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商品价值与效用理论骗局 -- 三分天下有其二
河里部分「效用论」者的问题在于,他只是强调市场上以价格形式所表现的「效用」,而忽略了外部的价值规律。而劳动价值论所讨论的正是这个价值规律。也即「效用」本身就分为两种,就像价值需要转换为价格一样。可他们却混作一谈,把本来指向外部的参照系指向市场与货币本身,这不就是四足动物有四只脚?这都不需要讨论整体社会到底是不是均衡的。
■
下面开始胡扯。其实就是把之前想要回复普兄燕人兄的直接拿过来了。
方法也很简单。首先把人类价值和市场价值混淆。毕竟不能被市场表现的价值又有什么经济意义? 然后再把市场价值和特定假设下(理想市场)的量化混淆,毕竟两者都是市场,逻辑是相同的? 接着把这种量化作为效用的表征,毕竟没有效用我买它作甚,付这个价格干啥? 进而,人类价值就等同于微观经济学所给出的所谓价值——“边际效用”了。
均衡问题也如法炮制,他们只讨论市场内部的效用、均衡与循环,而不考虑外部的整体社会(外部是非均衡的)。结果就是资本家总是有利可图。因为人家榨取的正是不能被直接量化成价格的剩余价值。然后,由于现代权利的不断发展,这种价值的边界越来越清晰,结果他们就变得无利可图,只能维持对时间的剥夺。这个时候就不谈效用,谈所谓组织内部的价值激励了……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也是如此。价值利润率和货币利润率……资本循环和资本家循环应该分开讨论。可他们非得说是一回事,这样当然是稳赢的。你连人家的基本定义都不想承认,怎么会输?
所以问题其实很简单,“边际效用”必须绕着市场和货币打转,否则什么证据也不会有。但这是用资本主义的逻辑解释资本主义,并没有真的回答问题。
可怕的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攻击,而是扛着马克思旗号说《资本论》精神可贵,但是有所遗漏的。尤其是把社会学上的过时当作经济学上的无效的,拿着数理分析把马克思理论窄化到资本主义视野的,还有以为宏观理论没有具体指导意义的。这种内部的敌人,真的要多少有多少。
效用就是用来对比,从而决定是否用来交换。当然,效用理论之所以成立,这里依赖了一个公理:在局限条件下,人会争取最大的利益。
要从逻辑上推翻效用理论(甚至全部主流的经济学理论)其实非常简单:抽掉这个公理就行了。麻烦的地方在于,要另起炉灶而又逻辑自洽,还要能用真实世界的事实来验证,难度就很大了。
PS:承认这条公理的话,就必须承认,无论是什么阶级的人,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全部都会去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这个就有意思了。。。。。
要我说就一句:效用就是价值,货币是价值的表征,货币就是效用。结束。
有不少河友就是如此认为的,通过货币的本质完成这种沟通。
注:他们是指楼主说的那些经济学文献。
补:为什么要搞三段?因为前后不是一个效用。
你的这帖我还是看得不太懂,但回懒厨那个我看懂了:
说的是他们怎么绕的,和我没关系
要我说就一句:效用就是价值,货币是价值的表征,货币就是效用。结束。
有不少河友就是如此认为的,通过货币的本质完成这种沟通。
注:他们是指楼主说的那些经济学文献。
我觉得你是在批楼主😅(我就是这么理解的,绝没挑拨的主观故意😄)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理论,是两种公开的、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但是楼主的用词是“效用价值论”,这个新词或者理论需要重新定义。如果不定义,就必然引起讨论的混乱。
那么它的价值来源是什么?
他们举的例子是一个小孩在沙滩上偶然捡到一个钻石的例子
但是楼主的用词是“效用价值论”,这个新词或者理论需要重新定义。如果不定义,就必然引起讨论的混乱。
萨伊,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丁亥年)~1832(壬辰年)生活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萨伊提出的关于生产创造的思想,对经济学有很大的帮助。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效用就意思就是一个物品的内在满足,达到这个满足的点就可以创造财富,
只不过现在经济学都不怎么用这个了
同一种商品并不意味着物理性质一样,只需要符合既定可检测标准就算同一种。
女娲补天的时候管你什么羊脂鸡血田黄寿山,所有的石头都是一视同仁。
如果两样物品的来源生产方式不同,但是物品本身都满足全部既定检测指标,那么它们就属于同一种商品。因此假如二八美貌处女用香舌采摘炒制的茶叶和八二丑陋荡妇用臭脚采摘炒制的茶叶没有可检测差异,任何正常人就不应该认为这两种茶叶作为商品有任何不同。
我的论点:效用不可定量测量。
你说:其实可以测量。那么怎么测量就应该你来提出,你兜来兜去兜来兜去打死都不说,唯一的解释就是其实你也明确知道效用不可测量,无奈真香定律。
如果你真知道,请你大胆地说出来,效用怎么测定。
或者你如果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测量商品效用,你也可以告诉我,如果效用可以测定,效用的数值是怎么决定一件商品的商品价值的。在一个理想市场上,一件商品只有一个价值,它是由哪个人?哪群人?哪个个时刻的什么心理状态下的效用以什么方式决定的?
然后你又抛出一个什么商品对卖家的效用,商品对卖家除了能出售挣钱还有别的用途吗?卖猪肉的商人难道就必须喜欢吃或者讨厌吃猪肉?这招叫且战且走,不断地抛出新名词,掩护自己撤退。
最后再来个倒打一耙:你什么都不知道还敢跟我辩论
我在前面强调了很多遍,也举了很多例子了。
你也上过政治课啦,应该知道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了,居然还在这里纠结什么“合法”问题。
抢劫被禁止不是因为它不合法,而是抢劫太多整个社会就崩溃了。就好像自然界很少见有日常性的同类相食的,不是因为谁规定了法律说不许同类相食,实在是吃上瘾了这个种族就灭绝了,你也就看不到了。
法律就是干这个事情的啊,规定哪些抢劫行为是不允许的。言外之意呢,就是不禁止的抢劫行为其实是可以做的。再进一步,反对不被法律禁止的抢劫行为是被禁止的,比如你敢在米国反对剥削剩余价值,知道后果的啦。
至于说什么秘方,茶叶瓷器丝绸的秘方抢劫了西方上千年了,这个例子不够好吗?现在的专利法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没有秘方的人自己想办法获得秘方来避免被抢劫。
2.0版本,即认为商品的商品价值由所谓边际效用决定。这是西方或者说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的主流理论。
那么很显然,作为这种理论的第一步,效用或者边际效用应该怎么测量就必须由支持这派理论的人来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
我的论点就是:效用或者边际效用不可定量测量,不可能由它来决定商品的商品价值。
不管是谁,只要盯住这个罩门来打,杀人要诛心,保管他落荒而逃。
从古到今,奴隶主、地主、资本家和他们的狗腿子吹鼓手们就是这么“合法”地抢劫的啊。
你本能地觉得这样的抢劫不对,属于鲁迅先生所寄予希望的可以挽救的孩子。
用于回应楼主
看上去是说确实可以测量,反驳了楼主的说法。但我的意思在于,这里有四概念错误,前后的效用并不是对等的。结果等于用价格解释价格,而不是用价值解释价格。同时,货币本身的效用也没有考虑。
懒厨兄也是这个问题。比如他说了是“用来对比”,可是对比是需要参照系,是需要度量方法的。而这个参照系就是价值理论,永远位于商品体系的外部,不是商品体系内部的表现所决定,不然就是四足动物有四只脚。
由于这是一个论域逐步收窄的过程,所以是三段。不然直接说货币是效用的度量(燕人兄语)就可以了。“效用价值论”总是把问题收窄到有限前提的、市场内的、能均衡的,显然和我们说的不一样,不然也不会被斯拉法所“挑战”,被马政经所“庸俗”,被楼主所“批判”了。
大概如此了。
■
补:原帖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是试图说明“实际所包含的价值”和“最终所实现的价值”,是有落差的。不过因为长度问题,没有具体展开。
普兄还有一个困惑就是“效用价值论”的定义。基本的sywyang兄已经回复过。其实就两种,一种就是亚当斯密的用值(use value),也就是具体使用的功效,这往往直接等同于价值。一种是边际效用学派的消费者偏好,用于解释生产分配,这往往被等同于价值的度量。两者经常混为一谈,但用法或批判上其实没有区别,说的都是用“效用”解释“价格”,反映人类“价值”的理论。
其实一些经济学分支,比如“顾客价值理论”,讨论“效用”更全面一些。至少,人家不会把多参照系说成单参照系,把心理感知等同最终实现,不会不考虑社会交换(各类价值)和行为过程(交易成本)带来的波动,不会假设货币是稳定的。
抱歉修改多次,总是少几个字。
我的观点是,老马有点傲娇了😄
关于边际效用价值论被老马批“庸俗”,大概体验在这句话。老马说:
如果一切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直接合而为一,那么科学的存在就会成为多余……
【《资本论》第三卷第四十八章】
这里的“庸俗”不是汉语里“平庸、鄙陋”的意思,那些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大家们可一点都不平庸。什么“庸俗经济学”、“庸俗唯物主义”,我怀疑是不是翻译出了问题。
庸俗经济学是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之后的各种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统称。老马认为它们把表象当本质,不够“科学范”。
===
边际效用价值论确实比较表象,我倒觉得是通俗。我们常说,“你这么做没用”、“你这东西没什么价值”……这都是人们的主观判断、心理评估。
这些有关“价值”的说法完全脱乎了劳动价值论里说的“价值”,但它很生活化。
==
关于科学理论。第一个是内部自洽,第二是实践。至于够不够“科学范”,不必称之“庸俗”。当托勒密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起落的表象,提出“地心说”理论,也是科学。
一句话说,就是很容易混淆概念,用适用范围较小的专业概念,替代适用范围较大的生活常识。
■
我又要开始说一大堆废话了。先从重复上贴开始。
简单说,他们谈论的(消费者)效用直接等于价值,不讨论具体如何。然后效用只讨论能量化的,不讨论不能量化的如何。接着讨论的量化只考虑货币,不讨论其他形式,也不讨论货币的效用。最后,货币等同于效用。效用被收束到一个单项坐标系里面。
还是复杂,其实就是:价值>效用>货币>货币所度量的效用值。即是大于,也是箭头。
但经过云里雾里的理论之后,货币所度量的效用值等同于效用,可以直接代表价值。所以回复燕人兄说实际有三个效用。由于中间可以取消一个(假设效用范围不变或者货币稳定仅用于表征),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效用。这不是四概念错误是什么。
因为这是先有这样一个价格,然后用价格理论去解释,这个解释替代了价格被作为价值的表达,于是货币=价格=效用=价值。说白了,就是从结果倒推而已。
真的是问题简单,说出来显得复杂。
■
然后我们可以去看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比如“顾客价值理论”。它从常识出发,讨论多种“成本和价值(投入和产出)”,无非是我们买东西需要考虑哪些方面而已。比如
我们可以发现,多数不能精确量化,只能猜测大概。
比如“企业定价理论”。最基本的是供需、成本和竞争三项,哪个可以直接用效用衡量?方法一般是回归分析和投入产出技术,请问哪个直接考虑了效用?边际效用(增长极限、边际替代率)是有考虑,但是能否直接等同于边际效用(消费者偏好)和效用(实际功效)?
以上看起来很扯,我也觉得很扯。其实问题不过是经济学的讨论范围有严格界定,但是日常讨论,还有价值问题的争论当中,这些根本不做区分。就算有所区分,讨论中也总是会混淆概念。于是很扯。讨论“用价”的效用价值论,主要目标是定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交换,依什么而生产,靠什么来分配。讨论“边际”的效用价值论,主要讨论的是均衡市场下的交换机制,尤其是讨论相应的供需以解释价格和消费行为的形成。
即便不讨论以上胡扯,也有需求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区别,可以形成消费者剩余。比如你愿意支付多少,而实际价格(成本)只有一个,差值就是剩余。想到砍价没?这算不算效用?效用也可以分为实际满足和间接满足,乃至于同时存在。比如买车是为了代步,这是间接的,但是车的效用不只是代步。比如货币即是表征(仅表示单位量),也是效用(可以买东西),还可以满足个人心理(普兄之前说的小目标)。这些也就是我说的“实际”和“实现”的区别。
这是河里某些“效用价值论者”完全不考虑的。
■
最后贴个“边际效用”的最初评价,作为“效用价值论者”思想实质的参考。
显然,问题在于决定单价的“第三物”是什么,为什么他可以决定价格?尤其是现代货币不再有实体锚定物的情况下?如果它是心理感知,这个感知何以是普遍的?
这就是为什么说,“边际效用”必须绕着市场和货币打转,否则什么证据也不会有。也是为什么最开始的帖子,第一句话就说“忽略了外部的价值规律”。也是为什么调解学派说“价值产生于生产与交换的交汇处”反而会被批评。这些常识当然是对的,但作为“价值”是不对的。
■
注:“消费者偏好”可能有人不理解,这里指的是边际效用的基础,比如「对于选择行为而言,效用最要紧的事情是一个商品束的效用是否比另外一个商品束的高,至于高多少并不重要 」。尤其是效用函数的基础是「非传递性的偏好序列」。不过,我们讨论的所谓“效用价值论者”,估计不讨论这些的。
补:我直接回答问题好了。消费者剩余不是效用,因为效用是心理感知(和等价的货币量)。也即你已经有一个他值多少的主观评价了。但是在实际的市场(社会交换)中,这个价格并非你能左右。因此就有了落差。然后这个落差本身也有一个“效用”,比如心理满足,占便宜和挨宰之类。这是我们评价效用最常见的混淆,那就是把“用值”和“换值”综合起来评价了,但效用一般是“用值”。这里的占便宜之所以是效用,不过是“换值”也有一个“用值”。也即我们讨论效用,往往是多元嵌套的综合评价。
一切问题都源于我们需要一个中介来表达,很容易把中介(系统)的表现,和他们所沟通的事物混淆起来。
修订错字,调整空格,改正标蓝,两次补充……抱歉修改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