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峡,三峡。(图床已改) -- njyd
我这里可以看到图。
上面我的帖子里的那些图你能看到吗?
比如他实习时的田纳西工程,年径流量少于600亿立方米;黄河的三门峡年径流量当时300亿立方米(目前只有100亿立方米);而他回国后在嘉陵江上游的第一个改弯取直工程所在地,那里的年径流量少于600亿立方米。
长江的年径流量是10000亿立方米,宜昌段长江年径流量是4000亿立方米,这样的场面黄先生没有见过,他把300亿立方米的经验推而广之用到4000亿立方米上,可能就不适合了。
另外,鄱阳湖九江长江段年径流量是8900亿立方米,怎么多肥水流过不动脑筋利用,是不是有点傻?
就算长江水不用,鄱阳湖每年流出湖径流量1750亿立方米,怎么也白白放跑了?
与其白白放跑1750亿立方米鄱阳湖水,不如白白造一个湖口大坝,爱放水就放水,不爱放水就蓄水,看情况办,摸着石头过河,你看这样好不好?
不争论,先把大坝造好了,喜欢用就涝时开闸,旱时关闸;不喜欢用就把闸门大开。
有专家预言,因水力坡度问题,三峡蓄水到175米时重庆水位(与寸滩水位相差很小,所以以下用寸滩水位来论证)会涨到200米以上,会淹了重庆,经两年的175米试蓄水,事实已经证明,蓄水到175米,寸滩流量在10000以下时,从茅坪到寸滩约600公里的水程水位高差不超过0.5米,可以认为是平的。即使流量大到16900,高差也才两米还差三厘米。这个预言已经破产了。
但又有专家提出:寸滩来水流量七万时,你敢蓄到175米吗?
不知道要长个什么脑子才会这个问题。
三峡水库最主要的功用就是削峰防洪,防洪就得有空余库容来存放上游多余的水,三峡到175米时已经没有空余库容,有哪位负责三峡调度的人会在明知上流要来大洪水时把水库蓄到满库?肯定要在上游洪水到来之前尽量把水库水位降低,以容纳洪水。所以说在水库的正常调度下不会遇到来七万流量的洪水时三峡处于满库的,当预报上游会来大洪水时,三峡肯定会加大放水量以腾出库容,甚至动用下游的蓄洪区。
不过在极少见的特殊情况下,还是有可能的。按1998年抗洪的经验,三峡短时间往下放6万的流量下游还能抗得住,为保险,长时间大概只能放5万的流量。
如果上游长时间来七万以上的流量,三峡一直以5万的流量往下放水,每秒钟三峡水库就会增加2万立方米的水,每天17.3亿,221亿的防洪库容要不了13天就满了。如果这时寸滩还来七万的流量,除了三峡只能来多少放多少,下游千军万马上堤抗洪并动用蓄洪区外,寸滩水位会涨到多少?会不会淹了重庆?
虽然这无法用实际验证,可能永远也不会遇上这样的极端情况,不过用现有的数据还是有可能推测一下的。
2011年6月到12月寸滩流量与相应水位的图。
能不能看出什么名堂?
让有兴趣的童鞋先分析一下。
你给说说伪在哪里?不要光给扣大帽子。
黄方里预言三峡无法排出的卵石有多少?现在的实际是多少?那么大的误差,这已经不能拿不存在定论来解释了,照你这么说,世界上任何大型水利工程都没法设计,至少要有个比较接近的论吧?
那位所谓的水利专家王维洛?预言三峡蓄水到175时重庆水位将涨到200多米,他的预言实现了吗?
那位武教授,第一,他连阻挡重庆江段排水的最主要因素在哪里都没搞清;第二,2009年8月6日三峡坝前水位不是他说的145米,是146.95米到149.80米,这个数据是公开的,网上很容易查到,作为大教授要讨论问题连这个功课都不做?第三,他说:
时间 寸滩流量 寸滩水位 茅坪水位
2009年8月6日 59200 183.11 147
2010年7月19日 62800 183.56 148
2004年9月7日 58200 183.28 135
1998年8月23日 59200 183.21 ? 大约70米
这两位是不是在胡说八道?
你给的那第二个链接,把鄱阳湖很常见的现象说成11年早春的特殊现象,以此说成是三峡的影响,这是不是胡说八道?而且他自己的话也自相矛盾,整篇文章的目的显然是反坝,也反对在两湖口建坝,他问“为什么同一流域的其他湖泊水域面积没有明显变化呢?”,稍微调查一下就能知道,他说的那些水域面积没有明显变化的湖泊都有水坝。
我一样会给他个伪科学的帽子。但这并不影响我欣赏他写的其它关于力学的文章;这方面,他的文章非常条理清晰、优美生动,我做不到。
另外,用数据说话,不代表就一定科学。这个可能因为你没做过水力学的研究,不了解里面的深浅。比如,我们曾经整理过一个泥沙参数几十年发表的数据,结果发现这一个参数的数值差了几个数量级!同一个参数,数值差了几个数量级,这里面还有科学性可言吗?
这次上传的有关三峡的都不见了,而且我上传这些图的ID也登陆不了了,说是没有这个ID。以前在这个网站的一个ID也莫名其妙地没有了。
但另几个ID还在,很早以前上传的图都还在。
这个网站以前也有过某些链接打不开,过段时间又好了,如果再过一两天还是看不到就得换地方了。
看来没几个人对此话题感兴趣。
把上面那张寸滩流量与相应水位的图,按茅坪水位,也就是三峡库区水位的高低不同分为三个组,同一组数据显示成这样
蓝色的点是茅坪水位低于163米的,寸滩与茅坪水位差大于6.5米,其中最小的是6.75米。
绿色的是茅坪水位在165与174.7米之间的,不包括174.7米,寸滩与茅坪水位差基本上都小于3米,只有两个大于6.5米。
红色的是茅坪水位在174.7米以上包括174.7米的,寸滩与茅坪水位差在-0.05米到1.97米之间。
从这可以看出,当茅坪水位较低时,也就是对寸滩水位基本无影响时,寸滩的水位与流量基本成线性关系。
看红色的174.7米以上的点,流量在4320-16600之间也基本成线性。参考蓝点,有理由相信当流量更大时水位也在这延长线上。
这张图画延长线小了点,来张范围大点的。
这张图把网上查到的寸滩历史数据也画上了,就是右上那些紫色的点,基本上与蓝点成一线,还向下弯了一点。
以红点画一条延长线,这个斜率比蓝点的平得多,差不多在寸滩流量7万处相交。
从这些数据看,当三峡满库而寸滩流量为7万时,寸滩的水位与无三峡的自然状态基本一致,大约在185-187米之间,加两米误差也不会高于189米。这个高度会淹了朝天门,会淹了重庆一小部分低地,但淹不了朝天门广场,淹不了重庆城区。当寸滩流量大于7万时,水位还会比自然态降低一些,如果是1870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会比自然态低4米。
这个分析误差多少,还得多看几年,但可以肯定的是重庆水位不会象某些人说的那样涨到200米以上。
最后,看看在未建三峡之前重庆遭受过的洪水。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图的右下角附近就是铜锣峡,可以看出铜锣峡的长江河道特点是一个直角转弯,在三峡库区也就是这么一段河段有这样一个特征:
河道或流体管道的拐弯轴角度同局部阻力的关系如下图:
当管道或河道形成90度直角时的局部阻力最大(以90度为界,超过90度应该更大,不在这里讨论了),而长江铜锣峡进口处正好形成一个完美的90度直角(严格讲紧接这个直角峡口的上游还有一个近90度的直角河段)。
另外从上面重庆的嘉陵江-长江交汇处可以看出,朝天门附近嘉陵江出口处与长江也形成了一个接近90度直角,所以嘉陵江洪峰也面临局部阻力,导致重庆嘉陵江岸水位陡涨。
我以前写过有关嘉陵江合川洪水水位和长江寸滩洪水水位的关系,把河道弯曲的因素作为解释合川洪水机制的一部分。
现在应该把重庆的洪水机制也归结于河道弯曲的因素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就要用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网站的数据了,这是我能找到的国内有关水文的网站中数据最多最全的,不是之一。
在这里能查到三峡从1992年(这一年开工?)以来所有的入库流量(与寸滩流量不同,要大一点),这实际上就是三峡的自然流量。还有从2003年(这一年开始蓄水)以来的所有出库流量、三峡水坝上游、下游水位,俺有用的是上游水位,也就是三峡水库蓄水水位。
感兴趣的人,在这里还能查到葛洲坝上下游、屏山、向家坝、溪洛渡的上游水位。
不方便的是只能一天天查,技术不到家的人没法统一下载,幸好河友龙驹坝有招,帮我下载了今年七月以前的所有数据,我只要整理一下,省去许多麻烦,在这里再谢谢他。另外有一位河友需要这些数据,我把龙驹坝下载的也给了他,也帮他谢谢龙驹坝。
有了数据就可以做一些粗浅的分析,这些分析好象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水文知识。
第一个,就是看看三峡水库到底能装多少水?
三峡集团公司网站上,每天的入库流量有2、8、14、20四个时间的,出库流量比较多,从0时到22时每两小时一个,共12个。
计算方法,入库水量:每天四个入库流量相加再除以4等于一天的平均流量,一年的平均流量求和再乘以一天的秒数86400等于一年的径流。实际上可以简单点,每天相加不需要除以4,最后秒数少乘4就行了,我想看看每天的平均流量所以用了这种麻烦点的方法,反正是用计算机自动算。下面一个也同。
出库流量不同的是12个相加再除以12,原先我也是取2、8、14、20四个时间的算,但发现这样算误差要大一些,因为三峡发电兼调峰,每天各点出库水量变化较大,入库的变化较小。
这个算法肯定有误差,也没法估计误差有多少,我想总在百分之五以下吧。
1992 4155
1993 4678
1994 3359
1995 4179
1996 4118
1997 3539
1998 5153
1999 4777
2000 4693
2001 4208
2002 3820
这是算出的2003年三峡蓄水前11年每年的径流量,单位是亿立方米,总和是46679,平均年径流量为4243.5。
2003 4090
2004 4096
2005 4566
2006 2980
2007 4038
2008 4253
2009 3869
2010 4050
2011 3361
这是2003年到2011年的年入库径流量,总和是35303,平均3922.6,这9年比前面11年水量要少不少,趋向干干旱?
2003 3908
2004 4134
2005 4551
2006 2885
2007 4041
2008 4167
2009 3861
2010 3994
2011 3376
这是这是2003年(初)到2011年(底,以下同)的年出库径流量,总和是34917,用入库总和减去它得到386,就是出库比入库少了386亿立方米,也就是有386亿立方米的水留在了水库中。
2011年12月31日23时三峡水坝的上游水位是174.74米,查到三峡水库面积是1084平方千米,0.24米水深有2.6亿,就是说到175米时相对于2003年初能蓄水388.6亿立方米。还有2003年初已经有了三峡工程,2003年1月1日0时三峡上游水位是69.43米,下游水位是66.08米,就是说此时已经蓄了大约3米高的水,这个没法算有多少水量了,不知能不能到1亿。
用同样的方法,算出2003到2010年入出库的水量差为401亿,未计入年底水库水位174.67米与175米之间应有的水量。与到2011年的不一样,这说明有统计误差。
不管怎么说,与三峡的设计蓄水量相当接近,那么复杂的地形,设计时能算得这么准,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比如今天三峡公司网页表明三峡水库入库流量5550立方米/秒。
在此时,寸滩(川江上游+嘉陵江)流量4970立方米/秒,武隆(乌江)流量393立方米/秒,这个近200立方米/秒差别就是库区其它细小支流补水的结果。
由于过去几天库区没有降雨,所以这个200立方米/秒来自于地下渗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