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周五之前 -- 本嘉明
就怕房价一降起来,会不可收拾啊。
还有一个办法,是发新钞。旧钞7元,可换到新钞10元。银行存款按比例折算,你原有70万旧钞储蓄,现在账号里是100万元新币。这样其他一切都变,惟独房价不变,硬性把房价贬值30%
此外,你没有考虑到另一个因素。房价涨,铺租涨,会推动其他一切城市开销上涨,而普通市民的工资不可能这么快速上涨,所以虽然住着市中心的房子(算他老破小吧),纸面富贵近千万,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是受到物价上涨的压榨的。尤其是年轻人,本地人有了套房,不愿奋斗;外来人再怎么奋斗,已经没有意义。而中年人,东部地区城乡的,黄赌毒蔓延极广。仅仅一代人,全国房产总值从10来万亿(最早根本没有商品房),跑到400万亿,你觉得怎么刹车,怎么软着陆?
注意,我们只是说,根据统计,当这个比值达到2时,美日都有经济危机了。这其中有债务负担的原因,又不止于“仅仅是债务的原因”。房价过快过高上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而且弊大于利(我感觉有点像每天吸毒的剂量过快提高,身体无法承受)。即便这个上涨里没有债务过重的因素(就是吸的毒是品质很高的海洛因,不会掺有致命杂质),对社会仍然是不利的。
这个比值迅速到达2甚至更高,说明一件事。从中国经验可知,一个经济体可以连续十几年经济高速增长,但总人口数不可能也是环比10%这样增长,所以在GDP增长时,这个“房/GDP指标”比“GDP值增长”更快,扒头,最后一举突破2,甚至突破3,突破4,这只能证明,这个国家造了太多的房子,造了太贵的房子,这两条超出了健康/合理的需要。即便没有债务危机,这么疯狂地造房子,浪费大量资源,扭曲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最后还是会沦为一场豪赌。
我们不妨这样比方。房产市值/GDP,好比是一个人的血糖指标,现在跑到3或者4,这个人就有糖尿病了。糖尿病可能引发心脏病(债务危机),你作为心脏科医生,查了查说这个病人的心脏没事。但心脏没事,不等于其他的肝,肺,其他组织不会有糖尿病的并发症;心脏现在没事,不等于心脏将来也没事。糖尿病的存在,血糖指标的连续攀升,本身就是一个生命威胁。
假定 房产/GDP = 1.5-2.0 是固定的合理比率, 看来中国的GDP还有超越美国的2.5倍的潜力。考虑到人均的因素,说明中国的人均GDP有达到美国2.5/4 = 60-70% 的潜力, 也没有太离谱。
Total Value of All U.S. Homes: $31.8 Trillion
美国偏远地区和败落城市(底特律,巴尔的摩。。)的房价便宜的离谱,要是美国的人口膨胀到中国和日本的密度,房产总价至少要乘4-10. 假设美国的GDP翻一倍,底线正好是中国现在的水平。
现在的房价,从我在国内3线城市的家族亲戚看,还能承受,力所能及也希望住好一些大一点的房子。
金教授参加过游行,被限制出国数年,估计是善于反思,92春风后,才被放出去交流。
胡主编当初也是积极分子,96年国内第一个知道大使馆被炸了,于是主持环球去了。
数遍豪杰雅士,找不到几个公认的正人君子啊。
你让委员长能咋办啊?
这个事儿,小粉红们YY一下也就算了,您既然要当个明白人,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满大街曾经都是中国造,但那都是在替美国品牌代工,中国品牌跨出国门,有几个还是牌?品牌品牌,不是光有牌就够,还得有品,沃尔玛里货架上那些,只求个质量凑合价格便宜,不要设计不要新潮,谁管你是什么牌?——那就是中国『品牌』混迹的地方,出国了吗?出国了,分享市场了吗?我觉得没有。你那纯粹就是去给人底层人民降低生活成本去的。
第一个在美国打响的牌子,我觉得是大疆,但领域比较小众;第二个可能就是华为,可以算是第一个进入大众日常视野的中国品牌,以今年初的气势,干掉三星一统安卓江湖指日可待。
对这两个牌子的态度才是真正意义上美国人对中国品牌的态度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但中国的房贷余额只有美国的1/4,所以风险有限。
另外房价对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租金。大概中国城市居民绝大多数拥有自己的房子,租房仅仅对刚刚移居大城市的年轻人居多,租金一直涨不上去。上海的房价已经迫近东京,但是租金仅仅日本的1/3。
房价如果下跌,对于租金的压力反而更小。因此你列举的高房价的两大问题,其实产生的效应是互相对冲的。
我同意你说的高房价的社会危害,是一种食利行为。我反对高房价是因为高房价让开发商赚取了不应该的高额利润,掠夺了老百姓的心血。但房价已经高了30%,造成的即时危害反而并不大,控制升幅即可。
至于目前房子是不是造得太多,我看还不够,距离美国人民的人均面积低太多。美国人民的住房太奢侈,降低到30~40%就挺好。
如果把西西河看做一个大型的、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华人键政局,那就要承认,河里首先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要理解某个人的结论,需要理解其中推理过程,并且在这个推理过程中,发现其可能的利益立场。
比方说安生,极尽挖苦影射,写《清河县恩仇记》,不过就是一句话,“持剑经商”。安生的一贯立场,就是资本是牧师、舰队、商团三位一体扩张的。离开这个模式的资本输出,安生认为成功不了。这就是安生的推理和逻辑。要不要把安生打成反一带一路的急先锋?动摇军心的坏分子?
回来说说时殷弘。
时殷弘是历史,具体说是国际关系史的研究者,而后由国际关系史进入国际战略,特别是国家大战略研究的。时殷弘自认是史家,而非国师。
第一,时殷弘强调大战略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坚持国家的基本目标,念念不忘基本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要时给其他目标打一定的折扣。基本原理之二,是国家不能长期追求超出其实力的目标。
关于目下的中美对局,作为研究者,问题不在于看出美强我弱,而在于根据海量的、来自四面八方、充满噪音的信息,看出美国到底有多强,强在哪里;中国到底有多弱,弱在哪里。忙总前些年开过一个单子,列出过我们在高端制造业各个项目上的不及美国之处。这就是优秀一线专家的作用。
今天河里的争论,也是在于,怎样估测中美实力的差距。
如果时殷弘是根据他自己的方法和模型(每个研究者都有,包括金政委也有)得出了实力差距比较大的结论,那作为研究者,会比较自然地提出避其锋芒、以时间换空间的建议。
玉碎不是不可以。玉碎应该是个政治决断。一般不是学者,也不是某记者可以轻易提的。
第二,时殷弘反复强调,中国地缘形势的复杂性。作为一个大国,有十几个陆地总体上关系不能说太好的陆地邻国关系要处理。与美国两洋环抱、一边是表兄弟加拿大、一边是弱鸡墨西哥,就一个眼中钉古巴的清爽格局,不可同日而语。时殷弘的看法,即便复兴实现了,中国可能无法像今天的美国这样强势。地缘政治使然。
第三,中美缠斗多年,不光是我们这些吃瓜客不爽,前三排也有不少觉得不爽。九十年代后期,曾问计朝野。有人提出对于美国,可以考虑“断其一指”。时殷弘提了反对意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前提,是断完了就跑。现在的国际格局,往哪里跑?
时殷弘的书是值得看的。具体问题上具体结论,当然可以批评商榷。
虽然好多yy文女频文,但耐不住写的人多,总有大浪淘沙的作品。现在真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作协里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写的东西全没人看。野生写手粉丝无数。
至于严肃的文艺作品,伟大的作品,可能开始反思这个时代的时候才会出现。
相同点: 体量巨大,影响巨大。 中美房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都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但是中美房市更有意思的是不同点。
首先是所有权。 中国的房产鲜有地权。70年为限,原来房产和麻将一样都要洗牌。 这是政治红利? 轮回模式? 财富收割机? 反正土地兼并在中国无论是农村还是乡村都是这样。 这种几千年历史教训得来的经验足以让中国的房市起码增值10倍。
其次是资金回笼器。
美国的房市其实是跨在了机制上。刚需的住房不是出问题的地方。出问题的地方在于房市的谋利模式。美国2008年的房市崩盘,其实反映的是资金过剩的情况下投资项目缺乏的问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年割麦。没有马歇尔计划,没有大规模的建设项目,社会福利上抠抠嗦嗦,那么美元能够干什么呢? 打仗。 但是美军打仗的生意可不是英国早期的海战,老百姓哪里有染指的机会。 所以美国房市和经济的软肋就是社会产品的供给。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延展,美元辐射下的政治和经济的抗造性就比较脆弱。
反观土共,房市的抗造性极强。这种抗造性其实就是体现在资金的出口方向上。高铁,通讯信号覆盖,家电下乡,一带一路,扶贫。。。这些项目在美国都是不可想象的。夹着这些项目和美元比,人民币是不是生命力爆表?
第三,互通。 中国的房产对美元来讲是不具备吸引力的。 除非可以象泰国一样可以允许美式炒房。不过,人民币市场到处都是熔断机制,到处都是地道战,地雷阵,城管,协警。。。而美国的房地产反倒是可能被人民币折腾的不要不要的。
所以,讨论中美房市的净值有时非常容易让人恍惚,可比性不多。
美国此届政府别的职位都是走马灯式的。 这两货也是中国成就的奇葩了。
从已经涌现的作品来说,文笔好的已经有一些,但是框架好的还没有。当然,比起刻意引进西方文学作品的模式来填中国味的“某某风格”,这些野路子读起来反而让人少一些困扰。
香港的问题,应该依原港英政府旧例,按照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执行,港人治港嘛!
中央要介入的,是涉及主权的,国防,外交,或者局面糜烂无可收拾的时候。
赎买不来爱国心的!
还真是。
金灿荣这种货色就是大忽悠,如果中央信他,中央水平也太低了。
有料的是温铁军,林毅夫,叶海林这种。金灿荣还不如张召忠。
招招都是达沃斯党们要命的路数哦,放心,你遂不了愿,等着被红脖子印第安吧。别回来。别以为加麻大就一定是达沃斯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