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為什麼漢字簡化是倒退? -- 樊逖
你的問題正是我要討論的關鍵。如果你對我的“論據太弱”有具體的說明,更謝謝您了。
真沒想到。對簡體字的使用者,我原來以為沒多大的損害。
繁簡字體,有很大差別的字其實不多,大多數是偏旁的簡化。
我原來考慮恢復繁體,用長遠的步驟。比如用20年時間,逐步到位。其實簡化字也是化了多年推行的。
但台湾现在用简化字吗?
书同文向来是向势力大的一方同,大陆简化字已经用了五十多年,用得很好,没道理为照顾一千多万人要让十几亿人来改字。
我的原帖是圍繞着中國人的利益寫的。
好不容易有楼主这样舍己为人的出来,不赶紧骗点花,更待何时
俺老爸经历过第一次简化字总表的发布,按照他的说法,简化字的推行:
一夜之间。
但是不出意外,应该没有你看得上的。
文字是人创造出来的,是要服务于人的需要的。你却把文字当成一种可以脱离于人而存在的符号或是象征。理由看来是现在的电脑技术可以更好处理繁体字,实际我觉得你的内心中一直将文字当作是圣人所创,凡夫俗子不得更改,只能跟着死学的神圣符号,所以你一直要恢复繁体字,从根本上忽略甚至无视普通人的权利,这个权利就是文字要为普通人服务,而不是让文字去控制和驱使人们。脱离了人的需要,而去空谈繁体字的所谓优美与好处,只能叫作迂腐。
自以为是:唉,老兄的思路堪称一绝写了好几条呢。
大学的时候做笔记都是用繁体(一开始写错过好多,很多字部首换了繁体,偏旁没换,最早的一些笔记简直是惨不忍睹)。现在如果不着急的话,用笔记事的时候也会写繁体。但是网上发帖、和别人交流,包括和港台的朋友发邮件,一定写简体。
但是很多字还是不会写。上次一个香港朋友问我是否会写乌龟的“龜”,我脸红,承认不会。结果他说他也写不出来。
而且所谓“繁体”,用哪里的繁体呢?
临怀仁集王羲之书《心经》,还有赵构的千字文,言字旁多作“讠”,“门”也是简体的写法。从此再不写繁体的“訁”和“門”。
楷书的话,临柳公权的金刚经,发现“須彌山”写作“須弥山”,“雲”全部写作“云”,“來”全部写作“来”。以后这几个字再也不按“台湾正体”写。
有一次和日本人聊起简体字,他说怀疑大陆人都不认识繁体字了;我说你们“日本国”的“国”字还不是简体,好意思说我们?
要恢复繁体,为什么要用复杂的“訁”代替简单的、大书法家都用过的“讠”,为什么要用“來”代替“来”,为什么要用只有港台使用的“國”,而不用大陆和日本通用的“国”?要恢复繁体,先让台湾同胞简化掉一半“正体”字再说。
另:看毛锥子老师的几篇回复,学到不少东西。以后自己写字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发帖写邮件坚持简体一辈子不动摇。
再改回去?十三亿人重新学习文字?
楼主提倡繁体字的一个重要论据是:现在用笔写汉字的时候不多了,大多数情况下是电脑输入,简体字减少笔划的意义不大了,因此应该恢复使用繁体字。
我认为楼主忽略了简体字的另一个优点,那就是简体字因为笔划少而使字体结构明快易读。比如简体字里的“书画”两字,用繁体字写就是“書畫”。显而易见,简体的“书画”可以在很远的地方认出来,而繁体的“書畫”从远处看是很难分辨的,只有近看才能分辨。
现代社会文字信息无处不在,早已不是古时掩卷阅读的时代了,同样字体大小的路牌,简体字可以在100米外看清,繁体字也许只能在50米内才能看清。如果想要达到同样的阅读距离,繁体字的路牌、广告、以及所有公共文字信息都必须把字体放得更大,这除了使市容显得杂乱不堪之外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的那种,有疆有民方为国嘛,简体的这种也不错,中间是个玉字,可以理解做疆域之内国土如玉,通用的繁体这种写法虽然照顾了声旁,但一点意思也没了,而且或字做偏旁的字大多意义不太好,比如惑馘之类。还不如则天文字的一个大方框里面一个八方的写法呢,至少形象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