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认真与宽容】试为康师傅桶面”惨案“翻案 -- 方平

共:💬148 🌺921 🌵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认真与宽容】试为康师傅桶面”惨案“翻案

副将同志用“1993年,他在长沙火车站,领导请他吃3块5一桶的康师傅桶面”这个论据,来支撑“60年代李讷就能吃方便面,足见其奢侈”的论点,被一些观点相反的河友引为“西西河的康师傅方便面惨案”。

想翻这个案有一段时间了。只因之前只找到一个非直接的孤证,未免论据不足,所以耽搁到现在。

不少河友知道,副将老兄与我在一些观点上有严重分歧,这些分歧也导致了副将老兄对我的一些臆断(比如”公安手段“、”威胁“之类)。其实,副将老兄与我最大的分歧,不在于彼此的观点,而是对异见河友异见言论的态度。

正因如此,我觉得愈发有必要,为围绕副将老兄的康师傅桶面沦为”惨案“翻个案----请注意我的修辞,我是想为康师傅桶面沦为西西河”惨案“翻案,而不是为副将老兄翻案----我没有能力为副将老兄本人翻案,他更不需要外人为自己翻案。

说白了,我是想为日益沦为稀缺资源的西西河的理性辩论氛围翻案。

而理性辩论的基础是什么?是我们自己对待自己发言的态度,具体说:

1、是否舍得花功夫在自己发出论断(包括反驳)之前,尽可能认真的搜集论据?

2、在反驳对方的论点尤其是对方的论据时,是否愿意“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一想?

围绕本帖标题,先看我找到的比较可靠的相关报道(《中国食品报新闻,记者刘振》:

魏氏兄弟敏锐感触到了商机,确定了品质高档、风味独特和价格大众化的方便面产品战略,主打产品为中国传统经典美食“红烧牛肉面”。1991年9月,康师傅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800万美元,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1992年标有亲切动画人物“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问世。一时间,汤料香浓、面体筋道、方便食用、1.98元亲民售价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迅速成为爆款,赢得无数消费者青睐。

结合副将同志的论据,来分析几点:

1、时间:副将说的是1993年而不是之前----从时间上看符合历史

2、品牌:副将说的是“康师傅”(始于大陆天津)而不是早就在台湾流行的“统一”品牌----从品牌上看不能据此认为他是“台湾网特”

3、地点:长沙火车站,众所周知,2块钱的东西,在火车站卖3、4块,算正常吧----从地点上看符合逻辑

4、事由:90年代初,内地长沙月工资上100块的,大约并不多,副将同志与领导出差,上火车前如果领导掏钱在火车站为每个人买一桶3块5的方便面带路上吃,副将同志大约还是感激并认为领导体贴乃至记忆至今----从事由来看合情合理

所以,副将同志讲“1993年,他在长沙火车站,领导请他吃3块5一桶的康师傅桶面”,我个人认为,不是副将同志捏造,所以不应该成为批驳副将同志捏造证据的理由。

那么,副将同志拿这个我认为很可能真实的论据,来支撑自己“60年代李讷就能吃方便面,足见其奢侈”的论点,为什么招致那么多河友反感乃至于怀疑其论据真实性,甚至怀疑副将同志“台湾网特”身份呢?

副将同志是完全无辜的嘛?

两个原因:

1、客观原因:质疑副将同志的(特别是年轻)河友不了解93年康师傅方便面在具体场合的具体价格

2、主观原因:副将同志在西西河近期发言风格

至于客观原因,我相信绝大多数相关河友会反思自己,通过这一件事,这一场风波。

而自身的主观原因,副将同志会不会也能有所反思呢?为什么副将同志的发言,甚至在我看来并非捏造的论据,往往容易引起这么多河友的质疑呢?无外乎两点:

1、副将同志有将“江青只吃印度苹果”改写成“江青只吃从印度进口苹果”的历史;

2、副将同志对自己的发言,从论点到论据,经常性的不认真----譬如用1993年特定场合下最贵的康师傅桶面价格,来支撑自己60年代里讷吃(袋装)方便面就是奢侈的论点时:

(1)为什么不能像我为康师傅桶面翻案一样,也认真的为60年代李讷所吃方便面时间、地点、品牌、价格、事由等各方面证据呢?

(2)为什么不能像我为副将同志的身份翻案一样,“设身处地”的为李讷想一想,为什么李讷宁吃方便面,而不吃中南海特任厨师的“大餐”呢?是“中南海大餐“吃腻了?还是主席或者江青原本不准李讷吃?

(3)这种“疏忽”与”不设身处地“,到底是故意?还是不屑?如果是前者,我们就不深入了。如果是后者,那么,又哪里来的理由,质疑”西西河没落,是因为大家都想‘单干’呢?自己不认真,还”乐死了”,西西河没落就乐死了----为啥呢?因为达到了副将同志的“预期”了?

这只能由副将同志自己来回答了,如果他愿意反思自己的话。

西西河每一个ID,都是通过自己在西西河的长期言论,为自己建立起来的拟人化人格。如果一个ID被很多人长期质疑,在指责”西西河日益没落、左派幼稚病河友充斥“这些他因的同时,应不应该首先反思一下自己?尤其是作为入河18年的、见证了西西河的繁荣与萧索的老河友了,仅仅一句“真是乐死我了 你说我能不乐吗?”,对自己指责的“西西河没落”,未免有点凉薄罢。

曾记得在另一个论坛的一个朋友(冯小刚早期的编导成员,单独拿过国家级剧作大奖,如今在北影执教)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对自己的文字不尊重的人,不知敬畏的人,我是避而远之的”。

共勉。

通宝推:acton,方恨少,GWA,醉寺,东海后学,楚庄王,老老狐狸,笑看风雨,史文恭,huky,唐家山,寒冷未必在冬天,梓童,猪啊猪,epimetheus,不如安静,从来,普鲁托,
家园 下一篇是不是要为“印度苹果”翻案啊

在河里混确实能涨姿势,比如印度苹果,俺就是第一次听说。小时候吃过这种青苹果,可不知道它叫“印度苹果”。

副将说江青吃印度进口的苹果,俺是稍有吃惊——在印象中印度没啥好东西呀,没想到还能出口苹果到中国。

当然,大伙已经指出是副将摆乌龙了。

=======

方便面的事我没啥印象,我有印象的是矿泉水。

90年代中期,探亲回家途中,一瓶矿泉水没喝完带回了家。

我妈拿起来尝了一口,说:这有啥好喝的嘛,一点都不甜。

我哑然失笑:矿泉水就是这样的呀,不是甜的。

我妈:我没喝过,我都喝白开水。

家园 印度进口苹果,是白纸黑字的改写

若要翻案,也只能由副将河友自己了。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白纸黑字的文字,都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难以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尊重其言。

家园 我也来提供一些材料

跟副将的观点和论证无关,纯粹提供材料论证一下“1993年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是什么样子”。

首先,那个时代国内的方便面,基本都是1元以内,很少有超过1元的,因为第一,在百姓日常观念里,方便面不是个正经吃食。我印象很深刻,80年代一部电视剧里一个情节,某位男主人公中午偶然回到家里,因为妻子不在家,没有人做饭,冰箱里也没有吃的,于是跟邻居借方便面。邻居借面的时候还问了一句:干嘛呀?他很奇怪的说:吃啊?!这个情节我们现今很难理解——方便面不用来吃还能干吗?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当时还是国企时代,双职工包括事业单位基本中午都在厂区、单位和宿舍穿梭,中午回来做饭是很家常的事儿。那么一家之主“沦落”到吃方便面,一是说明这家人太懒,中午饭都不做,二是八十年代普遍生活好了,吃方便面除非是特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做的事情。

至于康师傅,实际上是第一个把方便面做成奢侈品的品牌。那时候方便面基本五毛一包,便宜的三毛也买得到。而康师傅一是舍得打广告,二是从当时的市场来看,确实包装精美,那时候的康师傅桶面不是现在的那种看上去等边梯形一样的桶,而是扁一些,大一些,看上去很像以前食堂打饭的钵子,底部是泡沫的。分两种,一种叫“红烧牛肉面”,一种叫“台湾担仔面”。

价格我印象中不止1.98,大概要卖到2.5,毕竟那时候营销网络没那么发达,零售时加价是很常见的事,那么火车站附近卖到3.5元也不是不可思议的事。

至于味道,我第一次吃的时候确实惊到了,确实好吃,可能有所谓初恋情结,但老实讲,我吃方便面好多年头,刚上市的康师傅比后来走量之后的质量确实还要好一些,面饼的质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加上那时候其他品牌的方便面作料大多就是一包粉,第一次见到有两包调料的。所以那时候吃康师傅确实是个有点奢侈的行为(花几块钱完全可以吃一碗正常的面、粉或者馄饨,而其他方便面五毛钱就能搞定)。

至于六十年代的方便面,我不了解,也不评论。在康师傅走红之后,统一很快来到大陆拓展市场,加上大陆本身一些企业也在升级制作,方便面很快又成了一种平价、休闲的零食类食品,部分具有替代主食的作用,作为奢侈品的康师傅只存在于当初在大陆火爆的那几年。

通宝推:燕人,方平,
家园 印度苹果我也没听说过

百度了一下“印度苹果”,还真就是一种产自印度的苹果。

百度词条:印度苹果

有河友科普,算是这场劣质讨论中难得的有益知识。

我小时候只听过国光和富士,还有人把富士说成日本苹果。

家园 谢谢兄台的证据

与主贴中那段“只因之前只找到一个非直接的孤证”一致。之所以没有引那个证据,是因为那是一个上海地区的人对90年代各种方便面的回忆,他提到的康师傅方便面价格有两种(袋装1块5、桶装2块)。

您记忆得不错,当时市面上大把的方便面只卖3、5毛钱,就一个调味包。那时候的桶装康师傅确实属于奢侈品。

家园 3块5一桶的康师傅桶面是对的

3块5一桶的康师傅桶面是对的,我记忆中大概也是这样,一箱,都是桶装。具体价格不好说,反正绝对不便宜,比你大街上去吃碗面要贵

康师傅方便面刚出来是个新鲜玩意儿,新鲜就在桶上面,大家都没用过。但是时间我记忆中是1992年,93年的时候已经多了一大堆竞争小伙伴了

其实最初的方便面,我记忆中是什么三鲜伊面这种,但都是袋装的,没有桶装。

时间久了也记不大清楚了,纯粹路过支持方平

家园 得百度“印度青”,跟红富士一样是品种名

印度和富士一样是来源地名。

家园 所以对自己的文字更要有敬畏之心

对别人写的、尤其是自己不懂其历史背景的文字,更要有敬畏之心。而任意“改写”,尤其是为支撑自己的论点的“改写”,怎么说,也谈不上敬畏。是画蛇添足与颠倒黑白的差距,往往就是一两个文字。

我曾经遇到一个7旬的恨文革派,对毛主席恨之入骨。有一次辩论,有人说起文革中各种清苦,今天日常的“咖啡”都是文革中一般人喝不起的奢侈品。

结果这个恨文革派老者,白纸黑字的写下:这是误解,文革中武汉市民就有喝咖啡的,而且属于不贵的消费品。其中有印尼排华时期归国华侨,他们经常喝咖啡,跟其他市民喝茶一样。

我当时查了一下,也是第一次知道我国也自产咖啡豆。我一直很尊重这位恨文革派老者,因为他尊重自己的文字。

通宝推:东海后学,老老狐狸,从来,
家园 印度青的百度百科

印度青的百度百科

家园 桶装袋装我都吃过

不夸张的说,都比现在的康师傅好吃,袋装的我曾经直接当饼干吃,不放调料也比当今的很多方便面好吃,现在的康师傅平价版的面饼口感跟渣一样,比当初差远了。

家园 “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末琅琅上口的广告你都不知道。明显你老妈看电视比你多。

话说我弟弟也算是高知了。有一次他很认真地对我说,这个矿泉水,你慢慢品,还真有点甜。

家园 宋朝五贯钱是什么概念

是一个士兵好几个月的的薪俸,但是在黄泥岗上只能买一桶酒,你说真不真实?

家园 桃子还有大久保

经常买到硬邦邦的桃子,就和啃萝卜似的

小时候软糯甜蜜的桃子很少见到了

家园 没那么复杂,与火车站无关,看原文就是副将蠢到诬蔑李讷失手

副将原话:“没变修变色之前,中国人民的生活就好了?啊?李衲60年代(1966年吧)就吃进口的方便面了。。。60年代啊。。。我第一次吃方便面,是93年秋天,因在单位加班三天,晚上领导给我们每人一碗方便面。比人家晚了30年。呵呵”

副将:没变修变色之前,中国人民的生活就好了? 啊?李衲60

大家看,副将是说他单位加班晚上被领导赏了一碗方便面,还没说型号价格,引导大家以为这就是当时几角一袋的普通方便面。

所以说,副将一开始造谣时力图给大家树立这么个印象:“方便面是高档食品非常珍稀,以副将亲身经历证明普通中国人,甚至他这样上等阶层的中国人到九三年也穷困到买不起几角钱一袋的方便面要靠领导赏赐,而李讷作为主席之女竟然六十年代就能吃方便面,那是多么特权,奢侈(顺便还能暗搓搓影射一下毛泽东骄纵女儿’吃方便面’)”。顺便说,他不反毛?不反毛那么他诬蔑“毛泽东女儿吃方便面是特权腐败”算什么行为?

只可惜他这个谣言离大家的生活太远,太容易被戳破,原贴下河友对他的回复就知道大家当时是怎么抽他的了。

所以我们思考一下, 当副将这个ID公然宣称 “方便面是主席子女才享用得起的高档奢侈品,大陆百姓直到93年都连几角钱一袋的方便面都买不起“这种蠢话时,河友们是会以为他是“被台湾低俗媒体‘大陆人吃不起方便面’蠢话洗脑的非大陆人士”呢?还是会以为他是“在大陆生活到三十多岁,2000年后才离开大陆的中国人”呢?明显是前者么。 河友们这么想一点错也没有是吧?

另外,副将什么时候说“1993年,他在长沙火车站,领导请他吃3块5一桶的康师傅桶面”?他原话说的是加班三天领导给他方便面吃,怎么又改口成长沙火车站了?他在长沙火车站加班三天?不可能啊,他说话有准没有?

通宝推:四方城,阴霾信仰,老老狐狸,寒冷未必在冬天,梓童,方平,不如安静,心远地自偏,陈王奋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