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六十一):年货 -- 本嘉明
恭祝大家龙年大吉,这是一个拜年帖。
既然是拜年,一年一次,那必须有点干货,就先说加拿大朋友关心的,房屋按揭利率这回事。
(一)
加拿大有五大商业银行,按资产规模排列,分别是皇家银行(RBC),道明银行(TD),丰业银行(SCOTIABANK),蒙特利尔银行(BMO),帝国商业银行(CIBC)。再加上NATIONAL BANK OF CANADA,这六间银行占了全加拿大商业银行业务的90%以上。
加拿大人口比较少,ZF作风朴实,所以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说,五大银行自己的全国经济分析团队,经常比联邦政府和央行要更精准(无非谁在软硬件上花钱更多罢了)。曾经有一次,联邦统计局刚发布全国各省的经济数据,就被商业银行的分析师捉虫,中部某省数据有误,统计局不得不在一周内收回重做。
这五大,央企的味道非常浓,比如在本次金融危机最烈时,五大坚持不瘦身不裁员,不给ZF添麻烦,中国的民企哪个有这个觉悟?
同样,领了央行的精神下来,谁带头转化为行动,那也是有先后的,跟我们中国人请客时的座次差不多。具体到房屋按揭利率的变化,业界的潜规则,是只有RBC和TD可以领跑。
而这次把5年期固定按揭利率下调到2.99%,是BMO领跑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RBC和TD慢了一拍,可能的原因,一个是各自内部作业流程,比如人事变动等带来的短暂扰动;第二是这两位带头大哥比较稳健,鸡血消息你先上。TD跟进公布的,是4年期固定利率为2.99%。
我个人认为BMO是偏激进了。当然,如果把按揭消费者同银行之间的游戏看作是零和游戏的话,这个时候私人贷款者在BMO固定为2.99%是合适的。但你自己现在没有房贷,以利率低为主要理由而去购房的话,就不够慎重了。
因为加拿大的特色,就是按揭利率高时,则房价必低,反之亦然。现在的特低利率,支撑了高房价。但利率是可调的,买房时的房价是一次性对你有效的。因为将来必然会调高的利率而迁就高房价,是不理智的。
所以如果读者是在加拿大已经有房贷的话,现在锁定在5年或4年上,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个人更建议你维持浮动利率。
如果我看得不错的话,至迟到二季度,各银行的浮动利率也会下调。浮动利率本来就比固定利率低好多,何必搅5年4年那趟混水?
(二)
正事说完,吃吃喝喝上年货啦。
北京时髦女青年,1956年
法国时装模特儿在伦敦的发布会上,1957年
苏联时装表演,1959年
(三)
更猛的,神风特攻
青春想来撞俺的腰
受训的孩子
黄河黄河,你左侧有个上访刁民,赶紧拦住!
一听说吾们直播春晚就跑来硬挤啊,票涅?
------大哥,DF21也有哑弹?不能吧?
------人家客气,先来个水泥训练弹练练准头。
“樱花”牌滑翔特攻机,摩托骡拉的意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平时看本大文字,获益良多,新年上来冒个泡
顺便做个板凳
祝大家新年好
龙年大吉大利,万事水到渠成。
加拿大业界有个笑话,说TD的CEO克拉克(Ed Clark)对负责精算和调整房贷利率的副总说:你神马也不用干,只要每分钟盯着RBC的利率部门,看有消息就跟,就可以了。
当然不是那么回事,这两大银行的利率部门都非常强,因为央行非常注意听取几家大银行的经济分析意见,这是争夺国家金融话语权的大事情。
目前的央行行长Mark Carney也很聪明,Ed Clark一度想让TD的首席经济分析师专美于央行的坎尼行长,而坎尼来者不拒,但同时又非常倚重丰业银行的分析意见,在大银行和小银行之间保持政治平衡。
在这样强大的精算部门面前,消费者要想占银行的便宜,是基本不可能的。只能说,同样是房贷借款人之间比,有些人有心,就比较划算。
那么作为国家领导人,要怎么与民休息呢?就是如果经济模式A,是高利率低房价;模式B,是低利率高房价。那么如果领导人有能力二者选一的话,最好优先考虑模式A。
就是说,普通人自住购房,在模式A比较有利。房价低,则借款额小,虽然利率高,但借款长达25年,就算5年一个定期(其实10年固定也有,你去银行问好了,就是没有人会忽悠你去买),那也要有5个周期。这5个周期里,你点儿再背,三个周期是高利率时期,那还有两个周期是利率下滑的。逢到高利率周期,不要慌,节衣缩食追加还贷,比投资任何理财产品都强。
相反的,如果在模式B下买房,初期的每月还款额同模式A是一样的,但5个周期里,能保证几个周期是低利率?到葡京VIP赌钱你敢连押5把小吗?
作为国家管理者,对于银行利率是要非常慎重的,牵扯面太大。目前中国的银行基准利率,不是随便可以下行的,那么政府调控房价不松劲,就是非常大的惠民之举了。房,是老百姓最大的消费和心愿了,房好,神马都好。
祝愿中国的董事会继续办好人民交代的工作,没有什么大失误。
Mark Carney
Ed Clark
合家安康,快乐幸福!
祝本大龙年大吉。
那么现在如果注定连续几年低利率,要买房的孩子们岂不是要跟银行耗下去,搞论持久战了?
解得了这个问题的,那就是财神爷了。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
所谓“高房价-低利率”,这里面的房价,怎样定义为“高”?比如说温哥华和多伦多,十几年来房价只有更高,没有最高。所以拿历史上的房价跟眼下的房价比,就是说拿房价跟房价比,你无法判断最高点在哪里。同样,拿利率跟利率比,你无法判断最低利率在哪里,会低个多久。唯一可行的判断方法是,假设你现在要买房,那么拿目标房价(对应的房贷额),以目前的利率,算出25年的每月供款额,然后看你能否承受。如果勉强承受,就有问题了,因为利率在这25年里必然会涨,过劳病在这25年里,也始终在威胁你。
但这里面也包括许多有趣的插曲,比如房子可以出租部分来赚钱,或者不几年就卖出赚差价。所以这样泛泛而谈,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有一点我同意你,在加拿大低利率会维持一段时间,4到5年,这你从TD,BMO敢于推出4,5年的固定2.99%,就可以证实了。
大约15年前,多伦多(或者说整个加拿大)就是“低房价-高利率”,房贷利率达到12%以上。但这种时候一般经济状况也比较差,人均收入低,所以房价卖不高。这种局面,对于有手艺在身肯吃苦上进的年轻人,确实是购房的好机会,不过可遇不可求。
普通居民要买房,跟银行,跟经济大势耗,是毫无意义的,你的人生才几年?耗不起啊。就算明明知道吃亏,你敢于“不及时吃亏”吗?刚需哪里来的?
不是央行bank of canada.
另外BMO排第五,CIBC排第四
第六是national bank,加上它也可以合称“big 6”
但这个前五排名,是根据市值排列的。可能你的计算口径不同吧,能否说说你的根据呢?
多谢指教。
还在三年前的印象中,没想到CIBC收美国拖累影响太大,已经营收都到第五了,员工人数也被BMO赶上
技术上有独到之处。但2008金融危机,CIBC吃的苦头看来比较大。
比较令人称奇的,是加拿大各大银行在危机前没有深度介入次贷产品,当真是坐怀不乱啊。
CIBC得到优待,就比较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