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一次失败的宫斗:聊聊这次共和党的失误(一) -- Javacai

共:💬104 🌺662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参考两个社会的国情

(一)

加拿大医生的“产量”低,固然是业界故意为之,但政府肯定是支持的。

加拿大只有公立医院和家庭医生诊所作为医生就业的出路,安排一个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国家要配套大量资源;而且家庭医生每看一个病人,国家就补贴一笔钱,医生越多,就诊量越大,国家负担越大,既养不起病人,也养不起医生。目前至少有1/6的加拿大培养的应届毕业的医/药专业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一个原因就是纯国营的医疗行业不愿增加工作岗位。

家庭医生的收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的计算方式,死工资,适合居民少的偏远地区;第二种是固定工资外加按就诊人头算,等于工资加绩效奖金。现在安省居民多(家庭)医生少,多数家庭医生主动选择第二种计算方式。

复合计算,就要求家庭医生每天安排的预约病人要满档,否则就是浪费医生的时间,减少诊所收入。这带来几个坏处:

1,诊所前台小姐机械地给每个预约安排同样短暂的就诊时间。但有些病人检查的时间长,于是越往后排,下个病人等待的时间越长,始终是恶性循环,宁可让病人等,不可让医生等。

2,每个病人就诊,医生只肯看一个病症,加看第二个毛病已经很勉强;你说第三个,肯定要你再预约下一次。因为医生按就诊次数向政府报销。

3,就诊时匆忙敷衍。很多医患冲突,就是病人等2小时,看病才3分钟,医生连正眼都没瞧你一眼就埋头开方,哪里有“望闻问切”。病人说这里那里痛,都懒得叫你脱衣检查。

4,预约通常要提前3天以上。多数家庭医生全天的预约(尤其是晚上,即病人下班来看)是排满的,临时(非预约)进门求诊是不行的。通常你发个烧,给公司请病假后赶紧预约,今天已满,也得3天后去看,烧都退了。

5,有资格申请开诊所的医生数不够,安省有部分新来的移民无法就近参加到一个诊所里,就是说该诊所病人够多了,不收你,不建档。

6,大量的处方药品种,没有医生的药方,药店是不卖给你的,这使得家庭医生和医院医生具有垄断性权力。同时医生具有很高的社会信誉,在申请医疗补助甚至公民入籍申请中都能起关键“证明人”的作用。(这条不算是坏处)

但“免费就诊”(而且不是“先交后退”),在加拿大这是对的,充分落实了“免费医疗”政策。

(二)

反过来说,在医生的角度看,读个医学也很不容易,而且当医生有职业风险和自我心理压力,所以适当的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是应该的。否则尖子同学都去读金融卖赎罪券,那也不行。加拿大的“医疗资源控制”,就是迁就医生团体,使他们不为“销量”发愁,只要认真工作,就一定有足量的回报。

我的建议,就是在中国,把一些不喜欢在大医院的办公室政治里打混的青年医生,和退休老医生的潜力发挥出来,让这些有资质者挂靠一个规模企业(就是铺保,因为万一涉及医疗事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做担保),然后申请开办诊所。诊所收挂号费(诊金),由各地(市)卫生局按当地情况,核定一个挂号费最高限额(比如50元/次),封顶。在限额以下,各诊所自订挂号费,可以一天一变,一天数变,随行就市。上门出诊,另收车费。这样经过市场淘汰,好医生收费高些,仍可以满足生计。

这个“小诊所”的建议,同加拿大的全国一致体制是很不同的,其特点是:

1,拾遗补缺的辅助性质,只涉及“患者需求”的增量,不动存量,不影响现有大小医院,街道医院的业务量,你们大可以马照跑,舞照跳,请照吃,败照腐。

2,给出路。给3类“另类医生”出路:退休还有工作精力的;个性适合单干的;在医疗事故中受处分的。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家境不坏,不喜欢在大医院靠当学徒,擦鞋,慢慢熬资历熬职位;而有些医患冲突,从安定社会/安抚家属的原则出发,院方解决事端从快从重,有些医护人员是受了委屈的,而且戴了这帽子,以后在系统里怎么呆下去?这些同志,只要不是犯了大错误,那都是很可惜的,毕竟学业经验都来之不易啊。

3,尝试创新。中国人民的新三座大山,看病是其一吧?怎么解决,要靠多方向试探,摸石头。“小医院”一开始可以星星之火,以观后效嘛。

4,有其负面效应,比如不易管理,容易被社会上不良势力影响,甚至同流合污。

家园 别的地方不知道,宁波这里,医保卡历年余额直接就给你

打银行卡里了,可以当现金取出来,政府主导的,都不用套现那么麻烦了。

家园 分析得透彻

一开始就不看好共和党能这样搞下去,一定是越到最后越被动。

家园 呵呵,

你需要被非常有耐心的“电脑医生”事无巨细的问诊吗?

穷举法?不比下棋,有所谓最优解法和算法!看病时,在问第一个问题后,只有人脑才能更合理的提下一个问题!因为你用物法预期患者会如何回答医生的提问,举例,一小姑娘来妇产科就诊,医生一看化验单问“有男朋友了吗?”患者“......”人脑就能知道大概了吧。而电脑呢?它能理解吗?

只有人脑才能很好的辨别病人的语气、神态、心理活动、情绪体验等等等等,不要告诉我在医患沟通中这些都不重要!

家园 正是如此

我的观点是近未来不会有“计算机医生”来取代优秀的医生的!

就像高度发达的战争综合指挥系统(C4ISR)一样,它能取代人类指挥官的判断和决策吗?计算机不会知道对手会如何出牌!

眼下,高度开发的此类软件倒是可以成为医生的有益助手!两者不是取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家园 比较理想的是

不管大小病种,患者自付比例不要超过15%,重大疾患费用较高还应有特别条款予以更大比例的补助,但是对所有公民要坚决杜绝完全免费/公费医疗!

现在某些阶层在这方面......

家园 这就不对了

手术了,前后有多少人为患者服务啊?手术费只有区区5000!只占总诊疗金额的2.6%左右,这正常吗?

毋须讳言,这其余的九成多,医护会有部分灰色收入,但大头就不知道去哪了。始作俑者其谁?

医护技术服务类价格被定的畸低,谁的责任?

需要有一个凭诚实劳动,优质服务换取合理报酬的制度啊!

家园 所以加拿大的医疗问题不在于全民医保而是在于政府的具体运作

西欧的国家包的比加拿大还多,很多项目在加拿大要自己掏钱的,西欧可以包。人口来说法,德比加拿大只多不少,但加拿大的看病比这几个国家都难。其实问题根本不在于是不是全民医保,而是政府具体怎么运作。其实就挂号费一项,就可以释放不少医疗资源出来。加拿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医生行会为了维持自己的高收入而控制准入,从而带来看病难的问题,包括你说的预约体制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是医生要维持自己远高于其他工薪阶层的收入。这个核心的问题不解决,公营私营都无解。

家园 做一台手术,只少好五六个人,花了十几个小时

现在的制度低估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高估了药品价格。

以前几毛的药,换个包装,就卖十几元,吃亏的是老百姓。

家园 是的,

有些情况下,为抢救一个病人手术,麻醉,护士,放射,输血十来个人的忙乎一夜呢!

可现行体制下,医护人员所得正当回报简直是对劳动羞辱啊。

什么时候才能改变重物(质)轻人(力)的思维模式呢?

就像去4S店,我也希望技师和服务专员是凭他们精湛的技艺和真诚服务取得合理丰厚的回报!

现实怎样呢?反正肉食者是劳心不劳力的,他们才不在乎劳动力价格多低贱呢!

家园 拆东墙补西墙的Obamacare

奥巴马其实是历届总统里,最接近草根百姓的一个了。他心地还算不坏,没有红二代们的视百姓如草芥;是黑人,从小受到歧视;家境不宽裕,小中产家庭中成长,还是单亲。

如果这次能搞好,那么对贫病老百姓还是有帮助的。但这条路,实在是不好走啊。

奥巴马提出的来源,第一是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从2013年至2022年,预计有$716 billion将从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转到名为“患者保护与可负担医疗法案”的医改项目。奥巴马确信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有很大的浪费,这些减少的浪费应该转移到医改项目。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有浪费,这是毫无疑问的,实际上任何地方都不能做到完全没有浪费,政府项目更是如此。减少$716 billion,老年医疗保险就可以没有浪费了吗?说到家,这是变着法儿从老年医疗保险项目里抠出钱来。这样一来,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的质量,必然下降。有些医生会因为接受Medicare病人利润太低,少收或不收Medicare病人。拿Medicare合同的保险公司卖给Medicare病人的保险,也必然不如从前,因为目前医疗保险公司的毛利(margin profit)并不高 (这一点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这些老年病人,工资单上的Medicare基金扣了大半辈子,到了该用Medicare的时候,却赶上老年医疗保险资金压缩,质量下降。如果说这是老年人为“患者保护与可负担医疗法案”交的第一笔税款,恐怕也不为过。

可是$716 billion远远不够。根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和税收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ttee on Taxation)的报告,据国会无党派预算分析师估算,“患者保护与可负担医疗法案”的成本,从2014到2023年10年,需要$1,363 billion 。老年医疗保险和低收入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精算部,也对“患者保护与可负担医疗法案”的成本做了估算,他们提供的数字,还高于国会预算办公室和税收联合委员会公布的结果。

勿需查资料就可以知道,美国近几年并没有发现特大金矿。否则就不会有政府关门这一说。既然如此,另外几百个billion从哪里找来?继续举债然后将债务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当然,还有一个办法,恐怕也是唯一的办法了,那就是增加税收。鉴于中产阶级的比例最高,当然增加中产阶级的税率就是老年医疗保险之外最好的医改资金来源——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外链出处

家园 英国健保体系的案例

西蒙特斯(Natasha Simmonds)早于2008年出现头痛、背痛、呕吐、四肢麻痺及视力问题,两年后病情急剧转差。少女2012年被医生诊断患上偏头痛,期间西蒙特斯及家人曾要求照磁力共振,但被指摘夸大病情,医生更说磁力共振服务,是要留给那些病情严重的人,西蒙特斯几经波折,直至去年11月才获安排照磁力共振,但不获优先处理,苦等两个月,才得知自己患上脑癌。肿瘤在她的大脑及嵴椎扭成一团,她先后接受两个紧急手术,但最终在发现脑癌8日后、即今年1月24日病逝。

负责医生表示对事件感到后悔。西蒙特斯的妈妈,指摘英国国民保健服务(NHS),没有认真处理爱女的个案。假如女儿一早获诊治,就不用饱受折磨,她又指虽然当局表示会汲取教训,但都无法令爱女死而复生,为此感到愤怒及失望。

英国和加拿大健保体系,已经尽量照顾到普通国民,但从国家财政可负担的极限出发,从社会和国情出发,也只能做到这样了,失误是难免的。这个也不是孤案。

但从大局来说,老百姓还是接受现状的,总比“三座大山”强。

外链出处

家园 美国现有健保体系的介绍

这位写得实在是挺逗的,海外的朋友建议看全篇。

我详细地研究了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发现整个体系是一个典型的黑社会体系,蛮不讲理,胡作非为,故作优雅。医生最低年薪都是20万美元,动不动40万、50万美元的满街乱跑,保险公司和医院一起赚得盆满钵满。没有雇主提供保险的老百姓,不自己去买吧担心出意外破产,比如回家头撞门框上晕过去了住院十天没有保险,这基本意味着你破产了,因为在美国住一天院能买一辆车;自己买了吧又没什么用,昂贵的收费和免赔额,弄得你不罹患一场大病都对不起被坑走的保险费。我就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出生半年左右就不幸因病去世,但去世前他给他孩子看病,花掉了200万美元,他交了2000的免赔额,剩下的保险公司全付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故事,孩子不幸离开了,医院赚得乐开怀了,保险公司第二年给他们公司提供的保险计划全部涨价了。

奥巴马规定,从今以后人人必须买保险,保险公司必须降低收费,必须对已经患有的疾病做出保障且不能另加收费,医疗体系中要设立起社区诊所,由收费较低的低端医生提供针对日常疾病的基础服务以降低医疗费用。

这哥们想法挺好,但保险公司是个复杂的动物,嘴上一句带过心里鬼主意很多。最后怎么发展还不好说。

我对美国的意见不是太多,但医疗这件事让我忍无可忍。

外链出处

家园 不敢认同

这在国内绝对是医疗事故的,而且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看好病活下去是最主要的愿望!至于其他的也有考量,但都不如活下去的愿望强烈,要不大家也不会去医院看了对吧?总体来说现在医疗问题很多,但不外乎:1,药价贵,主要原因是流通环节过多,药品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加剧以及医院90年代的以药养医的恶果的延续,国家现在已经看到这部分问题了,部分三家公立医院现在又改回事业编开始吃行政资金了,就是国家应对的开始。。2,资源集中,这个现行办法不多,毕竟好医生是有限的。3,低收入群体看不起病,这个通过乡村医疗保险的实行和城镇医疗保险范围的扩大在缓解。总的来说咱们是形式紧张但还是有办法的,美加的问题是已经成死结了,只能靠民众去适应它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