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诗文独立古今间”的狂士金堡 -- 古城老农
秦和西汉的弩机恰恰是主力部队的主要装备。西汉边防军的武器里,弩大约占60%,秦兵马俑里的弩机,个个可以互换使用,也就是说,秦和西汉的弩机是类似近代工业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而宋朝的国力和技术水平,恰恰支持不了这种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或者说,宋明的武器装备生产,倒退回了,小手工作坊式生产。而在西汉,从炼钢开始,就是从爆炸高炉里一炉生产接近一顿钢的铁官那里大量生产钢水。而宋朝的武器,已经是铁匠打铁了。
当然,我们这么说,大家谁也难说服谁,所以还是用客观数据来说话吧。传世汉代环首刀相对较多,宋代传世刀剑少些,但也有。有人研磨分析过环首刀,也有人研磨分析过宋刀。我们举几个实例。
再举实际例子前,老泉写copy 几段广告。大家如果闲太长,光看一下我标注出的粗体部分就可以了。
广告一,注意看黑头字
世界名刀之STRIDER,最高硬度的军刀!!
追锋刀匠 / 2011-08-26 [大] [中] [小]
若单论刀的硬度和破坏力,大概非美国Strider公司的产品莫属了 !
其实受限于钢铁这种材料本身的限制,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什么“削铁如泥”的刀的。现在一般实用的刀剑,硬度都在HRC 50-60之间(HRC是衡量材料硬度的单位),超过HRC60的刀具虽然硬,但是太脆,很容易在砍到硬物时崩断。所以不管什么龙泉宝剑、武士刀、蓝波刀、瑞士军刀,硬度都不会超过HRC 60 但是Strider的刀似乎是例外,这家公司的刀采用特别厚的钢板制作,有些还用了“片刃”技术(刀具只有一面开刃,可以保证刀锋的厚度),用增加厚度的办法解决了刀具韧度不足的问题。所以Strider的刀硬度可以达到HRC 62以上。
野营刀具,户外刀具,刀具专卖网,最诚信的军刀商城 www.baodao123.com
Strider的刀在世界各地的测试中,创下过很多传奇,例如一刀切开汽车的板金、刺穿汽车挡风玻璃、切开汽油桶,甚至把其他品牌的蓝波刀砍出一个大缺口、而Strider刀本身几乎丝毫无损等。因为Strider刀具优越的性能,加上它原本就是设计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使用,因此现在像英国SAS、美国绿贝雷帽等知名的特种部队,都配备了Strider系列刀具,只不过,这种刀在国内很难买到,网络上那些几百元的全都是仿制品,真品的Strider刀至少要四、五千元以上。而且这种刀完全是为野战设计的,一般人拿着在路上走,很容易被警察盯上,如果你是想收藏,我倒是建议可以买把花纹钢的中国剑或武士刀。“花纹钢”是古代最巅峰的锻造工艺,利用几百层软硬不同的钢铁交叠锻打,让打出来的刀剑兼具不错的锐利度和韧度,而且刀刃有像水波一样的花纹,非常漂亮;最好的花纹钢刀剑硬度可以到HRC 58左右,虽然比不上Strider,至少比一般不锈钢刀锐利多了。而且国内生产的花纹钢刀剑并不贵,几百元到一两千元就可以买到,收藏价值很高!
广告二、同样注意看黑体字
日本刀匠松田菊男为您打造史上硬度之最,62.5HRC
这是一款仿日本刀匠松田菊男的花纹刀,由最初的喜爱,好奇到自己慢慢去摸索工艺,推出了这款国内首创的花纹刀,在此对菊男先生表示敬意。 为了满足刀友对刀具内在本质的日渐苛刻的追求,这个刀选用了高端的不锈钢ATS-34,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工艺,硬度稳定在HRC61-62. 这么高的硬度同时具备了很好的韧性。锋利度,保持性延续了随风刃影出品的一贯优良品质。 这样的硬度这在国内的量产刀里面,也是首创。刀鞘用的是当下流行的K鞘,配上US专利的多功能皮带夹,可以竖挂,横挂。相信一旦拥有,爱不释手。
ATS-34-简介
日本“日立金属工业”针对美制154CM而开发之优质不锈钢
ATS-34-,特性
用料和成份与154CM相近, 而各方面之性能皆达至154CM之标准, 且犹有过之, 但价格则较廉, 被业内认定为最佳刀具钢材之一, 现已成为手制及优质厂制刀具应用之主流。经热处理后可达HRc60~62硬度。
ATS-34:
日本钢,隶属日立钢铁公司生产。大多数手工刀采用的材料,也是名牌厂家选用之高级不锈钢材料。ATS-34也属于高碳钢,其硬度可作到59-62HRC,有些人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刀刃钢材之一。此外,美国的154CM钢材与ATS-34等同。
下面是该刀的详细资料:
随风版菊花猎刀
品牌:Y-START
类 型: 猎刀
全长:253mm
刃长:120mm
刃厚:5.0mm
刃宽: 42mm
刃材: ATS-34
柄材: G10
硬度: 61-62HRC
刀套:K鞘
包装:木盒礼品装
好了,广告时间结束。广告不是没目的的,大家只需要知道,即使现代,刀剑一般硬度也只能做在HRC50-60之间,达到HRC 60 又有韧性的刀剑,是极好的上品。
下边开始上正菜,先看对宋代刀剑的研磨硬度分析。
宋坑出土刀剑标本研磨~
研磨前
研磨后
结论:
钢色明亮、纹理清晰、刃无加或嵌钢的痕迹、硬度40以下。
(注:此刀复合锻造,刃部特征有可能因锈蚀严重导致缺失。)
二、短刀
原始状态
研磨后
结论:
质地细腻、钢色灰白、嵌钢刃、内孤反刀身、硬度45左右。
(注:刀身锈蚀坑严重处己做处理,刃身复合锻造,刃部嵌钢位置不像明清刀剑那样明显、黑亮。)
从,这里看,貌似宋朝的武器也不算差,毕竟现代刀剑,什么瑞士刀,什么日本刀,这种用现代工艺加工,好几千一把的才硬度HRC 50-60, 宋朝40以下或者45也凑合了。但是,可惜有但是。
我们来看距今2千多年的西汉刀剑, 注意看黑头部分。
汉代环首刀的国内首次研磨研究报告
原始状态:
此环首刀,为广西省水坑器物。由山西省古代刀剑文化艺术保护协会理事冯葵收藏。初看锈蚀不深,除刀身表面有锈蚀砂土外,器型状态基本完好无损。环首刀全长1210毫米;刃长1010毫米;茎长:200毫米;上部厚6毫米;下部厚9毫米;上部宽20.2毫米;下部宽28毫米;内弧弯度4毫米;重1000克。此刀重心位于环首向前530毫米处,单手持握有前倾的感觉,使用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自如,此刀的持有者应是一位身强体壮的武士。
此环首刀经山西省古代刀剑文化艺术保护协会专家理事们的多方考证、查阅资料、对比相关器型,初步判定此器物为东汉中期环首刀。经过商讨,此刀可做技术性研磨处理,通过研磨来探究其当年的锻造工艺,恢复她初始的钢铁容貌,向世人展示她的千年风采,并在此过程中留取研磨资料,弥补国内古刀剑研究空白。为此冯葵先生于20007年9月无偿提供此物,供协会做学术研究。
研磨后:
结论:
此刀有三段不同的硬度,刀尖向环手位置480毫米处为前段,480至600毫米处为中段,600至1000毫米处为后段。环首刀中段硬度最高—HRC58;前段的硬度次之—HRC55,后段部位的硬度最小—HRC50。
Ok, 一个是特例,我们再看几个
其实是把小削刀
结论:有烧刃线,属于覆土烧刃,硬度可达到50HRC
满城刘胜墓出土的佩剑,刃部硬度达到了HRC67~71
北满城汉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佩剑和错金书刀,其制作工艺是经反复折叠锻打并施以淬火工艺,其刘胜佩剑的低碳层厚仅0.05—0.1毫米,维式硬度900公斤/平方毫米
好了,估计有同学改提到弹性了,文物能真正研磨分析的毕竟不多,我们再看看很多藏友的个人观点,这里边有关于弹性的。
民间收藏家测试过一些汉剑,这个是拔刀斋的一把测试实录
“一些基本情况:
(1)锻造折叠工艺很成熟, 质地均匀, 研磨顺畅, 无掉渣, 崩屑情况 -- 磨掉的铁锈除外
(2)刃口钢质硬度高于剑身
(3)弹性很好, 不易压弯. 把弯处调直颇费工夫.
基本比较结论:
硬度: 较明显超过大多数清中晚期剑和刀, 略胜所有我们研磨过的日本古刀期刀, 持平日本新刀期硬度.
刃体组织: 细腻, 干净, 无杂质, 质地超过大部分清中晚期刀剑, 也持平/略优日本古刀.
弹性: 明显优于大部分清中晚中国刀剑(现代钢除外), 比较大的优于日本古刀.”
127楼 hgshgs 陆军 少尉 发表于 2009-11-26 22:45:03现在收藏界汉代刀剑很多,疏河道或挖地基经常出现,有时能出多到成捆,收藏界管来自水中出土的叫做“水坑”,目前数量也是最大,因太普遍,锈蚀也严重,价格很贱。
象这种耐心打磨的是少数,打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非常有经验的师傅才能干,打磨露出真面目后价格也会升一些。[加为好友]
126楼 babaluosha 陆军 中尉 发表于 2009-11-26 22:35:18
以下是引用hgshgs 在第123楼的发言:
经过河北省文物保护研究所及河北师范大学的鉴定,
这把环首刀中段硬度最高—HRC58;前段的硬度次之—HRC55,后段部位的硬度最小—HRC50,千年前的原始状态应该还不止这个硬度。
平均硬度与日本古刀期刀剑相仿,比明清时期的一些刀剑要硬,弹性要远高于明清代刀剑。
秦汉钢剑的弹性:
如果河友耐心看到这里,相信不用我再说些什么了。相信不相信,觉得不觉得,这个可以见仁见智。但我们至少应该尊重科学,尊重数据。汉代武器,常规大批量装备的环首刀硬度都大于50,而且硬度中段最高,达到HRC 58, 前段HRC 55, 后段 HRC 50, 而中山靖王刘胜的佩剑,则HRC硬度达到了硬度上限 HRC 70, 前边2段广告里,瑞士军刀和日本刀的HRC 都是 62左右。 至于弹性,你以为中山王会佩戴一把一碰就折断的随身佩剑吗?
而宋朝的刀剑那?HRC硬度能上 40 就很不错了,而到了明清,HRC硬度更低。
历史有的时候真的很残酷,在西汉时代,我们的士兵装备的是硬度分配非常科学,中间最硬达HRC 58, 前段HRC 55, 后段 HRC 50的钢刀,我们将领装备的是类似中山靖王刘胜那样HRC硬度直接爆表的佩剑。HRC 58是什么概念?你今天花几百块钱买的不锈钢菜刀是一般达不到这个硬度的。而到了宋朝,我们的士兵手中的刀,HRC硬度已经低于40,而到了明清,则更差。
毛伟人说,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多力量大,在你开来,就是多少个汉人也不是满人对手,距离毛伟人差距为啥就那样大?为啥不自信到这样地步?
在我看来,就是人的认识水平问题。汉人能够从农民起义,赶走强大蒙古人,为啥就从一个有组织的国家,对 付不了更少的满人?
就几个儿子和重要武士会有马有甲,这些重骑兵干什么都要有好几个人伺候着,一开始就只能是贵族兵。封建领主之间的战斗,几个骑士决斗一下就差不多了。十几个人之间的决斗定胜负相比成千上万人的围城战,整体战相对来说对封建领主属于可接受的代价。重骑兵其实一开始就是决斗兵种而不是战斗部队。欧洲封建时代动员上万人数的战斗屈指可数。著名的让英国长弓手扬名的阿金库尔之战,英军不过5900人,法军举国之兵不过36,000,一次战斗死掉了5000贵族,占阵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大多数重骑兵平时不可能在一起训练。就少数皇家,公爵亲卫队有这可能,所以多数重骑兵战术只能嘴上说说,现实里是不存在的。和罗马角斗士一样,个人打斗能力在战场上没多大用处。轻骑兵要上了数量才有战斗力,当马贼都好歹要几十个才算数,所以更适合战场的。
1.原话你自己引用,连中进士有什么办法,他能连中,你能把别人怎么样。这个体制下面家族里面能连中的根本就是极少数,从明初到明末,有几个世家能一直位在六部和一省,整个明代276年一门四进士的才14个。
2.你先说清楚前面拿捐监生偷换捐官概念是怎么回事,别转进。
3.一条鞭法由实物税变白银,你以为说转回到实物税就转的?改革?改革是要成本的,整个明官僚体制都在为白银税服务,你说改回去就改回去,改革的成本谁出,重新收实物的度量衡重造、仓储系统重造、培训掌衡人员、制定税率等等,你以为拍个脑袋就转过来的?那年头天灾人祸外族入侵,你从哪里找出来这笔钱来改革。这还是随便算下经济成本,社会成本还没算,你以为是个100人的公司改报销系统,这是一个亿级人口大国的官方结算系统重建,还是从简单往复杂建。
4.商税你以为是现在的生活必需品,那就是些奢侈品和高利贷的,征这群人的税什么不能征的,契税、典税怎么就不能征了?关税怎么就不能征了?海上贸易不就是东南士绅们自己在做,给郑家买路钱给的爽快,国家税收倒是不给了。前面还抒情上了,商人苦不堪言,苦不堪言他还在继续做生意放高利贷。顾宪成和高攀龙家是做什么生意的?万历不就是挖了这群人的肉当军费被这群人骂死。
5.矿税,能在地方开矿的人是怎样的人难道是农民,不是打通官家关节自己又有后台的能开矿?太监去征矿税又不是征群众的税,太监面对面的是矿主自己,能被群众包围,后面不是矿主煽动才怪。
6.对东南士绅的打击,这从来就是明的既定过程,东南气候水利条件都好,本来田收就高,别的区域征个3%的田赋,东南征20%都合理,别说什么农民负担,田的产出本来就高。东南士绅一直用欠税来拖着,东林上台搞个所谓一碗水端平,这不是为东南士绅服务是什么。
7.朱元璋的定税,没这个,按官方亩数来征,征税更少,文官们在中间吃的更厉害,控制不了基层,给你年年耕地减少。随便找几个官方征税土地面积,洪武二十六年850万顷,成化二十一年488万顷,成化二十三年125万顷,弘治17年831万顷,弘治18年470万顷,万历六年701万顷,万历30年1162万顷,很明白,隐田了。
不管怎么算,征矿税、商税、典税关税都比增田赋要合算,别说富人们没钱交,康熙年间一年上千万两东南也交上来了,明代百万两还叫苦。东林党的根基是东林书院,能进这种贵族学校读书的,身份明白的很,顾宪成在吏部干了那么多年以后进内阁,东林党人没势力没身家后面没地主商人矿主海商?这不是童话故事和抒情散文是什么。东林无非想着保持自己利益,换个主子继续玩而已,谁知道换来的这个主子比较凶残,收税收的更狠。清的20%多的矿税不是照样交,明朝时候怎么就叫苦了?康熙21年垦田600万顷,交税3000多万两,明朝几百万两怎么就交不起,还不是清比较凶残明朝皇帝好欺负嘛。明的加饷480万两加到田赋上,加到东南也就罢了,全国平均加,东南还要拖欠,这是谁给的政策。
最有钱的东林党人自己掌握内阁话语权,搞出来的政策让自己不交税还让陕西这种饥荒地跟东南一个标准纳税,把税负全给农民,东林不负责,谁负责。
万人以上的骑射手搞hit and run?这是打游戏吧,一跑起来指挥的就完全失控,每个骑士头戴步话机的?
你弓骑兵要敢搞边跑边回头射箭,我肉搏骑兵追着你跑,你回头射箭速度要减下来吧,马上回头射箭你颠的厉害射程小吧,如果不是侧面射,你射程最多10米,命中率还低到惨不忍睹,还要减速,追上了你还想走,你扔弓拔刀的时间都没有。千人以上的肉搏对弓箭骑兵,你这个打法肉搏的完胜。
弓骑兵对步弓兵射程上就更杯具,在马上颠着跑的还想有陆地定点炮台的射程,这打法,只能欺负没弓箭的肉搏步兵。
还有那斩首八万,水分大了去了,那必定是追上了匈奴人赶羊的羊群,这群人速度慢,杀良冒功谁不会,八万个骑兵战士只跑不打让你砍头都要累死。
肉搏骑兵的正统用法就是冲击步兵阵没有长枪保护的的侧翼和后翼,打乱士气、阵型,弓骑兵也就是能引诱和逼着没弓箭的肉搏兵出来找他打。
你的说法基本上等于臆想。
Archery Rapid Fire Hun Archery Kassai
这个Lajos Kassi是匈牙利的弓术大师,步弓和骑射都是又快又准。
你以为现在批判东林是影射公知?明明是在影射GCD,还公知。
他要用弓骑兵克肉搏骑兵,不就是幻想着能边跑边射,自己不掉血别人血蹭蹭的掉,搞不好还齐射灭掉追的最近的。
他怎么就没想到马跑的那么快,他减速射一箭后面肉搏骑兵就追近了多少呢。他还要转身后射不是弓骑兵主流的侧射,射程就那么点,还想要多少的杀伤力,三箭顶一刀,三刀顶一枪,十多米这么近距离给人家一箭还未必射死,肉搏骑兵的长矛、马刀、狼牙棒早就把弓骑兵拍死了。
至于那什么双方弓骑兵顺时针连续交错更加神话,早换马刀追着上去砍,几千人规模的骑兵大战,那些个弓箭能射到多少个。肉搏骑兵速度都已经提起来,弓骑兵还要从侧身转成回马加速全速跑,这情况指挥官还要控制部队,到这距离肉搏骑兵早砍死弓骑兵了。
射程还是回头射还是马速不用降下来?
hit and run。其实马木留克就是多功能骑兵,他们可是不怕肉搏的,弓箭也是装备的,在接战前的射箭完全可以在进军的时候完成,为了在近战前积累优势。
你的臆想就在于认为回身射箭需要减速。马镫解放了双手,另外你从视频里发现了马弓手的训练本来就是在适应高速行进过程中进行的。如果骑射要作为有效战术,那么马弓手必须克服马背上的高速所造成的瞄准困难。否则就完全不会流传下来那些关于骑射的传奇的。
手握关宁铁骑,他又是皇帝的老师,魏忠贤不敢像围攻叶向高那样对付他,引用明史原文:
但即使是这样的身份接到旨意他也得回去,他下野后魏忠贤仍然不敢动他,这在当时是极少见的。
冤有头债有主,穷人当然是谁上门欺负他就找谁算帐,太监还没傻到去刮穷人,一定是去拔富人的毛。富人们当然就跟穷人说,你们不去干他,我就减你们工资,你们如果去干他,我就给你们多少多少。猜都能猜到,富人自己是万万不能少拿的,抗税才是正途。
拿出证据来,五义士中有四个和周顺昌根本不认识,只有周文元曾经是他的轿夫,谈何收买?比起当时到处给魏忠贤修生祠的那些官员来说他们够得上英雄二字,中国的脊梁就在这些普通民众之中,之前苏州就有过葛贤反税监孙隆的斗争,后来在反抗满清的斗争中,江浙一带同样是普通民众表现比那些官绅要好。
有内忧农民起义,外患满清入侵,有太监专权,有不管事的皇帝,有管事太操切不顾实际情况的皇帝,能干的大臣杀的杀,抓的抓,却非要把亡国的罪名放在几个东林党头上,这不是摆明了扯淡嘛。
就象今天,如果万一TG丢掉政权,和这些叫嚣放肆的公知有多大的关系?
东林党不是好人。但也不能为了证明他们是坏人,就诬陷他们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不过还是那句话:单项技术或者某个部门的进步或者退步可能有另外的原因,不见得就能证明整个社会技术水平的退步。
具体到弩机上,可能战斗方式和作战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弩的重要性已经下降,自然技术水平也会降低。秦汉的时候弩炮应该还没有出现,但是唐以后大型弩不仅用于守城,而且还装在车上成为野战军的装备。秦朝的骑兵还没有马镫,只能当作偏师,用弩做为主要兵器。但是宋朝骑兵突击战术已经很常见了。这些都有可能降低单兵弩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至于刀的问题。以我不多的历史知识就可以解释。关于宝刀的部分,如我前文所说,这种精工细作的宝刀根本没办法大规模装备部队。名刀的出现,可能反倒证明了当时当地的作战规模相对较小,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成本压力。至于汉代环首刀和宋刀的差别,我记得有文章说过,汉代的铁矿质量较好,到了宋代好矿早就挖没了。另外森林也砍得差不多了,结果宋代开始用煤而不是木炭炼铁。煤的含硫量很高,导致钢铁质量下降,刀的质量自然也下降了。但这个却不是技术水平退步的结果。
我没有翔实的资料和确切的证据说明宋代的整体技术水平确实高于前代。但是从目前所知看,说宋代的技术水平明显退步确实太武断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