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小波能量收割机”的理论探讨与操作系统设计 -- 陈经
一.小波能量收割原理
我前几天设计了一个绝对等差数列的网格,基本原则是买入卖出立刻补上差一级的反向单,这样一个收割机操作系统。dolong已经进行了实践,报告了实在的收益。潜水两年提出了改进型的办法,还有其它人也参与了讨论,我觉得很有意义。其实以前实盘也在中信25、26、27元的时候,以一元差价机械买卖过,有过二三千的收益,但没有进行理论总结。
这次理论总结后,我对招行万科试了几天。卖出招行两次,万科一次。招行4毛差价,万科3毛差价,反向补单没有成交。
从原理上来说,股价的小波动蕴涵了很高的能量,这是dolong正确的观察。这个小波能量应该得到利用,办法就是小差价的反向买卖单。由于手续费单边最少5-6元,双边手续费可按12最低值算,双边手续费按0.3%计。那么,成交额单次5000元以上,有0.5%的波动就有利可图了。当然实际不用这么小,单次收益太少。我认为放到1%以上,抓这些小级别的波动就是有实际意义的。目前我是按3%设计的。
A股印花税下调、券商交易税急降、最小费用低,这些条件给散户收割小波能量提供了方便。如果在港股,虽然印花税交易税率和A股差不多,但单次交易费用最低约100元,双边要200多元,就很不好搞了,需要较大的资金量。1%的差价,2万元倒成一次还得赔本,散户钱少,倒不了几次。于是,只有大资金能够利用这些小波能量。
我可以肯定,港股中有大机构在利用这些小波能量。例如一些权证,我仔细观察过,就有做市商机械挂上下买卖单,把当前成交价包住。散户要么上买,要么下卖。做市商根据正股价格,自动实时改上下买卖单。时间一长,判断错的散户越来越多,做市商就自动收割了。做市商也不一定完全成功,如果权证价格单边运行超过界限就会赔。但是,机构可以去操纵正股的价格,保证权证价格的上下界在模型控制中,只要在上下界之间来回波动多一些,长时段的收益就有保证。这是赤裸裸的阴谋。有时也会阴谋失败,如2007年中开放陆资来买股,中铝权证戏剧性大涨,发行机构大赔。我相信机构有系统的权证发行阴谋理论,同时又推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散户权证投资指南进行误导,涡轮女皇之类的。
二.在大级别单边趋势考虑小波能量
系统运行的另一个实际问题是,股价一般是在一个大级别的单边趋势中运行,这些小波能量一般是在单边趋势中反向出现。也就是说,在整体明显下跌趋势中小涨,或者在整体明显上涨趋势中小跌。这也是我这几天4毛差价卖出招行两次,却买不回的原因。因为招行是在一个上涨趋势中,涨4毛容易,但是跌4毛却难了,跌的只是2-3毛。如果用绝对等差数列分割价格,则可能一直是单边往上猛卖,或者往下猛买,小波却很少利用上。当然,单边趋势逆转以后,买入的又会陆续卖出,但这就等于只是利用大波段。我看dolong对中信一年的实践,差价1元,主要利用的也只是大波段的能量,所以收益虽然有一些,但并非显著超过股价自然增长。我们要争取把小波段也利用上。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潜水两年”的办法。他作出的关键改进是,以相对大的差价规划网格,这是对应大级别的单边趋势。但如果实际成交了,立刻以小差价补反向单,抓住这些“小回”的小波。他报告说,可以一个月股数不变成本降8%,这是相当惊人的收益。按照这个思路,我来制定一个交易计划。
首先,要定下反向交易的小差价。多观察个股的当日走势,就会有些感觉了。比如可以定为1%左右,招行定2毛,万科定1毛,中信如果要搞可定成3毛。招行卖出了,立刻补一个低2毛的买单,买入了就立刻挂高2毛的卖单。理论上这种小波动一天可以来回多次,16.8-16.6-16.8-16.6,玩得很高兴。这是基本的小波收割模式,抓最小级别的差价。哪怕股价无聊得象铁建一样,也玩得成。
然后,要定下对应大波段的网格,即两个同向交易的差价。如果把这个差价固定,比如按约3%算,那么万科定3毛,招行5毛,中信定1元。比如16.8卖了招行,16.6买回,16.8又卖出,下一个卖出就要等到17.3。这样,在招行一个大级别的上涨趋势中,比如连涨一周上了10%,相当于是以5毛的间隔连续卖出三四把,同时有多次2毛级别的对倒,看小波发生的次数。我们相信,10%的大波段上涨中,会有多次的1%级别的小回落。第二个差价要比第一个差价大一些,因为我们不想迅速就卖光。
如果把招行的“反向交易差价”与“同向交易差价”分别定为0.2、0.5,那么一个可能的成交序列可能是这样的:
16.5卖 17卖 16.8买 16.3买 16.5卖 16.3买 16.5卖 17卖 16.8买 17卖 17.5卖 17.3买 17.5卖
滤去小波,相当于大级别趋势是:16.5-17-16.5-17-17.5,抓住了一次5毛的大级别差价。净卖出三次,实现5毛差价一次。如果再看小波的收益,就做成了五次2毛的差价。
对于这个系统,可以理解成两个等差数列:“买序列”与“卖序列”。序列内部的差价是5毛等于“同向交易差价”。两个序列错开2毛放置,间隔2毛等于“反向交易差价”,“卖序列”放到“买序列”上方。上面这个例子中,买序列是16.3-16.8-17.3,卖序列是16.5-17-17.5。我们希望靠“同向交易差价”抓住大波段的能量,靠“反向交易差价”抓小波的能量。
三.实际操作系统设计
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气把未来的买卖同时下了。例如我们不能预先下一个16.5的卖单,同时又下一个16.8的买单,那一下就亏了。为了简化操作原则,可以这样做:
1. 每天开盘前,记下昨天最后一个操作是买还是卖。
2. 根据1的结果,下一个同向交易大差价的单,一个反向交易小差价的单。例如昨天最后是16.8买300股招行,那么今早就17卖300股,16.3买300股。
3. 监控当天成交,发生了成交,立刻用小差价挂反向单。如果相应的同向单没有存在,也给它补上。例如上午10点17卖300股成交,则反向补上16.8买300股的单,同向17.5卖300股的单也持上。
4. 对123进行循环操作。
最后,要讨论每次买卖的份额,以及应对下跌的余钱。这里不需要考虑“反向交易差价”,只要考虑“同向交易差价”。单次份额多,单次差价利润大,但在单边趋势中可能迅速卖光或者没钱了。如果定成10分之一,“同向交易差价”定为约3%,则上涨30%卖光。对于大盘股,这似乎并不离谱,一次单边趋势难于超过这个幅度。应对下跌的余钱,如果以下跌30%计,就要比当前市值少一点,因为跌多了买股的钱会少些,同时也会有大波小波挣回一些,大约相当于当前市值的80%就行了。
一个定义完善的“小波能量收割机”包括以下几个参数:
1. 中心价格C
2. 上限卖光价格T,下限买光价格B
3. 单次操作股数A,处于中心价格C时的股数S
4. 同向交易差价d
5. 反向交易差价e
T与B不用太精确。留的余钱够,对底线估高了一点也没关系。卖光了如果继续涨,也可以换别的股再来。主要是在当前中心价格C不要高估,上下限不要错得太离谱,比如到顶部区域了,却以为仍然是中心价格,就可能长久被套。如果在底部,即使估错了买少了,也不是大问题,还是赚的。所以,对于中心价格C,主要的问题是防止高估。
那么对招行,我可以估中心价格是16.3,那时我有S=2100股。单次操作股数A=300股,同向交易差价d =0.4,上行7次2.8元卖光。我估计上限价格是19左右,对应大盘箱体的顶部。我留2.8万元应对,可以下行买7次,对应下限价格13.5元,足够了。可能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下限不用放那么低,那些余钱就可以用于别的股了。反向交易差价e=0.2,希望能抓住多次小波。最后一次交易是16.9元卖出300股。
对于万科,我估中心价格是10.3,我有S=5000股。单次操作股数A=500股,同向交易差价d=0.3,上行10次差价3元卖光。我估计上限是13.5元左右,错了也不要紧,换股炒,例如铁建。我留4万元应对,可以下行买8次,对应下限价格8元,也足够了。反向交易差价e=0.1元,万科波动1毛也不难。最后一次交易是10.5卖出500股。
潜水两年的交易系统还要复杂些,相当于买卖序列内部也拉开差价。这个实质是差不多的,可以再观察。
搞不好薅到手的真的只剩下羊毛了。
(1.003)^100=1.349
实际情况中股价并不是连续的,每天集合竞价存在跳空高开或低开,会增加成本。
建议政委拿招行或者万科5分钟k线做个计算机模拟,看看实际收益率大约在什么水平。
单次交易成本0.3%,发生一百次,成本就是单次交易额的30%,而不是指数乘。但这不是关键。
问题在于,这个单次交易成本是很低的,如果一次买卖5000元,也就是每次10多元。如果一次对倒有1%的收益,那收入50元,超过交易成本。如果本大些,可以单次交易10000元。
在趋势中中心价格是不断上移或者下降的,导致上下限也不断变化,只有横盘震荡的时候这么干才比较好吧。趋势中需要不断的修正中心价格这恐怕是个问题。建议政委看看套用某些技术指标比如均线,来决定上下限还比较好。
我看看什么时候也调整一下策略,每次交易1/20太少了,我得增加一些,不能怕踏空。
做这样操作,以招行为例,按300股,1%收益计,50多,抛开手续费赚40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干点其他的应该更多吧。
我错误的以为“同向交易差价”能把大波段差价也抓住。实际上所有的差价收获只发生在“反向交易差价”中,序列内部全是买,或者全是卖,没有差价。
如果股价单向涨上两格,又单向下来两格,那只会发生两次反向差价。还不如最初的简单网格状收割机,抓住两次大点的差价。所以,我设计的这个“小波能量收割机”,真的只能收“小波能量”,这需要改进。
因为系统偏差的不可预知性,凡是号称可以永远赚钱的方法,必然是靠出老千。比如:中国的庄家,国外的金融业。但是就是出老千依然有非常大的风险。
做股票,我认为只有两个方法,1 抓波段,这个要人品好,技术高,难度很大,属于火中取栗的活;2 就是长线,利用国家,行业的上升趋势来挣钱。靠玩短线,基本就是好玩而已。不输钱已经是很好了。
这个操作适合震荡市
但是如果是类似2000-6000这种涨法,很容易过早卖完
类似6000-2000这种跌法,很容易用完了资金还在山腰上。
我认为股市没有机械性操作能赚钱的方法。
政委你的价值投资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卖点,一直接近满仓操作。只有买入的时机而对卖出的时机判断不好,大盘明显转向了就该做个差价,把大部分股票卖了,等他再转牛了再买入。。
而现在这个方法是在震荡市降低持仓成本的做法,前两天看的叙述也是这个思路。这在判断是震荡市的格局下,并且对这只股票后市看好的情况下有一个最终目标价,用这个方法降低持仓成本是个正确的思路。
当时今天看到你的这篇文字,是把作为盈利的重点来看,那就本末倒置了。
这个思想其实已经很成熟,有利(震荡市有额外收益)有弊(单边市不是套牢就是踏空),特别是外汇里探讨很多:网格交易法。
http://www.hudong.com/wiki/%E7%BD%91%E6%A0%BC%E4%BA%A4%E6%98%93%E6%B3%95
网上这方面的资料也不少,感兴趣的话可以搜来看看。
在股市里,这个系统的风险和绩效应该和持有不动相比较(比如1万股万科,2007.5-2009.5两种方案各自收益是多少)。这样,每次卖出就相当于在做空,每次买入相当于做多。实质上就和网格交易法基本相同了(事实上,股市不能直接做空,同样的结果过程要笨拙的多)。因此,外汇网格法利弊完全可以参考,他们的做法也完全可以借鉴了(比如中线的问题,用前一天收盘价?还是均线(斜向网格)?还是自己主观判断?等等)。
无论如何,使用前最好多做做测试,给出具体结果,这样用起来才不至于盲目。
1:没有什么大格子小格子,只有一种格子,但是序列拉开。是为了防止象530那样的大跌,迅速被打爆。两断疏,中间密,也是为了更频繁的交易。。厄,貌似象证券公司托的样子。
2:价格中枢不是固定的,而是随股价上下不短变动的。
陈经老大在另外一个帖里,问及具体成交序列。
我用万科从12月1号开盘开始,用我的方法大致列一下
假设有1万股万科。成本价为12月1号的开盘价。11.56元。和现金若干。
第一次交易,买单位置选择11.40,卖为11.70
12月1日
9:50 ↓11.40 11.25/11.50 +11
这个时候价格中枢是11.40-11.50 ↓表示买入操作,11.25/11.50表示下次交易价格。+11表示有11个交易单位(每单位1000股)我自己在笔记本,纸质的!!上,也是用这样的方法记录
时间方向 成交价 下单价 剩余数量
09:50↓11.40 11.25/11.50 +11
11:00↓11.25 11.05/11.35 +12
13:05↑11.35 11.25/11.50 +11
14:30↑11.50 11.40/11.70 +10
12月2日
11:00↑11.70 11.60/12.00 +9
12月3日
09:40↓11.60 11.45/11.70 +10
12月4日
10:10↓11.45 11.25/11.55 +11
10:45↑11.55 11.45/11.70 +10
11:00↑11.70 11.60/11.95 +9 这里有一个我觉得值得注意的地方,我原来帖里说过的,连续同向下单,时间需要拉大到15分钟。实际上应该是要在11.75买到,
11:30↓11.60 11.45/11.70 +10
13:20↓11.45 11.25/11.55 +11
11:35↑11.55 11.45/11.70 +10
14:00↑11.70 11.60/11.90 +9
14:55↑11.90 11.80/12.20 +8
厄,本来想写满完整一个月的,不过感觉万科股性似乎有点死,一般是这样的,每个来回,理论上可以降低一个交易单位成本0.8%,也就是十个单位的总成本的0.08%,小盘股,股性活跃的些的,0.1元的差价,通常每天做两个短差是起码的,我最多一天做了6个来回。
万科的12月2号和3号,有点。。。。
我设计的小网格太死,抓不住。
300股招行18.1卖三次,17.9买三次。17.7卖两次,17.5买两次。
500股万科10.8卖两次,10.7买两次。10.5卖两次,10.4买两次。
一共倒成9次,每倒一次手续费约16元。招行差价0.2元,倒成一次毛利60,净利44。万科差价0.1元,一次毛利50元,净利34元。倒成9次共净利356元,手续费144元。
这样看来,一周大约就是获利300-400元,手续费都耗掉1/3以上。一个月四周,获利约1500,一年获利18000。对我20万的资金量,长年机械操作成交无数,只挣9%,意义不太。
主要的问题是:
1. 大盘股波动小,连“小波”也发生得少。
2. 每次资金量5000元,少了些,但也加不了太多。
3. 手续费占了不少,去谈费用也降不了太多。
4. 每次操作差价太小。
以上几个问题在框架内都不太好改进,需要另想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