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共和国走过60年 -- 吴非
杜聿明没到前,谁指挥的?杜聿明到了以后,杜聿明替代了刘。他们使用的是一套指挥系统,他们处于同样位置。邓和粟裕可没替代关系。
真TMD的是头猪。搞的GCD感谢不已。
《机械工业能够担当制造四化建设所需设备的主角》节选
沈鸿 1982年11月22日
一个以修配为主的、全国仅9万台机床的旧中国的机械工业,到现在已发展为占全国工业总产值27%、拥有300万台机床、约1200万职工(其中技术人员100多万)、品类基本齐全的机械工业。三十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作出的成绩和其他工业一样也是巨大的,无论如何不能低估这支力量。
当年在延安山沟里,我们就能制造那么多东西,而今天有这许多人、设备、工厂,完全能够担当制造四化建设所需设备的主角。我这样说不是说大话,而是有根据的。就一机部范围而言,三十年来制造了许多重点项目的成套设备。
在冶金设备方面,有名的国内自己设计的重大建设,如马鞍山车轮轮箍厂、攀枝花钢铁基地的成套设备,重庆西南铝加工厂的 3万吨大型模压机,12500吨有色金属挤压机,2800毫米宽的铝板轧机,舞阳钢厂生产特厚钢板用的4200毫米宽的厚钢板轧机。这些设备都比较先进,和当时的国外产品相比,并无多大逊色。为本溪钢厂制造的1700毫米大型热连续轧机,也已在试生产了。
火力水力发电设备,全国已安装使用的机组 6900万千瓦中,国产的占80%。
合成氨产量 1480万吨,约70%的设备是自己制造的。其他如煤炭,石油、建材、化工建设用的设备中,国产的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全国 300万台机床的95%以上是国产的。
全国运输用汽车的 80%以上是国产的。
农业机械绝大部分是自造的。
号称精密机械的仪器仪表业,为成套服务已有很大发展。
造船工业为国内服务外,近年也打入了国际市场。非机械工业部门自己制造部分机械,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纺织工业部的纺织机械不仅自给,还可以出口。
铁道部的机车车辆,除极少数进口外,几乎全部是自造的。
耐用消费品机械,这几年有很大的发展。
其他部门如冶金、煤炭、石油、水电、地质、交通、邮电、建筑、轻工、医药、农林、水产、农垦、商业、公安等部门所属的机械工业,或制造或修理,为国民经济及本部门服务的品种是不胜枚举的。
具体情况可参阅《当代中国的机械工业》一书。
帖子去。
刘福将还是可以算是指挥了徐蚌会战的,人家是正牌的剿总司令。
286这个就不好说了,一是总前委成立晚,据考证主要是管后勤支援的。二是总前委常委的排名是刘陈邓,让邓任书记是因为他年纪轻一些,晚上熬夜加班没问题。
比如农业部从92年在主要农业区推广“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基本上就没花什么钱,主要就是宣传,传授秸秆青贮饲料技术。这个事情,很大程度上50年代就可以做。
我们工业化的第一桶金是苏联援助,不赶紧趁苏联人肯下本钱的时候把东西拿过来,万一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怎么办?
一直在强调做大大企业,给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还有尽量别和苏联翻了。
就是量出为入么,比如要做大鞍钢,就让钢价市场化,给鞍钢利润,买钢的钱再想办法找。反正就是操纵市场么。
现在的猪六七个月出栏,几十年前可能要一年。你说的那个技术我不相信在50年代就能发明且实际应用~~
苏联的援助虽然物美价廉,但不是免费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出钱做配套工程,这笔钱对我们当时来说不是现成的,要从各方面搜刮上来。有这个前提,统购统销等手段就是不可避免的。
商品经济当然可以搜刮。做配套工程的不是钱,是生产力。而且都是稀缺生产力,那些生产力有价格,比经多少环节搜刮来再拨款,不是更好?再说统购统销本身并不赚钱,根本不是搜刮。
统购统销,不就是低价从农民手里买粮的手段么,这不是钱是什么?你在粮食领域搞商品经济,农民如果嫌价格低不卖你怎么办?当年可没有卖粮难这一说。
低价买粮,卖粮价也不高,差价有时都不够成本。还有农村返销,都要投入的。统购统销最大的问题就是压制了农村的投资和消费。关键的问题是重工业要发展,农业也要发展,都是基础。当时搞得太不平衡了。而且统购统销极大压制了农村的市场,好多交易没有了,或者要政府来做。市场交易形成货币流动,用财政,货币,金融手段从这里面抽是更方便的积累的办法。
当时的情况下,粮食是稀缺资源,搞商品经济,农民就有主动权,博弈的结果,就只能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让农民有利可图。让农民有利可图,本质上就是把资本集中的方向从城市改向农村,这就和集中力量建设工业的国策矛盾了。
你的主张有道理,但这只能在中苏分裂,苏联援助断绝之后实施,也就是差不多59年的时候。苏联援助不断,我们就要尽可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来发展工业,这种情况下,搜刮农村的剩余价值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