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高考!高考!高考!! -- 掉毛的天使

共:💬67 🌺37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何止是高考有这种毛病

高考过来这么多年,看如今的高考作文,真的不知道如何下嘴了。

其实中国目前所有的考试,都存在和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相比之下高考还算好的。

家园 关于英语的地位(2)

另一方面,我也知道很多人发现 花了很多时间学的英语实际用不上。然而数学难道不是也有同样的问题吗?可能在很多人看来高中数学除了概率统计排列组合几乎就没有用得上的,而数学对孩子们脑细胞的杀伤力恐怕还要强于英语。

这些都是事实。我认为这其实是全人类的教育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教育中有很多孩子的时间是花在“陪太子读书”上。在学术和教育界混的时间越长, 我越深感这个问题的厉害(虽然我的屁股一直都是在“太子”这边的)。这个问题我有机会另写文讨论。

具体到英语的地位,综合以上两篇我认为鉴于其“陪太子读书”的性质比较明显,其地位可以有所降低;但鉴于世界现实和大潮流,英语的地位不能下降太多。至于具体的标准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在这篇文章里面能找到中学课程的有用性(1)我心目中较理想的中学课程排序

家园 基础教育无需和现实太过紧密

课程改革是必要的。但是不是往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方向改。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锻炼能力。具体的知识内容重要嘛?相对不重要。基本的知识储备是必要的,但是知识本质上是试金石,用来试出人才水准的高下的。

高考制度则是绝对必要,这种制度不仅仅只是选拔人才的手段,同样也是调和社会矛盾的手段。点招这类的妖孽实际就是在把招生变成新九品中正制。

这种制度的根本在于保证基本的机会公平,保证底层上升的通道,其作用是全局性的。因此既非为了培育天才,也不是为了杜绝次品,而是整体提升国民的教育水平。

如果仅仅个别残次品就去否定这个制度本身,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了?如果不能证明这是由于系统性偏差所导致的结果,那么有什么理由去质疑这个制度本身?

由于某些个体性悲剧就质疑高考甚至教育体系本身,是我自小听了无数遍的、缺乏系统性视点的陈词滥调。

家园 一些个人意见

体育可以加, 但不适合计入总分, 设定一个达标线即可, 作为允许参加高考的资格认证, 并给考生多次考试机会.

语文作文应该大改, 取消现在的800字60分的高自由度大作文(应该还这样没变吧?). 原因简单来说, 这么多年来, 没见过自身有价值, 或能证明作者语文水平高的高考作文. 应改为两到三个实用性强, 要求明确的小作文, 例如说理/驳论, 报告/书信等.

英语仍然不可替代. 实际上我不觉得现在的"哑巴英语"有太大不妥,在现有条件下, 以大部分地区的教育师资、预算, 也很难有多少改进. 毕竟大部分人不太会有和老外口头交流的需求, 但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 对大部分学科想正经做点学术的大学生是必需的. 不是说英语就比汉语高级,而是学术信息就是多以英语为载体,现实如此而且看不出几十年内会有变化. 其实还不光学术信息. 英语阅读没障碍能看wiki看原版新闻的人估计也能少受很多忽悠--网上多少谣言都是假托英语材料, 绿和就经常干这事, 发个微博说国外某某研究又证明了它啥观点, 还给个国外链接, 实际上链接过去那新闻或论文的观点是相反的, 它就是赌大部分人看到鸟语就自动跳过.

家园 这个弊端跟高考无关,只有人数多,能考上的少

什么都白扯,肯定都这么激烈

家园 高考话题要讲起来可就没完没了了

就考试目的来说,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归根结底是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造成的。当前形势下,除了某几个城市,相当一部分值得继续深造的高中毕业生没有足够机会进入大学,只能用这种越来越偏的题目来选拔。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就没有必要考这些“杀龙”的记述了。就拿我家乡来说,独立命题,一年比一年简单。有人说这起不到选拔作用,实际上我觉得是根本没必要进一步选拔。从前,考到600分以上才能上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每年只有数百名额。现在,大学水平、数量渐渐提高,即使每年数千人达到此分数线,也有足够名额给他们提供教育。当然,这只是局部地区的情况,全国范围内,恰恰相反。

说起来,某些重点中学反倒喜欢偏题、怪题,因为这样才能拉开档次,出状元,为了得状元,就要做高精尖的题目,这样当然不是教育的本意。现在题目简单了,基础就更重要,更多的人有可能得状元,当然他们要付出的是近乎变态般熟练的掌握基础,这也不是教育的目的。所以,状元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把它作为目的,就更不可取了。

家园 科学学科本身都是脱离社会的,这必然反映在高考中

至少理科是这样的。

楼主提到

中学的教育,已经脱离现实社会太久了。

其他地方也有对“脱离社会”“缺乏动手能力”等的控诉。

但我想指出这个问题的复杂性:理科教育 大概不能以“联系生活和社会”以及“培养动手能力”作为主要指导思想。

高考是为大学选人,各学科本身的体系要求其教学有相当的脱离社会性。如果和社会结合很紧密的搞教学,那恐怕更适合职业学校。

那么中学的教学和考试内容是怎么确定的呢?请看我的下一贴。

家园 关于中学课程与高考内容:大学之手

中学的教学和考试内容是怎么确定的呢?你也许会说除了选拔性的要求 主要就是基于教学大纲。那么大纲又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中学的理科课程内容设置(比如说教学大纲)从来就不是中学老师和家长说了算的我国的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框架应该是模仿前苏联(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选择。苏联日本等国的基本框架我知道都是由大学者亲自打造的。由于苏联日本是后发国家,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参考了法德等先发国家的材料。而这些先发国家的框架我怀疑也是由一线学者确定的(不过我没有去查资料)。

发达国家中 美国算是一个怪胎。美国的大学学者们 对中学理科课程内容设置控制能力似乎不那么强,也长期没有统一细致的大纲。但这样的结果就是美国的中学理科教育史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大折腾和各方争夺主导权的恶斗,著名的有轰轰烈烈开始但以惨败收场的60年代“新数学运动”和90年代斗争公开化的“数学战争”等。战斗至今没有结束并绵延到了大学低年级教学领域,比如最近 美国数学会 对奥巴马政府关于改革大学数学教育的激烈抵制(我有一种又要瞎折腾的不祥预感)。美国的孩子为美国中学教育的不稳定不成熟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批学生的科学梦就在恐怖的大学“数学死亡行军”中破碎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纽约时报的这篇长篇文章以及之后的上千条发自肺腑的控诉和论战Why Science Majors Change Their Minds (It’s Just So Darn Hard)

我讲这些 就是为了指出中学教学与考试中的一些让中学老师和家长感到不满不解的方面 其根源实际上是在大学里面。简单的说,大学要求中学的孩子们花很多时间“陪太子读书”。这里面有很大的不公和浪费,但不这样做 科学传不下去。而高考作为大学的选拔考试必然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脱离这个背景来指责高考和中学教学的问题,是很不全面的。

家园 高考是现阶段最公平的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

现阶段,高考是最公平的一种分配高等教育资源的方式。废除高考,或者弱化高考,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把教育资源集中到现有的既得利益阶层,比如,现在的各个大学的所谓自主招生。

你提到的几乎所有问题,其实和高考本身都没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高教资源的供需紧张。

通宝推:南寒,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特别是从我上中学开始鼓吹的应试教育扼杀天才的舆论

现在真是觉得很荒唐。天才本就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浑然天成。教育本来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培养天才而生的,而且也无法培养出天才。即便是导致个把“天才”夭折,又能如何就整个系统而言没有什么损失。无论如何按照概率,总归会有才智超拔却又善于考试的天才通过高考制度这道关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成为顶尖人才。

这种扼杀天才论恰恰就是落实点招的滥觞。而点招现在就变了裙带关系的交易场,哪里又是为了选拔“天才”?

家园 高考不检验心理素质和抗打击能力吗?

我怎么觉得高考是心理压力最大的考试呢?

再说,连高考复读都能抗过来的孩子。你还怕他/她将来有心理素质不过硬的问题?

再有,独立生活能力差,恐怕和这一代独生子女有更大的关系。

不要什么板子都打到高考头上。

家园 理科是这样,严重的是文科

听过很多政治老师的科,水平真的不敢恭维,有些时候其实跟老师的水平无关,跟课本的关系更大些。理论和实际差的太远了,有时老师没办法,只能教学生死记硬背,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法。

家园 回homer:关于体育

其实我觉得中学生的健康问题真的是个大问题啊,已经严重到了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地步。记得不久前的中年科学家猝死,很多就是因为缺乏锻炼。

我们学校开运动会,就发现普通学生的百米、千米成绩越来越差。

为什么想把体育考试成绩加进高考,就是为了提高各个学校的重视程度。每天跑个30分钟,比什么锻炼都要强,特别是青年时期,这是为一生的健康打基础啊。

现在的体育达标年年都在搞,但是效果太差了。学生一周才2节体育课,平常锻炼的时间根本不够。像体育达标,我所在的学校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不达标的。

这个问题真的值得高度关注啊,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我应该对这个问题有发言权。中学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从7点(有的更早)起床开始,然后早自习,然后上午4节课,然后下午3节课加个所谓30分钟课外活动,吃了饭就是3节晚自习到10点,高三的4节晚自习到10点半,这个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椅子上。

这么长时间的坐姿难道对发育没一点影响?恰恰中学6年是长身体的时间,对人一生的影响巨大。把1500米加进高考成绩,一是逼迫学生多跑步;二是要求学校严厉的逼迫学生多跑步。学生吃这个苦我觉得非常应该。

特别是以后进了大学,网络对孩子的吸引力巨大,有了空闲就坐电脑前,谁还锻炼啊。

为什么选跑步?因为这个运动不要太多技术,谁都会;场地什么的也没限制;何况什么锻炼方式都不如跑步有效。为什么选考1500米?因为这个距离不长不短,刚刚好。太短了,不好记分,比如100米,往往几个人就差几毫秒;太长了,学生也吃不消,比如3000米,跑趟下来累个半死,没法学习。

还有,跑步这个锻炼方式对孩子的什么厌食啊,挑食啊有奇效,几圈跑下来,包你吃嘛嘛香,这样,营养的摄入也有保障。

还有,如果不计入高考总分,这一切就都没有用。初中升高中的体育达标也好,高三的体育测试也好,根本没效果。给考试的体育老师给包烟,或者仅仅装根烟,把B改为A等等一切不是问题。这个我见的太多了。

通宝推:板砖黄,
家园 回复:张lini

“体育考试是不是容易作弊?--- 全程追踪,哪里看得清谁是谁? 而且具体操作起来很花钱?”

这个真不是问题。现在国家对教育投入还是很大的,我所在的中学原来的房子拆的差不多了,全部重修。包括5年前才修的比较漂亮的2栋宿舍。加起来有2栋教学楼、4栋学生宿舍、一个体育馆、1栋办公楼。全部国家拨款。

比较好的摄像机学校有4部,只要体育场架个环形轨道,搞个运动车,上面架个摄像机,出发点一个,终点一个,半场一个,轨道车一个,一次跑20个学生没问题。

家园 文科与联系实际

历史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告知孩子发生过什么事。另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些事的诠释 则有很大的政治因素。政治则整门课都有很强的政治性(废话)。

很难指望十几岁的少年们能以全面而有批判性的水平来理解政治, 这时怎么办?要不要赤裸裸的将政治和社会的基本而残酷的真相全抖出来(为了不脱离实际?),还是有所修饰遮掩?我个人是喜欢亮真相,但我也承认很多人(包括成年人)很难也不愿意接受一些残酷现实。人们可能也不愿意看到十几岁的少年眼中(关于社会)没有什么 有些理想化但美好的东西有所折衷在所难免

其实在讲政治的坦率性方面,TG 已经做得不错了。虽然有一些诸如关于共产主义的幻想等让人觉得很遥远的东西 但也有很有力的解释历史和当代的思想。比如 TG 老早就讲了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国家的基础不是啥社会契约或者上帝旨意下的天赋人权,而是暴力工具;西方的政治体系首要的不是选举民主和权力制衡,而是资本控制;资本主义很难克服经济危机等等。理论和实际差的太远?光从没有带着颠覆任务的讨论政治经济的论坛上 找些材料 恐怕就足以让孩子们体会这些理论为什么是有用有力的

再加上中国社会总体上 实用为先 去意识形态化程度较高 开放度高,浸没在社会中的青少年自然可接受多种思想的冲击。平心而论,我觉得 中国人真心痴信某种意识形态的程度 和 观念脱离实际和世界的程度 要低于 意识形态化程度较高的(比如说)美国人。

至于死记硬背的问题,如果这就是应对考试的不二法门,那么什么课本都逃不掉这一条。恐怕怪不到教材头上吧

通宝推:晴空一鹤,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