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胡乱谈谈美国或美国人 -- 侯登科

共:💬474 🌺3514 🌵8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DEL
家园 哥们,这喷子已经被屏蔽了,建议您也删了得了别上当。
家园 听人劝,吃饱饭,多谢,我删了。
家园 估计西西河早就被盯上了

可惜啊,JY们水平普遍比较低,那天涯网易那一套在河里很难收到效果。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勉强可以的货色,注册多个ID,轮番轰炸,自说自话,也不容易啊!

家园 中国人的思维特征就是整体思维框架思维辩证思维

是必须先入为主的,否则如何整体框架辩证得起来?当然问题也来了,谁又能够保证这种先入为主就是正确的方向呢?你又凭什么来先入为主呢?科学体系的进步与完善,归根结底是用笨办法,下苦功夫,靠分门别类一点一滴的推理、观测和实验积累起来的,而不是用哲学腔调归根结底是巫术派头大而化之先入为主辩证出来的。

就是因为这种大而化之先入为主的辩证法思维,所以中国文化中诞生不出实证科学,只有一些实用技术和工艺。这种辩证法思维当然不是一无是处,在政治与社会领域里大有以简驭繁,笼而统之的功效,但是就是别指望从中能诞生出什么实证科学出来。

另外,中国语言文字的十进制计数系统,简洁、严谨、合理与高效,单音节语言和方块文字一一对应,再加上算筹与算盘的辅助,因此中国古人和今人在算术领域的能力无比优越。一旦深入到代数以及代数以上领域,这些优势毫无用处。因为这需要彻底的抽象和逻辑思维,与日常现实的经验和需要毫无关系。

家园 无法理解,请指教下为什么:

一旦深入到代数以及代数以上领域,这些优势毫无用处。因为这需要彻底的抽象和逻辑思维,与日常现实的经验和需要毫无关系。

家园 哈哈,很好的真心相声
家园 这帖会被喷

政治不正确。

能拿花的说法应该是中国的实证科学就再差一点儿就出来的时候被外来势力扼杀了。比方说,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什么的,几千年的积淀,要出实证科学了,宋朝被蒙古人干死了,结果就没出来。然后蒙古人以后明朝差点出实证科学了,又被清朝干死了,又没出来,最后民国又要出实证科学了,又给外国列强干死了,没出来。TG手下出来了没有?你要说没出来就是政治不正确,你得说积淀还不够。

家园 多年前被这篇《遭遇美国教育》吓坏了,想想以后怎么跟老美

竞争呀?

外链出处

莫非这个高钢先生是孙云晓第二?请侯大掰掰看,美国的教育是不是象作者扯的那么神?还是作者讲的只是一部分私立学校里的现实?

家园 主席是南模滴吧,嘿嘿~~
家园 侯教授说的真精辟——寓教于乐有致命后遗症

如果一个人只能学习有趣的知识,或只能在有趣的方式下学习,那么他在人生漫长的岁月根本无法进步,基本玩完了,因为学习知识是一件艰苦的工作。

PS:精辟极了!我要记住这句话,教女儿用。

家园 不能再同意了

读了大学之后回首中学学的那些个技巧

结论是初等变换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就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知识就这么多,用金庸的话讲:“及尽变化之能事”。看起来很花,但确实境界不高。

但也不是全无用处:当年学的初等变换在解微积分的题目的时候还是有用的....

家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就倒了的

二战以前,德国是世界的科研中心。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都是当时的全球第一。二战以后,这些人多数到了美国,50-70年代,冷战中加大投入的大背景下,这些人和他们的弟子确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你上边讲的那些例子,多半和这些人有关系。

目前美国当然还是科研中心,我们这些小PHD还是喜欢往美国跑。因为这里有一个惯性的原因。尽管美国的教育水平在不断下滑,但是还没有到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们还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它是科研中心。

罗马建成后不是一天就倒了的。德国的大量反纳粹科学家到了美国之后,德国的科研优势还是依然继续到了二战结束。

家园 其实,美国学校里里数学方面的内容,和国内的差不多。

如你所说的乘法表,还有什么三角变换等等,都要教的。关键的区别在于,美国学校(公立)对于所教的东西,不要求你熟练掌握,不用做大量的练习,教完就算。当然,你如果自己课后补习,就另说了。所以同样的题目,稍稍变化一下,就不知道怎么做了。再有就是从小就允许用计算器,有的考试也允许。所以很多人都有了依赖性,非要用计算器算一下才放心。

家园 美国普通人的数学真是可怜

当然,美国牛人还是有不少的,数学研究的牛人就不说了,我亲眼见过有哥们口算开平方,把我给震撼得不行,但这样的人实在太少,大多数人的水平那就及其可怜了,说点趣闻吧,俺第一次被雷到是碰到个推销的,正好我需要这个产品,就坐下算价钱,那哥们跟我要草稿纸,我说干啥,他很自豪的向我吹嘘,他不用计算器就会算2位数乘2位数,比他的同事们都强。。。

又一次俺买车,美国买车一般是这样,跟推销的把总价谈完,就去财务部谈付款的问题,在那里财务人员会向你推销其他的一些服务,比如交给他们500百块就给你换5年机油一类的,那位财务跟我算,一次换油40,5年需要换20次,总共就是。。。开始找计算器。。。我告诉他是800,他用计算器按出来以后大惊。。。哎,没想到连财务人员的数学都这么烂。这水平还能忽悠到别人买他们的服务,那被忽悠的得啥样啊。

最鲜明的对比是有一次在沃尔玛,我前面的哥们听口音是德国的,用20块的旅行支票买东西——用这东西的基本可以肯定是外国人,总价格11块7毛2,那哥们很快算出要找回8块2毛8,结果金发美女收银员在收银机上按了半天最后给按错了,竟然多找了10块钱。。。

后来认识个当大学数学助教的哥们,我终于可以肯定美国人的低数学水平是非常普遍的,他带的课叫precalculus,就是学微积分前先补习一下初等数学,比较有难度的题目比如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是啥一类的,而且这水平他已经觉得很满意了,起码也算中国初中的内容了,他还带过成人夜校的学生,那水平更是惨不忍睹,要从四则运算法则讲起——就是算东西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一类的,而且他那些学生还真有不少不明白这个的。。。

家园 有些知识或者理论,对大多数的使用者来说,只是工具罢了

要理解锤子的作用原理后才能使用锤子的话,人类估计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在《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一书的前言中,罗杰·彭罗斯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和他周围人的经历:

当我11岁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老师曾向全班同学问及分数(例如3/8)的确切含义,我当时几乎被这个问题吓住了,同学们给出了各种答案,如将一块点心分成若干份,以及诸如此类的建议,但是这些答案都被老师否决了,原因(不外乎)是这些答案只是分数这一精确的数学概念在各种不精确的物理场合下应用的结果。它们并没有说清分数这个数学概念的真实含义。另有一些自告奋勇的回答,例如3/8是“3在上面,8在下面,中间由一道横线隔开”。令我惊讶的是,老师对这类回答同样给予严肃对待。我记不清问题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但是凭着多年以后大学数学专业学习经历的后见之明,我猜想那位教师当时可能是鼓足了勇气,力图用等价类这一普适的数学概念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分数的确切定义。

然而,这样准确定义,深刻阐述的结果却是:

我母亲的一位密友,在她成功结束其芭蕾舞演员的生涯后亲口告诉我,当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分数。……她的父亲碰巧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是皇家学会的成员,因此,她应当有充分的条件来理解科学。(最终却没办法理解科学而选择了艺术事业。)

人与人之间沟通,要清楚对方的需求,清楚对方能运用的资源,要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才能打动人心。我想,教育,一定程度上也相类似,一定要了解阶段性的教育目的,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和运用的熟练程度,再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予以教导,才能收获明显成效。人能掌握并运用基本的运算规则、表达规则,来保障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就实现启蒙教育的目标。

理解式学习,启发式教育,学以致用,寓教于乐,等等,过分强调的话非常危险,尤其在启蒙阶段。抬杠的话,结果就是美国基础教育今天的下场。道理是这样的,如果一味追求理解和学习乐趣,学生一旦理解不了,在启蒙阶段这几乎是肯定的,试图理解就成了学习的障碍,如果加上内容不是很有乐趣,学生根本就学不下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