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2011-Minivan之年(1):空间 -- GPRS

共:💬200 🌺75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代quest是非常遗憾的一款车

日产传统上是日本汽车企业里技术实力最强,最全面的,但市场方面比两田,特别是丰田就差的太多了。到了雷诺时代的日产在技术之外加强了产品设计的权重,思想创新非常有魄力,但还是市场方面的欠缺让它无法与丰田全面竞争。

北美市场的第三代Quest就是一个典型。携Altima大改款的巨大成功,三代Quest的思路与Altima一脉相承,都是通过突破性的设计和发动机等传统强项来一举改变两田对minivan高端市场的把持。但结果很遗憾。

在设计方面说,日产的努力是成功的,三代Quest绝对是路上回头率最高的minivan。直到今天,两田,包括美版/欧版在其新一代minivan设计上的努力还是无法达到三代Quest的水准;而其高配的纵列天窗更是可以记入minivan发展史的突破。这些应该是雷诺的贡献,与Altima改款的设计成为一体,让人充分认识到设计思想的力量。

从机械部分说,三代Quest所用的6缸发动机很可能是有史以来在这个排量上最好的发动机之一,性能远超出两田目前的发动机(丰田的平常无奇,本田的功夫都在所谓发动机调校上)。

市场方面就杯具了。

一个是对市场需求的认识。家用minivan开的最多的大概是孩子的母亲;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开,在北美最固定的乘员是孩子。选择购车实际是母-父(指意见权重次序)为幼儿-儿童段的孩子买。可以想见,从sedan到minivan的过程中,顾客最看重的是什么。

1.舒适度 2.舒适度 3.舒适度 4.视野 5.可靠性 6.内部使用设计。。。

转换成汽车设计语言,这就是:

1.悬挂要软,悬挂要软,悬挂要软 。。。

在这方面日产先天不足。从sedan开始日产的Altima和Accord/Camery 相比,运动感最强,路面反应清晰明确。这虽然让Altima失去了阿姨级用户,但作为sedan还不是不可接受,而其个性在那个时期也吸引了很多男用户,毕竟那时候没有多少男士想一步跨到‘电动车’。但是作为和sedan同底盘的minivan来说,这几乎就是致命的。此外,转向助力要大,刹车行程要长,路面噪声要小等等,这几乎都和Quest原本的平台有所矛盾。

就这样,由于市场需求在minivan上向舒适度方向偏移明显,结果现在本田的Odyssey居然被认为是Minivan里‘操控性’最好的了;而从camery底盘来的Sienna显然是这个项目上最成功的--所谓该肉的地方就得肉。

当然除悬挂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日产对Quest上发动机的调校显然没做什么功课。想想吧,开Quest和开Titan一个风格,乘客是什么反应。

2.驾驶员视野高度

很多人指出,minivan优于SUV的在于底盘低,驾驶员/乘客升降有类似sedan的方便。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那时相对SUV而言。在另一个方向上,如果minivan和sedan高度完全一致的话,对于原来一直开sedan的母亲来说,显然没有什么新鲜感。所以说,理想的minivan地板高度应该是在SUV和Sedan之间,而据两者的距离都应该非常明显。

三代Quest的矛盾之处也在这里。它的地板高度大概是除了Mazda的MPV之外最低的了,视野比其他Minivan低了很多。个人估计这也是不得已,在这个平台上如果再加高地板的话,很可能其舒适度会更差。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几乎就决定了三代Quest的销售前途。其他还有一些相对次要的因素,比如:尺寸较小,从外部尺寸看,很多人很难相信日产宣传的内部空间超过很多其他minivan(这其实也很令人费解,作为底盘来源的对应sedan,Altima在同时期的日系中级车里的内外尺寸是最大的,但到了minivan就成了最小的了);再如很多人抱怨内部设计虽好,用料做工不佳(其实大多minivan都有这样的抱怨,毕竟这是日用车,又不是豪华品牌下的),等等,但都不是主要因素。

此外还有市场营销策略的问题。比如高配天窗定价惊人,这说明日产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应该如何在市场营销中进行最佳配置。如果把纵列天窗下到比较亲民的价格,你看吧,第二年所有厂商都得来改纵列天窗。

比起自身前一代来说,三代Quest在北美还是取得了相当成功的,但要做到像Altima那样直接威胁原有两田独大的市场格局,还是差了很多。更何况,minivan市场本身就不像sedan那么大,需求方向又相当单一;直到了经济危机来临,日产决定停产Quest,并在一年后宣布换代。

三代Quest的遗憾有时间地点的因素,就像GPRS所言,优点缺点都非常鲜明;但细究起来和日产自身的市场认识和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这里还有个例子就是前两年日产居然决定将北美生产的三代Quest原车进口到中国市场通过其4s系统销售。虽然是试水,但标价50多万人民币,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是上面人在拍脑袋。要知道,当时两田在中国卖的都是典型长度4.8m,典型排量2.4升的MPV,而且都是侧重商用市场(本田的日版Odyssey是市场主力,丰田少量进口日版Previa);唯一的类似的通用GL8也是在商用市场,且上海制造的售价只有50多万的一半。试水的结果可想而知,估计还没有这些年通过贸易商个别进口供应高端客户的总数多--虽然那些客户平均要花100多万才能买到。

家园 国内近期想出手日产天籁,能麻烦楼主评价一下吗?

看中天籁的舒适性非常高,动力性方面V6发动机和CVT也不错,底盘稍差,油耗也可以接受,楼主能适当评价一下,对比下同级别其它的车型,给我打打气吗?送花先!

我对汽车的认识就是一个移动的家,所以我也很喜欢这种minivan,可惜国内好像很少有这种类型的车。

家园 同意!

LD否定Quest和Odyssey的原因就是太猛了。

LD要操纵起来柔顺和轻。Odyssey油门反应太强,加速太快,给LD带来不安全感。Quest更糟。

LD在Explorer和Sienna之间斗争了一阵,最后因为第三排座位太不舒服而放弃SUV的。

应该说两田在用户需求上把握的还是很好的。

家园 前一阵子看到Leaf的宣传

没想到电动车说来真的就来了。下次去Nissan那里做保养,要先睹为快,看看有没有机会试车。

家园 这可能是记错了,Minivan安全性好于SUV

SUV安全性好虽然不能说是个错误概念,但至少是不全面的一个误解。很多年来SUV的流行可能和这个误解有一定关系。

认为SUV的安全大多是因为其高底盘,认为其在碰撞之中有优势。但有利就有弊,高底盘的重心也必然高,行车与事故中发生横向倾覆乃至翻滚的可能性也大;更不论由于底盘高造成视野上限制使其周边发生事故的几率也上升。所以,就算SUV本身结实,不怕事故;但在SUV,特别是大型SUV旁边开车,安全性就难说了。

相对这些而言,minivan要好很多。重量大,重心低,稳定性高于SUV和Sedan。至于事故中的撞击问题,主要是侧面撞击时第二排侧滑门的巨大开口位置会是一个相对薄弱的地方,但也是在遇上SUV时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一般sedan的保险杠撞的还是minivan的地板到座椅腿的高度。(坐car seat的小朋友位置更高,在有侧面气帘保护下要好些)。目前的Minivan在侧向撞击试验中的安全性也基本提高到最高水平了。

综合起来,minivan的安全性还是要好于SUV,这不仅包括开这个车的人,还包括整个在路上的人。像另外一个帖子里说国内汽车论坛上有些人的发言,所谓--大家互撞,凭什么我吸能--这样的话,听来着实令人胆寒。意识还是在开碰碰车的阶段,就已经开着成吨的家伙上路了。

路上各位,您自求多福吧。

家园 现在也在看车

昨天在dealer那儿比较了一下Odyssey和Pilot,决定去试试老美的minivan和suv,主要是需要一个能AWD/4WD的三排座车。

家园 天籁在美国没有直接对应的型号

如果楼主在美国的话,可能不好评价的。

国内日系中级车里面雅阁跟天籁都不错,天籁比较舒适,雅阁开着不错。

家园 确实我对天籁没有了解

最多是在凤凰卫视上看见的广告,非常抱歉。

家园 这车也忒难看了。
家园 谢谢
家园 天籁是日产针对亚洲市场推出的

制造商在不同市场上针对不同级别需求,所提供产品结构划分不一样。这里面大多是具体市场情况决定的。一般主要厂商在北美市场产品结构最为完善,划分最细,相邻产品都含有一定重叠,使各级别用户选择范围很大。

比如日产在北美的sedan从低到高的产品序列包括sentra,altima,maxima三种(要算上紧凑型小车Versa就4种了);是分得比较细的。丰田系列包括Corolla和camry,另外的avalon,c. solara都是有个性但产量小的点缀;而本田则只有civic和accord。

细分市场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日产在北美市场上的实力可见一斑。但是在新时代下,市场压缩,细分市场很可能就会自己和自己打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02年换代后的altima成功之余,也‘顺利’的抢夺了maxima的一部分市场,导致maxima那几年销量锐减。于是间接促使altima在07年改款时悄悄压缩了部分尺寸--给maxima留点空。另一方面,accord近年来尺寸的不断加大也许也有向上争取市场的动机?

在日本和亚洲市场上,日产提供的主流市场轿车包括Tiida(即versa),Bluebird Sylphy, Teana(天籁)。其他的豪华车级别在北美被归入Infinity,就不讨论了。

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从共同的Versa(和Tiida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开始,到豪华车级别之间,北美分了三级,而日本分了两级;所以比较自然的推理就是Bluebird Sylphy大概在sentra和altima之间,而Teana(天籁)是介于altima和maxima之间的。事实上,这个推理基本合理,至少日产是这样盘算的。考虑到02年后的altima严重挤压maxima市场的事实,03年天籁诞生后这三个车其实高度类似。直到07年altima/maxima换代,以及09年Teana换代后三者的关系才分得略微清楚些。

最后说到中国市场。日本车,和任何其他国家厂商进入中国类似,都是点状介入开始。就拿一两款最好卖的车通吃天下,赚钱为大,不讲产品结构;就算后期开始讲结构了,也要分而治之,结构只是我自己品牌的完善结构,不是合作生产厂商的产品结构。所以可以看到两个大众,一对本田,若干丰田,几家日产,不一而足。每个地方只有一个或两个产品卖--这是一种变相的流水线思路。可爱的却是国内这些合资厂商,说来说去,说的是自有品牌,却从来不讲自己的结构--还是要造别人给自己的这几款车的‘复制品’。如果我是外资,那我肯定支持你这么干--你就去慢慢描吧。胸无大志,此之谓也。

跑题严重,现在回来。

Teana-天籁是雷诺时代的日产的全新产品,设计上活脱北美altima/maxima的兄弟无可否认,共用底盘,设计生产晚于两者;换代也晚于两者,并继续共用新底盘。有了这些信息,横向比较就不太困难了。与Accord 和camry比较,天籁应该偏重于驾驶的运动感受,路面反映比较清晰,方向盘重一些。妇幼老人乘坐大概会觉得比另两个要颠,路噪风噪会也比camry大一些。对男性驾驶员来说,日常驾驶枯燥感可能会少些,对女性驾驶员来说,可能大多都会跑到两田去。

有两点需要提醒。

一是无级变速,日产是比较早全面引进CVT的厂家,驾驶感受与传统自动变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人反映其变速和发动机配合的平滑性还不够好,特别在低速起步阶段比较明显。

第二就是超小排量的V6发动机。在东风日产制造的天籁原先提供的6缸发动机只有2.4升的排量,如果考虑到天籁本身的个头重量,这样的配置简直是笑话。实际中卖车的大多不懂,一会儿说它6缸马力强劲,一会说他2.4升节油省钱。可以想见,配上这个重量,这个发动机在动力不足之余,油耗肯定高过同排量4缸发动机,甚至是某些高排量的6缸发动机。好比小马拉大车已经不易,你再给马加两根假肢,那是要累死的。听说后来也开始提供‘正常’的3.0/3.5升大排量6缸发动机了。所以如果决定选购,应该避开这种小排量V6发动机。

其他的各种功能自己去查吧,多一个少一个不是太要紧,要以买菜的态度买车,可以追究比较一下。

个人意见,夹带严重,您看着玩吧。

ps.写完以后才转过弯来理解您为什么说‘底盘稍差’。呵呵,以此言计,您还是考虑两田吧,特别是camry;否则日后是要后悔的--您会觉得怎么花这么多钱还这么颠啊。丰田的市场成功就在于抓住了亚洲老百姓‘不颠’=‘高级’的缺省逻辑。

元宝推荐:老马丁,
家园 这个,Odyssey成了minivan第一可能与这个有关

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买Odyssey,没看出比seinna有什么不同,外形还不如,但这样看大概是其引擎的反应让开惯Sedan的人喜欢,不会太肉。当然你家LD总是对的了,哈哈。

家园 其时一直觉得三代Quest大小正好

不会让人开minivan象开个大bus一样(比如两天,Town&Country

etc.),外形也很有特点,这样说引擎还够劲,对男人来说似乎更有吸引力。

说开了不怕尴尬,这么多年一直梦牵萦回的车就是Quest,总是希望下一辆车是Quest,Quest也争气,这个版好像有七八年之久,肯定比现版Altima早。印象中买SUV之前曾最后一次动过Quest的念头是两三年前,是因为看了碰撞报告,记得minivan中还过得去的只有两田,Quest被认为是极不安全,那个失望啊,从此再也不提它了。

顺便说一句,日系中日产是近年出现摆脱日本车形象的唯一品牌,看了ixgw的贴,看来与雷诺有关,其中Altima的成功怎么看都离不开那个sexy的外形。而从市场定位经营来看,长年来丰田的确是最拿手的。

家园 受教了,看来很多概念原来是错误的。谢谢

有人说天籁肉,我还奇怪为啥V6发动机会肉,以为是CVT的原因,原来是2.4的带不动呀,明白了。

Teana的底盘据说坐的人多了很容易拖底,没想到还会很颠簸,跟我的印象相反,看来试驾还要看看在差路面的表现呀。

谢谢,我真是不太懂车。

家园 点评一下mazda 5吧

似乎也是叫2011款。

国内没有minivan叫法,都叫MPV。从大众途安、Odyssey到GL8。

现在的犹豫就在于要不要等新款,本来说国内年底上市,可到现在也没音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