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86版西游记反映的近代历史 -- 北纬42度

共:💬98 🌺10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牛不会很慢么?

北方农村也大量使用牛车,但是多数仅在村内运输,就是从家里到自己的田地间往返。算是耕牛的第二职业吧。牛的好处是力气大,饲养成本低。但是很慢,而且好像智力也不大行。村里路况熟悉,道路一般也不算好,缺点相当程度掩盖了。但出门就不合适。我这里说的都是黄牛。水牛更大,怕是快不到哪里去,或许聪明些?

但是进城卖货(见最多的就是各种瓜,量比较大)这种,一般只有马车。牛车不行,特别是城管一来,绝对是灾难。郊区无城管的地方也有驴车溜进小区,卖酱菜、豆腐等量小的商品。

牛vs马的差别,感觉有点像拖拉机vs汽车。这种牲畜效力和成本在人力和机动车辆之间,感觉九十年代初算是高峰,然后随着工业化导致的机动车降价和人民的富裕,慢慢退出历史。

另:说是马车,但是相当部分是骡子拉的。一般人也不大仔细区别。(北方)马太娇贵了,不是特别有经验的人,养不起。看武侠小说里讲云南马吃苦耐劳,不知道是否属实,或可以和骡子比一比。

家园 北土城附近 奥运后还见过,马车卖的水果还有冬枣,边走边停

就在十字路口辅路旁,奇怪他是怎么进来的,是原附近北边的农民。估计是交警交接班或下班时溜进来了。

家园 我也喜欢那些阿姨呀

比如:冷眉。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南方既有水牛也有黄牛

水牛比黄牛性子温和,可能南方耕田是首选。滇马/川马应该是一类,个子比较矮小,普遍不如北方的大叫驴高大,应该不能用来耕地。

北方以前大牲口比较多,除了没有水牛,黄牛,骡马,驴都有。黄牛在早时候农村价值最高。因为好养,基本上只需要吃草,不需要精饲料,而且力气大,一头牛就可以耕田。生产队时期,农村养骡子和马比较多,驴也有,这三种都要喂精饲料,单纯喂草是不行的。骡马因为走得快,多数用来拉大车,尤其走长路,骡子耐力更好。而且农忙时螺马也可以耕田,力气大的骡马可以独立耕田,差一些的可以两匹并辔。相比之下,驴子力气小,只能干点细活,或者拉小车,于农户,很多时候是出门代步用。

包产到户后到九几年,农村就基本只养牛了,骡马驴私人养成本太高就逐渐被放弃了。

小时候和生产队的饲养员爷爷亲近,所以各种大牲口都骑过。或许大家想不到,貌似温顺的老黄牛,其实是脾气最暴躁,几乎完全不让骑的。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大致相当于

“Der(四声),驾,沃(二声),于”,

大致相当于慢速启车,给油加速,减速倒车,急刹停车。

80年代还有大车,路边还有专门给马钉掌的店,秋天卖白菜卖大葱的基本都是车把式赶着大车来的。

蹲在路边看车把式套马,赶大车,和小朋友互相扮马骑,骑在小朋友身上,挥着树枝或者抽冰猴的鞭子,喊着得儿,驾啊,卧儿,吁儿,大致就这个意思。(得儿还有另外的意思,想必你也知道😏)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

通宝推:大道至简,
家园 太过分了!

话都说到这了,居然都不给个链接或者UP主的名字。有古典美女看还藏着掖着,就想着自己享受。

差评!😠

家园 早年看过一个央视纪录片

讲秦朝的。里面讲到这个车同轨指的是统一车轮之间的宽度,而不是人为在路上挖出两条凹槽。秦直道上的车辙是车走的多了压出来的。

家园 谢谢解惑,终于知道四字口诀的真谛啦!

提到“钉马掌”,想起小学时候被邻居初中的哥哥,带着我去偷马掌钉。

市里核心地段文化宫广场东北角的“少年之家”,刚被迁移到江沿的边缘地带(当然江边后来也早成了地产核心),在这里盖了“少年宫”。马掌店就在少年宫正对面。顺便第一次目睹了全过程,削掌时,围观挺解压的。去年在某网站又看到国外视频。

偷回来的马掌钉,在尾巴绑上细密发散的塑料绳“缨子”,捻在手心,对着目标用力一甩(小时候东北话的这个瞄准再用力的🎯的动作叫“关”,譬如关钉就是砸钉子,猛力抽的动作叫den四声,现在已经没有人用这些很形象有趣的动词喽),有了缨子配重的马掌钉飞的又稳又准,深深飞扎进邻居“板帐子(胡同人家的仓房木栅栏)”上,“Duang、Duang”的声音清脆好听。不记得当年是谁看完了哪个武侠片想到了玩这个,孩子的创意理念大胆又贴地气。

后来被邻居大人发现告状,很快就都被没收扔掉了。这东西扎到眼睛👀,🉑不得了。我当年用几根冰棍儿筷子做的弓弩架,搭上猴皮筋,前面筷子头“倒插”入缝衣针,在手里摆弄,忽然走火发射出去。小伙伴儿就在旁边端着搪瓷碗吃饭,针尖就扎在上脑皮里。我去年想起这个场景还跟老婆学了一遍,并忍不住笑——因为那个家伙左手端着碗,右手举着筷子,瞪着眼睛对我一直破口大骂。而不是去拔那根扎肉里的细针。那根带着缝衣针的冰棍筷子,随着他生气的骂人动作,在他脑袋上还一颤一颤的抖动,最后还是我上去拔下来的。

我那时候🉑够坏的,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险啊。

点看全图

通宝推:方恨少,桥上,
家园 来了来了

我用App的,找不到链接,截图上,各位可以依用户名来查到。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有很多黑白片转4K,家里大电视的也可以清晰投屏了。

点看全图

通宝推:林三,唐家山,方恨少,
家园 这也是我眼见的被历史淘汰的技艺之一

还有我眼见的割麦子的技巧,以及打要子——用割下来的两束麦子捆扎麦捆的技巧,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技艺。

家园 掼。嘚儿de r是卷舌音,估计是满蒙北方少数民族传下来的。

嘚儿、嘚儿驾、驾驾、窝喔、吁驭、稍、跷,用东北话来说更对味。

家园 驴拉磨,秋收可忙了。
家园 秦驰道20–40米宽,用熟土硬化的路面,过去中间走车两边走人

车同轨是轮距(六尺),这种长距离运输的车用同一标准 易在各地成批量生产。

从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全长1800余里。驰道宽50步,车轨宽6尺。道旁每隔三丈栽树一株。

家园 严格说起来,跟北方马车不一样

马车是车把事,坐在车边,扬着大鞭赶车。驴车实际是人驴共同拉车,人拉板车,毛驴也套根绳一起拉车,真一条线上蚂蚱,工作伙伴。南方都是水牛,劲是大,但身躯太大,牛角太危险,而且水牛养起来很麻烦,城里哪有水塘给它泡澡?

家园 接着话茬聊聊马

欧洲培育良种牲畜,包括挽马,的历史有好几百年了,中国这方面肯定不比上欧洲。东印度公司的时候英王送给旁遮普国王挽马作为礼物,那是中国鸦片战争前的时候。当时英国人说,要让亚洲人开开眼,他们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马。英国挽马一个马掌,相当于锡克马四个马掌大。

当时护送马匹的英国情报官,苏格兰人伯恩斯,说怕那5匹马,一公四母,受不了了几百公里在炎热天气下的跋涉,建议走水路。锡克王准许后,英国人乘机测量了水路的水文资料,为以后发动战争收集到了重要的情报。

其实印度西北,阿富汗,在往北的中亚,他们的马匹个头比不上西欧的个头大,但要比蒙古马和中国内地的马匹大。同时期哥萨克和卡尔梅克人骑的顿河马,和我们的三河马,伊犁马差不多。实际上三河马主要血统就来自顿河马。拿破仑远征俄罗斯败退,一路被骑顿河马的哥萨克骚扰。但法国军人回忆录里说,哥萨克的座骑个体略小,但很皮实。

那个时期法国骑兵用马现在比利时,法国有些地方还当作娱乐体育用马,汉诺威,安格鲁阿拉伯等品种。走近看,个头的确比我们的三河马要高一点,特别是公马。最近普京送三胖几匹奥洛夫,那种马的个头也很大。

三胖从小喜欢骑马。报道显示,现在三胖还经常而且从不带头盔护甲骑马野外飞驰,很能反映出这个80后勇武的性格。就他那个体重,那样骑马,腰腿得相当有力才行。我最近一次骑马是今年6月。我体重和三将军差不多,在山坡草地一个来回小跑了不到两千米,下马站在草地上两条腿累得直发抖。

其实蒙古马的爆发力和耐力比个头大的顿河马并不差,尽管拉力可能比不上欧洲和苏联的巨型挽马。二战后苏军大部分退役军马都分给了农庄。有个人回忆他们家分到一匹蒙古马。因为他们家去晚了,别人家都把大洋马分了,就剩下一匹蒙古马。当初他们为此很不开心,但后来那匹蒙古马因为吃苦耐劳而变得远近闻名,成了他们家里的一宝。附近村里别人家马拉不动的东西,好像冬天从冰河里拖拽什么重物,蒙古马马到成功。后来这家的孩子长大了,还专门写了篇回忆文章。

蒙古驿站和过去的骑兵不用洋马。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洋马腿软(走不了长路),蒙古马腿硬。

关键词(Tags): #挽马#顿河马#蒙古马通宝推:北纬42度,大道至简,方恨少,踢细胞,fumachu,落木千山,桥上,GWA,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