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中国始终存在着市场经济? -- qq97
你证明它们都不是就好了。
这个过程包含了组织运行的物质基础
随便挑一段吧:
以浙江省为例,
1973年底,全省已兴办社队企业3万多个,其中社办企业4600余个,大队企业2.6万余个,从业人员近60万人;
1975年底,浙江已有83%的公社和47%以上的大队,办起了企业4.67万个,参加劳动力104.5万人;总收入12.8亿元,占全省人民公社三级总收入的比重为24.9%。
1976年全省社队企业增加到5.1万多家,从业人员124万人,企业总收入16.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2.8亿元。
1977年,企业总数为5.56万家,从业人员140万人,企业总收入21.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5亿元。
1978年,全省社队企业总数达到7.4万家,从业人员190.14万人,企业总收入26.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71亿元,分别比1975年增加58%、81.95%、106%和66.95%。
关键在于,有这么多社队企业,并不代表当时市场经济的存在,他们完全也可以是按着计划经济的形式来进行生产。
你就不妨举个例子,在改开前,这些社队企业生产了什么产品,是可以在市场自由成交的?而且他们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采购他们的原料,调整他们的生产?
关键在于,有这么多社队企业,并不代表当时市场经济的存在,他们完全也可以是按着计划经济的形式来进行生产。
这一段是你的猜测。
既然你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你又凭什么来质疑呢?不过就是表示个“我不愿意相信”的态度。
想让你的猜测成立,你应该自己举证。
你说存在市场经济,我请你举个实例,你不会举不出来吧?
当然,我承认,这个确实为难你了,估计你也是举不出例子
关键在于,有这么多社队企业,并不代表当时市场经济的存在,他们完全也可以是按着计划经济的形式来进行生产。
这个压根就不是猜测,只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陈述而已,说的是一个企业,既可以按市场经济进行生产,也可以按照计划经济生产。你要是认为这个逻辑有误,非常简单,把你认为正确的逻辑陈述一下就行。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连我这种老江湖都得说一声佩服!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由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具体地说,是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来调节资源配置。
价格高、利润大,投资就会增多。这是利用了人的逐利本性。
所以,在这个环节里面必须保证两点:
一是交易自由,形成一个真实的价格区间;
二是投资自由。
=============
具体到一个国家,一般都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搞计划,被计划凝滞的领域搞市场。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就看哪个占主导地位。
开个关于“市场经济”的主帖,却连“市场经济”的概念都不先交待一下。
我说的这个,好歹是本科教材里的内容,完完全全的大路货。
主帖虽然没有交待市场经济的概念,却又说这个是“市场经济”,那个是“市场经济”,无非就是计划经济外的就是市场经济。
难道全世界就只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模式?显然不是嘛。
懒厨说得对,需要重新定义市场经济。
这没有问题,理论创新嘛,但也得说得出去让更多的人接受吧。
赫鲁晓夫也看到了计划经济体制中央高度集权的弊端,在斯大林去世后,开始进行改革,扩大加盟共和国在编制计划、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劳动力调拨和工资管理、资金分配等方面的权力和管理范围。苏共二十大后,地方分权的改革进一步推进,赫鲁晓夫要求取消原有的部门管理体制,改为地区管理原则,实现国民经济管理上的全面改组。为此撤销了相关的中央管理部门,同时在全国划分105个地方经济行政区并成立国民经济委员会,使后者实际履行起各工业部的职能,成为国家管理工业和建筑业的基本组织形式。苏联对于计划体制和物质体制也进行改组。在计划体制方面,国家计划委员会在机构和职能上被改组,以实现向各加盟共和国下放权力的要求。在物质管理体制方面,削弱中央行业主管部门在物质管理和分配上的权力,增强地方的物资管理和分配权。
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对于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弊端进行着持续的改革,权力下放的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却导致了整个国家范围内经济秩序的混乱。为了稳定经济秩序,赫鲁晓夫又不得不将部分权力重新集中。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期,为了避免赫鲁晓夫地方分权改革导致的混乱,改革的重心转向了加强对于经济的集中管理,并恢复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中行业部门管理的特点。勃列日涅夫所推行的新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使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更加精致化,另一方面更加强化了行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总的来说,苏联在赫鲁晓夫之后放弃了沿着地方分权进行更为持久和坚定的改革方向,而从另一个相反的方向,即提高中央集权管理的精准化水平来克服经济效率低下的弊端,也就是说,赫鲁晓夫之后的苏联改革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强化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历史地看,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苏联领导人都认识到了苏联式计划经济高度集权的弊端,而且都进行了体制层面的改革,但是只有主席持续地将地方分权的改革推行了下去,从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其与苏联阵营的国家有着极大的不同。
除了块块型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萌芽社队和集体企业,中国与苏东国家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坚持了独立自主,主席坚决拒绝了经互会阵营的国家分工,甚至不惜与苏联决裂,这使得中国的经济体系始终可以不依附于美国的西方阵营和苏联的东方阵营而独立运作发展,当然中国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从更长的历史来看,这些代价都是短期的,而国家长期的受益则是无价的。苏联解体,经互会体系崩溃,导致朝鲜经济一蹶不振就是个例子。
你要是不同意什么观点,直接说就好了。
比如你认为XXXX不是市场经济,原因是YYYY。。。,
你不妨用你的定义好了。
但最好有事实作为佐证。
但是不该附加过多不合理政治影响。
您只要证明红旗杂志在胡说八道就行了。
1977年第七期红旗杂志论述四人帮继续执政会是怎么样:“要问‘四人帮’如果得逞,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请看前一时期浙江省温州地区的情况。‘四人帮’在温州拼凑了一个地下指挥中心,为所欲为,使有的农村分田单干,两极分化,集体经济瓦解,有的工厂企业被迫停工停产,出现了地下工厂,地下包工队,投机倒把猖獗,贪污盗窃盛行。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危险情景啊!它极其鲜明地揭示了,‘四人帮’的社会基础正是地富反坏和新老资产阶级。如果说同蒋介石的社会基础还稍微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四人帮’培植和保护了一小撮新生的反革命分子和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
或者您也可以批驳下华国峰搞出来纪录片 铁证如山福建军民怒斥四人帮,里面可是好好批判了晋江某地市场人头攒动是多么的乌烟瘴气。哦对了,里面还特地批驳了当地一些党羽吹颂四人帮带来了“闽南一股暖风”,您不觉得这个说法和后来的改革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这拍马屁的创意都要剽窃,还有没有天理啊,太没有版权意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