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滥用抗生素生长素是工业化食品生产无法避免的现象 -- runner
美国每年在畜产业上要消耗三千万磅的抗生素,美国政府对其危害清楚的很,但是没有办法。
养鸡场每平方英尺的面积要养六只鸡。养猪场拥挤到了需要砍掉所有猪的尾巴的程度,不然猪会互相撕咬尾巴。这样的养殖密度不大量使用抗生素的话,一个月内美国所有的养猪场养鸡场的猪鸡都会死光光。想像一下塞一千个人进一间教室,你的头就贴着感冒病人的嘴巴。。。 八十年代国内还经常能听说某家养鸡场遭鸡瘟而倒闭的事情,现在就很少有这样的事情了,因为大家都学会了“科学化饲养”。
至于每年生长素激素的用量,我没有官方的数字,但是有些论文认为,这几十年来发达国家的人群身高增高,可能要归功于食物中的残留激素。很多中国人都会觉得美国胖子胖的样子很诡异,大家看看美国人的身材象什么,那不就是象肉鸡吗? 只有靠激素才能长成那个样子。美国小孩普遍早熟,十一二岁就性欲旺盛,衰老的也快,都是因为吃了太多的激素。好处就是,性感小妞和高大帅哥越来越多,除了脑袋是一盆浆。
中国高官们有特供肉,特供菜,美国何尝没有。华尔街的那帮犹太老头从来不买商场里3美元一磅的肉,他们吃得都是30美元一磅的有机牛肉(完全不用抗生素生长素饲养出来的牛肉)。
如果抛弃大工业化的食品生产,肉产量就会降到五十年代的水平,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那就不仅仅是经济危机的问题了,而是全民暴动,不知道哪个政府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所以食品生产的大工业化仍然会持续下去,看来人类的全面肉鸡化是不可避免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曾经看过帖子,说激素必须直接经血液进入体内才有效,可是有谁见过鸡农给鸡打针的?
激素,抗生素都不耐热,烹调时都会给高温分解。
请教一下行家,不知这种说法有无道理?
比较搞笑的是KFC的一鸡N翅传闻,这个我目前还不信,只是当笑话。但超量激素养鸡是真的,让鸡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长起来,要不然成本都不够。还有就是供应量也不够,所以我去超市看到超便宜的那种整鸡,都是躲的。
吃鸡肉没味道,还不如沾了咸盐的馒头。
我一个哥们儿对奶怕了,和我商量怎么办。我说,没什么好办法。
他说,干脆自己养头牛。我说,你怎么知道饲料没问题?他说,喂白面、大米、宫爆鸡丁……后来发现,白面有掺滑石粉的、大米有“抛光”的、鸡肉都是含激素的……
最后我建议——
喝立邦漆得了……
主要是和鸡的品种有关系。
美国品种,生长周期很短,就50多天,抗病,耐粗饲。
期间不需要喂激素的,只要保证饲料就可以了。
出口日本的肉鸡制品都是这个品种,残留检查的严格,激素和抗生素都不能用。
现代化的高密度生产方式,好象抗生素少不了,否则疾病传播很快。养鱼虾好象也要这个。
有些激素,比如生长激素,胰岛素之类,是小蛋白质或者我们称作肽的氨基酸多聚物,(所谓肽,其实就是短蛋白质,因为太短了,以至于假如称它们为蛋白质大家会感到很不服气,化学性质跟蛋白质很多方面都相似),这类东西一般如果口服的话,大部分会被消化掉,即使被肠道吸收少许,也会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效果会减弱,甚至完全没有。究竟能减弱到什么程度,这个比较难说,我不大清楚,此外长期低剂量摄取的影响也不是很容易搞清。
还有些激素是脂类物质,尤其常见的是甾醇类物质,比如前列腺素,雄雌性激素等等,这些东西是可以一定程度抗拒加热或者动物的消化系统的,而且比较容易透过皮肤或者肠上皮被吸收,所以口服外擦也管用,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话,一般是会造成些影响的。甾醇类有动物激素功能的物质,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性激素,简单的例子就是花生油大豆油,这些植物油里就含雌性激素的类似物,异黄酮,所以经常吃吃或者拿来擦手,也会有些保健功效。
另外还有一些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应该也是比较抗造的。
我不知道鸡场一般给鸡吃什么,不过反正不能简单的说所有的激素一加热都没了,有些东西会没,有些不会,得看它们到底是什么。
顺便说一下,关于植物食品里的植物生长激素,一般来说对动物是不管用的,所以不是说你吃了个巨大的草莓就可以长得比别人快一点,不会的——但是不管用不等于没毒,也未必等于有毒,还是那句话:看加的是什么。比如历史悠久的催熟剂乙烯利,就基本可以肯定是对人无害的(因为它分解得很快,在食品上市前就全变成乙烯了)。但是催熟的东西也肯定是没自然熟的东西好吃——因为积累根本不够嘛。
养的那么密,肯定要有病的。
出口的鸡都是老百姓按照流程养的,就是所谓公司加农户。密度是有规定的,但是国内市场的肉鸡就不知道了。当然,出口的肉鸡价格要高一些。
谢谢
鸡场给鸡吃的,土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