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嫁衣神功”——工业化后发国家的破局之路 -- relishi

共:💬101 🌺444 🌵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彩电

是70年代末,在北京一个军队大院里,和父母去拜访老妈一个远亲,这对夫妇是解放军里从事文艺工作级别比较高的人,他们住的单元房间数超过5个,有勤务员。他们楼里有电视室,里面有一台彩电,我在里面看了一个话剧“刘胡兰”。他们自己家还没有彩电。

这个对照你这个1978年的全国3800数字,很大一部分就是“提供”给当时的党政军首长的。

当时彩电价格在千元以上,一般人收入自己根本买不起。

家园 中国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和朝鲜关系很好

两国领导人互访很多,老邓就78年和82年两次访问朝鲜(82访问朝鲜是老邓最后一次出访其他国家),后来胡耀邦和赵紫阳也访问过朝鲜。这期间金日成来华访问也有几次。而且朝鲜的文艺代表团访问中国也很多。中国当时进口了不少朝鲜的电影电视剧,根本没有韩剧。

中国当时和韩国一直没有外交关系,中国的媒体在中韩建交前一直称之为“南朝鲜”,媒体对于全斗焕政权镇压人民的报道很多。大陆和台湾关系开始实质性改善还是87年。很难想象这以前大陆和支持台湾的韩国有什么私下外交来往。

70年代末中国上黑白电视不上彩电,实在是成本和价格问题。当时中国职工人均月收入不到百元(很多人就几十元),彩电价格在千元以上,一般家庭根本买不起。至于黑白电视是不是用了三星技术我不知道。但是中国当时如果引进技术,有日本西欧可以选择,政治上没有问题。如果是用了三星,那应该是对方给了白菜价格。当时中国人如果崇洋媚外,媚美日欧还说得过去,哈韩还不至于。

1992年中韩建交,同时韩国是跟台湾断交了的。在网上“逢邓必反”的人那里,成了外交失败。

外链出处

断交16年来 台湾对韩国的爱恨情仇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星岛网讯】韩中两国建交已有16年,但从台湾的角度来讲,韩中建交意味着韩国与台湾的断交。韩国战争当时曾派特战人员支援韩国的台湾,直到现在仍对1992年断交当时的背叛抱有“怀恨之心”。但随着韩台湾之间贸易额的增加,双方正在努力“重修旧好”。

  韩联社报道,韩国1992年8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同时,与台湾全面断交,因此一度还被台湾称作“背叛者”,并遭到了排斥。由于事先没有向台湾通报韩中建交计划,当时一些激进的台湾民众在韩国大使馆前焚烧太极旗,并抵制韩国商品。

  韩国与台湾的矛盾还在3月14日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棒球最终预选赛,韩国队与台湾队的比赛中也有所体现。台湾球迷挂起对韩国具有敌意的条幅,裁判也吹起了“黑哨”。

  台湾人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当时,始终为与韩国队对阵的欧洲队呐喊助威。

  台湾一直想加入联合国,但韩国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表示反对,这让台湾人更加恼火。另外,由于中国施压,前去参加李明博总统就职仪式的台湾立法委员长被拒绝出席,这种耻辱也深深伤害了台湾人。

  在餐厅遇见的黄某(41岁)表示:“断交以来多次对韩国的做法感到很不愉快。直到最近,韩国仍然很不顾及同样是小国的台湾,和台湾人的感受。我们对此感到很生气。”

  随着断交以后反韩情绪逐渐减少,韩国和台湾商定建立非正式关系,目前彼此设立代表部,但仍仅限于经济和文化交流。

  这当然是由于韩国同意了中国提出的“一个中国”的主张,并将台湾看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

  1999年9月台湾发生大地震时,韩国在提供救援物资的同时还派出搜救队,救出被埋的儿童,并支援了灾后重建工作。此举多少缓和了台湾人的反韩情绪。

  此外,韩剧及流行音乐等“韩流”文化,在台湾受到欢迎,也对消除反韩情绪起到了一定作用。2002年12月大韩航空包机开始投入运营以后,之前封锁的航运也得到恢复。

  在韩国艺人访问台湾时,台湾的报社和电台都会前来采访。

  虽然韩国与台湾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双方实质性的经济合作规模却比过去有所增加。2006年,韩国与台湾的贸易量同比增加17.8%,达到223亿美元,相互成为第五大贸易对象国。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230亿美元。韩国主要以半导体等电子产品为主,对台湾实现贸易顺差。

  断交前,韩台互访游客超过40万人次,但断交后,由于航班停运,韩台互访游客减少了一半左右,而现在韩台互访游客达到70万人次,双方的人员交流越来越密切。

  去年,韩台主要城市之间每周运营114次航班,访台韩国游客达到22.6万人次,访韩台湾游客达到45.7万人次。

  台湾专家指出,考虑到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地位、影响力、经济规模和对朝影响,韩中两国关系将更加密切,但韩国政府应在国际舞台说服中国政府,扩大台湾的非公开外交空间。

  台湾中央研究院主任吴玉山表示:“韩国和台湾在此次大选中都选出了重视经济发展的总统。如果马英九通过改善两岸关系,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韩国和台湾的关系也将得到巨大改善。”

家园 计划性没什么不好啊。我大学学过经济,不用你给我普及,谢谢

而且我显然不是弗里德曼的支持者。

“他的这些产业在外国市场上都不断的扩大份额,怎么在本国就会荡然无存呢,说得这么夸张好干什么呢?”---韩国很显然在其重工业发展初期给予很大补贴。直到现在,他们的产品能够在海外打开并扩大市场,出口补贴也是一个重要要素。韩国国内汽车市场现在也不敢开放,他们国内市场上的国产车可没什么补贴,完全就是价高质次的代名词,开放了不叫日本车弄死才怪。韩国的汽车、造船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现在部分能造血,不带表当年就不吃高额补贴。

“哪个发达国家不是这么做的?难道发达国家的政府的智囊都像中国的蠢袋子一样不知道政府扶持的必要性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反对政府扶持了?

“是吗?有多长时间没有造血功能?韩国造船业不很快就开始出口---猛烈的出口,韩国汽车业不也是很快的开始出口,韩国机床不 也至少在产量方面迅速超过了昧国?韩国三星电子不也是迅速的崛起为世界电子巨头,韩国造船业,汽车业,机床业,三星电子不能自我造血的时间有多长,真的很长?”---原来出口就等于造血啊,你没和韩企打过交道,国内出口企业什么德行没见过啊。没出口补贴、退税,几家能够谈得上真正盈利?我和现代、起亚、三星都打过交道,原来做会计师的时候做过他们的审计。他们的产品老实说比日本货质量差些,可价格也比日本货低多了。韩企的生产经营成本并不比日企低多少,有些产业甚至还高于日企,这么大的价格差距只能用政府补贴来解释。

咱观点如果不同的话,认真讨论好了,用得着这么阴阳怪气的吗?

家园 这个link你也可以看看

外链出处

这个是70年代-80年代上海市场上国产黑白彩电的价格。当时上海是中国电视机的重要产地(上海的几家大厂当时远远超过长虹),不少产品用过进口显像管。比如70年代黑白电视还有大屏幕的,用过罗马尼亚显像管。也进口过东欧国家的黑白电视。提到过使用过日本的显像管,但是没有提到韩国。是不是韩国生产通过贴日本商标进来,不清楚。但是作为生产的器件,如果从一个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直接进来,质量怎么保证,我很怀疑。

下面是三星的介绍。虽然有些地方写得不清楚,但是三星出口彩电比较早应该是事实。

外链出处

LG

外链出处

从这两个企业的发展来看,人家韩国60-70年代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

家园 不仅仅是造船,还有汽车,电子等等

我不是汽车行业的,有些细节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大学里的博导老师说过这个问题,70、80年代美国汽车被日本汽车打一败涂地,于是美国汽车被迫开始向日本汽车学习,研究自己落后的症结所在,研究到最后,竟然归结于文化问题。没错,美国人有自己的文化,不可能最后把自己的文化也改变了。但把问题归结于文化,显然是推卸责任的表现。

河里的本嘉明兄也研究过这个,但结果却是,美国工程师在日本设在美国的工厂里学会了“持续改善”的技能,甚至养都成了习惯,在家里减草坪也要研究如何“持续改善”。这就是学习有效果,最终改变了自身的好结果。

再比如说三星电子,整天大谈美国技术转移到韩国的事实,虽然可能也是事实,但显然也是在推卸责任。很明显,三星电子的崛起,是对美国电子全方位的威胁:芯片威胁英特尔(三星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手机威胁苹果(三星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内存、显示屏等等无数技术产品更是不用说。真不明白韩国把这些真金白银的高科技行业都抢去了,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即使美国金融资本间接得益,但对美国整体而言仍然是重大利空。

家园 您很确认美国对菲律宾与对韩日的支持是一样滴??
家园 基本在扯淡

我以前的文章

长虹早期的情况

链接出处

三星早期的情况

链接出处

家园 谢谢分享意见,继续简单讨论一下

韩国的工业缺板多了,比如火箭和航天器基本是印度水平。

你是否同意韩国的经政军基本受美国控制?这种局面换作中国人在我看来感情上无法接受。

美国对中国推销类似技术同对韩国的技术支持绝不可混为一谈。仁兄不了解美国,或者说整个美元经济圈对中国技术封锁之严苛。美国对日韩的技术支持产业转移和市场开放是外因,日韩的正确经济战略是内因,两者都是日韩战后经济奇迹的必要条件,无视美国的扶持和无视日韩本身的奋斗一样偏颇。

仁兄言美国为昧国,我也同意美国是中国根本性的敌国。不过似乎仁兄相当轻视美国的技术实力和能量,至少从我对美国的了解和观察来讲,是有悖事实的。

家园 这不是什么天使魔鬼的问题

至于昧国向韩国的喂奶,你也把昧国说得太天使了吧。

大国在势力扩张的时候,都会给小弟们打气喂奶壮胆。但是在衰落收缩的时候,同样会首先宰杀小弟,兔死狗烹。现在韩国是个被宰杀的阶段,这一切早在当小弟,被喂奶的阶段就决定了。不是本性天使还是魔鬼,而是国际政治就这么个玩法。

或者说得文雅点,战后日本韩国的经济崛起都得益于美国的扶植,这你不反对吧,能探讨的无非是扶植力度的大小。扶植是要求有所回报的,只不过韩国那个小身板,当年美国一个小拇指能把他的腰撑起来,现在全身都回报回去也未必能塞满美国几个牙缝。

家园 韩国的成功依靠的是以我为主,中国的崛起也需要以我为主

就好像中国的航天业遭遇到西方国家的封锁,只好以我为主的进行发展,结果反而发展得更好,而中国的飞机制造则总是企图获得他人的技术援助,以他人为主,结果尽管得到了一些的技术,但是成就却差了很多。

韩国相比于中国,显然在汽车电子等产业发展得好了不少,那么原因在哪里呢?

一个是韩国的发展模式--集成化的发展模式相对于中国的分散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重复建设小而全的基础上的恶性价格战,接着是韩国政府的有效的支持,另外的一点就是在面对外来技术,外来资本的时候采取的是以我为主,而不是如同中国的合资,结果把技术发展的主导权拱手相让,发展的路线被外方掌控。

中国的航天产业的成功说明,只要以我为主,那么即便是没有多少的外来技术的交流,也是能够成功。

而中国的汽车业,电子业,飞机制造业等等的挫折则说明如果不以我为主,即便是你引进了多少的外资,牺牲了多少的市场,美其名曰市场换技术,那也是没有多少用处。

所以,我们应该认为韩国的成功更多的是他们以我为主的成功,而不能把成功的主要因素归结为昧国的技术出口。

这里说明一下,我使用昧国这个词语,这里的昧是动词,而不是形容词,所谓昧国,指的是愚昧他人,他国的国家,而不是愚昧的国家的意思,这个国家自从里根时代开始就走上了依靠投机性金融以及伪经济学,伪政治学对外欺骗的道路,他们大力传播他们为其他国家量身定做的伪经济学,伪政治学,愚化全世界---当然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例如1991年,他们欺骗俄罗斯搞休克疗法,以后,对每个发展中国家,全部是给出休克疗法的建议,今天中国经济的困境的根源就在于对昧国的经济学欺骗失察。

至于韩国受昧国的控制的程度有多大,这个很难以判断,韩国方面并不太需要依赖昧国,而昧国要控制整个东亚首先要控制中国,那么他们需要韩国这个跳板,而韩国方面的人士对于昧国的金融侵略有多少认识,这个我不清楚,与韩国类似的日本,至少有日本鹰派指出了昧国对日本的金融侵略的事实。

现在的韩国和日本,我的感觉是,一方面在经济方面,他们无法脱离由昧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尽管对这个全球经济体系,特别是华尔街所主导的金融秩序非常的不满---特别是日本,但是他们也认识到昧国在一定程度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他们也认识到昧国想要再次回到二战以后的雅尔塔体系,即昧国控制整个中国,整个东亚的局面,昧国需要他们作为向中国进攻的桥头堡,他们目前也只能顺势而为。

韩国和昧国的关系,日本与昧国的关系,可以参看伊拉克政府与昧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同样是昧国军队占领,为什么,韩国日本的经济表现蓬勃向上,而伊拉克阿富汗则一直陷于战乱当中,主要还是韩国日本以我为主,采取了一套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路线,其政治经济路线与昧国的政治路线相当的不同,例如两国在战后基本上是一党制。

所以,我们不能忽略韩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独立性,不能盲目的认为这两个国家就是昧国的走狗,以日本而言,在昧国的日元升值的不断的压力下,日本采取了日元与人民币直接流通的举措,可以说这是他在金融领域的一定程度的反击。

至于昧国这个国家,我认为第一

他的基础科学还是比较发达,这得益于他的相对灵活的学风以及昧国历史上的资本优势而对科学技术的资助的雄厚的资金

第二,昧国的基础产业在不断的空心化

第三,基础产业的不断的空心化,必然的导致高科技越来越失去基础,因为高科技本身还是需要建立在精密零部件,而精密零部件则需要整个基础产业的支持,这也是目前占了昧国制造业半壁江山的军工制造业不断的出质量问题的根源,因为基础产业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能力下降--苹果公司目前依赖于国外的零部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是个人不认为这样的成功可以延续多久,等到人们的好奇心消退了以后,关键还是要质量说话,而自己掌握制造产业链的企业更可以保障自己的产品的质量

家园 我不认为韩国日本的崛起是因为昧国的扶持

我认为这是很多人的一个根本性的误区。

从二战后的经济历史可以看到,日本经济走出萧条了以后,首先迅速的在钢铁造船业迅速的领先,以造船业而言,自从日本造船业50年代崛起了以后,迅速的把世界第二拉出一半以上的距离。

日本钢铁的成功也差不多类似。

实际第一可以是被扶持出来的吗?

如果说日本和昧国的关系,显然没有膺国与昧国之间的关系的紧密,那么为什么二战以后膺国经济一直停滞,一直被人称为得了所谓的“膺国病”呢。

以造船业而言,昧国不仅没有办法把膺国扶持起来,恰好相反,他们想方设法的想把自己的造船业扶持起来,他们的经济参谋可不是中国的蠢袋子那样以为造船业是夕阳产业,他们知道造船业是一个拉动众多上游产业的关键性行业,他们给船厂造条船补贴半条船的补贴,但是依然无法扶起他本国的造船业,以后在本国船厂失去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只好靠两招,一是带着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味道的琼斯法案,该法案规定在昧国内核运营的船舶不得在外国建造,不准为外国人拥有(从这个法案可以看出昧国人对造船业的重视),其次就是依靠军舰的制造来维持其生产线。

汽车业,电子业等等日本在战后同样也是迅速的崛起,实际上与造船业一样,昧国人后来都把日本人当成老师,努力学习日本的精益制造法。

电子业,愚蠢小猪的介绍说为了遏制日本的通用CPU和通用软件的发展,昧国人软硬兼施,最终迫使日本人退出那些领域,这才有了wintel的辉煌。

所以至少就造船业,钢铁业,汽车业,电子业等等产业来说,昧国对日本是模仿学习,打压而不是扶持的关系。

这些领域的技术革新往往都不是需要那样的一个点子就救活一个产业的超级创新,而是依赖于在对生产现场的不断的改良,不断的积累技术的进步,这个不是光靠买几个技术就可以做到的,需要的就是你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平台而持续的改进,而昧国企业则显然缺乏持续改进的耐心,因为那需要现场的工人工程师的持续不断的努力,而昧国企业文化则是高度推崇CEO的点子的。

家园 昧国造船业确实把学习日本失败归结为文化问题

我认为这倒不是推卸责任,问题在于西方人骨子里的高傲,他们很难从整体上接受至少在某些方面东方文化优越于西方文化的事实。

在1997年以前,世界学术界一直流行着一个儒家文化强于基督文化,至少儒家对资本主义的促进作用大于基督对经济的促进的作用的理论。

然后华尔街开始酝酿了一个反击,在1995年他们就让克鲁格曼写论文,说什么东亚经济奇迹仅仅是泡沫,但是其论证是很不严密的,1997年随着西方资本对东方的大举进攻,攻击东方文化东方经济模式的文章则甚嚣尘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瑞典中央银行纪念诺贝尔先生经济学奖的评奖委员会等组织可没有闲着,炮击东亚文化,东亚经济模式的理论文章不断出台。

家园 我不是回复给你一个人看的

关于机会成本的概念,显然不是所有的西西河网友都知道,所以我要反驳您的韩国发展成本高的观点,我要先给出机会成本的概念出啦,我认为这是必须的。

你是否认为考虑了机会成本以后,日韩模式还是高成本的呢?

恰好相反,我认为日韩模式是成本最低的中国计划经济模式抑制了企业自主权,成本更高,而印度等国家,猴年马月才能实现工业化,其机会成本近乎无穷大。

韩国汽车市场没有开放吗?它没有加入WTO吗

有补贴很正常,问题在于你确定韩国政府进行了高额补贴吗?放心如果是高额补贴的话,其竞争对手会起诉他的。

你不是说韩国经济发展充满了计划性,因此你认为不好是吧,通过计划来协调企业的发展,难道不是政府扶持的一部分? 你这不就是在反对政府扶持吗?

至于韩国和日本产品的成本的对比,我想提醒您一下汇率的影响,日元汇率不断升值,所以日本的生产成本很难与汇率不怎么升值甚至贬值的韩国相比。

我很赞同您的好好讨论的建议,我自己觉得自己已经是很认真的讨论了,有些问题您大概有些敏感了,比方我一提到机会成本,您就觉得我是在居高临下的对您进行普及,应该说咱们之间的讨论是平等的。

家园 不一样,对菲律宾更好一些
家园 不一样,对菲律宾更好一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