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Jambalaya -- 邓侃
前些日子,老同学聚会。有同学吟唱一曲Jambalaya。歌好听,也合气氛。
这里是日裔歌手小野丽莎演唱的Jambalay,[MP=320,240]http://zine.5460.net/mp3/A106.mp3[/MP]http://zine.5460.net/mp3/A106.mp3
老歌新唱。老歌是美国南方民谣曲风,经小野重新演绎,洋溢着浓郁的爵士乐的感觉。
Jambalaya是“什锦烩饭”的意思。这首以烩饭命名的歌曲,表现的是party,美食,美女,总之是对生活的热爱。
Jambalaya
Courtesy http://files.blog-city.com/files/J05/140455/p/f/jambalaya.jpg
解释一下歌词。
1.
Good-bye Joe, me gotta go, me oh my oh
Me gotta go pole the pirogue down the bayou
My Yvonne, the sweetest one, me oh my oh
Son of a gun, we'll have big fun on the bayou
这一段好懂,划着小船,驶向海湾。心里想着Yvonne,一个甜蜜蜜的女孩。
但是“Son of a gun”怎么翻译?
南京人有句土话,“小炮子子”,通常用来称呼自家小孩。表面上嗔怒,实际上无限怜爱。或许,“Son of a gun”是美国路易斯安那版的小炮子子?
2.
Jambalaya and a crawfish pie and fillet gumbo
'Cause tonight I'll gonna see my ma cher amio
Pick guitar, fill fruit jar and be gay-o
Son of a gun, we'll have big fun on the bayou
Jambalaya 什锦烩饭,Crawfish Pie 小龙虾肉馅饼,Fillet gumbo 肉排杂烩。这是美国南方,尤其是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Cajun人的菜肴。
都说Cajun人天性活泼,但是说起Cajun人的历史,其实挺悲惨的。
起初,他们是法国移民,居住在现在美国东北角Maine的Acadia附近。1763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大打出手,法国战败。英国人下令,限期18个月,法裔移民离开Acadia。这些人便乘船沿着美国东海岸一路南下,寻找落脚的地方。
但是那时候美国东海岸,要么是英国人的殖民地,要么是西班牙人的地盘。Cajun人就在船上飘着,一路飘向美国deep south的路易斯安那(Louisiana),因为那里是法国的殖民地。可是到岸才发现,一年前,路易斯安那已经易手,不再是法国的殖民地,而是西班牙人的地盘。
美国的领土扩张
Courtesy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4/U.S._Territorial_Acquisitions.png
多亏当时路易斯安那的西班牙总督仁慈,不仅允许Cajun人上岸定居,而且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语言文化。所以时至今日,Cajun仍然说法语,但是在法国人看来,Cajun人的法语既不正宗,也不文雅。Cajun风格的菜肴也继承着法国风格,注重海鲜,略微带点辣。Jambalaya 什锦烩饭,Crawfish Pie 小龙虾肉馅饼,Fillet gumbo 肉排杂烩都是当地的特色菜。
所以,可以说Cajun有点类似于弃民,他们流离失所,寄居在别人屋檐下,而且也得不到家乡父老的尊重。但是这群人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开朗的个性,他们把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在了烹饪和音乐上。
“Ma cher amio” 据说是Cajun式法语,意思是“My dear”。“My ma cher amio”,直译成英语就是“My my dear”,为什么要连用两个my?不知道。或许是唱起来更顺畅吧。
3.
Thibodeaux, Fontaineaux, the place is buzzing
Kinfolk come to see Yvonne by the dozen
Dress in style and go hog wild, me oh my oh
Son of a gun, we'll have big fun on the bayou
不妨把这段翻译成,
“Thibodeaux, Fontaineaux来的亲友成群来看Yvonne
把这儿挤得水泄不通
大伙儿衣着光鲜,放肆作乐,乖乖!
小炮子子,我们去海湾上好好乐一乐”
Thibodeaux, Fontaineaux是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的地名。
“Go hog wild” 被翻译成 “放肆作乐”。Hog是指猪。猪在国人眼里是慵懒的象征,但是在西方人眼里,猪疯狂起来可是吓人。在电影Hannibal里,仇人设计捉住了 Hannibal,为了折磨Hannibal,仇人放了一群野猪来咬他。但是当野猪看到Hannibal的眼睛时,纷纷后退。电影里安排这段情节,意思是即便疯狂如野猪,在Hannibal这里,也只有甘拜下风的份儿。
Hannibal post
Courtesy http://www.therror.com/uImg/post694_hannibal.jpg
这首好歌词曲俱佳,1952年由Hank Williams唱响,至今不衰。
YouTube上有Hank Williams版 Jambalaya,
[FLASH]http://www.youtube.com/v/PufBY_0XwEs[/FLAS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ufBY_0XwEs。
可以听到Williams浓郁的南方口音。
最近温总理在剑桥大学做演讲的时候,被人扔鞋子。扔鞋子的行为固然卑劣,但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不受欢迎,也的确是现实。
怎么办?
德国前总理总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于2007年底出版过一本书,名字叫“比邻中国(Nachbar China)”。在书的首页,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样板,我们的评判也不是衡量他们努力奋斗的尺标”。
不管别人说什么,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不管有多少磨难,热爱生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在美国, Son of a gun很多时候是表达强烈感情的文明说法, 用于替代Son of a bitch.
比如: Son of a gun! you are loaded! (你tmd地这么有钱!)
bayou指流动缓慢的小河.
"Son of a gun, we'll have big fun on the bayou"不妨译成
"nnd, 我们要到河里玩个痛快!"
当然tmd和nnd都不够文明, 还需改进.
另: 电影Hannibal里的hog是经过训练的家猪, 而不是野猪(Boar).
以下是一些Jambalaya (On the Bayou)的不同版本.
不知道哪个乐队的,Jambalaya (Karaoke original footage)
小野丽莎版,慵懒舒服
张靓颖版
邓丽君版
[URL=]http://www.mtvtop.net/music/403/403928.htm [/URL]
卡伦彭特
[URL=]http://www.stsky.com/play/48846.htm [/URL]
邓先生,还是邓太,这是一个问题。
http://v.youku.com/v_show/id_cf00XODYyMTMxMg==.html
这是卡伦彭特的演唱会实录
Carpenters歌唱得很好,人长的老气了点,打扮得也土气。
从本科时就一直是Carpenters的粉丝,第一次看到尊容,老实说,有点失望。
我们家邓侃的小资情结更浓,去国多年,越来越有骚人气质。
不过对于Jambalaya和新奥尔良,我也是感同身受。1999年的圣诞,邓侃因为看了寻欢而决定去看看新奥尔良。那是我们在即将离开学校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光。说到去新奥尔良,曾经在土伦大学读书的同学非常不解:那个破地方有什么好玩的。但是,《寻欢》把新奥尔良形容得很有文化,而文化很多时候是藏在破烂的表皮之下,于是,我们还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寻欢去了。
新奥尔良的什锦烩饭很合中国人口味,除了它,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密西西比河边的咖啡馆Cafe Du Monde,大杯的咖啡和beignet(一种糖三角似的甜点)可以让我们俩面对密西西比河发愣一个下午。《寻欢》里这样描写Cafe Du Monde:
油煎甜点beignet是奶咖啡的好搭档。一碟三个金黄色的方形面疙瘩,质地疏松,表面扑满糖粉。咖啡和糖粉不慎洒在狭小的茶桌上,桌面又黏又湿。也许,坐在这样的茶桌旁,最能体会新奥尔良式的闲适生活。视野里朝夕变迁的浮生图画就像百年前图卢兹-劳特累克和雷诺阿的作品,只不过,“人间”背后的那条河不是塞纳河,而是密西西比。
邓侃是个海鲜老饕,所以他对新奥尔良的感觉更好,在那里海鲜河鲜都有,而且大街上就有啤酒卖。有一天我们去沼泽地,上船之前发现一家小店卖新鲜的牡蛎,4美元一打,(相比之下波士顿是1美元一个),邓侃赶紧吃了一打然后心满意足地上船。两个小时的沼泽地游之后,他还不罢休,跑到小店又要了一打,当地民风淳朴,很感激这个“慷慨”的顾客,于是又给免费加了两个,我在旁边冷嘲热讽:好像浓痰啊......
喜欢这歌。听着音乐,吃着美食,晒着暖和和的太阳,多惬意的生活。送花!
太太文中提到一个卖海鲜的小店,店主是南越难民。
1975年,北越攻入南越,大批南越居民,挤上破旧的渔船,横穿太平洋,投奔美国寻求政治避难。
南越难民散落在美国各地,他们语言不通,也缺乏劳动技能。所以很多南越难民的生活艰难,而且时常被当地流氓欺负。
这个店主就是那时候来美国的。小店生意不好,陈设很破旧,唯一显眼的,是正面墙上挂着的南越国旗。
尽管南越已经成为历史,尽管南越曾经有过很多罪恶,但是那是店主的故国。已经垂垂老矣的店主,就这样痴痴地守望着曾经的祖国,一块他曾经做过主人的地方。
Flag of South Viet Nam
Courtesy http://www.scguard.com/museum/images/648px-Flag_of_South_Vietnam_svg.png
与我同期毕业的同学中,有一位是南越难民的女儿。名字很好听,叫Lan,令人想起中国的兰花。眉清目秀的脸上,常常挂着略带羞涩的微笑。
有一天,Lan收到一份录取信,这是她收到的第一封录取信。看了录取通知书后,她立刻抄起电话,用越南话给远在他乡的父母报喜,声音很大,很少听她这么大声地说过话。
在场的同学不解,笑着问,“不就是封录取通知书么,至于这么兴奋吗?”
Lan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一段她童年的往事。
1975年,像很多难民一样,他们家也变卖了几乎所有财产,和几户邻居拼了一条渔船,跟随难民的船队,横穿太平洋,逃往美国。当时Lan只有6岁。
船在海上漂了几天以后,Lan开始发烧,而且一连三天,高热不退。同船的人都认为她得了瘟疫。
Lan的妈妈担心瘟疫会传染同船的乡亲,一狠心,把6岁的Lan扔进了海里。看到在海里挣扎的亲骨肉,Lan的妈妈干嚎了两声,一口气没喘上来,就当场昏过去了。
同船的乡亲,有的人抢救妈妈,有的人跳进海里,把已经开始下沉的Lan捞起来。把Lan抱上船的时候,全船的人都哭了,他们说,“要死也死在一块,好歹也是个团圆的结果”。
。。。
听完了Lan的故事,在场的同学,很久说不出话来。
当年无聊得开车在新奥尔良城北贫民区乱转悠,无意中发现一家海鲜店,巴掌大的超级大对虾才两块钱一磅... 赶紧称了十磅,带回酒店煮了吃...
临走时又去称了十磅... 店老板很惊讶,可能这个价位在新奥尔良是稀松平常吧...
不过要说牡蛎啊,新奥尔良的便宜是便宜,味道跟波士顿的可没法比 -- 海鲜类的水越冷的越好吃... 向来如此...
当时没看到底下有邓太的标签,其实心里还是嘀咕了下,但是,没想到惯于写科普技术文章的邓公竟然“小资情结更浓,去国多年,越来越有骚人气质。”
有时候感觉像周伯通的左右互博呵呵。
后悔看最后一句话,我也成了一个浓痰爱好者
听过之后,真觉得那些轻生的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可耻的。
楞了半天.
最后醒过闷来
你不是铁手设计的抢沙发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