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观中国通史小记 -- 大山猫
更多是因为众多带路党的因素,就像二战中的法国速降一样,所以周王室可以吹嘘牧野的兵不血刃,但是当西周把商民降为二等以后很多殷人很可能后悔了,因此这场动乱持续的时间很长。也迫使西周把殷人强行拆分成好几块,之前的仁义嘴脸荡然无存,那篇文章忽略了晋国其实也继承了相当一批夏商遗民。
李子暘写了个《取消自主招生的政治逻辑——科举为什么只考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限于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这长期被人批评,其实,这是很高明的考试制度,符合科举的原则和目标。并且,这种原则和目标,今天同样有效。这正是取消高校自主招生的政治逻辑。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61442341404818
瞿骏写了一篇《清末民初读书人的转型》,介绍了清末1901年八股改策论和1905年彻底废除科举的经过。这个时候清廷已经是改革找死不改革等死的局面了,于是,清政府努力改革,终于在1912年成功把政权交给了中华民国。
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1206/c372329-28929355-2.html
二共的恢复高考、高校扩招、高考改革,实际上使得现在也面临和清末类似的局面——80年代相当于是有“科举”的(80年代考上大学的是前2%,考上就有干部身份),但现在没有了。
汉朝的时候流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是对秦朝二世即亡的一种修正,他们意识到秦二世即亡实际上是军功集团没有目标之后的反噬,需要一种意识形态的玩意儿来做调和剂,其情形就类似共产党是靠“打土豪分田地”起家,但把土豪劣绅全部打干净的时候,就是共产党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没有敌人了,人人都想进了城就狂干妹纸,这种情况只能用意识形态来进行人的内心约束
------------------------------
我最近也在胡乱写中国历史,这是其中的一段
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科举是今天的公务员考试,和高考不相干,哪有十八岁就能胜任各级干部的?而且对于已经工业化的中国而言,高考不成功后也绝不是只有继续当官一种选择。如果范进五十多岁还在参加高考的话,今天的社会绝对认为他有病了。
本朝把西藏完全纳入中国统治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还有就是军制上改变强枝弱干。
真正解决问题,要几代人,历来如此。先是治标,然后再制度,最后思想。治标不成的话,宋太宗就未必能坐稳,而且治标的事只能太祖去做。这就像当年八大军区对调,邓也知道问题所在,问题是他号令不动,周也未必可以,一定要毛来做。
河里的人都太心急喽。事实是秦朝的郡县制太激进了,被征服地区一直人心不稳,汉朝封同姓诸侯王未必不是吸取了教训,让诸侯王有实权就地处理当地事务。
摸索失败,很正常的事情。当皇帝不仅是自己的心态要摆正,还要别人接受皇帝这个现实。
扶苏上位最起码不会把秦始皇时期的暴政变本加厉。
各地的人才其实还是没有机会进入中央,汉朝的推举人才制在秦代是没有的。六国的遗民没有上升空间自然就被旧贵族拉拢宣传了,即使被强制迁入关内的那些六国豪强也是被监视的对象。
而且秦国好多高官本来就是六国的。
很早以前就进入秦国了,征服后六国遗民就很难上升了。否则怎么解释秦末农民起义中那么多的人才为什么没有能在这段时间上位,甚至要频繁刺杀秦始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