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汉书所谓西海有三,水皆西流注的西海是咸海 -- 苍野
贴不出来,那就说明,积吉在扯淡,或者你和他一起扯淡。
至于你这个历史发明家的小发明,我没兴趣。
老人家太多,我们得尊重,要多上花;小年轻(对我们来说就是小P孩啦)不少,我们得爱护,要多回复。至于我们自己嘛,不跟年老的比经验,不跟年轻的比时尚。我们这年纪,上能理解老一辈的深沉,下能明白小一辈的活泼,装老练勉强能混进上一辈,装嫩有时候也能骗到下一代。说不好听的话,我们两不靠,说自夸的话,我们叫上下皆可,八面玲珑。我们在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代中夹缝,自得其乐。
最后说一句,估计你我还在河里平均年龄线之下,所以我们还不老,哈哈。
这条貌似不对,班超去了西域以后,基本是就是在做一件事,以少量汉军带领于阗,莎车,疏勒的力量Pk匈奴人扶持的龟兹。
后汉书 班梁列传
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因求汉公主。超拒还其使,由是怨恨。永元二年,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曰:“月氏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领来,非有运输,何足忧邪?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遂前攻超,不下,又抄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赍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庶击,尽杀之,持其使首以示谢。谢大惊,即遣使请罪,愿得生归。超纵遣之。月氏由是大震,岁奉贡献。
“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说明班超知道贵霜当时能去龟兹的道路就那么一条,而且估计是非常难走的山路,大部队不可能通过。另外这条也说明班超并没有被包围,他可以轻松调数百士兵去其他地方部署。
所以这个战斗发生地就值得推敲。班超会在那堵截贵霜的7万大军那? 而且还要能自由的“于东界要之”。
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这才是重点。兵是够的,粮食是不够的,要清楚这点,才好打仗。
从于阗到龟兹的确只有一条路,那是沿着塔里木河上游河流往下而前往龟兹。注意地理位置,龟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面,而于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想求援必须穿越塔克拉玛干,而这条路必然沿河道而行,在这条路上,有尼雅和丹丹乌里克,绕是绕不开的,只需要堵住这条路,月氏求粮无望,必走。
你所认为的山区摆开7万大军围一座城,我找不出帕米尔有哪个地方能有这条件。
难道你把龟兹搬到沙漠南面或西面去了?
补记:此段论述有问题,各位只看看相对关系吧,和历史不符合。班超当在疏勒而不是于阗。
晕啦,彻底晕啦。
龟兹和和田地区隔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算当时环境好点,能沿着季节性的和田河跑到北边龟兹,等能把粮食找回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因为和田龟兹直线穿越沙漠距离还超过500公里,一个来回即使是求粮,一个月也是至少的。
班超击败贵霜发生于公元90年,而87年,班超平定莎车。看3年前这场战斗的描述
明年,超发于窴诸国兵二万五千人,复击莎车。而龟兹王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五万人求之。超召将校及于窴王议曰:“今兵少不敌,其计莫若各散去。于窴从是而东,长史亦于此西归,可须夜鼓声而发。”阴缓所得生口。龟兹王闻之大喜,自以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于东界徼于窴。超知二虏已出,密召诸部勒兵,鸡鸣驰赴莎车营,胡大惊乱奔走,追斩五千余级,大获其马畜财物。莎车遂将,龟兹等因各退散,自是威震西域。
当时温宿、姑墨、尉头这些地区也是被龟兹控制,大战应该主要集中在喀什南部地区。等贵霜再来的时候,班超早就已经控制喀什南部地区了,班超会不会退守今天和田县,放弃今天泽普,叶城这些地区给贵霜占领那?
注意叶尔羌河又叫葱岭南河。这条河里出产羊脂白玉,河的源头是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河源头附近的克里青河谷巴基斯坦1963年才交给中国,在海拔不到4000的克里青河谷里,周围几十里内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好几座,7千以上的众多。
班超怎么会跑到于阗去呢,明明在疏勒呢嘛。这题目跑的有点远,一直在讨论于阗,怎么切换到疏勒来了。
我晕,我彻底晕。
后汉书班超传
多明白的地理位置关系啊,于阗在东,疏勒在西,龟兹在北。
战场当然不是在于阗,而是在疏勒地区,由此往龟兹去,只有丝路北道可行,派军堵住这条路,月氏哪还有粮可用。没粮食,这帮人想要重新翻葱岭回国都没可能,要活命,哪能不求和。
你不会以为这个河是指叶尔羌河吧?
叶尔羌河叫塔里木河之源,才比较合适。而塔里木河注入罗布泊,河源出,是当时主流观点。朔河追源头,一直要追到这世界上高度差最大的靠近乔格里峰的克里青河谷,那里相对高差4700米,世界第一。
史记大宛列传这一个穷字,说明当时汉使是费尽力气,到达了很接近塔里木河源头的地方。这个汉使是亲自向汉武帝汇报了的,汉武帝“案古图书”
常理推测,汉使向汉武帝汇报必然描述那源头之山的高大雄伟,远超过汉使路上经过的祁连上,天山的视觉效果。所以武帝才”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叶尔羌河在各方面,都更符合史记,汉书里对于阗河的描述。和田河只是季节河,只有1,2个月洪水期才能穿过大沙漠,流进塔里木河。无论是水量,河道等来说,汉使朔河追源,也不应该从塔克拉玛干沙漠里边走,而是一直沿着塔里木河,最后走到克什米尔地区。
我看这篇文章是带着如下目的:佉卢文如何从贵霜传播到西域的,何时传播的。
很可惜,在《沙海古卷》中我没有找到答案。林梅村耍了个滑头,在这个问题上打了太极。
其实对我以上问题的最好回答还是长泽和俊的《丝绸之路史研究》,在“楼兰王国”那一章。但我发现他的有关贵霜贵族进入鄯善国建立鄯善第二王朝的假想有问题(这个林梅村也认为不靠谱)。
问题主要出在时间上面,他根据中国史料和出土文献(主要是尼雅遗址,就是古精绝城)推测出这批贵霜贵族到达鄯善时间是176-218年,问题是于阗国的和田马钱就是在176-200年之间铸造的,上面有佉卢文。而且从贵霜到鄯善走南道必然经过于阗,冲突啊。
倒是长泽和俊根据藏文史料说贵霜和于阗共同出兵印度倒是不错的入手点,不过推理起来我们的观点会有很大的不同。你还是看看《丝绸之路史研究》吧。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赞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放哉!”
《论衡·谈天》:“案:禹之《山经》,淮南之《地形》,以察邹子之书,虚妄之言也。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其高三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玉泉、华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以前翻过,印象不深了。
说佉卢文传入于阗,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佛教的传入,佛教在这一时期正是以贵霜为中心四处传播的,大约在2世纪末期,佛教传入于阗,那么作为佛教传播载体之一的佉卢文也不免为于阗上层使用,于阗马钱可能就是对贵霜钱币的一种翻版,只是地处中西贸易要道,也还要考虑汉人的使用问题,双面文字,完全可以作为通用货币在东西方同时使用。
佉卢文如何从贵霜传播到西域的,何时传播的。这个问题的确不是现在历史学家所能回答的,记载太少,资料不多,还需要积累吧。
关于于阗攻印度一事,另一个版本是《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可更多的可能是小月氏越葱岭之事。藏文会如何记载,不懂藏文,拿不到第一手资料,不好说什么。
佉卢文有明确记载送贵霜军入皇廷之事,可惜不知道具体哪一年,现在大家的猜测多半来自这个简,是否有其他材料佐证,待考。
不觉得有多冲突,在没有排出两者之间相对时间之前,很难判断两者的关系,毕竟过路和铸币都是可以短期内搞定的事。
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馀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後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大宛之迹,元因博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条枝西入,天马内向。葱岭无尘,盐池息浪。旷哉绝域,往往亭障。
至于论衡,王充是在讲逻辑,不是讨论具体地理问题。论衡开篇里
儒書言:共工與顓頊爭為天子不勝,怒而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
女媧銷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COLOR=red]地不足東南,故百川注焉[/COLOR]。此久遠之文,世間是之(言也)。文雅之人,怪而無以非,若非而無以奪,又恐其實然,不敢正議。以天道人事論之,殆虛言也。
从这里看,河水东流西流问题那还不是个小问题,牵扯到儒家经典的权威性问题。
而且不看论衡不知道,原来邹衍那么牛
鄒衍之書言:天下有九州,《禹貢》之上所謂九州也;《禹貢》九州,所謂一州也,若《禹貢》以上者九焉。《禹貢》九州,方今天下九州也,在東南隅,名曰赤縣神州。復更有八州。每一州者四海環之,名曰裨海。九州之外,更有瀛海。此言詭異,聞者驚駭,然亦不能實然否,相隨觀讀諷述以談。故虛實之事,并傳世間,真偽不別也。世人惑焉,是以難論。
邹衍认为中国只是在世界上9个州里的一个州的东南角。只是地球1/81之一。
用今天知识看,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春秋中国大概也就4-5百万平方公里顶天,这个比例关系好准。邹衍的说法,应该是阴阳学派的说法,那么看,阴阳学派是碰巧蒙对的还是真的计算推理出来的?
了解了一下他的资料引用问题,结论存疑吧,把转写过的王名对在一起,是否是一个人,还需要多找证据吧。
贵霜肯定是对西域有巨大影响的,只是是文化的影响还是直接控制政权,这个还得等更多资料出来。
新疆出土的佉卢文文献,少部分是佛经,大部分是鄯善和于田的宫府公文和函件;而且公元2世纪以后,佉卢文在阿富汗等地趋于没落,却忽然成为新疆诸国使用的主要文字之一。
--------- 下面是我的看法 ------------
如果佉卢文主要依靠是宗教交流传播的话,应该是阿富汗等地和新疆诸国继续同步发展,而且宗教文献较多。从目前“俗务”文献多,而且"此起彼伏"式的发展来看,更像是贵霜人从本部迁移到新疆,所以才有本部衰落而在新疆发展的结果
------------- 回到王炳华的看法 ------------
而且这帮人应该是带着兵来的。老外学者呢,认为这帮人是统治过这些佉卢文流行地区,治人;中国学者呢,结合汉文史料,认为是贵霜难民(还有难民武装)进入塔里木盆地,治于人。
总之,这些人有兵有文化;而且比对三国志裴注,还有一些听诸葛亮节度来着,kaka
此文参见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P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