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作为军迷,讨论一下这些年来咱国家在装备发展上是不是也走过很多 -- yg1993
面对廉价无人机海,航母自身安全,都存在问题,成本对比太大了。
中国民机起不来,没有强大的基础,军机如何牛逼,打个疑问。当年,中国雷达更落后,指望那些电子所解决,做梦。不还靠以手机为代表的民用电子起来,才解决。。但现在,中国民机还是那些数字所的人员折腾,保守贪婪无能。空军又把空域卡的死死的,根本没有民间航空发展的空间。中国民机这鸟样,军机吹的震天响,真到上战场,就怕如俄罗斯空天军一个德性。
包括歼8F,歼8FR高空侦察机,以及歼8G等。
实际上很多歼8是2000年以后生产的,机体还比较新,还在服役期内。而从俄罗斯引进的苏27已经退出一线并开始退役了。甚至歼10A都开始退役了。
而是不是在服役期间击落飞机或者击落多少并不是衡量战斗机好坏的重要标准。二战时飞机击落的飞机多,有些机型甚至可能比现代所有战机的击落数加一块都多,难道就能说它们比F-22还好了?
只要达成这个这个目标就不能说是失败。
有问题的机型多了,比J-8严重的也多了,JH-7摔了多少架?
除了J-20等最新机型,中国哪款机型号不是“服役即落后”?尤其是2000年前?
要我说,91年苏联解体后,就应该直接把J8,和J10 砍掉。战斗机走两个路线
一个是买su27,以及和俄罗斯联合生产su27,俄罗斯生产机体和发动机,中国出航电。
一个是和mig设计局联合搞 超7--枭龙- FC31 这条路线, 俄罗斯不卖 AL31 但是 RD93 还是可以转让技术的。
这个就是属于妄想了。当前俄罗斯只想卖给中国米格-29,后来好说歹说同意卖苏-27了,但条件是不能部署在长江以北,所以第一批组装完成的苏-27部署在江阴。就这样还想和俄罗斯联合研制?
即便抛却一切不利条件和俄罗斯可以联合研制了,看看现在印俄联合的结果以及CR929的下场也知道结果好不了,白白耽误时间。
其实不光是俄罗斯,中国和美国的“联合研制”也没多少好结果啊,比如“和平典范”,比如麦道。
我再强调一次,歼8的最大贡献不是一款战机,而是通过正向研制的过程积累的经验和培养的人才。
可以说,除了J-20之外,沈飞把中国战斗机大部分的脏活累活都干了。
所以顾诵芬拿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而苏-27是重型战斗机,根本就不是一类东西,非要舍弃的话也是舍弃歼10和飞豹也要搞苏-27啊,哪有反过来的。
当年要搞歼-8的一个原因就是它是重型战斗机。
歼8打F22是个老梗了,很多人也只是当个笑话看。但从这次F22打气球看,如果雷达能探测到F22,歼8II说不定还真能打F22。如果能上PL17之类说不定更容易。
雷达上14所的设计水平一直在亚洲属于前列,现在在世界上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以前某些时段看起来落后是受限于材料。但是最关键的一步氮化镓材料被我的一个大学长攻克后,中国的雷达从此进入坦途。
至于空域的问题,几年前空军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民用强军用才有持续强的基础,军队不是傻瓜。
当年超大上看的,海军就喜欢双发。飞豹也是空军不要,海军赞助搞出来的。
不是用来狗斗的,而是作为武器发射平台,前提是雷达和导弹够好。
而我从来都没看到过歼八II有挂装过中程或以上的空空导弹,总是那可怜的两枚仿响尾蛇。我估计现在即使有重型空空导弹和大功率雷达,它也不够动力去装,毕竟要保证”高空高速“。
所以,已退役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其实在中国70年代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后,在80年代早期,英国三叉戟飞机停产的时候,英国寻求向中国出售三叉戟飞机的生产线和全套技术。 虽然在80年代三叉戟已经落后,但是仍然是西方标准的主流中短程干线客机(单排6座,和737,A320一致),具备良好的改进潜力,并且和国内中短程航线非常契合,飞东部人口密集区航线足够的,京沪,京广,沪广。成都-广州。这些热门航线至少是几百架的需求。
后期还可以改翼下双发, 可以改进经济型和 737 竞争。
完全是一个技术风险低,发展潜力大,市场风险低的路线。
结果去和麦道搞MD82 的组装, 到后面发动机无法解决,美方断了支持后直接项目完蛋。
三叉戟的发动机和飞豹通用,航电也不难解决。
民用航空的悲剧完全是决策层好高骛远又没有自知之明。
在2000年左右,国内维持的战斗机项目又
J7--成飞生产到2010年左右
J8--沈飞生产到2006年左右
J10A--成飞 现在还在生产J10C
飞豹--西飞生产到201X年左右
Su27 的仿制, J11B-J15-J16 沈飞几乎全面投入,还在生产。
枭龙--成飞的出口重点项目,也是最成功的出口飞机项目(虽然不够成功)
山鹰--FTC2000 贵飞到现在还在生产
L15 --战斗教练机 , 昌飞项目,结果就是现在因为乌克兰战争没有了发动机,还不知道怎么办。
以上8个战斗机项目用到了 WP13,斯贝,AL31(俄罗斯进口),WS10,RD93(俄罗斯进口),AL222(乌克兰进口)。 6种发动机, 其中3种还依赖进口。真是毫无远见的规划。
从现在看, J7,J8,J10,山鹰,L15 ,飞豹,都应该砍掉。 统一到两个发动机路线
一个是引进 RD93 生产线, 然后和mig 设计局合作,全力推进枭龙(唯一卖得出去的飞机),
单座枭龙替代J7,J8 ,作为前线多用途战斗机(兼顾出口)。
双座枭龙,替代山鹰,L15, 作为教练机和教练战斗机(兼顾出口)。
然后以双发RD93为基础,研发 FC31 这样的中型隐身战斗机,兼顾舰载机(J15作为舰载机还是太大了一点),也兼顾出口,美国以外唯一的隐身战斗机出口国。
在 AL31- WS10 基础上和 共青城厂和合作, 发展su27系列,
初期 su27k, 俄罗斯提供机体和发动机,以及飞机气动设计数据,中方自主完成全套飞控,雷达,火控,组装和大修。 以沈飞的拉跨,能做到这些以及很难了。
后续的su30,su35, 也可以按这个路线。
在2008年开展双发WS10 重型远程隐身截击机研发, J20 的更现代版。
这样,两款发动机,两个型号系列。 就可以替代之前六种发动机,七八种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