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整理】滑向混乱的美国 -- 联储主席
当然“现代化”的标准可能不同。我的标准是主要靠经济工业实力打败对手。美国内战开始的时候,南方没有真正认真对待,很有点游戏的味道。但后来打成了总体战。谢尔曼对南方的摧毁性打击可不是什么天真之作。美国人不是没有体验过,而是忘了。
军迷都算不上。
不过记得普法战争的时候,法军的火炮都还主要是青铜身管的前装炮。
可想而知发生在几年前的南北战争有多现代化了。
而且19世纪是科技,尤其是军事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以中国为例,如果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双方陆军实力还没出现严重的代差(本质上都是黑火药,前装填,实心弹)。英军是依靠海军的优秀战略战术机动性占了上风。那不过二十年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开花弹,后装步枪,中国正规军已经彻底没有剩算。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苗头应该是出现于普法战争,发展于布尔战争(密集步兵队形和鲜艳军服被彻底放弃),成熟于日俄战争(机枪巨炮巨舰三个大杀器终于都凑齐了)
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垃圾人口。。。。。。
汉语是一门很容易望文生义浅尝辄止的语言,好处是联想丰富诗性思维,坏处是极端强调语境,而不强调逻辑性的训练和语义的精确定义,所以成体系的语法规则一直没有明确。
语法繁复和单词巨量的语言,有一个功用就是,从硬记忆和精确理解能力方面筛选优秀者。硬记忆能力其实也是智商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汉语望文生义的特性就很容易造成非专业人士对专业领域的专业名词也敢插嘴,而理工科人士随便可以转文科。
看来墨虎提出的汉语不是一门精确语言,容易网文生意比较得到广泛的认可了。
不过,我不认为强闻博记只能在汉语中出现,要说拼音文字几个字母凑起来,不是像汉语这样组词,拼音词汇量大更需要硬记忆能力。我举个例子,大家都学过英文,应该发现词汇量不需要很大就可以应付读报看电影,日常对话也可以。但是进入专业领域,或者甚至只是进行一些政经历史的对话,阅读小说,简单的说就是能与英文母语的人进行一场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对话,我们大词汇量就发现不够了,而且不是不知道,而是想不到用。英文母语的人用了,电影中看到了,我们才想起用,过一段又想不起用了。因此,老中说英文,包括老印在内,就算是英文流利的,说起来也是干巴巴的,说来说去总是那几个词。
我的印象中,就是英文为母语的人,也不是每人都可以做到,美国中学生那个用词量,比老中强点有限。但是,年龄大的,教育程度高的,社会地位高的人,明显可以发现用词量大的多。而中文从人民日报社论到初中二年级课本,用词量没有多大差别。遇到个名人或者领导,用词与街头小贩的习惯用语不同,但是数量没有太大差别。也许中国古人不同。
我这里说的就是,即使从应记忆能力去看,拼音文字为母语的人也不会比中国人差,因此这个方面的智力水平可以不计。
我们所说的中国人智力高,我想也是有所指,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绝对意义上的比较现在也没有这个手段,而且似乎也没有道理。只能说中西方人的智力各有所长,但是各方面都普遍比南亚非洲地区人高就是了。
这个各有所长,就是你说的中国人的联想能力突出,但同时逻辑思维能力弱。西方人的思维世界是乱中有序,而这个序是根本,一直到宇宙中都要找到这个序。而中国人的思维是乱才是永恒的,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从乱中寻找短暂的序,但永远不会抱着不放。
语言其实是智力的一个反映,而不是智力的来源,这个次序这个楼里许多人都弄反了,似乎争论出哪个语言高低就代表智力水平的高低,其实关系不大。但是从语言的确可以看出其智力特点。比如中国人的这个联想能力,也是智力中一个很主要的能力。这两天看“Godel,Escher,Bach“就提到analogy其实是智力的本质,那么联想能力是不是analogy的基础呢?
you?
放在其它那一个国家大家都明白了。也就是美国,才会有那么多人自欺。
也就是和同治回乱一个级别...
事实上,你还能找到比中华闻名更具有原创能力而又绵延到如今仍然让更多的人在接受她?
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已经可以没有困难的拿筷子吃饭了?
贵言论就是文化逆向歧视的典型了!
现在的美国还远远没有到越战之后的那种地步。
变化
中国目前没有看出来什么新的框架新的可能了,
要再出现一个毛主席才行。
但是目前的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最好的人才也不过是能背书的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