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 樊逖

共:💬374 🌺2110 🌵6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繁体字改简化字没有什么违反习惯的问题

因为,在美妙的繁体字时代,中国80%以上是文盲。

剩下会写字的20%里面,就算支持简体字的有一半,那就是90%的人支持。对于社会决策,已经是压倒优势的比例了。

现在正好相反,90%以上的人习惯简体,所以习惯于繁体字的人才需要改变自己的习惯。

家园 不合口味的东西就没人学

没人学的文字就成为死文字。

至于说一字多义,我还没发现有人分不清脸“面”和“面”粉的不同含义。

家园 拿书法作品为例

秦皇石刻,魏碑哪个字形更简单?

家园 观点如何另论,指出你的几个事实错误

漢字的簡化運動始于五四運動。當時的進步人士將中國的落後歸罪於傳統文化﹐而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漢字也難免被殃及。

近代汉字简化运动起源于清末,这一点楼下已有河友指出,不再重复。我在这里仅补充一点:因为清朝推崇繁体字,因此汉字简化运动在清末到民初的一段时期里带有“反满革命”的政治色彩。钱玄同的一段话就很有这个味道:“那亡清的什么政府,更大倡其文字复古的论调,雷厉风行的强制执行起来。……这样是正体,那样是俗体,狺狺不休!其实他们全是不认识古字的!”

當時最為進步人士不滿的﹐是漢字無法由簡便的打字機輸入。因而﹐廢除漢字﹐而改拉丁化字母﹐幾乎成為進步人士的共識。

这段话有两个史实错误:

第一,当时为钱玄同等人所“最为不满”的,是汉字数量繁多且形体混乱(鲁迅在《孔乙己》中提到的“茴香豆的茴字有四样写法”,就是对当时这一现象的讽刺),不利学习和应用,而非“無法由簡便的打字機輸入”。

第二,钱玄同那代人所主张的拼音化并不是改用拉丁字母,而是学习日文制造“汉语假名”,掺入汉字共同使用。这与他们的留日背景有关。这一主张的产物就是1913年诞生的注音字母,这套字母至今仍在台湾使用。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提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由於當時科學技術的限制﹐漢字打字無法像拼音文字便捷﹐使得漢字拼音化成為政治和學術界定共識。由於不能像韓國 越南那樣一步拼音化﹐所以漢字簡化﹐合併同音字成為拼音化的鋪墊工作。

这里有两点要说明:

第一,“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是毛泽东的个人看法,并未成为新中国文字改革的正式目标。

第二,遍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及其继承者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所有文件,找不到所谓“汉字简化为拼音化做准备”的说法。在相关文件中,“汉字简化”的目的说的非常明确,是为了让汉字定型、定量、易于学习和使用。

第三,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文件中,的确可以找到“为拼音化做准备”的说法,但那指的是汉语拼音,而非简化汉字。在正式文件中所有同时提到“简化汉字”和“拼音化”的地方,其行文格式都是:“普及推广简化汉字,为拼音化做准备”。也就是说,“推广简化汉字”和“为拼音化做准备”,是两件相互平行的工作,没有谁为谁做铺垫的说法。根据我手里的资料,所谓“简化汉字是为拼音化做准备”的说法,是90年代才出现的,而其原始出处恰恰是台湾批判简化汉字的文章。

最后,再告诉你一件事:如果你翻阅50年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下属学术刊物《文字改革》,会发现一个让你想不到的现象:正是主张拼音化的那些人在激烈的反对简化汉字。现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简化汉字的缺陷,大多出自这些人。他们的观点是:简化汉字对于汉字的缺陷来说是“治标不治本”(吕叔湘语),推广简化汉字是白白耽误拼音化的时间。

家园 就在前年,教育部调整44个汉字的写法的悲喜剧

结果如何?废简写繁,靠,这会玩得更大了,

家园 这句话,请给出原始出处

我是說“漢語拼音化”是簡化字的原本目的

所谓“汉语拼音化是简化汉字的原本目的”,请给出资料来源。谢谢。

家园 另外一个层次是

很多简化字实际上是将社会上已经在使用的“非法”简化字“合法化”了,换句话说,简化字表出现前,很多字已经在使用了

家园 花!当然一部分理由还是存在的,如笔画

笔画之所以必要我体会是作为一种检索手段还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我也不很赞成简化是为了拼音化,主要还是为了易记易认吧,其实是向当时一大批通俗者靠拢,是向实际存在的东西妥协,是承认约定俗成,所以通俗的就简化,不通俗的就不简化,而主要不看省不省笔画。例如:挺的本字,与壬相似,在音旁中广泛应用,可现在甚至打不出此字。再例如:菽的本字,应该是叔的右边,也是有根据的,从简化的角度很有道理,其实就没有简化,现在也不容易打出来。这两个字都是叠床架屋,凭空增加了两层部首,很没有道理,但约定俗成了,也无可奈何。所以这里的事在于十几亿人的约定俗成,而且当初实行简化字也在于当时几千万人的约定俗成,不完全是讲道理的事。您说的一些优越性至少替电脑省事这一点可以说随着电脑的发展是越来越微不足道了,本来繁体字可以有可能回潮也是靠着电脑的发展而实现的,这也是双刃剑,再发展简化字从省事的角度也没有太大的缺陷了。当然汉字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有很多混乱之处,有很多不合逻辑之处,也只能顺势而为,一点点改,但过去的那些错误还是会保留着,好比那些所谓通假字,不会就此消失,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错字,你还能把他们抹掉吗?所以不会替电脑省事。所以我觉得替电脑省事不能作为理由,因为汉字十几万,电脑都要能处理,改变其中几百字能产生的好处其实微不足道,甚至合理也不能作为理由。因为这是要改变十几亿人的约定俗成。

家园 你的文盲标准是什么?

你这个“美國的文盲率比香港台灣高”的出处?标准是什么?是不识任一种文字还是不识英文?据我所知,某种条件的入美国籍需要考英文。再说,你拿几亿人的大国与只有几百万、一千多万的小地区比文盲率有意义吗?你还不如与梵帝冈比,识字率绝对世界第一。

家园 你的資料和結論

你說:“自隶变以来汉代,俗体字就已出现”,簡化字表中,始於先秦到民國的有12.63%, 6.18%... 11.86%。這恰恰說明,漢字的俗體字(或者叫異體字)是長期並存的。這不能結論說“以俗体字出现与普及为代表的汉字简化趋势..." 如果說簡化是趨勢,那麼為什麼在先秦出現了12%的簡化字,而到後代出現的頻率並沒有顯著增加呢?

這些異體字存在,也不是士大夫“闲得蛋疼制造出越来越复杂”的繁體字,老百姓喜歡簡體字。如果你看《蘭亭序》,“俯”字就有兩個不同的寫法。簡體“于”字和繁體“於”也同時使用了。其他書法家都有這樣的習慣,董其昌就常寫簡體的“万”,“泪”,“与”。王,董都是標準的士大夫吧?如果你學過書法,許多字在字帖中的寫法與印刷體的繁體字是不同的。

在秦始皇統一文字之前,有些字在六國有不同的寫法。統一以後,還是有一些異體字長期存在。簡化字中有些還是接近甲骨文(比如“虫”字)。有些人一看到恢復繁體,馬上說“你要恢復到甲骨文吧”。其實正是簡體字回到了甲骨文和漢簡的寫法。我的觀點,不是為復古,是為漢字的自動化而思考。不一定正確,但提出一種學術觀點,能賺到這麼多“草”,也是意外的收穫,呵呵!

你舉出的許多例子說明簡體字古已有之,這不是我們爭論的要點。簡體字的來源大部分是古已有之,也有一小部分是新造的。

問題是簡化字的採用,廢除了原來更加精確的字,這才造成簡體字的弊病。如果老百姓平時手寫簡體或行草書,是完全可以的。繁體字本來就有草書,其書寫要比簡化字更快吧。

我的觀點是,簡體字有3個問題:1合併了許多意義不相關的字,2採用了不符合漢字規則的偏旁改變,3兩個體系的漢字並存增加電腦處理的資源浪費。歡迎毛兄就此提出批評。

家园 有關錢玄同和拼音

多謝鐳兄核實史料,你所說的錢玄同,他的漢字改革觀點不是一直不變的,我手邊有一本王開揚著《漢字現代化研究》,其中收錄了一些史料,抄錄如下:

1920年錢玄同在《新青年》發表《簡省漢字筆劃底提議》中說:我以為拼音文字,不是旦暮之間就能夠製造成功的;...”先簡化漢字以利目前應用...(page274)

50年代初期,《漢語拼音方案》原本是想制定成《漢語拼音文字方案》的,但在1956年後,政府和學者的思想逐漸切合實際,到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時,拿掉了“文字”二字,讓它先作為注音方案,等待時機成熟,在把它發展成為文字方案。(page274)

另外,注音字母是1918年政府公佈的,不是1913。到1928年,政府又公佈了羅馬字母的注音符號。

這些史料,與我的原文主要觀點沒有重大衝突。不必再討論。

家园 提出一種學術觀點可以種一片草坪,很西西河哦:-)

漢字的繁簡問題是“Politically Incorrect",像以色列問題在美國一樣,是雷區,有木有,有木有?

如果1955年有現在的電腦,相信當時就不會推行簡化字。

同樣,現在有了電腦,唯一不同的是,13億人已經習慣了簡體字。

我們該討論的應該是:恢復繁體的社會代價,與保持簡體的社會代價。或者有木有辦法可以最小的代價恢復繁體字(比如搞個20年方案,從繁簡並存做起)。

我是學經濟的,所以對這個社會代價問題感興趣。花花草草的東西,都是浮雲。。。

家园 你家有幾台電腦

平均來說,美國人均電腦數是超過每人一台吧。很多人家裡有4-5台電腦的。

我說的13億是一代人。如果永久保存兩種文字,1000代人就是13000億。20年算一代人吧。

100年後的事情,就不可以討論一下?你的說法有點路易十五“Apres moi le deluge"

家园 但是把繁體字不“合法化”了

如果保持簡體字在日常手寫中,是完全沒問題的,2000年來一直如此。

家园 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样目光短浅?

如果1955年有現在的電腦,相信當時就不會推行簡化字。

首先告诉你:新中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1955年时,它正在研制中。

再告诉你:与简化汉字同时的汉语拼音在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未来计算机处理”的需要。为此它只采用26个标准拉丁字母,仅有的两个加符字母ê和ü也规定了变通方案,其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在标准键盘上输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