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广东农村见闻 -- 洗心
你这帖子里面似乎一定要农村人口非常多才能保证中国农业正常运作。这个看着不舒服。我看其实大家其实都同意这一点:一定要减少中国的农民数,而不是农业相关人员数。然后大部分争论大都是一些定义不清的缘故。
第一个,什么是农村?我概念里面的中国传统农村从来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以后的农业人员聚集点显然不应该是现在这种农村。而是高科技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小城市。我没去过德国,不知道德国农村如何,但是就凭他比中国早发展了200年,想必他农村目前来说比中国大部分小县城要好很多吧?显然大家都同意中国农民不应该呆在现在的农村。
第二个,什么是农业人口?现在中国的农业人口和国外的农业人口是一个概念么?我看不见得。绝大部分的中国农业人口还是农民,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类似概念早就消失。
中国的农民,是低技术岗位。而国外的农业人口相对而言则是技术岗位。我看你也绝对赞同以后的农业不能依赖于人类的纯体力活么。
随着中国机械化信息化之后,农业人员显然会直接操纵机械来进行开展种植。而机械越发达,操作人员也就越少。从这个角度,直接开展种植业务的人员的确会越来越少。但是相关产业链人员不见得下降很多。
此外一个争论是小农经济应不应该消失。就我看,这个问题何必争论,百余年前的现实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小农经济的中国被别人揍得鼻青脸肿么。再说了,农业不集约化产业化又能怎么实现高科技化?指望现在的高中文化的农民学apple hp自个儿在自家屋子里搞技术?不现实么。
但是小农经济的消失不是靠强行剥夺农民土地来实现。有些恶劣的甚至直接把他们赶去城市做无业游民。就我看政府首先将训练农民,给予他们城市工作。在他们稳定居住于城市之后,他们留下的地自然也就可以集约化。
其实大家出发点都蛮对的,互相多理解么。
确定中国的县级办公楼比瑞典任何政府都气派?至少我看瑞典的Prime Minister's Office就比绝大多数中国县级办公楼来的好。
挣钱多的都到城里买房了,只有在城里买不起房的才把农村的家盖好。
现在的粮食市场基本上是自由市场,最低价格由国家收购价托底。
如果粮食出现短缺,不需要国家提高收购价,自由市场就把粮价托上去了。
如果粮食富余的较多,自由市场上粮价就会下跌,会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在一些农产品上多次出现,大丰收,但产品卖不掉。如果靠高收购价托住,一两年还可以,多年后国家粮库里的粮也没法处理,出口也只能赔本出口,还不如把这笔钱直接补贴给农民。
当粮价涨到让人心动时,他们恨不得在自家床上种粮。
看来你真是不懂。
木薯是要浸水的,要泡一晚上才能去除其中的生物碱,防止中毒。
加工方法一般两种。一是整条去皮后蒸熟,然后浸水,再掰开成小条状晒干,跟红薯干差不多。二是去皮后切片晒干,然后再浸水,再晒干然后磨粉。
不浸水的木薯确实是会引起中毒。解法是灵芝煮水喝。
第一种没接触过,但那个味道还是知道的。
第二种一般逢年过节吃,但也不能多吃。
要搞清一点,减少农村人口或者叫农业从业人口不等于减少耕地。
有一点应该是共识,就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应该包括油料、副食品等其他农产品)不能减少,这就引伸出第二个共识,就是耕地不能再减少。
当然耕地不能减少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不能减少的基础上的,如果,这是个假设,如果中国多出几个X隆平这样的人,有办法把单产提高很多,比如说水稻单季亩产上一千五(公斤),小麦超千,那么再减少点耕地也无不可。但这至少在近期是不大可能的,只能撂一边不提。
耕地不能再减少这大家应该是没意见的,至于农村人口(为不产生歧义,下面叫“农业人口”,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包括家在农村只在城里打工的人)该不该减少,这好象看法就不一致了。
问题在于,是不是农业人口减少就必然会带来农产品的生产减少?这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结论。
前三十年,农业机械很少,绝大部分农村要靠人力加点畜力来生产,减少农业人口就带来农业劳动投入的减少,在那时减少农业人口会造成农产品的生产的减少。
八0年到九十年代末应该是过渡阶段,农业机械逐渐增加,一部分农业人口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到城里打工,实际上就是农业人口逐渐减少。但这时的农业人口减少并没有带来农产品的生产的减少,反而农产品生产总的趋势是在增加,这就说明了在城市能给农村提供足够的机械的条件下,农业人口的减少不会带来农产品生产的减少。当然减少得太多太快也是不行的,连操作机械的人都不足肯定是过头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看到楼下好象有人说中国的农业人口不比欧美国家多,说的是比例不是绝对人口,也许说话人不是这个意思是我会错意了,如果不是这个意思我自我批评三分钟。
中国和欧美农业人口的具体比较,统计方式不同很难比较,但从另一方面,中国农民普遍收入比欧美农民低得多,而且这收入有相当一部分是到城里打工得来的。同时中国的粮食售价好象不比国外低,再加上中国的种粮大户收入并不低,这就说明中国的农业人口相对欧美来说是太多了,从长远来看必须减少,什么时候达到农业人口纯靠农业生产的收入能与城里人持平,这才能算城乡比例恰当。
我的观点就是:耕地必须保证不减少或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小幅减少,农产品的生产必须保证随着人口增长逐年增加。但农业人口可以减少,从提高农民收入的角度是必须减少,减少的比例和速度随着土地集中、农业机械的普及而定,以不影响农业生产为限。
什么是理解力和知识水平还在幼儿园阶段?
如果你内心真的认为他的理解力真的还在幼儿园阶段,你就不会继续讨论下去,因为他根本无法理解嘛,你既然继续讨论了,就说明你的内心并不认为他的理解力和知识水平还在幼儿园阶段。
那么既然你的内心不是这么想的,为啥还要这么写呢?
这完全是在兜着圈子骂人嘛。。
这个帖子违反以下河规:
2.1.2 涉嫌恶意人身攻击,污言秽语,侮辱、阴损
2.1.4 涉嫌恶意损害、诽谤中伤、诋毁他人声誉
nova2000的做出以下处理:删贴,罚点。。
从国家利益来说,最好每一寸能利用的土地都种上粮食。 要达到这个目的,要么农业补贴, 要么农业工厂,农民自觉是靠不住的。但现在的土地集体所有制, 无论是以承包制的个人还是负责分配的村乡,广东为代表的大环境就是土地使用和劳动力回报最大化的投资都和种植业没有多大关系。 农民只是农村的居住者,而不是职业。 农村居住者的利益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长远利益构成博弈死结。 把农村居住者迁出所在地, 土地交给能使粮食产量最大化的农业工厂。 给农村居住者补偿是要以土地利益最大化的地产投资来算的, 远不是农业工厂的未来利润能补偿的。 就是以城镇福利来补这个缺口也只能满足小部分人。 农村居住者想要的是当城市地主的长期租金收入,和这钱比起来, 种地和个人业余爱好的回报差不多。 国家的粮食安全不能靠种地爱好者来维持。
改变现状的两条路, 土地私有化的悬崖一跳(羊吃人),和坐看乡村萧条的慢性自杀(民国)。 把农民变成工人(无产阶级)的道路, 很少是农民自愿走的。 井大的乡绅(农会利益团体?)迟早是要和国家利益(城市利益)冲突的。 就是洗心举的例子, 退休省级干部通过政治余威确保当地农村的利益输入其实就是人治, 还是特例。目前的农业补贴其实就是城市利益对农村利益回补。 就是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的道理,确定了城市利益要想方设法地削减农村人口。
是抱怨招待小气。
我这次住的旅馆, 是1780年的老房子修整的, 房间大概三张单人床大小,厕所洗澡间公用。 特意问了一下,每晚595 克朗(~555 元)。
是很市中心的地方, 离皇宫走路10-15分钟吧, 在北京大概可比二环以内。
网上查了一下, 官员们可能喜欢的五星级现代宾馆, 每晚 1500-3000 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