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痛心疾首 评新铁道部长“盛光祖:高铁将降速 ” -- hansens
今天人民日报报道了一篇文章“人民满意是铁路发展的标尺”
里面提到了新任铁道部部长 盛光祖 对铁路发展的几点意见,核心的观点是
1 控制建设规模,减少新上项目,提出“以高铁为骨架的快速铁路网”概念
盛光祖:铁路“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铁路新线投产总规模控制在3万公里,“十二五”末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9.1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
注意,关键是的“控制”两个字,显示是要压规模
啥也别说了,话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要压
2 降低速度等级,仅在四纵四横保留300公里级高铁,并将已有的350公里级高铁降速到300公里
这段话真真正正是狗屁,已经建设好的350公里高铁,已经完成的380公里客车,已经跑到了486公里的记录,武广高铁90%的上座率,和一年时间350公里的成功安全运行,所有的所有的成就都要推倒,我之前不相信有航空利益集团的买办势力,现在相信了。
从铁路运行的角度来看,这完全不是最优选择,两种不同速度的车需要不停的避让,会大幅度下降运输效率。
真不敢相信,“贪污犯”刘志军敢座车头,跑486公里的京沪高铁。换一个部长就只能跑300公里了? 而且还非要掺进250公里的“慢车”来降低效率。
竟无语凝噎。
3 保留更多的普速列车
保留普速车,是“政治正确”的,就不说什么了,但是,这难道不是刻意减低高铁运输能力的结果吗!
4 改革票价体制
在冠冕堂皇的理由
后面是赤裸裸的铁道部向各铁路局分权分利。
分权和市场化之后是什么结果?票价大幅上涨是必然的。
看完这些,我已经无语了,本来一个中国具有巨大优势,有可能改变中国人和经济运行方式的重大发展,被直接阉割了。
如果说,这里面没有买办利益集团,没有一群把小集团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的蛀虫,我是不相信的。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铁道部的规划怎么也该是多少专家讨论了很久,大家平衡来平衡去才定的吧,这厮一来就掀桌子
唉,这就是中国呀,规划都是废话,官大表准,
人亡政息呀,可惜可惜
刘志军跨越了,“剩”光诅来瞎白话吧
连“贪污犯”都敢在京沪高铁上座车头,用380的车,跑到486的极速。
京津高铁,350跑了3年了,
武广高铁350也跑了1年了。安全是问题吗?
我看,这样的“贪污犯”多来几个比较好。
更别说那莫须有的“300万”贪污数额了。
谁是换掉刘跨越的后台,谁就露出了买办的屁股
幕后黑手是谁? 航空利益买办集团?
广告可以说,花250的钱,坐350的铁轨。呵呵。
本质上还是想着自己的官位。
强烈要求盛光祖下台!
高铁降速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做这样的决策,是经济原因还是安全原因.....
啥分析都没有,立马就出一个买办的结论?!只能说这个推论过于草率,或者来说,论据和论证严重不足。
负担不了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个问题个人以为降速和做配套可以考虑。
但是,保留1到2条350公里的高速示范线也是合理的。尤其是京沪线。似乎完全没有必要降速。
好不容易搞出了高铁,这厮居然往回开倒车!据说把380AL整下马了,有一个运十啊!痛心疾首!
今天人民日报报道了一篇文章“人民满意是铁路发展的标尺”
=====================================
跑350人民不满意,跑300人民就满意了。
日人民报的逻辑真是强悍。
是不是买办不敢说,航空利益集团在里面肯定是起了作用的,如果不降速,京沪高铁一开,坐飞机的人恐怕要缩水不少。
高低速混跑降低效率这种事,连我都知道,盛部长怎么会说是提高效率呢?
剧本在拿下跨越之前就写好了。
进可攻,退可守。正是和各方讨价还价的好时候。
高铁继续前行TG战略上便会失去灵活性。但刘超人只知道高歌猛进,不懂,也不关心更高层的事情。所以要请懂政治的人物来给高铁降降温。
估计未来一段时间,持续两个月的高铁泼脏水运动可以逐渐告一段落。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盛部长是作为“跨越”的替补走上前台的,就是说“跨越”在位期间积累了太多的矛盾,如果他不做出一点妥协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对应措施实际上都是对应着针对高铁的种种质疑的。保普客,是针对“被高铁”;改票价,是针对“要改革”;压速度,是针对“安全性”;至于所谓的自主票价,实际上可以针对负债率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到,近两个月以来对铁道部和高铁的种种质疑都得到消解或者答复,各方面可以觉得皆大欢喜,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对铁道部和高铁的各种污水文章应该会减少或者消失,而盛,显然是不喜欢高调的,君不见盛在海关总署的这几年,可曾见到有什么比较有影响的关于海关的,特别是负面的文章?
至于楼主的各种担心,要注意的是,提到的都是要建设的线路,而不是已经建成的线路。另外,速度降下来了,以后还可以提上去,盛作为老铁路,对于提速并不陌生,但是未来恐怕是“悄悄的进村,开枪的不要”,当年的“跨越”式发展恐怕会变成“小步快跑”的方式。
我们将合理安排建设规模。铁路建设规模要适度超前,而不能过度超前。今后在具体项目安排上,要“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
保在建,就是对已开工的项目必须确保,特别是足额安排收尾销号项目;上必需,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的项目要先上;重配套,就是对已经建成的项目要配套,对需要形成路网能力的项目要配套,重点抓好通道能力“卡脖子”区段、少数“断头路”等配套项目建设。
我理解,盛这样做是有其道理的,除了上面说的情况之外,要注意到,盛已经60多岁,干满这一届部长就该退休了,显然他不想自己的政治生涯过早结束,因此持稳恐怕是他工作的基调。
速度降低一点,显然可以在某些程度上提高稳定性,因此也就提高了他部长座位的稳定性。再一方面,毕竟运营这么长距离、这么大规模的高铁网,是前所未有的,最初阶段保守一些,也不见得是坏事,不能一切都归到向买办集团投降上去;况且,虽然说从整体上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关键技术很多还没有突破,也需要一定时间攻关。从这些方面来说,目前盛的做法是一种权宜之计,但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不是没有道理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旦有问题,我们去当网络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