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养生漫谈:从分子层面、复杂系统理论到反脆弱哲学 -- 钓者任公子
本大高见。
节食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是吃得好。
早餐我吃骨头汤,纳豆,自制酸奶,鸡蛋,牛腩,绿菜。
当然不一定全部。大至是蛋白质+脂肪+绿菜。早餐这一顿,我吃得最好。
早餐吃好,可以降低压力。(早上皮质醇,肾上腺素高,甚至血糖都会高,让你打好鸡血,出门打猎去)。因此不应该吃碳水为主的东西,即中式早餐。
早餐吃好,可以抗饿,清醒,对小孩子学习有帮助。(但不能吃GI高的,引起血糖波动,反而不好)
对啊,每个人都会有不同,饮食很难统一。不如做减法,减掉不适合自己的。
是不是有坑,比如饮料,水果,牛奶?
Taleb的反脆弱的概念其实就是一句话:
反脆弱性的事物受益于波动和混乱,而脆弱的事物会因此受伤害。
时间与波动是一个性质的。
恒久远的东西,往往更具有反脆弱性。
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回到饮食,在反脆弱一书中,Taleb说只吃千年流传下来的食物。因为,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压力器,或者说过滤器,就象大自然母亲一样,在进化过程中,留下反脆弱的东西。
可是,如果读一下《人类简史》,就会更加颠覆我们的观念。人类从狩猎采集者到农民,然后到大工业社会,其食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请注意以下三个时间段: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1万年到今天(或者上世纪?):有了农业,或农业大发展。
全面工业饮食阶段:是指美国,或者我国最近十多年以来, 饮食工业化,如果去超市看看各种包装食品,各种科学加商业推动,食品已大非原貌。
但是,我们的身体,在整个进化过程进程来看,跟旧石器时代差别很小。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饮食对人类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
在这一点上,有点佩服Taleb,或者说,这是哲学的力量。在不完全具备完备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提出某种解决方法。
就象我以前写的有关股市的文章中说的一样,前路永远有迷雾,无处借得一双慧眼,将未来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有些哲学还是有用的。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云: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中国人好象崇古,对于这段话,我是不太相信的,但现在有点信了。
下图是人类简史上的统计,看旧石器时代人的身高,到农业社会。。。然后到现在。可以看出来,旧石器时代人的体质对农业社会好太多了。
这总是有原因的。
这 也许归因于我们的饮食吧?
有一句很小资的臭大街话: “不要走的太快,停下来等等你的灵魂”。
仿造这句话:
人类啊,(在饮食方面)不要走得太快,停下来等等你身体吧。
可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消费主义,能让你等吗??
吃进去的小于消耗的就能瘦。
算一下一天的消耗,定好每天多余的热量,再计算每一顿饭的摄入,最后,坚持下去,一定会瘦。
我曾经用三个月减了60多斤,减的我照镜子都认不出自己了。
减肥消耗的热量本质上都是新陈代谢消耗的,早餐有利于唤醒沉睡了一晚上的身体,加快新陈代谢。而且如果不早餐,午餐会有一个补偿性的热量过摄入。
总结一下,想瘦必须早餐,当然,也不能吃太多,我觉得三四百大卡左右比较合适。
楼主帮忙再细说一下:
不应该吃碳水为主的东西,即中式早餐,是说中式早餐肉类蛋白质补充太少么?
但不能吃GI高的,引起血糖波动,这个是指哪一类食物?
谢谢!
我的儿子,高中毕业,大胖子一个。后参军。到复原,成麻杆一个。让我好心痛。这已经三年了,知道了保持体形。
《伤寒论》流传了两千年,六经辨证现在还能用来指导临床,治疗各种五花八门的病
其实洋大人实验室里搞出来的东西,到底靠不靠得住,洋人内部也有争议。欧洲一些国家,连学中国的气功,医保都能给报一部分,这算是距离产生美?
现代医学,每过一段时间结论有很多都会变动,比如现在有新的研究发现补钙对老年人骨折恢复没有帮助,二型糖尿病可以用节食来控制,很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推翻了过去几十年的医疗指南。作为科技前沿,反复变动可以理解,临床指导总这么变化总让人觉得不放心。
中医这点是厉害,四大经典,流传到现在就是能用。像半夏泻心汤治幽门螺杆菌,治口腔溃疡,伤寒论治感冒,哮喘,黄元御治鼻炎等等,用到的时候真是后悔自己没早点用。
早些时候,互联网还不是太发达,健康专家出没了城市晚报的副刊,发一些豆腐块科普(不靠谱)文章,今天推荐你干啥,明天可能推荐你不能干这个。但是鉴于大家对养生的关注,还是爱看啊,当然看完基本也就忘了。
我突然想起另一个行业的专家,股市投资专家,或者说股评吧。
两者正是神似。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人体系统,因果往往太不明晰直接,一个果可能有多种因造成。所以,单单打个鸡血,吃个绿豆,就能养生,那就怪了。哪怕有人正通过“科学实验”,验证某个指标,对身体有益。。。。很难。
简单系统,如同中学学的经典物理,给定一个物理的初始位置与动量,就能预测其轨迹。
复杂系统,海量多个物体相互正反馈或负反馈地相互影响,充满连接,充满非线性,往往一只小小的蝴蝶,能激起风暴。
因此,若还是采用物理上的所谓“隔离法”,仅凭实验室中的一点研究,想推广至整个复杂系统,往往会造成不可预知的结果。
当然,我不反对科学研究,而且它是有益的。面对这个黑盒,我们象摸着大象的瞎子,一定要小心翼翼,多摸摸,在心中勾勒出大象。
当然,从方法论上讲,无论你怎么摸,也无法全部了解大象。(无论每个个体研究的多透彻,对于个体构成的复杂系统,可能还有很多未知)。
这一点上,有可能中医更接近对复杂系统的物理。我的理解,中医理论上更关注系统中各个因素的关系,(正反馈或负反馈),甚至还包括环境。
套用现在的大数据,要相关,不要因果,更象中医。呵呵。
中医仿佛是大数据,但是中医对于病症根本没有明确可确定的诊断标准,这个医生说是温病,那个医生说是寒症,没办法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数据就是垃圾数据。
现代医学的诊断,物理化学的证据多,标准一致性比中医高得多得多,还有尸检等等,这种数据才有意义。
现代医学里面有一类,叫流行病学,就是系统性的研究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特别适合解决饮食,各种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影响的问题。这个比个人瞎琢磨效率高得多,准确性也高得多。
没吹中医,只是这是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的时候,以为是因果清晰,但可能南辕北辙。
各种生态灾难,往往是科学原教旨主义和资本的合谋,如“寂静的春天”。
比如抗生素的问题,
The Surprising Way Drugs Become Useless Against Bacteria
本来发现它是好事,科学是进步,但是从“体”到“用”这方面如不小心,往往有很多不可预见性出现(因为是复杂世界),恶果会最终出现。
至于流行病学,用了大量的统计分析,但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夹杂着一些毛病,得到的结果很有可能似是而非。更麻烦的事,在资本赢利最大化的背景下,杀人于无形。
你以为中医现在不受资本控制?
我说你吹中医,就是指你说中医大数据。中医都是垃圾数据,数据量再大都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