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147:智慧的七根柱石 -- 本嘉明
我还真是没看明白,所以向你请教啊
参见: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BEA)
http://www.bea.gov/
比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上数据要大点。
有很多可能:
1. 如果自动化技术只有美国有。那中国的企业还是动不了
2. 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就算自动化了美国恐怕也不要吧?
3. 就算有自动化技术,也不等于完全不用人,运行维护的工程师还是要很多。美国有那么多吗
4. 产品的市场在哪里? 如果是在中国,那还用搬到美国吗
5. 如果美国真的没钱了,还有人愿意去吗?
普工怎么办? 其实不是所有的行业都能不用人,转行做那些就行了。
到非洲开厂也不是完全不可行,现在不就有人在干了?
你也搞一个,我也搞一个,看看谁搞得过谁。浪费吗?浪费,市场经济就是这个意思。当年大家都搞彩电,家电,现在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企业家,工人,中层管理者,就能杀遍全世界了。当然,如果明显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纯粹是出于别的目的,那另当别论。
第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背后是中国的职业政治家制度,这个制度下,官员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从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到省委书记,都必须经历残酷的实际考验,发展经济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这种遛过的骡子,比外面靠言辞选举出来的“妖艳贱货”,要可靠得多。对经济,政治的理解,也不是美国的州长,市长,县长能比得上的。
当然这样对比,对美国人不公平。美国政府在美国就是个管家的角色,比较弱势,能调动的资源比中国政府估计要少十倍。美国人根子上是对政府是不信任的,这是美国建国时就留下的病根,自由是有代价的。
而中国的市场竞争,在这三个维度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就是地方政府的空间竞争。这种空间竞争,主要就是通过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来实现的。地方政府之间比拼的是谁能提供最好的基础设施,提供包括融资协助、劳动力培训和技术研发支持等与产业相关的公共服务,比拼的是谁更能有效的促进产业聚集和打造符合本地优势的产业链条。
人均消耗多,意味着消费能力强,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就是成本比较高。卖东西当然是希望卖给有钱人,买东西(买劳动力)当然是希望买便宜的。
搬到美国去?
第一,如果照你这个思路,故事就不该这么讲。
众所周知,技术水平目前还是美国人高。那么美国的大公司,完全可以投资在中国搞所谓的自动化流水线,然后搬回去搞生产嘛。 为什么要等中国人来做这件事呢?美国的大公司不愿意做,那他们的小公司总比中国的小公司要实力强吧,为什么也不做呢?
你所谓的中国的小企业搞自动化流水线搬到美国去,就是个伪命题:现阶段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就算有也不是中国的小企业能有。
所以你基于这个做的推论都是天马行空,没有讨论的必要。
第二,自动化生产是能够一夜之间全都实现的吗? 如果这个过程是在100年里发生的,那么随着自动化的推进,社会会逐步消化原来的低端制造工作。不能想象成突然少了几千万工作岗位。
第三,中国目前的趋势是人口老龄化,工作人口本来就会大量减少。这也正是为什么要搞产业升级的原因。到那个时候,如果还有那么多普工岗位,恐怕要担心的是招不到人了。
第四,自动化生产线不是做好了就没事了,后面还有大量的维护、升级,甚至改造。假设工程师都在中国,那么那些搬到美国的生产线就是死的,显然没法跟国内日新月异的新产品竞争。这就像美国人把他们的系统弄到中国来,结果基本都玩不转。外企在中国总体是不如以前风光了,不是么。
第五,中国人到美国开厂,难道就卖给美国了? 不算中国的企业了?挣了钱就不回中国了?中国自己就完全没有厂了? 要这么说,中国就应该闭关锁国,禁止到外国开厂了。
第六,不要认为每个人都觉得定居美国是个光宗耀祖、求之不得的好事情,就算以前是,以后怎么样也难说的很。
我常常干这种脏活,我来计算一下。
按照媒体和私企老板拼命诟病的政策“每解雇一个工人,必须按工龄补发遣散费(每年合一个月工资)”, 是多少呢? 等于每年给13个月的薪水。 中国的私企非常鸡贼,把收入搞成各种岗位津贴,工龄津贴,误餐补贴,出差补贴,职称津贴, 基本工资很少。 一般解雇,仅仅赔付基本工资,而基本工资仅仅占整个收入的一半左右, 甚至不到。因此本大的所谓沉重负担, 实际上等于员工每年给付增加4%不到。就算这样,老板们还可以通过事先降低4%的基本工资来对冲, 实际上他们一分钱都没有多付!
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会怎么样? 我摸了你的屁股,你居然还反抗,明天不要来上班了。 什么? 性骚扰? 怎么可能,我这么正派的人, 你有证据吗? 早年没有这个政策,工厂女工不得不屈服, 女秘书不得不屈服。那些港干台干, 换女朋友如同换衣服,我认识的有人自称搞过几千处女, 虽张伯伦亦不能相比,你相信吗?反正我相信。
说这个有点猥琐,说点悲凉的。老王,你今年50了? 血压有点高,血糖也有点高,身体不太好了, 可以回家享享福了。 什么? 你还想继续工作。 这个工资恐怕要降低20%了? 不肯? 对不起,你明天不要来上班了。
如此恶劣,不要不相信。年底了, HR拿着公司年度福利体检的统计表找我,哪些人身体不好,除非必要,需要早做辞退处理。照道理是员工隐私的,医院把它打印的整整齐齐,并圈出高危人群,美其名曰健康管理, 这在中国是普遍行为。 没良心吗? 是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私企连黑社会都不如, 黑社会不会抛弃一个有病的帮众。
3000万销售额的公司, 肯定是搜刮对象,但是打老板的秋风是有“行规”的,就是从你这个捞的钱一般不超过给你让利的10%,也就是说正规纳税15万, 最后你只纳税1万, 省下来的14万税务只拿1.4万, 绝对不会超过3万。 他们知道做假毕竟有成本,毕竟有风险, 他拿8万,别人做假成本2万,风险太大, 得益太少, 是不会干的, 真的有风吹草动,第一个把你卖了, 所以税务专管员深得放水养鱼,与人为善的真谛。因为税务专管赚了1.4万老板就把社会说成水深火热,自己的法拉利,小三小四,江景豪宅避而不谈,这不符合真相。
老板们利润不高是真的, 我前面的帖子也提到了,不多说。私企老板们, 人民币汇率猛涨的时候大叫受不了,人民币大跌的时候又大叫受不了。 他们受得了什么呢?中国的私企,占着GDP的70%, 纳税只有30%, 他们残酷剥削着底层人民, 真的受不了的底层没有话语权。
本大的一篇文章, 讲述悲惨世界的歌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ing,让我非常感动, 但最近一个系列的文章,明显屁股歪了。
你我这样求上进的,肯定是向领导看齐,不忘初心的。
但对于任何一个小企业的业主来说,他有很多时候也就是狠狠心做把恶人,能不做为什么要做?做了,你信佛的会觉得作孽;信科学的知道留下了犯罪证据,不知道哪天被卷入某人的双规之中。
那么,如果大量使用机器人,可以避免人工成本的无限上升,可以规避大量“不当对待员工”的法律风险,可以大量减少工商消防税务拿捏你的机会,可以不再头疼员工的各种病假事假产假,你干不干?
现在一个企业里,涨得最快也最不封顶的,就是关于人的一切,没办法,你雇了一个人,他要吃饭住房生娃,哪样不在疯涨?但是机器人没这个需求啊,只要电费不涨就行啦。
今天,你就要富士康的(苹果)流水线,蓝思科技的流水线,马上用机器人替换普工,还不现实。但对于小企业,生产流程短,产成品不复杂,完全可以做,我已经举了日本小企业在20年前的例子。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正在启动这类技改。
你面对的,亲手处理的,耳闻目睹的,很多事情,让你觉得悲凉憋屈,但如果对象换了是机器人,是不是就解脱了呢?那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小老板,如果技改在财务上工程技术上都不太难,也有样板工程示范给你看,政府还鼓励你奖励你,你改不改?
只要开始改了,技术会越来越精,对后台工程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少,远程诊断/维护会越来越容易,那么技改顾问公司在深圳,技改后的“机器人流水线”在山东,北海道或者加州,都可以吧?
中国有千万级的,努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劲要往哪里使,这是中央政府有责任引导好的,如果像美国人那样放羊,最后是会埋葬这个大政府体制的,也就是美国人一心希望的和平演变。
本大根本不需要操心。
我的一个朋友是ABB中国区的高管,一个朋友是意大利顶级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工程师,还有一个朋友是做机器手的企业老板。我对机器人还是一定了解的
重复性劳动,让机器人代替人是有巨大优势的,无论是工作质量还是生产量。但是的但是, 机器人只能适合固定订单的生产,一旦小单频繁出现,重新调试,上料,效率急剧下降,而且需要高水平的工程师配套,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更高水平的工程师解决问题,对今后的个性化需求是有矛盾的。
中国目前解决的方案非常贴合需求,高度重复性高精度的, 机器人或者机器手,其他工序,通过半定制化的机具人工操作, 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最灵活的工作,由人来完成。比亚迪通过这种半自动化半定制化产品线打败了日本的全自动电池流水线, 镍氢电池价格雪崩, 手机锂离子电池也从几十美元降低到1~2美元的水平。
比亚迪模式出现后,低技能劳工的岗位丢掉不少,但是本来低技能普工就找不到人愿意做。这样的趋势是好的事情,说明社会效率进一步上升了,值得期待。
我个人确信,在可见的将来比亚迪模式是统治性模式。全自动化流水线会有,专门做苹果这种客户,但对全社会, 未必有多大的冲击。
本大根本不需要操心。
我的一个朋友是ABB中国区的高管,一个朋友是意大利顶级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工程师,还有一个朋友是做机器手的企业老板, 过去我也经常去富士康, FLextronicx转悠。我对机器人还是一定了解的
重复性劳动,让机器人代替人是有巨大优势的,无论是工作质量还是生产量。但是的但是, 机器人只能适合固定订单的生产,一旦小单频繁出现,重新调试,上料,效率急剧下降,而且需要高水平的工程师配套,一旦出现问题,需要更高水平的工程师解决问题,对今后的个性化需求是有矛盾的。
中国目前解决的方案非常贴合需求,高度重复性高精度的, 机器人或者机器手,其他工序,通过半定制化的机具人工操作, 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证质量, 最灵活的工作,由人来完成。比亚迪通过这种半自动化半定制化产品线打败了日本的全自动电池流水线, 镍氢电池价格雪崩, 手机锂离子电池也从几十美元降低到1~2美元的水平。
比亚迪模式出现后,低技能劳工的岗位丢掉不少,但是本来低技能普工就找不到人愿意做。这样的趋势是好的事情,说明社会效率进一步上升了,值得期待。
我个人确信,在可见的将来比亚迪模式是统治性模式。全自动化流水线会有,专门做苹果这种客户,但对全社会, 未必有多大的冲击。
能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的事情必然是大规模的。 要么是少量人带大量资金,技术去美国建自动化的产能大厂。要么是大量几十上百人的小厂去美国,搞小规模,但独门不可或缺的生产。 大量资金外流会引起中国这种强力政权的敌意。大量人员外流根本没国家能承受。
目前的小规模柔性生产企业都是依托大规模生产的产业链,极偏门的项目才可能小企业掌握所有关键生产步骤。 本兄回帖面广,综合看起来,你认为小规模自动化柔性生产有可能实现。 这类厂人力资本构成低,自动化高,容易自由流动。 中国税收高,就跑到美国去生产。
然而,小规模自动化柔性生产的实现不是一个小假设。 自动化向来是和大规模,标准化结合在一起的。能在众多生产项目上实现小规模自动化柔性生产,这是一个生产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人数很小的一部分精英可以借助自动化完成大部分生产。 从你的思路想,那自然是去税低的国家挣大钱。 那去不了美国的国人会怎么想呢? 都是小老板,你会我也会,你去美国生产,我在中国生产就是了。 少挣也比没得挣好。 最后结果就是全球性经济危机迅速到来,要么改制度,要么打仗。人多生产规模大的国家在战争中幸存。
一只下金蛋的鹅那是无价之宝。所有鹅都能下金蛋,那结果就是金子变得不值钱。 简单说,小规模自动化生产天然就不是一种能垄断的生产方式。真能实现这个前提的话,整个生产关系都会改变。那时还把挣钱作为基础来推理局面的发展,太狭碍了。
生产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持续的维护、升级、改造。这都需要人
就算生产苹果手机,也不可能做到全自动化
从经济上讲搞这个生产线其实是不划算的
这种专用生产线投入高,产出有限,不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应该是反面典型才对
是走回头路的路数.不是带领美国再伟大的方向.川还有20天上台,现在还不好说其政策到底如何.重振铁公鸡其实对当下的美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在规划中的将来还是现实中都不会产生普遍的经济利益(投机利益会有,就是陈王你说的中国会赚一笔后面的故事,这个可能会是普遍情况).美国国内没有支撑大规模基础设施重建的物流需求和生产需求.没有收益的事情,不会有资本愿意无偿去干.搞出来就是多余,只会继续生锈.拉中国企业更不可能。去投资,扣你个间谍帽子就是身死家灭,中美双向投资还是o8的遗产之一,想一步上天没可能。移民这关就过不了。老川想重振美国制造是个错误,口号是对的,不过他是朝中低端去的,美国真想再伟大,川普不行,比尔盖茨这类的把美国朝更高层次的科技国家走才有可能。可惜上上下下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