人物玻尔争论了一生。爱因斯坦的名言是:“上帝不掷骰子。”玻尔则说:“你不要叫上帝怎么做。”美国散文作家爱默生调侃:“上帝的骰子是灌了铅的。”当代物理学大师霍金也掺和进来说:“上帝不仅掷骰子,有时还不知把骰子扔到哪里去了。”"

不用说, 我们当中相当多的人所学的自然科学中, 决定论占多数

2.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科学中最大的决定论之一

“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

决定论, 机械论, 差不多, 都是懂得很多“规律” , “本质”, 简单的因果关系, 线性关系套用 .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一直给人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

马克思主义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学说, 也很难说没有过时.

无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 好像已经不存在了, 至少在欧美.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把劳动者作为一个阶级基本上打垮了。

现代市场分工千万种, 劳动者千万种,各种颜色, 蓝色越来越少, 除了中国及类似国家以外。

即使是劳动者互相的联系, 利益交叉, 也是通过市场进行的, 比如工农业之间, 服务业制造业之间, 利益还经常互相有矛盾;

对大多数人而言 (劳动者当然是"大多数”分子), 他们更多的是作为个人, 市场个体成员, 而不是作为一个阶级的成员, 参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 美国的工会势力基本上不成气候了。 劳动者的阶级意识也越来越趋于消失。很难唤醒。 春眠不觉晓, 毕竟他们比过去任何时候好过的多。

相对于劳动者的无"阶级“, 无"组织", 资本家阶级, 特别是金融资本家阶级, 更有"组织”, 占有更多的社会经济财富,

但是,这个阶级矛盾由于劳动者的无"阶级“, 模糊了, 有矛无盾。

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差不多存在, 不过中国劳动者的无"阶级“, 无"组织",更为严重, 更能吃苦耐劳, 精英阶级更精明。

绝对财富意义上, 美国国家对劳动者"阶级“还是有一定保护的, 有时适当做法律方面的调整;

在中国, 中共的目标之一是劳动者有"劳“可作, 福利相对少, 或者没有。

只要劳动者还有各种“劳动“可作, 市场会不断分化他们, 最后把他们作为一个阶级”消灭“。

所以, 中共要搞各种“工作”, 农转“非农”, 即使是服务业,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人主义“, 把人"异化“为”非人”, 各种各样的”非人”。 所以, 精神病相对多, 暴力犯罪相对少,比前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也应该是这样吧?

县以下单位小打小闹, 历来有, 现在报道多, 未必比以前恶化了多少。

当然, 从政策角度讲, 劳动阶级仍然是一个分析单位.

家园 两个问题,可以讨论一下

我在留意你的帖子,是从你在earthcolor:【原创】因果关系(科学中的因果关系)留言开始。

两个问题如下。

1。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

在统计中,这些关系有很好的定义,线性关系可以用一个线性方程组写出来,并在应用统计的学科中都在使用,比如控制、经济、决策分析。这种线性关系比较容易外推,应用在一个新的问题。

在人文和社会学科中(至少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非线性关系比较多。从一个社会或系统得到的结论,很难应用于其他系统。比如,一个社会的系统结构,可不可以外推到另一个社会?好像不是完全可以。中国古代“淮南之桔”的故事就是讲这个的。中国引进国外的成果(无论是科技、社会方面),都有一个选择问题。

在你的帖子里,以讨论非线性关系居多吧?

2。马克思的阶级论

现在的国家可以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是不发达国家,另有一些国家居于这两者之间。如果把这三个世界的国家理解为三个阶级,那么马克思的阶级论就适用了。

家园 花~受教了,关键是你把哲学讲得有趣,我看明白了(*^__^*)
家园 花催下篇
家园 【原创】闲聊续

莱布尼茨和"一堆灵魂组成的桌子"

哲学是科学之母,早期的哲学家也同时是科学家的例子很多。古希腊的哲学家大都担当实际的工作,不是吃干饭的,没有城邦会为空想的人支付薪水,他们对自然的认识都是基于自身和前人的实践。

莱布尼茨外链出处也许是近代哲学+科学在德国的第一人。按照中国德、才的评判标准“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不是人(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的)”,很遗憾,他也许只能算是小人,以至于最后他的patron(保护人)去英国当国王的时候也没有带上他,因为他和牛顿对于微积分发明的争论(吵架?骂街?)已经让他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受欢迎的人了。

当时的英国自从培根推动筹建皇家学会以来,一直是经验主义的堡垒,培根本人(同样可归类为小人,如果你痛恨法官受贿的话)甚至轻视数学,因为这玩艺自然界中不存在,你在哪里见过名叫公式的东西?莱布尼茨的才能无疑是伟大的,他在数学和哲学上有出色的成就,他对于数学推导的热诚也转移到了哲学的推理之上,为日后的德国哲学做出了两大贡献:1。强调严密的逻辑推理,2。行文极其晦涩难懂,以至于深受德国哲学影响的中国人以为所有的哲学都是晦涩难懂的。

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对福尔摩斯来说是无价之宝,但是前提是你必须掌握情况,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很多时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这应该是这一流派致命的缺陷。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曾经提过这样一个推理(书不在手边,想的):桌子是物质,物质是具有衍展性的,故而桌子同时又可以被细分,这种细分一直下去(微积分?),直到不能再分了就被分解为一种不再具备衍展性的东西,没有延展性的东西不是物质,所以在你面前的那个桌子是由一堆灵魂组成的。当时的哲学家一旦推不下去了,就开始向灵魂、上帝这些概念靠拢,以求得自圆其说,结果就是越说越糊涂,到后来就讲不清楚了,只好说上帝无所不能,灵魂穿越时空了。

莱布尼茨虽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但是他说的原子和我们现在所知的原子是完全两码事,强求他知道现代物理是可笑的,但是其中的缺陷你一看便知,因为人不是万知万能的。

基于逻辑推理的哲学的缺陷恰恰是经验主义的强项,同样,经验主义的弱点也可以靠逻辑来弥补,两者之间的结合是近代科学突飞猛进的原因所在。单独强调任何一点都是错误的,但是错误的程度有大有小。

我个人的看法是经验主义出错的伤害范围小,而试图用逻辑推导解决问题的伤害范围大,原因就在于经验主义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获得永恒的真理,所以结果不对或是不好马上就想办法改(前提是他的目标是好的)。而如果你的逻辑推理是正确的,而且你所知道的又是当时人们所知的极限(其实未必正确,但是广为接受的),那么你怎么才能说服自己错了呢?我是对的,我没有错,实际不符合理论,那么就改变实际,这是斯大林同志办事的方法。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反驳:你所知的是绝对的真理吗?(这条其实历史上很多人都会回答是,从部落的巫师到教廷的主教再到CNN)如果不是,凭什么基于不正确已知的正确推理其结果是正确的未知呢?

马克思的哲学之所以被称为科学唯物主义,我的看法是他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像科学研究那样试图能够两条腿走路,(实际上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没办法,他的学校生涯都是在德国度过的,深受自莱布尼兹到康德到黑格尔这一派的影响)而且他对于当时已知的东西也能够解释的很成功,从归纳总结当时经济历史特征上来说是卓越的。但是他所预见的事情没有发生,也许今后会发生,但是现在没有可能,如果我能活着看到共产主义的实现,一定回来向大家道歉说我错了,希望到时候西西河还细水长流。

说到共产主义,其实从伯拉图的理想国开始,一直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理想的社会结构在古今中外层出不穷。出发点其实都是对于现实的极大不满,伯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下令毒死,伯拉图于是希望自己的理想国是由哲学家来统治的。雅典所有的成年男性公民一人一票,可是这个民选的政府却为了和斯巴达争夺霸权打得不可开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干的事情实际上是上不得台面的(那些鼓吹民主国家不好战爱和平的人应该抽自己嘴巴)。伯拉图眼见这样一个社会民意如此随便,时而为一场胜利狂热好战以求瓜分战利品和奴隶,时而为一场战败害怕失去自己的财富而悲观恐惧(像不像股市?),于是他的理想国里没有投票选举,人生活在三个等级,没有私有财产(很熟悉吧?),没有种种罪恶堕落的声色犬马。很好很理想吧?可惜,就像所有其他的理想社会一样,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面是极度无趣的,因为他失去了前进的所有动力(没有私有财产的后果可以参考人民公社)。

马克思的优点我不说了,我们今天的思考方式还受他的影响,这就是善莫大焉的。至于致命的缺点,我的看法是,他似乎没有料想到人是会做出反应的。这不,马克思同志这里还在闹革命呢,俾斯曼首相就开始给工人失业保险来收买人心;美国工人大罢工,所以就有五一劳动节了;福特汽车(其实不是老亨利福特的主意,有一段八卦)给员工高收入,而且倡导8小时工作制度。妥协再妥协,到现在欧洲的资本主义,尤其是北欧,表面上叫福利性资本主义社会,其实骨子里就很接近我们想象中的社会主义了,资本家和工人共同生活在快乐的大家庭里,其乐融融,虽然这种社会对有进取心的人来说太压抑了,这也是所有理想社会结构的通病。“你丫的工人怎么不造反,资本家给你根骨头你就乐得屁颠屁颠,烂泥扶不上墙!”愤青有的是,古今中外从来不缺。躲在网络上骂骂咧咧的人就像那些躲在议会里鼓吹战争是爱国的,并把别人的儿子送上战场当炮灰的政客一样,无耻的找不到词汇来形容了。他们和马克思最大的区别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算他们的确是出于真心的,也不过是看到了“一堆灵魂组成的桌子”罢了。看到了为什么不去行动?很遗憾,他们或许看不上经验主义,也许有其他更真实和自私的借口,总之就当他们也是由灵魂组成的就可以了。

我个人的看法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虽然人类不知道达到完美以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也许生活就彻底失去了所有的动力,但是追求完美是永恒的目的,新的理论会不断涌现,旁证着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在走自己的路,别人的经验理论有参考价值,但是用别人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看看前苏联就行了。邓公对中国社会最大的供献就是让人们从逻辑推理的窠臼中走出来,接受并真心拥护经验主义在中国的复苏(像陈大这样的可以说是中国经验主义的典性,虽然我不完全赞同他的具体的投资方法,但是我衷心希望中国这样的人越多越好)。这种强烈的挣脱在一段时间内会使人们将曾经的失落归罪于逻辑推理,但是这种情绪平缓之后应该会有理性的评价,到时候中国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素材,希望能有自己的新的经济理论出现,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就水到渠成了(这玩意儿就像蛋糕上的糖霜一样,也就是一点缀)。

-------------------------------------------------------------------------------------------------------------------

闲聊说完,说点实在的。最近在“反刍”巴菲特的信,会继续帖在原来的务虚随想里,不过这次就不那么虚了,会写点实在的。

家园 好文

似乎可以认为

马克思预测到了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点在经济学家里可是凤毛麟角。

家园 老铁说:无所不在就是无所不在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