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地球还在变暖吗? -- 井底望天
洋流个改变,严重影响北美和西欧的气候。
目前北大西洋暖流的流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也可以说,西方文明在北大西洋两岸的辉煌实属侥幸。
洋流的垂直厚度只有几十米到几百米,对于一个大洋来说,发生改变的可能很大。相对于气象规律的稳定,依靠地质力量改变一个洋流的变化,使有一定作用的。这些改变必须在浅海地区。
不过,对于小概率事件,依靠地质改变,有效性值得怀疑。
墨西哥湾暖流延美国东岸北上,突然横贯北大西洋,通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进入波罗的海,,,,是个多小的概率呢?
洋流是复杂的,这条奇怪的洋流线路,是在美洲爆发动夏帝国(东夷帝国)和金星火星人联合战争造成的,北部冰川融化。
在传统的地球气候分布图上,西伯利亚冷高压时不应该存在的,而有一个美洲草原冷高压才是正常的。
在未来50年之内,西比利亚冷高压显示南移,然后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北大西洋暖流慢慢沿着北大西洋中线流入北冰洋,北冰洋温度升高,冰川融化,而逼迫西伯利亚和瓦解西伯利亚冷高压,相反在加拿大西北部形成一个强大持久的冷高压团。
这是地球自己的各种气候,洋流等等大气环流应力对抗的结果
继续说洋流。
洋流是一层非常脆弱的水循环。并且,全球整体性非常强。所以,北大西洋暖流逐步西移,和我国西部大雪有关,和美国大雪也有关,和世界整个地区反常都有关。
各种气候应力的积攒,反弹,使目前北大西洋暖流的环流的小概率结束,最终恢复本身的大趋势。
波罗的海要变成冰封的内湖,挪威西岸会温暖起来。北冰洋的解冻继续,中国的大雪还要持续十到二十年。然后,西伯利亚冷高压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塔克拉玛干沙漠会被春天的雨水滋润,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也会变成一片温润的肥沃的土地。森林茂盛,万物丰茂。
这才是自然的大气环流的常态。
作为中国人,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减少资源消耗的前提下维持经济发展,这个和哈根达斯会议有利益重叠的地方。环保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我们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可以骑自行车,为什么一定要开悍马呢。
就喜欢听丑闻。
从科学的角度看,冰川消融和全球变暖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村长的介绍和我自己的帖子都谈了。喜玛拉雅山的水资源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对中国很关键。顺便说一句,《New Scientist》不是专业杂志,那里的文章基本和新闻一样,不具备科研价值。
IPCC是个怪胎,因为它是个大杂烩,里面什么东西都有,而且挂靠上联合国,就变成政治组织了。不说别的,能让印度人做主席就是一个笑话,也是IPCC性质的一个例子,因为印度人基本不懂得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是无足轻重的。再一个例子,IPCC号称有1300多人在帮助写材料,而据我所知,这一行真正能称得上专家的人物不会超过100,其它都是从业人员。
还是我一贯的观点,现代社会里,本来非常严肃的科学研究已经异化成了庞大的产业,巨额经费的审批带来了科研从业人员(大部分不是科学家)的弄虚作假和夸大其词,大家看新闻时必须警惕。
看起来还是有可能的,现在应该去新疆买房子。
不过,这只是众多可能性之一。大气环流的常态就是今天这个样子,洋流也是一样,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不确定,而研究将来的变化就是科学的目的。
冰川,尤其是北极,和地球的海洋暖流和气压有很多关系,扯到碳排放不是太靠谱。而且北极的气温图和IPCC的预测完全不符。
而且真正是专家的只有百来个,搞出2500等等,拿来吓人,很有印度阿三风格。
北极的气温图又是哪一个?我去看看?
发一个反全球暖化的专著给你,是一个日裔的美国气候学家,看你的评价如何。
一个是中国最北的冷寒之地,一个是中国最南的酷热之地。同样是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独自战斗,结局却截然不同。
如此看来,人类抗热的能力的确比抗冷要强。
变暖这事儿俺没啥切身体会,看大伙儿讨论的热火朝天好想真有那么回事儿似地。研究归研究,还是得看事实去验证!
email:[email protected]
气候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