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探索】一个数据的困惑 -- 夕曦
随着影响了半个中国的高温热浪的消退,又一波热浪则席卷全国:高考。
随着每年一次高考躁狂的消退,留下的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当初在浪尖上的弄潮儿多年以后再回首,又是一番滋味:《知识改变命运?"90后"凤凰男:寒门难出贵子》外链出处
但是点儿背不能怨社会,看看我曾经的朋友、同是凤凰男的施一公外链出处
作为家长,我们总要面对孩子上大学的挑战,可我们面临的更大的挑战,来源于《纽约时报》给出的一个数据:“根据美国劳动部的调查,65%的在校生将来的工作还没有创造出来。”外链出处外链出处
很容易找到现成的例子:淘宝的马云,京东的刘强东。在学校念书时,他们现在从事的职位确是还没有创造出来。
对家长来说,我们如何准备让孩子准备好,面对这样的挑战?
这样有用吗?
更让人困惑的是:所谓“65%”的调查,没有确凿的出处。
可家长就能因此完全否定了吗?
新东西第一把才有赚头,跟在别人后面做夕阳产业只能吃屁。以后有新产业是天大的好事,比一辈一辈都混吃等死的“稳定工作”强多了。
美国有没有65%不好说,中国大半是有的,不然几亿农民全都当一辈子农民或建筑工人吗?
现在稍微有点技术的建筑工人月薪已上万了,在苏锡常地区。而非重点学校的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啦。
这不过是“将来的工作中的65%是现在无法想象的”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美国貌似也是如此?记得看过一个数据,虽然美国人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大,但中产的收入却比十五年前下降了。
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看现在的趋势外链出处,如果只是为了找工作方便,上大学不见得是一个好选择。高等教育的就业指导特性会越来越弱,而职业教育总是落后于市场的,你提供的数据就是很好的证明。
寒门难出贵子,按照《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的观点,不是教育或人生规划的问题,而是因为人生起点不同导致的阶层分化和固化的结果。
作为家长我们又能做什么呢?让孩子拥有一颗大心脏?
如果在校生将来的工作都已经创造出来了,现在是不是有别人在做那个工作?如果大学生找到工作的时候别人就要失业才真的糟糕吧?
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人吗?拥有社会需求的技能,才能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边际收益一定在下降。
这种现象和所谓的“65%”的数据,反过来说明了不确定性。
一个陈旧的、有固定模式的教育体系,培育出来的学生是否具有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如果学校不能,作为家长是否应该关注如何培育孩子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从自身的经历,多数家长习惯于从现有的教育模式考虑孩子的教育。但“65%”或“高等教育边际收益下降”等问题,强迫家长不得不在不熟悉的领域去思考并处理问题,也就是家长的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另外在实际生活中,能否适应在不熟悉的地方做得很好,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的理解哈:因为社会的发展,所以不断有旧的职位被淘汰或边缘化,同时不断有新的行业/职位兴起和变成热门,这就是所谓“65%的未创造出来的职位”的含义——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事实,说不上好坏,看你如何把握。对在校生也好,对已经有工作的人也好,都是如此。
这个要求不是一般的高啊!坦率地讲,我自己面对不熟悉和不确定性时的思考和处理能力都很成问题的,更何谈对孩子的指教了。
家长该怎么做呢?提高孩子的执行功能吗?链接出处
如何将清楚,并使用简单有效的方法。
另一个困难是,不象学校的课堂学习,有固定的标准模式。而是根据孩子的现状,家庭能提供的具体条件,采用个性化的模式进行。
提高孩子的执行功能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但限制条件是家长现有的执行功能水平,及是否愿意并能够提高。
操作塔吊的除了技术要绝对过硬,就恐高症而言,给我多少钱,我也干不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