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李锅会战>>(九):中国杀回欧洲 -- 本嘉明
<李锅>前一帖回复挂得多了,再开一帖,清清爽爽接着走。
基本上,《煮酒》各篇的结尾只加个包袱,或针砭一下当前时事,如“山寨鸡”,干部的灌水文凭,并无其他深意,收个官而已。最近两篇(诸葛拔苗,上海滩)加上《本嘉明科幻系列》的‘西门格勒’,主要内容值得铺开讲一点。
(一)
本嘉明觉得,国家间的暴力分两种:战争暴力和经济暴力。
自苏联崩溃,经济暴力伪装得越发好了,不妨改名叫“经济力”。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发动“经济力战争”的,是美,中,德,日。如果这四个一流选手单挑任何二流国家,取胜只是时间问题。
中法单挑,只要美,日中立,即便德国有限卷入,其胜负也无悬念。
但这个局面太过理想化,中法“经济力战争”,中国必逐步占优,却无法完胜收场。因为一旦过了某些临界点,德,美(加日本)会陆续来援,如同日本在1905年击败俄国,却无法独吞满洲。所以中国不能用力过猛。
这里还要注意一个“人民外交”和“职业外交”的关系。中国第一代外交大老顾维钧对‘人民外交’摧毁‘职业外交’颇多微辞,有其道理。
而今日的欧洲各国,恰恰是‘人民外交’主导‘职业外交’,反而中国则相反,所以这方面其实中国占优。
现在法国主流民意支持傻七,英国民意则对傻七冷嘲热讽,德国反应复杂。
傻七打中,辱德,不是‘政治幼稚’,而是‘双核心(德法)欧盟’走进了死胡同。
欧洲的统一,有两种模式:暴力统一(拿破仑,希特勒),或温和统一(欧盟模式)。
鸥盟是乞求各国加入,施以利诱,保证成员国地位平等(一票否决)。这样热心的发起国(德,法,意)背负沉重的财务负担,却没有相应的大家长权威(有,但不够)。
这好比一对善心夫妇(德,法),办了一个孤儿院,千辛万苦,唯有憧憬着孤儿们将来长大了,哪怕是担柴送水,也足以自立,并孝敬孝敬两老。
可七岁看一辈子,这帮东欧的兔崽子,牙口还没齐呢,就仗着美国老舅,给干爹干妈难堪。要欧盟补贴绝不含糊,老爸扛不住了,想对华军售捞点外快,崽们立刻按美国大爷的指示否了。整个一吃里扒外,吸干你的血拉倒,将来我反倒不担心强邻在侧了。
表哥铁公鸡英国早就有意参加,扒窗户一看,赶紧风紧扯乎------这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嘛,铁定完蛋。
最后徳法绝望,默三娘一上台,立刻背着法国向美国投降,这是想割肉抛原始股,一了百了。你做初一,就不能怪傻七跟着做十五:挑明要么我法国做老大,法国人民还觉得值,不然了不起一拍两散,老子也烦这赔本生意很久了。
这叫报应。
(二)
看现代史,就是一部家庭变迁史。
案例一:美苏案
美苏在二战中喜结革命连理,可惜革命夫妻性格不合,战后开始吵架分居,有帮恶友从旁挑拨(如英国),渐渐势成水火。结果两边的亲友拳脚相加,不再赘述。到最后苏联恶疾缠身,将将支持不住,她也是一刚烈女子,直接关门上吊,一命呜乎。
冷不防出了人命案,美国忙不迭对联合国总部派来的户籍警说:没事没事,自然死亡。赶紧操办后事,安抚娘家孤小。忙完了坐下,才觉着怅然若失,孤独得紧,差点憋出精神病来。
‘我失娇杨君失柳’啊。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案例二:美欧案
当年苏联虎视眈眈,美欧也就是糟糠夫妻,美国牛仔免不了家暴,欧洲也都忍了。等苏联一倒,欧洲忍无可忍,直接按《玩偶之家》的剧情,闹离婚,那离婚协议书就是‘欧锣’。美国还不愿意离,可拉不下老爷们的面子,恶言恫吓,小女子横下一条心,死活要离。
这一离,大家都很伤。当然将来等火星人入侵地球,还有复婚的一天。
等吧。。。。。
案例三:德法案
如前所述,这对苦命夫妻开了孤儿院,一把屎一把尿,辛苦钱全贴了狼崽们,最后相互埋怨,渐渐成了意气之争,麻烦的是这两个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傻,默)命(任期)还长,不折腾到断气不会撒手。
这个家,也快完了。
(三)
TG在G20里,孤家寡人一个,冷眼看欧盟这么不争气,所谓世界一极,说垮就得垮,心一冷,只好琢磨金盆洗手(政治改革),跟另外19家一块‘普世价值’了算了。反正我从没说过不洗手,只是没有时间表而已。
临到金盆都架好了,19个看客在一旁又唱赞美诗又倒数,TG这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磨磨矶矶。正喧闹间,美国突然噎着了,两手在空中乱挠,不管三七二十一,奔了“社会主义百宝箱”乱掏,什么银行国有化,公私合营汽车厂,全上。TG一看不干了:这哪儿跟哪儿啊,我金盆洗手,反而你下水了。合着‘社会主义加勤劳致富’是救命的金丹。咱那么自卑干吗?
底气一上来,一脚踹了金盆,冷冷扫了眼唱诗班,才觉出这帮爷面目可憎,一个个屁滚尿流,斯文扫地,哪还有点道貌岸然?
TG不急了,静下心想想:接下来该干嘛呢?
(四)
中国目前的外储,不应只专注于收购资源,因为:
1)卖资源为生的,随时都得卖,将来也有。
2)有些资源相隔十万八千里,开采运输上政治军事风险很大。
3)能源革命在即,很多资源会变垃圾股,无法预测。
中国制造企业应该走出去收购外国同行,因为:
1)你多一家,别人就少一家。端人家的窝点,很爽的。
2)制造业我们拿得住。
但以本嘉明移民8年的感觉,买下就必须分拆。比如买下德国波鸿一家机床厂,则德国的进口,分销,售后服务,公关一块,要交给一个德国人TEAM承包经营(可以是原班人马);品牌,设计两边远程协作;生产线尽量移往中国,品管由德国工程师在中国现场负全责。
中国政府的任务,是划一个‘离岸保税区’,比如上海崇明岛(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卫生类似于西方发达国家),允许这里生产的产品以德国品牌,及较模糊的产地标识,进口到中国市场,并销往邻近地区。
如果德国政府和民间反对生产线外移,则应温和处理,慢慢在中国保税区‘复制’生产线,调核心技术人员去中国。
以日本,台湾企业收购外企后就地经营的教训看,中国目前的企业家素质不能胜任‘就地经营’。那些企业肯卖,就是一小型的‘三大’,你雄纠纠进去也得完。
分拆的最大麻烦是中国生意人竭泽而渔的心态,将扼杀原品牌生命力,导致留在德国的部门迅速关闭,长远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这需要母公司的中国企业家知人善任,尊重对方的劳动和文化,用海外华人和自己下一代的留学经验来调和支撑。人家一百年养大的孩子交给你,要有点感恩的心胸。
所以中国现在的‘进口’,主要是进口人,技术。如同战国的客卿制度,用人不疑,求贤若渴。但管理制度则不一定进口,这以后另讲。
(五)
那么现在的‘出口’呢?
国家真正要关心的,是‘文化输出’。光靠现在的孔子学院不够,白白蹉跎大好春光。
本嘉明因为工作关系,必须接触一点法文的说明书之类。反过来设身处地想:一个加拿大本地青年,对中文好奇,想凭自己的小聪明,一星半点地弄起来,培养了进一步兴趣,最后下决心深造,成为下一个‘大山’,可能吗?
答案是:不能。中文的‘初始自发好奇性浅尝’,是做不到的。
而‘初始浅尝’,哪怕从一张游戏卡说明书开始,又太重要了。
所以中文必须拼音化,这也符合手机拇指族的市场需要。
在〈西门格乐〉里,我提到:东文(中文)必须分辞文(方块字中文)和白文(拼音中文)。
目前的汉语拼音,必须按英文发音习惯,改掉一些不足:
1)韵母不要音标符号。
2)XIU,QIONG 这类发音,必须改为:X = SH;Q = CH
3)前后鼻音,四声调。
4)一音多字(多意),这个最麻烦,只有靠词组和上下文解决。
5)常用词,要约定俗成地变通。
比如第五条,‘东西’的变通拼音,可以是‘DONETHING’,老外就很容易理解这个词的用法,这类似于电话号码的‘发音联想记忆法’。而‘东溪’之类非常用词,仍可用改良后标准拼音‘DONGTHY’拼写。
希望中国凭国家统一贯彻之力,把这件事赶紧做起来。二十年后,真如我所愿,全球60亿人口,能有75%凭拼音说一口流利中文,哪怕一个大字(方块字)不识。
(六)
其实如果英国无力搞2012奥运会,北京不妨同伦敦联办,比花同样钱搞2009年大阅兵强。开幕式伦敦上半场,北京下半场,时间上衔接起来就行了。
只有办了两回了,老少爷们习惯了,烦了,麻木了,就对了。悉尼奥运会那种自然的气氛,就出来了。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第一回,HOHO
我认识的在中国的老外,不少中文说的很好啊,拼音就不用改了吧
有个世界语吧,人为弄的,语法啥的倍儿简单,还不是流行不起来?
为了方便洋人投靠而修改语言文字,有点削足适履的味道,
其实没必要,等两年机器翻译上来了,大家咋说咋听,能明白个6、7成就够了
从您做起,先把你的雄文改成白文(拼音中文),看看效果吧。
反过来想,我们接受欧美文化的时候欧美改没改中文
SHE在马来也开过万人演唱会
这段有点信口开河了。
已经花了
收购那块尤其赞
不过中文那段不敢苟同
各位也实在过敏了点,这个姿态可不是很好,难不成都还有孔乙己的心态~~
学中文的门槛的确太高了些,LZ的意思是在英文和中文间再搭个台阶,那么自然过渡到学中文就不会这么有障碍了,毕竟一个因为实在太难学而被大家放弃的东西,不利于推广,现在也不兴秦始皇那套,统一文字靠死亡恐吓。说得那个一点,我们现在就是要“勾引”别人来学我们的文化~~
不过德国很大一部分出口是针对欧盟内的国家的,德国应该还是欧盟的受益者!
才10年一次,全国人民都已经等待很久了
当年那么困难都顶住没拼音话,现在为什么要拼音化?您不过是讲中国变成另一个美国,有意义吗?
当年第三世界怎么就学英语了,不要怕这怕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