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神学批判的三条道路 -- fride

共:💬18 🌺10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神学批判的三条道路

神学或者说终极或超越性问题是西方自黑格尔在他的庞大体系中尝试进行“和解”,遭到“失败”之后,困扰西方思想界的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如何调和神学的超越性维度和人类自身的有限性,我认为历史上主要有以下的三条路线:

1)以黑格尔死后的青年黑格尔派所代表的政治神学路线。其理论特征是——将一切关于人类有限性的事物置于一种终极性的维度来考察,包括宗教、政治和伦理。诚然一种“法”如若想获得其最终的确定性,而不至于蜕变成人间的争吵,那么这种“法”必须是基于终极性或者超越性的意义上获得合法性的。政治神学的问题则在于把这种终极性问题置于有限性的人类社会之中,倘若人类拥有无限的生命,我们大概才可以指望这类问题得到解决的“理论上的可能性”。

2)马克思的路线。拒绝黑格尔所确立的观念的优先性及其对现实的规范性,试图从质料的角度来取消神学问题。把上帝的观念解释成人类的创造,但是在根本性上却是认可这是人类基于自身有限性所生发出来的精神寄托。然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在根本的意义上仍然是黑格尔式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代替了绝对精神的运动,共产主义乌托邦代替了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然而我们知道绝对精神这个概念固然是理念或者观念,然而对其解说原则上并非不可以有质料性的因素,说到底绝对精神就是世界精神,就是“一”,就是大全,无论是质料性的,还是形式的因素都可以囊括旗下。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强调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之质料性一面的瘸腿版本。

3)海德格尔的神学批判。海德格尔通过将传统西方形而上学解说为“在场性的形而上学”,继而又把存在Sein本质上解说为超越性的(Ontologische Differenz,即der Unterschied zwischen dem Sein und dem Seinenden),因此在“在场性”中取消了神的地位。在他的真理学说中,通过遮蔽和解蔽这样一对对子,从根本上表达了让终极或者超越问题进入在场的困难性——只要这些问题进入“在场性”之中就不再是终极问题了。海德格尔的路线近似于重新宣告了关于上帝的一句老话,“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终极的超越维度对人类仍然是有意义的,只是这一维度却不以现身在场的方式与人类发生关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你的阐释,还是太西方学院派

家常地说,神学批判,就是个是否要娶仙女为妻的问题,

分解:

第一,仙女存在否?

第二,仙女愿嫁否?

第三,凡人愿娶否?

类比:

第一条路线是嫦娥和后羿;

第二条路线是牛郎织女;

第三条路线是田螺姑娘。

矛盾:

是始终保持着“所谓佳人,在水一方”的距离和追寻,还是要“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日常和妥帖?

建议:

把仙女在心里供起来,娶个凡间女子,生个女儿,当仙女来培养。

----供河友在读完楼主文字之后轻松一笑

通宝推:我们的田野,38楼208,南寒,
家园 好,油菜花,花一个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家园 说个笑话阿

昨日与友人谈起象数学说,友人道:发现看中文的《易经》完全看不懂啊,结果买了本英文版,发现咋说得这么清楚哩。于是我二人喟叹:他奶奶的,咱现在基本可以给西学盖棺定论了,结果学这中国传统文化还得借着老外的本子。悲剧阿,悲剧!讽刺阿,讽刺!

未来好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俺的努力方向!

家园 否定之否定。人生前40年其实都是积累,

我自己也经历了从西学到国学的转向,

从读不懂到读懂到意会到心解到实践,

这个过程很快乐。

家园 只是目前国内的学术壁垒很严重阿

我现在看那些山头极度不爽,很少有人说自己的话的。基本都是跟屁虫。

新儒家其实和西学圈子都有戾气,相互瞧不起。还有就是彻底僵尸化的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和马哲。

家园 我不是学术圈人,你说这个我只能叹气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要不毅然独行,要不忍辱负重,要不遁入首阳。要做事就离不开人,要做成事,恐怕还是得学会把委屈咽下去。

家园 周围有些朋友还是有想法的

顺应时代,开一代风气。80后的这代我们自己觉得还是很猛的,很有前景。

主要还是不要准备把这个当饭吃,当饭吃就容易腐朽了。这东西是个视野,视野比知识有用。

家园 叫个好

很形象,很油菜。

把仙女在心里供起来,娶个凡间女子,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的就是娶个村姑,悠见仙女。

P.S.来个醉寺体, 仙女要是真下了凡,那就不是仙女聊......

家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家园 这个可不是笑话。

《红拂夜奔》里,唱词“吾皇万岁万万岁”里含有勾股定理。

家园 当妖女培养也可以啊?

呵呵,解蔽和遮蔽,阴和阳,否定和肯定,不论有如何多种形式,我只知道有女儿存在.

家园 送花得宝

这个帖子大赞,于我心有戚戚焉。

家园 偶尔看到这里

发现原来老兄也在学国学。贡献一个我这个笨人玩了10年后,才发觉的东西。

一般学国学,除非天生聪敏,不然是很困难的。想想那《四库全书》、《大藏》、《道藏》等,穷一生的精力,也未必能看完,更何况融会贯通。

所以,要玩这个东西,要有翻书的本领,要有即翻即懂的本领。即翻即懂可不是洋人玩的什么speed reading、photo reading有办法弄到的。唯一的捷径就是通过打坐而得定,让自己的脑子具备这种功能。

老兄有兴趣不妨试一试。特别是如果老兄没有领导的话,那就方便很多了,呵呵。

如果老兄已是此道中人,那就同勉同勉。

家园 一本一本把所有经卷全部啃下

不仅是笨方法,更是不得要领。学问的传承本身就包含着形成新的解释体系。所以省事的方式是首先关注比较晚近的当代儒学体系之间的一些争论,然后再配以对典籍有选择性的阅读。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偷懒,但是实际上典籍中有不少往往讲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真正对我们的思想水平有所助益的部分,主要还是集中在那些作者以较为系统严谨的方式论理论说的部分。譬如《论语》的价值就远不如《大学》。实际上典籍的成书体系包含着一种互锁的印证系统,但是如果试图了解古代思想传承线索,根本无须读遍典籍。读遍典籍是属于精益求精的层次,是个边际效用极度递减的过程,如果不是专门搞国学的,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而且这一过程也未必一定能够让人获得更深的洞见。黑格尔所言“哲学无起点”就是类似的道理,若要悟道,往往不在于从何处开始,而更在于“在路上”。因为真理是全体,面对这种人类有限性和全体性的这一巨大鸿沟,争论走路应该从何处开始的,往往是没有意义的,关键还在于开始前进;而前进的路途中自然会与各种各样的争论发生遭遇,个人自然会按照自己的脾性做出选择;而如果能够坚持不懈求索个几十年,想自己不牛都不行,那个时候就根本不会在乎学问该如何开始了。

我现在的路子就是以看起来过得去的当代人所作研究入手,先形成一个框架,之后准备靠未来若干年的长时间积累不断修正和改善自己的国学素养。急也是急不得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