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刘翔锋的事没人有想法么? -- 审度
肯定超出了DRG数据,肯定比以前的评价方案好。从你的介绍我理解,这也是国家在使用发表学术论文之外的新建的一套医生考核及晋升评价体系。
卫生部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卫健委。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9月7日下午刚发布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疫情这几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仍然在增长。卫健委医疗管理水平很差,人民很不满意,但是仍然是有成绩的。
如果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来看,这几年集采drg等等,医改大动作频频,但是很多民众的获得感很弱。
原因吧咱们举几个例子,譬如说集采降了降糖药的价格,但是有人描述说他已经经常吃的降糖药效果很好,现在集采药效果很差,他非常不满意。同时有人觉得药价是降了,但是诊疗费涨了,两厢一对比,好像也没实惠啥。
我的解释是,对于前者,这里面有部分药品一致性评价的锅,这并不能全怪卫健委,因为最开始集采品规里面默认大家效果一致(都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嘛),现在已经开始做集采调整了,承认不同厂商品质不同。对于后者,其实这部分深层次改变的是医务人员开处方的逻辑,以前提成费在是否开处方、开哪个处方里面占很大份量,以后则是以患者是否必须来开处方,但是一般人不了解这种逻辑的弯弯绕绕对他们的影响。
而获得感差更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比较性的记忆。譬如有患者觉得我这次住院总共花了4万,自付1.5万,医生还跟我讲如果想用更好质量的药就要自己在外面买3000元,搞得我很纠结,医保为什么不为我的生命质量考虑啊。他们完全不知道,如果5年前看这个病,总共要花8万,自付3万,而且其实效果不会比现在好,想要更好得花12万。因为他们不知道5年前什么状态啊,但是我这种常在医疗领域待的人,我知道,我记得五年前的状态,我也清楚现在的状态。所以我感慨现在的改革之来之不易。
说是医保,医院,医生,患者,四个人打麻将,四个人都赢了。以此来嘲笑、质疑医改。
我不止一次听到身边有人说这个段子,网上更是见了无数次。每次看到都很心塞,就如苏联笑话听多了一样,很多人真就被洗脑了,医改怎么改他们都可以吐槽,各种角度。但是你要跟他们解释起来,他们会用实际自己的获得感来打败你,还觉得你在为利益集团洗地。
教育部其实也在动刀改革,双减和教师流动就是。我对新一轮教改并没有什么研究,也就说不出来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实际我还是教改的受害者----双减前大宝每年花几千就可以上个课外班,现在光暑假就花了3万多,肉疼。但是我还是觉得教改一定程度是反向是对的,教改就应该要追求公平,而不是制造学业军备竞赛。
同样的,医改也是。别摆烂,把一切推给市场。深入调研,抓主要矛盾来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就算是对的了。
广东省2022.5月的通知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 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和保障厅关于做好2021年度全省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
六、申报材料要求
(一)工作量材料要求。
门诊工作量、出院人数、参与治疗患者人数、手术/操作人次、调配处方/医嘱数量、检查人次、参与的现场调查或处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等工作量数据须由申报人所在单位从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提取
(二)专业能力材料要求。
1.病案材料要求。
(有病房的)填写取得现职称以来本人主治或主持的、能够体现本人最高业务水平或技术能力的20个病案号(住院号),所提供的病案一般应涵盖现职期内不同年度,系统随机抽取5个(抽取后不得更换),申报人按要求扫描上传抽中的5份完整病案。
2.评价指标相关材料要求。
(有病房的)临床工作数据,填写《申报人员信息自然表》和《病案首页数据表》后导入“临床工作数据提取系统”进行数据检测,并计算评价指标结果。
注:这些数据就是诊疗疾病覆盖范围、单病种诊疗例数、并发症发生例数、治疗效果、开展手术或操作的范围、手术难度和质量、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
(三)工作业绩材料要求。
也就是论文(依然作为考评信息,但权重已经大幅弱化)
(四)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材料要求。
一般应包括:基本情况(姓名、学历,现职称及取得时间、现聘职称及时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取得业绩成果情况、专业特长及经验体会、下一步工作方向等内容。
==========================
职称评审通过腾讯视频远程进行,答辩时间为:2022 年8月 30 日至9月8日。也就是刚刚做完。
这里面有部分药品一致性评价的锅,这并不能全怪卫健委,因为最开始集采品规里面默认大家效果一致(都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嘛),现在已经开始做集采调整了,承认不同厂商品质不同。
集采以后我就听到一些患者说降糖、降压药效果不好,血糖血压稳不住。
我以为是个案,没有统计意义。看来还真不是这样。😨😨
肯定是有区别的。
也可能媒体拿着放大镜找医改的问题,把一些问题严重化、扩大化了。但不管怎么样,集采也是有回应的。
希望集采继续深入下去。骨科脊柱类集采正式实施,又是一堆的器械代表、经销商转行,厂商销售代表裁员。
也厘清之前讨论中给我形成的错误印象。
对医生职称评审实际上不是依靠DRG数据,而是生成DRG的底层数据:《病案首页数据表》。这已经是对该数据的创造性应用了,应该对规范、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有帮助。
我知道国内《病案首页数据表》和DRG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但最近5年多的进展完全不了解了,很好奇这些数据是从各个医院上报汇总到哪个机构?
别的常用药也有较大的降幅,住院费报销后又减免了几百,家里人很感激当下的政策。
医疗系统还是做了不少实事。
胰岛素从原来150元降到40元,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家人说跟之前的牌子型号一样。
同步上传的还有医保结算清单。
要么降价中标,要么就主动放弃公立医院70%的市场。这个给了厂商很大压力。
最开始集采时,很多公司还是观望状态,在是否底价投标中犹豫不决。直到看到国家是铁了心实施后,就明白这对他们搞不好就是生与死了,于是后面厂商间就彻底卷起来了。
但其实,集采后价格对于厂商来说,几乎与原来出厂价相差不大。也就是说这个价格本来就应该是市场正常的价格。
但是因为以药养医的存在,这个价格被各种灰色交易推高了,导致实际院内的价格远高于出厂价。现在集采不过是正本清源,给了产品一个恢复正常价格的机会。
是一个城市医保局的头头。当时了解的是医保数据都承包给一个背景很深的公司了,大致了解一些公司人员的配置和分析方向,能够做到今天医务人员评审系统,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胰岛素这样的,早该挤掉水分,可能大头都让药代赚了。
心脏支架这样的,器材费用大幅降了,手术费用有没有大涨?
最近听说:集采让心脏支架从三万降到了500
集采前,医生的收入分化非常严重。
明面上收入工资+绩效,明面下主要是提成费。其他如飞刀,讲课费,培训费之类,原则上是有影响力的医生才有的,与医生职称,行政级别,学术影响力,业界地位相当。
主治以上,临床费多寡也是分布非常悬殊。主治以下,那就是医疗领域的奴工,基本没有临床费。这事对于住院医及规培生来说怨气非常大,不患寡而患不均。
譬如药品集采对内科高年资医生来说,影响更大一些,因为诊疗费上涨远不及临床费减少的程度。对于外科高年资医生来说,手术费这几年是一直在上涨,但是肯定也赶不上临床费的水平。
但是集采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医疗系统的基尼系数。同时后面还有drg,还会伴随薪酬体制改革。
故意把“医药资本”这个原来利益最大的一方隐去了,造成了好像是其它四者在博弈的假象。医保,医院,医生,患者,他们赢的钱,就是原来医药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