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巨流河》偶感 -- 酥油茶

共:💬416 🌺2543 🌵1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认为,宋文骢杨伟马伟明就可以算是中国现在的大师

不过有些文人闭着眼睛不愿承认罢了

他们可以说是实实在在都是49年以后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

家园 haha,说郭没有风骨可能不太好听,

haha,说郭没有风骨可能不太好听,不过我们也不能说他有风骨啊。“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郭沫若恐怕要归入后者。

家园 给你送宝来啦。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就算是被人诟病的李白与杜甫,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而且很多人闭眼不看文中诸多对杜甫的同情与理解。

家园 陈寅恪的许多考证早已被人打的脸都肿了。

讨论学者成就,你扯什么独立思考。

家园 这顶帽子未免也太高了一点吧?

这顶帽子未免也太高了一点吧?

以前读到《李白与杜甫》的时候,对里面动辄以唯物史观来牛头不对马嘴的分析前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很是不理解,本以为是郭沫若在文革时期政治重压之下的违心之作,但后来看了他写于民国时期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发现他其实是一贯如此,根本跳不出这个框架,完全是思维太过局限所致。其实他评价太祖诗词的时候犯的是同样一个毛病,难怪太祖一向不喜。

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郭沫若在五四后接触到马克思唯物历史方法,如获至宝,从此就是一招鲜吃遍天,靠着这个方法运用在每一处角落。唯物史观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其实这与科学研究领域的某些人学会了某个比较时髦的公式之后,以不变应万变,套在所有的地方搞出几十篇灌水文章,发表在科技期刊上有什么本质区别?

高斯的伟大在于跳出了欧几里得的框架,爱因斯坦的伟大在于跳出了牛顿的框架,甚至马克思虽然脱胎于黑格尔,却也是要“开创”性的。如果只知道一味“运用”就可称得上是“最伟大”的话,那只说明中国的学术研究整体水平的低下了。

中国的文化传统一向是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在科学领域是这样,在人文领域其实也是这样。西方讲究批判,中国强调阐释。在批判的基础上更容易青出于蓝;而阐释就免不了厚古薄今,推崇先人,看重所谓的传承门派,小圈子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一步。中国的文明虽然源远流长,现代科学方面却一直不能独立发展起来,应该说,是有自身文化传统的阻碍的。近代以后,在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冲击下,中国的知识界痛定思痛,大多数走上了反思中国文明,抛弃中国传统的道路,这其中又以五四运动最为激进,最具破坏性。但即使是如此,在人文领域中文化传统仍然在无时无刻不阻碍思想的传播与前行。

当然,郭沫若毕竟还懂得拿“方法”去“运用”,而且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确实贡献不小,说起来到是比很多其他名不副实的大师要强很多的。

特别是一些“博古通今”的大师,要么是“通晓二十余种语文,史学脱胎于乾嘉考据之学”,要么是“通晓巴利语,吐火罗文等十二种语言”,最不济也要是“精通多国语言”的。但在提到这一类“大师”的成就的时候,却只能称颂他们就是活的“百科全书”。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活的“百科全书”总比不上印刷出来的百科全书吧?更何况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在Google面前,活的“百科全书”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有意思的是这些“博古通今”的大师们著作却很少,在专业性的领域里更少,代表著作反而多是出在旁门,或是给青楼女子作传,或是回忆牛棚的日子,比较起来写过畅销可读小说的某位其实还算不错了。

当然按照粉丝们的话讲,就好像武林高手都是隐居在深山老林一样,真人不露面,露面非真人,越是高手,越不会轻易出手,在人文领域的大师们同样如此,“寥寥数百字”方显出其功力来。以前我深受武侠小说荼毒,对此深以为然。后来还要感谢互联网,看到了两位绝世武林高手,吴氏太极“宗师”吴公仪与白鹤拳“大师”陈克夫的那一段“精彩绝伦”的录像,才知道现实与臆想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同样的道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师承门派小圈子熏陶下的“大师”们,其实也可见一斑了。

通宝推:李寒秋,
家园 莫非我已老矣?原来看类似文章总是深深地沉醉其中,就算看了

类似楼主这样的评论帖子,也会不由得心向往之,赞叹之,现在却拿眼一扫,心中没有一点波澜,想来当初年轻,看见才子佳人,不由的把自己当成主角,现在的被生活所迫,四处奔波糊口,明白那精英和自己本不是一个世界,于是乎对英雄烈士的故事看得沉醉不已,因为这些人就是身边的人,就是武装起来的民众,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就是张老三李老四,只有这些人被组织成人民军队才能救中国。

其实不是想说精英不好,而是现在好多阵地都让精英占领了,都是他们说的了,这不药家鑫刚伏法,精英们又出来普世了,可精英真能救中国,还有共产党毛主席什么事,所以我现在一看到这些吹捧精英的文章啊评论啊,尤其带点淡淡忧伤的就反胃,英语第一在那个时代不投入救国洪流有什么用?杨振宁拿了什么奖除了老了回来赚利益对国家有什么用?他连邓嫁先的万分之一也没有;

国家安定了,不要求女生过多,青春短暂,嫁的好过得好就是好,国家危难的时候,女人也是半边天,这是一个叫毛泽东的人说的

通宝推:达雅,
家园 现在的文人们,若能取得郭几大成就中的一项,恐怕

就足以开山立派,成为新一代学霸了。

台湾的严耕望评价民国历史学家,将陈寅恪、陈垣、钱穆、吕思勉视为四大家,他不提郭沫若我觉得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

不过说起民国人文学者,要真要排座次的话,我觉得做头把交椅的应该是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学的第一功臣。郭沫若和陈寅恪史学功力相若,但郭明显的涉猎范围更广,排名第二当之无愧。陈垣、钱穆、吕思勉等就更下一等了。

不过说起郭沫若目前的评价,我只能说人一种主观的动物,同一个人如果抱着赞赏的眼光评论,可以在九天之上,如果抱着苛责的眼光可以在九地之下。郭沫若本人就以苛责的态度杜甫,现在后人也这样评价他,倒也其来有自。

家园 爱因斯坦的伟大在于跳出了牛顿的框架

你要是学物理的可就太不应该了

家园 dafemren说的是经济,不是金融。

其实这两个专业差的挺远的,不过中国人一般都以为是相似的专业,就好像很多人以为化学跟化工是一回事一样。所以学经济的现在可以在国内指点江山,也算中国特色。

家园 所以学经济的所以学经济的

是不是叫BUSSINESS的呀?

家园 挺形象的,物理系的还真的会这么想。

你是生物专业的?不会是被物理专业的嘲笑了吧?呵呵。

家园 转:何新对老一辈学人的评价

在同属一代的老辈学人中,我认为陈寅恪、王国维、郭沫若、闻一多更值得推崇。因为他们不仅有学问,而且有理论。古人认为上乘之学要学、才、识兼备,其中“识”是第一位的。“识”就是理论,有识,才能驾御“才”,从而能运用“学”。大匠不仅示人以方圆,而且诲人以规矩。在80年代,五四以后新文化所养育出的一代学术界耆宿精英中一些人还健在,社科院中仍是群贤毕集,群星灿烂,如夏鼐、顾颉刚、胡厚宣、侯外庐、吕叔湘、唐等等。

家园 我一直比较疑惑就工科博士的破数学怎么敢小看金融博士
家园 郭还是很有才的,也有成绩

当然人品差点,毛也不是真的看得上他

家园 没明白你的意思

你说MBA?那可是在business school里的啊,顶多学点economy背景知识。Business school一抓一把,school of economy却屈指可数的。

我以前对经济学有点兴趣,多看了点东西,才发现还有这么个区别,经济/金融/财务(会计)这三者一般大家都不明确区分。我认识的中国人里面明白这个区别的不超过5个吧,其中有一个比我清楚的多了,他老婆是economy毕业,据他说学这个的只能找教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