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共和国走过60年 -- 吴非
领导也说是李先念和谷牧搞的,对现在的一些提法很无奈。
蛇口招商局设立的时间要早于shopping 重新话事的时间。当然后来shopping对此是支持的。shopping划得那个圈在海南洋浦,现在中央每年还有一笔款养着那个特区。
说横话你也不是第一次了。扯淡你也不是第一次了。
光看官阶上下摆动,忘了实际谁再掌权和文革以后党内生活长期不正常的现实。
下面seesee0帖子给你作了讲解你懂吗?
我说了什么横话,哪儿扯淡?
你懂不懂“江作为正式的中共一把手,需要他这样服务吗?”这句话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说的这么清楚,装什么糊涂了?
没有能力讨论问题,就回一年级重新开始学语文算了!!!
所以的事情都要看当时当地的情况,条件。
再说了,我开始跟你说话了么?
整个80年代甚至92南巡之前都强调集体决策。
你不要拿后来的事去套以前。
80年代邓是靠以退为进才能保持元老中的第一人地位的,但即使这样也不是元老之上的第一人。
和一下铁老大的帖。
我是研学自然科学的。我的体会是中庸之道是把所有正弦波动集中熔铸到和表示于一个时间点的做法。
但是真正的中庸之道,可能恰需要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实际上有偏有倚。
陈邓叶之流自以为可以跳出群众路线以求掌控,所以,在其官僚之内搞小集团的“民主”(应该相当于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制),当他们发现“民主”出来的护照不要说不符合毛泽东思想,连他们自己的思想也不符合以后,只能路越走越窄,直接“用自己人”。这就所谓辩证法的规律。
不过,道可道非常道。那句话就是那句话,一展看就不是那句话了。
勉强从几个侧面说一些照应的现象:
马太效应:在平等条件下,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要保持平稳,抑强扶弱是有必要性的;
李政道见毛主席,表演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实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识庐山真面目,先将此身出此山;
……
个人认为,前30年的问题主要是开始太急,后来连锁反应出了问题。不能否认前30年确实走了曲折的道路。80年代太乱,也出了问题,到90年代有后遗症。90年代解决了一些问题,又有了新的后遗症。现在应该说体制和路线还是可以的,而且也在逐渐解决遗留的问题。新的问题相对于国家的实力来说,远没有过去严重了。
按现在的体制,建国初的领导班子,常委7人,管意识形态的先不要了,政法委那时候还没有,只有个法制委员会,远没有现在的权限,而且头头还是王明,常委是不可能了。
7名常委:
国家主席兼党主席兼军委主席,核心:毛泽东
人大常委员长兼副党主席:刘少奇
总理:周恩来
政协主席:朱德
总书记兼党校校长:邓小平
常务副总理:高岗(或陈云),兼主管大型国企,计委,但是国务院二把手。
纪委(当时叫监察委员会)书记:董必武
政治局委员:
组织部长,没细想,前后4任都有别的活了,要不直接安子文?
宣传部长陆定一
主管商贸财政金融副总理:陈云(或薄一波)
主管工业:薄一波(或高岗)
主管农业:李富春
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叶剑英
6个重要省委书记:北京彭真,上海饶漱石,辽宁张闻天,四川李先念,广东邓子恢,新疆习仲勋
人大副,政协副随便找俩够资格的
书记处书记按现在的套路,邓小平,组织部长,陆定一,中办主任杨尚昆,政策研究室(当时还没有)主任胡乔木,纪委副主任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陈毅
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徐向前(和现在的国防部长职权一样)
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黄克诚(罗长子不厚道,换一个)
国务委员兼军委委员兼解放军总装备部长:聂荣臻(那会儿军工重要,就不要国防科工委了)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随便找一个
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长:林彪
军委委员兼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
军委委员兼总后勤部长:贺龙
军委委员兼陆军司令员:粟裕(还是有个陆军司令部好,现在的总参装甲兵部,炮兵部,工程兵部等都放到陆军去)
军委委员兼海军司令员:肖劲光
军委委员兼空军司令员:刘亚楼
军事科学院院长兼国防大学校长:刘伯承
大体上就这样,理顺体制,集体领导,民主集中。这届班子干到65年,交替也按现在的规矩。第二代常委就是邓小平,陈云,高岗等组成。不要搞政治斗争,不要急躁,各司其职,按党章宪法办事。5年一次党代会。60年董老,朱老总退,65年毛刘周退。
经济上循序渐进,按新民主主义阶段搞(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好税制,不管什么税,中央一半,省1/4,县市1/4(现在还不是这样的规矩,不过总比例其实差不多,省多点,县市少点)。
搞商品经济,地主要消灭,地主富农的非农业经营性资产公私合营或者收买,农业资产分了。小规模私营工商业允许存在,大的公私合营。也较民营经济----民族资本家。
农村集体化要引导着搞,不要强迫。要大搞农业科技和生产发展,如平整土地,灌排,淤地坝,养殖,果树,沼气(最好是村集中供气),复种,农田林网,等等等等。通过提供新的发展生产的选择,引导农民集体化,因为不用集体的力量搞不成。比如将低产田改造为有灌溉排涝,平整过的高产田,机井提供人畜饮水,小麦玉米和绿肥饲料兼用作物套种复种,秸秆青贮饲料+玉米喂耕牛,发酵青绿饲料+玉米喂猪,人畜粪便产沼气,沼液沼渣作肥料等等。加上农田林网。每个环节也都有不小科技含量,需要一定投资,也需要科技指导,分工协作等。用水用沼气最好顺便把房子建了。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定个目标,比如30年。当然也要因地制宜,总之脚踏实地,一步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集体经济。民营也行,比如种粮专业户,养殖专业户,沼气公司,农业服务公司。
国营农场开荒照旧,可以兼并自然村,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大量向东北,新疆进行移民开荒。
先不要出口粮食,尽可能出口食用油之类深加工产品。需要的话就进口粮食,总之坚持商品经济,不要统购统销。
尽可能参与国际贸易,尽可能依靠轻工业产品包括手工产品,可出口一定的资源,比如煤炭。
工业上政企分开,部和厅主管政策法规,前瞻性规划等,不管具体经营,铁道部除外。生产销售由企业决定,和现在一样。不要那么多部,和现在一样搞大部制。
抓大放小,国家,各级政府,尽量不要搞小企业,尤其是国家和省级,以及重工业部门。搞就搞大的,专业的产业集团,类似三大电力设备集团(东方,哈尔滨,上海),以及产业集群,如长三角工业带,还有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如煤炭,电力之类。当然大小也是辩证的,比如50年代1个2x5万千瓦的电厂就算大了。
总之国家主要搞大的,基础的工业企业,包括电力,通讯,能源,钢铁,机械,造船,汽车,铁路设备等等。使用金融工具,贷款,国债,外债都来。
尽量别和苏联翻了,公事公办,长期合作。从历史发展来看,即便是电力设备,铁路建设和装备这些自助发展比较好的部门,也是长期不断引进和消化外国技术的成果。
大搞商品经济,理顺流通,分配。积累还是要积累,但不能靠统购统销,全上交再下拨来积累。要通过商品经济,财政金融手段,政策等来进行。
不搞实物福利,不搞紧缩经济,充分利用货币的功能。企业除非常必要外不负担公共服务。公共服务都由政府提供,并且收费。
注意农轻重比例平衡,集中力量打通瓶颈,全社会性质的瓶颈成立国营大公司,同一领域不止一家。比如储备调拨粮食成立3个公司,东北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一个。
总之协调,稳步发展,坚定搞商品经济,做大做强关键部门的国营大企业,也鼓励民营经济正常发展,努力进行国际贸易。
公共财政尽可能发展水利,交通。包括发展内河和近海航运。尽力保护环境,建立保护环境的机制,和环境的利益主体。比如农业部渔业局负责在江河水库湖泊中放养鱼苗,有休渔期,渔业流通按规定收税,税收一部分定向作为农业部经费。如果水被污染,不光用水的不干,渔民不干,农业部也不干。
尽量发展科技教育,不乱折腾。首先要通过商品经济建立那些国营大企业依靠科技发展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成为最重视科技的中坚力量。连带引导全社会对科技教育的重视。
归根结底,还是要稳扎稳打,做好循序渐进发展30年的准备。
你完全忽视了国际环境:西方封锁,西方不承认,战争威胁,苏联要把中国变成东欧类似的国家。
一边倒是一定要的,此后不做苏联的卫星国是一定要的,两弹一星是一定要的,三线建设是一定要的。。。
有这些东西在,你说的这些就成立不了。难不成引进外资建三线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