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非理性决策的诞生——从不受欢迎的乳癌防治药物说起 -- 游识猷

共:💬25 🌺19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太陈旧而无用的东西了。科学知识早就发展得很细了。

大脑的功能扫描对脑的结构和功能区的划分和解析远远远远远远比你这些100年前的旧说法深入多了。

科学方面,还是建议你尽量看些新资料好。

现在互联网时代了,知识也很方便,伸手可得。

家园 出处在这里

这段文字来源于科普书《谁动了爱因斯坦的大脑》:

外链出处

家园 如果你有更新的资料,不妨顺手贴过来

家园 推荐一个vedio

前些时候在PBS看过这个:

NOVA | Mind Over Money

http://video.pbs.org/video/1479100777/

里面是无所不包,主流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假设,行为经济学中对人类非理性行为的研究,行为心理学实验,神经科学实验,等等。 信息量很丰富,而且浅显易懂 (换句话,就是点到而止)。这里推荐一下。

家园 我如果是被劝说的女性,我也不会选择服药,因为相关因素被以

某种研究学科的名义(高尚的经济学?医疗社会学?)故意消减了。比如,这仅仅“将近两万高危人群中长达七年的追踪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这种研究中被认为是不可怀疑的,是这项研究的前提,而科学上似乎没有100%的事情。而增加的风险预期就因此而可能成为“无谓的风险”。比如,医生的劝说方式,目标人群对此项研究被推进和修改的可能性的预期,以及他们对自己投入各项健康投资的资金的规划。

而另一方面,竟然因为被劝说的对象,因为种种也许不为人知的原因,没有接受建议,就被认为是“非理性的”!天!理性如果只能被定义为“在被控制和设定的实验和研究条件下最有利的选择”,那也只是“小白鼠的理性”而已。而作为人的理性,起码的定义应该包括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元性吧?

家园 行为经济学的东西

上个月在看这方面的书,有本叫《别做正常的傻瓜》,有很多这方面的事例,8错。

如果要推销这种药,还是真的多去访谈,比医生自己关门想的好,因为医生作为专业人士,可以一个点一个点的算概率,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减少一种癌症但是会多一种癌症的发病率,这样其实是没啥好处的。

家园
家园 好文章!谢宝!这个行动是由前额叶皮层发出的指令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很有意思,乳腺癌与前列腺癌基本上是属于相同的发生机制

外链出处

家园 很有意思的话题

好多年以前,我就好奇这种可能性:以人的大脑分析理解“大脑”的奥秘,尤其是一个工作中的大脑正在研究“自己”如何工作,这种自反的研究如何进行?

关于理性分析能力,我相信是即是进化的结果又是进化中的一项强大优势。早几年有经济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同样一个游戏(包括最后通牒)在不同的人群中实践,从太平洋岛民到日本大学生到南美丛林里的部落人。其结果我还记得很显著的一点是,同一游戏在不同人群里可接受的主流玩法可以不同,受人群的“文化传统”影响颇大,比如一小岛上的岛民有分大鱼的传统,就是抓到一条超大鱼以后总有人站出来决定如何瓜分,结果这些岛民在最后通牒游戏里的接受率就相当高,好似习惯了别人怎么分自己都接受。

还有可以补充的一条是,在最近的经济学研究里也试图“理喻”一些非理性的行为,尤其是对于风险、未知的态度(不仅有risk aversion, 还提出了ambiguity aversion)。一些动态博弈论(包括我导师的工作)也提出了一些的很有意思观点,比如很多看似非理性的决定背后体现的是人在面对太过复杂的局面,明知复杂度超过了分析能力或者分析成本过高,而简化决策过程为更像是一种“模式识别”:在以往经验中识别类似的模式,选取当时情况中比较有效的方式作为决策。比起事事冥思苦想,这可以是一个有效率的应对方式,估计也是进化的结果。所以不要惊奇大脑对一些复杂事态的处理效率,我们pattern recognition方面的效率高过计算机也不足为奇,比如看两幅美术作品一眼感受出共通的地方,这个电脑基本无能为力。

通宝推:游识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