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回国卖房记 -- hansens

共:💬920 🌺5456 🌵1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2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说蜂窝煤 -- 有补充

我小时候,都是自己家买散煤,自己弄黄土压蜂窝煤,就是为了不被黑心商家坑。

我小时候,我们那儿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家买散煤,自己挖黄土压蜂窝煤,倒不是怕黑心商家,那时候也没有啥黑心商家,而是就没有卖成型蜂窝煤的,也许是因为我们那个大单位靠山,弄黄土比较容易。我印象里,我们那能买到成型蜂窝煤都是八十年代的事了。

做蜂窝煤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黄土放多了,煤烧不起来,黄土放少了,烧完的煤又夹不起来,不好换。体力活就不用说了,看天气把散煤用板车拖回家,找空地,和煤、做煤,晒干后搬煤,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父亲有个老朋友,身体不好,小孩又比我还小几岁,所以他家的煤基本上都是父亲带着我给做的。

那时买煤比较怕的是煤里石头多。

通宝推:秦波仁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而且土掺少了烧得太快 -- 补充帖

黄土放少了,烧完的煤又夹不起来,不好换。

黄土掺少了,煤烧得太快,火留不住,等下班回家要做饭时煤都烧完了。

见前补充 4959505
家园 在做蜂窝煤之前是做煤球

散煤混合少量黄土就可以做煤球,技术含量更低,更容易。

不过缺点是,煤球容易有核心部分烧不干净。

山西的亲戚家他们靠近产煤区的,就直接烧块煤,那火力确实猛。

家园 我就能上啊,粗粗浏览一过,未发现低端二字
家园 煤球显然不如蜂窝煤利用率高

好像北京都是烧煤球,不知道他们咋烧。

家园 问下七兄或者美国的河友

美帝加拿大的遗产税真的有50%吗,那这些富豪移民图个啥子呢?

不如留给国内不是更好吗?

家园 谢谢!

我在深圳,死活就是上不去。。。。

家园 检索这个link没有”低端“两个字
家园 跟我猜想的差不多

我在这里说,领导人的发言稿,应该不会出现“低端”两字:有这种可能

同时也说对区政府的文案没有底:顺义的查不到,景山的查到了

现在看来,应该就是一些专家,官员用词不当,结果舆情发酵,把锅扔到领导人头上了。。。。。

匿名 年纪大了,看到这些容易激动

看到这个蜂窝煤的讨论,回忆一下把我拽到了80年代的某个周末,自己和兄长还有父亲,在夏日炎炎的树荫下,流着汗,看着满院子‘打’好的蜂窝煤,青春期的我,非常的有成就感的样子。仿佛还能感受到透过树叶的阳光照在脸上的感觉,以及微风,还有蝉鸣。。。

我老家的北方的一个小县城,冬天虽然不至于冷到烧炕的程度,零下10几度的时间每年冬天也还有很多天,也没有暖气,家家户户在冬天都要靠烧蜂窝煤的炉子取暖。蜂窝煤可以买现成的,一般是同一尺寸的,大概10多公分的直径,感觉火力比较一般。父亲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对此颇不满意,就专门定制了一个炉子,有个大的炉膛。但问题是,买不到成品的同样合适尺寸蜂窝煤。后来,父亲在运输公司(当时还不叫公司,是国营的运输队还是什么)做汽车维修工的一个亲戚发挥专业优势,给我们专门打造了一个大码的手动蜂窝煤机。说是‘机’,实际上是纯手工的。‘打’蜂窝煤的时候把它使劲摁到,和好的,软硬适中,掺了黏土和水的煤堆里,这样就把底部的腔体充满,然后放到旁边铺了锯末的地上压一下,使得底部更平整也不容易沾到地上。最后的步骤就是把这个机器拎到旁边空白的地面上,使劲按动顶部的手柄,打出一个烽火煤来。这些煤球晾干后堆放在院子的一个避雨的角落里。留着冬天来的时候取暖用。

这个制作过程还是一个体力活,不过我和兄长两个一天就能搞定。稍微要做更多计划的是买煤的过程。通常还是父子三人来到县城边上的煤炭公司去用人力车拉回来。买煤的过程即使一个技术活也要靠点关系或熟人,通常要选优质的‘明煤’而不是‘烟煤’。这时候,通常父亲要给看门的,称重的人几根香烟,这样至少他们不会板着脸了。后来去了几次后,他们了解到父亲的职业和职务后(相当于一个县城的中层干部吧,负责一个什么单位的)都很诧异我们为什么要自己来,烟也不要了,脸色也好了很多。我最开心和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父亲拉着装了几百斤的煤车,我跟兄长在后边推,穿过煤炭公司门前的几百米的土路最后到达柏油路面的时候。

后来就是我们都出去上学了,冬天也就是放寒假的几天回去,父亲的年纪大了,供暖的选择也多了,那个我们家引以为豪的定制蜂窝煤机也就闲置了。再后来,父母退休后也去了兄长工作的城市,很少回来了。我也就更没有机会回到老家的院子看看了,这一晃就是20多年。

去年夏天,终于有机会带着家里的小儿子跟父母还有家人一行人回老家看一下所谓的‘祖居’。房子虽在,满园却是杂草丛生,因为托付管理的堂兄也早搬到 的省城看孙子去了。县城的大街经过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很难找到记忆中的痕迹,运煤的小路连同煤炭公司也早已消失。我和兄长站在草可及膝的院子里,和佝偻着的父亲谈起当年一起打蜂窝煤的往事,很有点‘树犹如此’的感觉。旁边的小儿子问我:爸,你怎么哭了?,我说:是吗, 是草的花粉被风到眼睛里了罢。

家园 您提供的这篇报道,其实是顾宝昌在批驳关于“低端人口”的媒体导

向认知战问题,之前@心远地自偏河友早已贴出来了关于这个词的溯源调查文章。

因为心远兄提供的是链接,很显然就没有几个河友去点开看。

好吧,我就把全文贴出来,以供感兴趣的河友参考。

观网2018年文章,题目:

所谓“低端人口”一词的传媒溯源

作者:勤劳老韩

自去年1118火灾事故引发北京市“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以来,所谓“低端人口”一词就又成了媒体和舆论场的常见词汇,以至于昨天(2018年1月5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扶贫办主任在回答问题时,要首先纠正记者提问中的“低端人口”这一措辞。

互联网上一直有声音在指责这个词出自官方,但官方的态度非常明确:产业有“高端”“低端”之分,人格没有“高端”“低端”之分;只有“低端产业从业人口”一说,没有“低端人口”一说。

那么,“低端人口”这个四字词汇,其最早出现在公共传媒领域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缔造或发布的呢?这是一个颇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一些人“做文章”的地方。

百度搜索“低端人口”这个词组,看到的最多的溯源指向,是2016年8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报道,众多媒体在转载它的时候,标题非常清晰——《北上广常住人口增速放缓 专家:靠政策清理低端人口》,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新华网、央视网、央广网等一贯比较严谨规范的网络媒体,全都清楚地写着“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看起来,结论似乎是板上钉钉了。

但是,如果我们打开这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8月1日第05版的原文地址(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6-08/01/content_1699908.htm),就可以看到:

1、原文标题是:《北上广常住人口增速放缓引热议 超大城市,咋调控人口》;

2、文中只有一处“低端人口”一词的用例,相关完整句子是: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通过政策将外来人口特别是其中所谓的低端人口‘清理’出去,导致了这些地方常住人口出现增长放缓。但对超大城市来说,这不一定有好处,也不可持续。”】

显然,这里的“低端人口”一词是这位顾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所引用的一个既有词汇,而且这位顾教授对这个词是持否定排斥态度的。这个词汇既不是源自这位顾教授,更不是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那么,所谓“低端人口”这个词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从感觉上,我猜测它也许出现在2010年2011年左右,我也确实搜索到了那时候的一些新闻、文章、网贴写到了这个词汇。但随着我不懈地继续搜索,这个词汇的出现时间越来越早。最终,我目前能搜索到的有明确正规出处的最早时间出现了——2006年。十一年以前!

以下几则网络媒体新闻,日期相同,正文内容基本一致,转载来源皆注明“新京报”:

【《奥运时进京人员或需县级证明》

腾讯网 2006年09月15日05:34 (来源)新京报

https://news.qq.com/a/20060915/000534.htm】

【《奥运期间民工可能被劝返 北大教授称应全民商讨》

腾讯网 2006年09月15日06:08 (来源)新京报

https://news.qq.com/a/20060915/000565.htm】

【《08奥运期间民工或被劝返 北大教授称应全民商讨》

网易 2006-09-15 06:35:58 来源: 新京报(北京)

http://sports.163.com/06/0915/06/2R1RU34J00051KMG.html】

【《奥运立法入实施阶段:奥运时进京人员或需县级证明》

人民网 2006年09月15日08:18 (文末注明)来源:《新京报》

http://npc.people.com.cn/GB/14957/53049/4819652.html】

【《重大活动环保立法尚空缺 重污染企业奥运停限产》

中国经济网 2006年09月15日 08:40 (文末注明)来源:新京报

http://www.ce.cn/cysc/hb/gdxw/200609/15/t20060915_8570530.shtml】

【《奥运时进京人员或需县级证明》

中国宁波网 06年09月15日 16:11 (文末注明)稿源: 新京报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06/09/15/005179041.shtml】

……

这篇报道的主题是:

【本报讯 奥运期间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市区及奥运场馆周边车辆现行问题、奥运会期间放假问题将分别通过立法或者政府制定规范性文本的形式找到解决方案。昨日下午,北京市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在北京会议中心向31个相关单位下发了第一批奥运立法的工作安排。

经过5个多月的研究确认,在第一批奥运立法需求中,确定65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昨天的奥运立法协调工作会标志着,第一批奥运立法项目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工作阶段。】

在这篇报道中,全文只有一处“低端人口”一词,位于一条小标题“加强行业规范限低端人口”中。这可以确定是该媒体的写作而非引用。而该小标题下的相关段落完整内容则是:

【在会议材料里还介绍,今后将加强对流动人口出现问题较严重的低端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如废品收购、小美容美发等。在奥运期间,控制这一部分人口。材料显示,经请示国务院同意,可以发布通告,限制进京人员数量。如进京人员需要出具县级以上证明等,从根本上控制流动人口。】

可以看到,在这段完整内容中,“低端”一词与“人口”一词,本来是位于不同的两句话中的,“低端”是与“行业”连用的,而非“人口”。即使需要把“低端”与“人口”放在一个短语中,也应该采用比较完整的表达方式——“低端行业(产业)从业人口”,最多缩略为“低端从业人口”。

事实上,即使是“低端行业”“低端产业”这样的词汇,也是来源于财经工商领域而非国家行政领域的,而且后来也是一直被国家行政领域所尽量规避的。

但是,不知是无心还是有意,这篇报道的那条小标题却偏偏要将“低端”直接放在“人口”前面。显然,这必将被一些有心人利用去敲打更多一些无脑人的“玻璃心”。现在还可以搜到的,就在这篇报道的同一个月内,在知名网络论坛“凯迪社区·猫眼看人”中,一则题为《[灌水]2008北京奥运会/1990北京亚运会》的吐槽贴子下,第2楼就是这样一条回贴:

【除了弱智,谁会为北京奥运欢呼呀,在公仆眼里,你我都不过是一些低端人口而已】

……

扯远了。还是回到主话题来小结一下:所谓“低端人口”这个词汇,至少在十一年前的2006年就已经被缔造出来并予以了广泛传播。之后就是“舆论”势力随时根据需要拿出来炒的事儿了。

这个话题还没说完。还有一个问题是容易被追问的:官方,或者说有一定“分量”的官方人物,难道就从来没有直接使用过“低端人口”这个词么?

老实讲,就我搜到的报道信息来看,还真有。在把相关信息引用到这里之前,我需要提前说明三点:

1、这则报道早在2009年;

2、这则报道的内容,估计会令某个极端方向势力的追随者们或窃笑或大喜,同时让另一个极端方向势力的追随者们或反感或恼怒;

3、从客观中正的立场讲,我个人认为,即使这则报道完全属实,应该也只是这位先生误用了这个“过缩词”而已,他的本意应该还是“低端产业从业人口”概念。

好,下面就是这则报道的具体相关信息:

【《推进双转移,仍要坚定不移》

新浪 2009年08月18日04:05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党政班子联席会议昨召开 传达省委书记汪洋在莞讲话精神

  本报讯 (记者李少威)“市领导要亲自带队,到各地去帮企业招工。”昨日上午的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上,刘志庚对应汪洋的讲话精神,要求全市全力落实,“扑下身子去解决转型问题”。同时他也强调,要克服产业转移给镇村集体收入带来的困难和影响,着眼长远,减少低素质劳动力,提高人均占有资源水平,引进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提高城市人口素质。

……

  汪洋调研东莞后感触良多 妙语连珠:

  看到了曙光 但天还没有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8月12日到东莞调研,对东莞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了许多精辟的评价,并提出了新要求。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昨日上午召开的市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上传达了汪洋讲话精神,要求全市以行动加以落实。

  不坚持双转移 城市素质永远在低端循环

  “尽管压力比较大,尽管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会暂时影响镇、村集体和农民收入,但我们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不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将来可能也会有增长,但城市的素质永远都在低端循环。因为道不同不相谋,你低端人口多了,那高端人口就必然不进来,如果你城市素质比较高,研发人员就会在这扎根。”

  汪洋要求东莞继续推进双转移。他认为,双转移对于东莞来讲,意义远远不止产业升级这么简单。只有坚持推进双转移,处于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东莞将来才能真正上档次。随之,城市素质提高了,营商环境好了,高端人才才会进来。

……(余略)

http://news.sina.com.cn/o/2009-08-18/040516139210s.shtml】

【《“低端人口多 高端人口必不来”》

和讯 2009-08-18 04:04 来源: 信息时报

信息时报记者 张静 实习生 曾伶艳 通讯员 何碧怡

  昨日,东莞市政府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东莞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汪洋说,东莞社会治安归结原因,主要是加工企业多,导致外来人口,特别是低素质的外来人口多。所以要推进双转移,不仅仅是产业问题,更是城市素质问题。只有这样,处在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东莞才能真正上档次。

……

  汪洋认为,这几年对东莞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偷、盗、抢、夺案件频频发生。因此双转移对于东莞来讲,意义远远不止产业升级这么简单,“归结原因,主要是加工企业多,导致外来人口,特别是低素质的外来人口多。所以推进双转移,将一些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这不仅仅是产业问题,更是城市素质问题。只有这样,处在广州和深圳之间的东莞将来才能真正上档次。”汪洋说,城市素质提高了,高端人才才会进来,要在这个路上走下去,将来就可以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否则城市的素质永远都在低端的位置循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你低端人口多了,那高端人口就必然不进来,如果你城市素质比较高,那研发人员就会在这扎根。”

……(余略)

http://m.hexun.com/stock/2009-08-18/120601874.html】

好了,全文完。

2018-01-07

所有的指向,《新京报》三个大字明晃晃,闪瞎了我的24K钛合金狗眼。

新京报南方系这种胡舒立一派的自由派推墙党媒体,不用再多做介绍了吧?

很感谢你提供了石景山区政府门户网站里的这篇文章,还有顺义区的,其实之前其他河友也已经贴出来了。

我的一系列帖子里,已经说的非常详细了,正常的表述有低端产业从业人员一说,被媒体用“低端人口”恶意替换了。

但,我没有证据证明这两篇文章的真假,也没有动力去费功夫查证真伪。

所以,也已经承认我最初的帖子里“而绝不是出自任何土工政府部门”这句话不够谨慎,说的太满被打脸。

不过,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的说,从两个区政府门户网站的行政级别,和文章性质来讲,

是不具备能够代表土工政府官方的态度的。

通宝推:白马河东,freesong,
家园 我小时候也帮大人做过蜂窝煤。

但是不记得是否需要混合黄土。而且当时没注意,现在一想很好奇当初的粉状散煤是咋弄的。我只能回忆起把现成的煤粉加水和成泥,再用模具手工压成蜂窝煤的形状。不过自己做的不多。大多数时候是跟老爹拉个板车(我们叫“平车”或“小平车”)去煤站买成品。

单从燃料利用率而言,我觉得蜂窝煤是更好的形式。因为燃料燃烧除了燃料本身还需要空气。蜂窝煤的中空多孔结构配合煤炉的设计,可以有效扩大燃料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还可以有效引导空气从炉子底部向上运动。跟只能外表面接触空气而且气流通道“随机”的煤块燃烧方式相比,蜂窝煤配合蜂窝煤炉怎么看都是效率更高的方式。如果制作蜂窝煤用的煤炭原料跟煤块一致,我还是认为理论上蜂窝煤是更经济高效的方案。

我们山西有种“煤糕”。那个是真的很碎的煤块混合黄土的做法。成品形制类似砖头。跟砖头厚度差不多,不过更长更宽。使用的时候先打碎,再投入炉子里。这种用法其实是为了充分利用破碎的煤块下脚料,就是图个省钱。每年冬天学校高年级都会在老师带领下制作一大批摊在操场上晾干,蔚为壮观。干透的煤糕就垛在教室后墙边,整个冬天就靠这些宝贝跟教室中央的炉子取暖了。

家园 中文wiki里提供的链接基本都可查到

1. 中文Wikipedia的’北京低端人口‘词条,里面引用的链接基本都可以通过webarchive查到保存的网页。能翻墙的河友应该都可以查到

词条链接:北京低端人口

词条的参考文献截屏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2. 顺义的也能查到

webarchive 存档链接

截屏

点看全图

家园 这个应该是代表当时官方立场的 -- 有补充

补一个截图,另外请注意到这个是石景山区发改委报区人大审议的2016年的工作报告,以及所代表的官方立场。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更正一下 -- 补充帖

应为提交区政协审议

家园 二代的任务是守财,还真不要低估这个生态位的分量

如果考虑的中国财富体量在三十年中蹿升几十代人的区间,二代们的认知压迫感其实一代女都不可怜,事实上有几个能处于他们地位超越他们的都很难说。

我觉得从普罗大众角度说,不要对二代羡慕嫉妒恨,他们父辈的坑蒙拐骗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机会,过去就过去了,谁也改变不了历史,就是你们能够算总账,再来一次土改文革破四旧,失去的也是失去了,无非就是出口恶气,自己并不能取而代之当二代😂,何况今天的情势连出口恶气的机会都不会留给你😂,所以知乎这个认知有什么用呢,情绪负价值么,怀恨余生😂。

其实比较现实的倒是针对这些二代的人傻钱多特点,设计套路,给他们洗脑,与其在河里当喇叭,还不如给二代下药,联储主席话叫针对性喂食😂,那不是名利兼收么。实际上二代们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一个凭高智商获取的利益,守护同样也需要高智商,二代们这方面毕竟比较寒蝉,所以不用意淫三代变二代的故事,玩死二代们你不就可以空手套白狼了么,道义上利益上双收,还理直气壮,人生目标是不是需要重新定制一下啊😂,至少比在西西河刷喇叭的回报要好的不要太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