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英国的煤炭历史(读书笔记)(0)引子 -- PBS
东汉是地方财政自治的年代,当时地方人事也是自治的,郡守,刺史都是自己辟除(汉代名词,差不多就是现代选拔任命的意思)僚属,典型的就是出卖西川的张松,他是益州别驾,是刺史的最重要的助手,但这个助手是刺史自己找的,不是朝廷任命的.不止东汉,唐中期以前,地方的税负很大一部分自己使用.当时中国北方还土地比较肥沃(汉代,司马迁称关中,即今天陕西的土地天下第一),可以自足,漕运性质的大规模物资转运兴起于唐代(而且其主要原因是关中兵多,府兵服役家庭就要免税了.当时西北的凉州号称"凉州七里十万家",还是很富庶的)
宋代是中国财政全面中央集权的时代,当时政府每年转运大量物资供给京城汴梁,以及大量驻军的西北地区.宋代早期设立三司使这样国务委员级别的财政首长,理财官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宋代是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支配全国比较有效的朝代,北宋铸钱的规模甚至超过清代,明代远远不能比,南宋则基本是纸币制度了,除了早期的交子,还有关子,会子等纸币,宋代对纸币的信用还是很负责的,经常用朝廷掌握的物资和金银来平抑通胀.直到贾似道发疯 实行 公田制度为止,贾似道用纸币强制收买江南土地归公,试图建立政府的新财政基础,未几宋亡,只是便宜了接收的忽必烈.而人民痛恨贾似道切齿
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作了较为合理化的改进,所以清的财政制度较明远为合理,康雍年间对铸钱制度也作了改革,此后直到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钱比例基本稳定(这一段也是清代最富强的年代,约60-80年).清代的财政 预算完全用银,地方税负统一为土地税(摊丁入亩),而以盐税这种其实是消费税性质的税种予以补充,鼎盛之时,年财政收入6000-8000万两白银,而国库充盈,也有这个级别的存银.清代 对地方附加税-火耗也作了规范(火耗归公)
就治理水平而言,清采用明制而效果远好,满洲人以少数民族入关,暴力征服得天下,但国祚二百余年,治理也有其长处
中华民国,却客观上起到了类似的效果,当然在抗战前急就章似的法币改革却给了国民党一个聚敛的手段,这个手段在抗战初期还是起了点作用的.我的意思是,在一个国家不能控制自己的货币的情况下,越是卷入世界经济体系,风险越大,由市场自发形成的货币体系,只有美国这种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国家有利
明清政府的问题就是如此,流入的白银数量不是政府控制的
民国完全是因为自身的落后和脱节而躺枪。
相比之下,当年TG在陕北对边币的操控,不但甩南京政府十条街,即便是当时一流列强的顶级央行,也相形见拙。
我觉得东汉和西汉比,对外贸易会有很多变化,也更加重要,这方面想了解一下。在北宋时代,辽和西夏显然会把北宋的货物卖到更往西的地方,他们共同控制了北宋的贸易通道,但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能不能说,在北宋不能控制贸易通道的情况下,辽和西夏的强大,减少了在贸易中交买路钱的次数,在经济上对北宋有利?在海上贸易中,是什么时候开始以外国船为主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摊丁入亩对穷人是非常有利的,我觉得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不太愿意承认,不过也有副作用,那以后中国的经济好像是在往大而弱的方向发展,鸦片战争的失败也与此有关,你怎么看?
呵呵,我的问题有点多,希望你不会厌烦。
在经济增长的时候,市场需要更多的货币,增加纸币发行不会造成贬值,不发行反而会通缩,在衰退的时候的确是国家(或者中央银行)吃亏,所以现在的国家很难容忍经济衰退,即使轻微的衰退也会很危险。另一方面,如果发行纸币来投资,这些投资起到了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使产品更便宜,降低了物价,又可以发行更多的纸币,形成了良性循环,产生类似工业革命的效果也不奇怪。
哈耶克就算了吧,我觉得他是个知道1+1=2就想当教授的,理论解释不了现实也是别人的错,西方就是那么自以为是。
纸币本身并非就一定是信用货币——衡量信用的货币的关键标准是信用。
市场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不可能是事先乃至事后来计算,而是几乎实时的直接反应在每一次每一笔的经济活动与交易上,交易和经济活动的实质就是经过金融机构背书的债务、信贷、信用,来进行货币扩张。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信用货币并非纸币,而叫“银行券”。只有具备了通过央行以利率和准备金调整总体宏观信贷总量的能力,那个货币才能称为信用货币。可不管是北洋还是南京,整个民国的历史上就不存在法定准备金和基准利率这两个东西。虽然有名义上的中央银行,但其实只是一家名字叫“中央银行”的钱庄而已。
所以虽然表面上看,民国和当时的欧美列强都在采用金或银本位,但列强实际上用的是银行券。而即便后来有了法币改革,民国依然用的一种名叫“法币”的大明宝钞。
美国的统治艺术就是传承英国,学艺有不跟大师学,还要去学徒弟的道理么。
1.
"纸币本身并非就一定是信用货币——衡量信用的货币的关键标准是信用。
市场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不可能是事先乃至事后来计算,而是几乎实时的直接反应在每一次每一笔的经济活动与交易上,交易和经济活动的实质就是经过金融机构背书的债务、信贷、信用,来进行货币扩张。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信用货币并非纸币,而叫“银行券”。只有具备了通过央行以利率和准备金调整总体宏观信贷总量的能力,那个货币才能称为信用货币"
2.
the myth about US Fed qe=货币印出来
in reality, fed qe=fed balance sheet expands= composition of the "wells fargo" balance sheets, exchanging bonds for reserves=wells fargo has more reserves with interest on those reserves earned from fed, its use are "restricted", and "wells fargo" can not "lend out" reserves= no money printing (yes, a little leaking some where), qe=low yield, higher asset prices, not necessarily 恶性通胀.
罗斯巴德著,杨农译的。
这本书的主旨就是主张货币的完全市场化。货币退为银行券,银行券代表一定量的黄金。由各私人银行独立发行,实行100%准备金制度和自由银行制度。
理论论证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单个银行的客户有限性加上银行间竞争会淘汰信用差的银行,即不实行100%准备金的银行。
好处是杜绝通胀。中央银行制度具有天然的通胀倾向。
论证挺完善的,至少我这个经济学半吊子挑不出错。
唯一能指摘的可能就是,黄金产出跟不上经济增长。这造成提供技术进步的人其产生的价值被储藏黄金的人所分润。储藏黄金的人什么也不干就能分享一部分黄金增值带来的利益——只要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黄金自然越来越“值钱”。
我关心的是纸币的价值、发行和对经济可能的影响,因为你在上一个帖子里也提到这些问题,不知道这个帖子与这些有什么关系?金融业的细节实在是离我们太远,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一定要围着这些东西转。你认为有了法定准备金和基准利率就能创造奇迹?恐怕我不能同意,没有经济的发展,什么制度都狗屁不是。
就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货币数量要和经济发展匹配,只能采用以央行调节的存准制和基准利率的制度。而以纸币作为现代货币制度的表现,是一种非常误导人的说法,包括也会误导你对很多问题的理解。
另外金融离大家可不远,而且这个也不算是细节,是基本认知框架了。就好像牛顿定律对于力学来说一样。
但你这样说就本末倒置了。中央银行是个可以发行货币的东西,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我想这应该是更明显的事实。工商业需要投资,所以银行利率能影响工商业的发展,但这对农业国没有意义,你提到的民国正是这种情况,民国时的中国工业很少,虽然有一点发展,但越来越多的被外国掌握,我不知道银行能贷款给谁,对经济能有多少影响。存款准备金率作用更小,而且民国在银本位崩溃后,长期都是严重通胀,谁会去存款?准备金率能有什么用?再看一看现在中国的经济,在这样大规模的投资面前,利率和准备金率能算得了什么?
能不能说一下,这理论是哪儿来的呢?
虽然联储在不断放水,这个就是信用萎缩造成的,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从0607的7-8倍降到了4-5倍。
反过来也可以看到,伯南克还是称职的。如果不进行大规模放水,危机能摧毁大半个美国服务业和小半个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