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一) 苏东坡的聪明 -- 淡淡微风

共:💬103 🌺1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微风兄给教些入门的调身心的法子?
家园 浅薄思想的人很多

所以我也是其中之一,惭愧是惭愧,但能多学习学习.总要好点.

家园 难啊,是真不容易。却又是真的有趣。

先不说心的问题,就是身体,清醒的时候还好说,可以靠毅力靠理智。等睡着的时候就要开始习惯性的十三不靠了。当然的,据说是等功夫到了,梦里的事情也能自己作主的……问题我现在不时还没有这本事么。

不过想想看自己要是有了这本事,就是用这个身子骨慢慢体会着自己的进步,恩,胖子一定会很自豪的,一定会大于做了道好菜被人夸奖的样子,呵呵。

家园 呵呵道理应该是这样吧:)

术业有专攻。

一个地方深厚,另外的地方就可能浅薄,没有人全能啊:)

家园 呵呵慢慢来,如果那么容易做到,

那不是神仙了么:)

家园 不敢当啊,回头我把一些经验写写吧。
家园 呵呵不好意思,出门中,一直没来看:)

面壁兄近安:)

家园 呵呵加油:)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九)悟道的一种判断方法——“心经”

  有朋友写文章说了自己对禅的理解,总的来说,不错,至少“感觉”方向上没有大问题,在“感觉”的层面上,大致上是那个味道。

  然而,终究还是“文人禅”,还是浅尝辙止,停留在“感觉”的层面,是“想象”出来、“想象为身”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他的说法,只停留在了想象的程度,从什么原因得到,到怎么“用”,都不是那么回事儿。

  不知道怎么得来,自然也就不知道怎么“运用”。——当然,如果从一般人的生活中着眼,也将就够了。

  所以我提了几个问题:

  “为什么能知道?是什么知道?知道了以后能解决什么问题?又怎么样才能去解决?了解了以后怎么利用它?最终你需要它解决什么问题?又怎么去解决?”

  这样的“觉知”,只是理解是没有用的,而是要自如的运用才行。这样的理解,也不能只是猜想到,更不是别人告诉你,而是要真正的证明了,而是你自己做到了。

  这就象“望梅止渴”一样,虽然貌似解决了问题,其实只是暂时蒙骗了一下,回避了一下现实,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到最后,还是要来真的。

  “看开”了痛苦,和“解决”了痛苦,毕竟还是不同的。

  “画饼充饥”,终究还是自欺欺人。

  

  也有朋友说,“还是不明白”。

  那就对了。

  写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在什么是“禅”,什么是“悟”上作文章,而只是在谈什么“不是”禅,什么“不是”悟。

  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

  我提出了很多问题,但是基本上没回答。一则是放个问题在那里却没有答案,才会去思考,二个有些问题其实是没有文字答案的,只能通过修行过程去求证。

  要想用大家都明白的语言把什么是禅说明白,基本上做不到,反正那么古往今来多祖师大德,包括佛祖本身,也没有做到。说的人自己明白,也知道说不清楚,听的人都在瞎猜,除了自己真正证到的那些。

  还是前面说到的那个比喻:人的模样。

  没见过,怎么说都是不清楚,见过了,不说也清楚。

  重点在怎么见到,而不是通过别人的描述,去猜人家什么样儿。

  我没有能力告诉大家什么是“禅”,我只能尽力让大家明白什么不是“禅”,让大家不再被人所欺瞒,让大家能建立一些基本的标准,知道怎么去判断别人的真伪,也知道自己所以为的真伪,而不再为“假象”、“假想”所迷惑,知道了什么是假的,才有了求真、求是的可能,不然的话,一辈子自己骗自己,让别人骗自己,自己再去骗别人,那就永远不会明白真理在哪里了。

  再强调一次:禅,一定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东西,不管你想象的多好多到位——自以为是,一定是自欺欺人,然后也会自误误人——而是只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路径,一步一步去证明,去亲自体验到的,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桃子是什么味道,只有你吃到嘴里才知道。

  而这条求证之路,也基本上就是那几样儿,没什么太多的选择。

  在真修实证的路上,没有虚头可玩儿,也并不好玩儿。

  愿意自己骗自己的,还可以继续自欺欺人,想明白真相的,就别再相信那些猜测、估计、假想。  

  呵呵,有些人大约觉得我在讲禅,就是说明懂禅,就是高人一等——自然不是。

  我没办法告诉大家什么是禅,我只能告诉大家什么不是禅,至于什么是禅,怎样悟到禅境,怎么证到禅境,都是要每个人自己去塌实努力,认真实行的。别人,帮不上忙,顶多能指指路,做个老师。

  释迦牟尼佛说过:我度不了你们,你们只能自己度自己。

  佛都做不到,何况别人。

  六祖告别五祖的时候,五祖想把他送过河去,六祖说:迷时师渡,悟时自渡。

  佛在一部经里说:“人无宿命终不从解,亦不相见语言,终不入意,人各有本师也。”

  如果没有前世因缘,连真正的道理都没机会听到,更别提“意解心开”了。每个人也都有引导自己的老师,不是那个人,别人说了也是白说。禅宗公案里,就记载过,一个已经悟道的祖师,有手眼通天的本事,对一个很好的学生,却一点没辙,只好把他发付给另外一个祖师,希望在那里,能把那个“点儿”凑准。

  “天时、地利、人和”,在什么事情上,都是有规律的。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佛人,或者说,追求真理的人,知道什么是错的,未必就知道什么是对的,知道什么是对的,未必就能做的到。

  指出一般人心目中的错谬之处,是为了去伪存真,为了让大家了解事实的真相,而不再为以讹传讹的说法所迷惑,真理是真理,人是人,能说出真理的人,未必就真懂得真理,也未必能做到真理。真做到圆满的,除了佛本身,恐怕就没有了。每个人都会犯错,错了,不一定就比别人低半分,触到痛处了,证明有反省,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以前所思所想的不足,下一步,就可以好好反思,争取进步。

  当然,我不是老师,也不懂什么,更没有做老师的兴趣,每个人自己才是老师,路是自己去走的,道理是自己去想的,后果是自己去承担的,成果也是自己去享用的。人力有时而穷,连佛都不能度尽天下人,何况余子。不过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该做的事情罢了。

  “各人因果各人了”,如是而已。

  佛学的基本原则,就是“众生平等”,不只是人人平等,人与动物也平等,这个思想,放到现在的世界上,也是最先进的。而这样程度的平等思想,只有古印度和古中国拥有。

  真要把眼睛放开了,自作聪明的人类,自作聪明的文明,和自作聪明的科学,比起两千年前森林里的一个老人,在很多方面是很可以汗颜的。

  而学佛的另一个基本要求,也算是警戒:“莫轻后学”。虽然也许他比你学的晚,却比你悟道早,也许是大菩萨再来,也许是菩萨来度化你,也许是你前生的师父,也许是前生的父母。

  贡高我慢,是很危险的毛病,轻则耽误修行,重则因果难言。  

  

  佛说过:“我所说法,如伐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看过去了,明白了,就舍了它,好好走路,说的千步,不如行的一步,多走一步是一步。站在原地不挪窝儿,说再多的“大鹏一去九万里”,最终也是个空壳,顶不得用的。

  伍迪艾伦唱道:一个男孩儿要走多远的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

  哪条路,都不好走。

  和自己斗争的路,更不好走。

  不过,最难走的,恐怕还是这条智慧之路。

  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我检查,自己到底有没有悟道,也可以检查别人有没有悟道。  佛经里,和祖师大德们,都曾经提出过一些标准,可以参考。我今天换种方式,在我们知道的最短的佛经——“心经”——里找出标准来检验。

  自以为是的人,和想真学点儿东西的人,都可以看看,应该可以从中得到该得到的东西。当然,这是以能自省为基础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第一个标准:能不能做到“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后面说的“色受想行识”。色指物质,受指感受,想指思想,行指行为和习惯,识太复杂,先不管它。谁能做到不受着五样东西控制和影响,就算悟道了。

  第二个标准:“诸法空相”。谁能说明白,什么叫“空”?反正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空”——因为后面就有解释:“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注意,不是知道、明白、能够想象,而是证到。

  第三个标准:其实,后面这些,都是要做到的,真做到了,就算证道了。“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再后面几个,可以简单的说了,虽然内涵并不简单。

  第四:“心无挂碍”。能做到吗?功名利禄放不下,别人骂你受不了,不行。

  第五:“无有恐怖”。能做到吗?怕没钱吗?怕没地位吗?怕被人歧视吗?怕死吗?怕伤心吗?怕他、她不喜欢自己吗?怕不快乐吗?怕孩子以后不快乐吗?等等。

  第六:“远离颠倒”。以苦为乐,以乐为苦——这是我们大部分人都身处其中却不知道的——能明白吗?能改的了吗?

  写了这么多,费心费力,却也如经中所说,“无智亦无得”。

  一笑罢休闲处坐,看尽春花随风过:)

家园 嘿嘿,微风兄当然知道胖子这是在撒娇呢

话说多少年前,就是现在的胖子还是个小胖子的那会,胖子的娘就给这胖小子下过定语:届小东西,什么都明白,就愣装着四五六不懂,闭着眼睛磨人……

胖子知道,如是总总的也都是自己攒下来的,那就自己的事情只能自己去解。剩下的,只说不做那就只能叫作撒娇。也不知怎么的这回就想欺负欺负微风兄,一如小胖子闭着眼睛磨老娘,呵呵。

不论怎样,胖子一定会努力加油的。神不神仙的职称之类,那都是浮名,排资论辈到了就少不了的。胖子的远景理想是能自由自在喊着口号“俺是帅胖,玉树临风!”是以天花乱坠,片叶不粘身。

家园 一切皆有姻缘。不可狂妄,也不可自鄙,度化自己,余者皆虚
家园 这一点不太苟同

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个境界如何?但这不是避世能修来的,而恰恰是入世——历经大风大浪——才能练就的。日前俺说拧巴了就是在这里。不过现在似乎又明白了:杀当杀之人也是合乎道。滥施恩惠也是悖离道。

家园 【原创】莫效书生乱解禅(十)千江之月

  

  上篇里,我用了“心经”给大家做判断标准,因为这部经流传广,容易找,内容也相对浓缩。但这个标准却只容易自我审查,不方便审查别人。

  如果要检查别人是不是悟道,有没有什么比较实用的办法?

  从功夫上下手,有一个。

  要谈禅,至少先做到气住,也就是不呼不吸。

  身体上,做不到气住,很多内在的东西出不来。连身体的问题都没解决好,思想上的,心理上的进步,大部分都是奢谈。

  然而,这在佛的定义里,连初禅境界还没到呢。离真正的禅悟,差的还有十万八千里。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判断标准,每个阶段都是一步一步努力的慢慢积累而成,没有捷径可走。这世界上,所有的捷径,基本上都是骗人的。

  一定有人问:那么“顿悟”呢?,不是说“顿超三界”吗?

  哪有那好事,什么问题,一“悟”就解决了——结果是那么说,就是前提没说,“悟后起修”的内容,也没说。

  下面还有各个阶段的判断标准,就不说了,免得被别有用心的人拿去蒙人——当然,佛经里都有,真想知道的,可以自己去找。  

  其实不只是文人,修行的人里,如果只重理论知识,不切实下功夫,说到头头是道天衣无缝,也只是个“知解宗徒”顶不得用,遑论其他。

  这样的例子,禅宗公案里很多,就不多罗嗦了。 

  

  众所周知,禅宗第一则公案,就是著名的“拈花微笑”的故事: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后来,这段故事就被称为“传佛心印”,而迦叶,就成了禅宗第一祖。

  后世人中,记得拈花的,记着微笑的,要远远多于记得后面那段话的,而文人谈禅,多谈拈花与微笑时的隽永会心,少有注意后面那段话的。殊不知,最重要的,是后面那段看似罗嗦的言辞。

  什么叫“正法眼藏”?念zang还是cang?什么是涅磐之心?有心还是无心?什么是实相?什么是无相?什么是实相无相?。。。

  如果谁能切实稳妥的把这段文字说清楚说明白,也就算他懂禅了,可惜恐怕还是以讹传讹的多,真明白的少吧。更何况,这段文字虽高明,来路还有些危险呢,反正我是还没在佛经里看到过,当然,那也许是因为我大藏经还没读完的缘故。

  

  没有真修实证而谈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明点儿的,能把道理真想到挺明白,也说的挺好,在佛家有个专门的词:“干慧”,水没有源头,能流几天?没有水的树,能活几天?智慧没有根本,自然风吹就乱,树如果没有根,自然风一吹就倒。功夫做的不到,自然遇到事情就出问题。

  苏东坡的问题,就是出在这里。道理上,他那么聪明的人,又到处结交禅师,应该很通了,只是没有认真做基础工作,所以遇到外境的变化,就难免不知所措。

  

  文人所谈的禅,可以说是得到了一点“禅趣”,而不是“禅境”。

  禅就象太阳,禅趣就象洒在我们身上的阳光,我们能感受到阳光的和煦温暖,也能通过这些关于阳光的感受,对太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那离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太阳,还太遥远。

  对禅趣理解多一些的,就仿佛离太阳近一些的人,接受阳光的温暖和煦就多一些;少一些的,就是远一些的。

  我们可以说,禅很好啊,给我们带来了这个那个,让我们如何好如何好,但是,我们不能说:我们了解了禅,禅就是那个样子,那就是禅。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禅自然是可以玩儿的,做谈资也好,风光霁月之处,当可寄兴谴怀,也可借题发挥,然而若说本地风光,那就免了。

  “云月是同,溪山各异”,千江有水千江月,却绝不是本来的月亮了。

  写这个系列之前,就知道不该写,因为注定了要得罪人,很多人要“起大镇罣”,而且是大部分看这个系列的人。除了能放下自己的固有想法,愿意去吸收一些新东西的人,或者说在此处有“慧根”的人。左中右全都不会满意,会被情绪影响自己的理智,或者被自己成型的思维方式影响思路。这很正常,能突破“我见”的人,毕竟难得。

  古德有云:真讲禅宗,门前草深三尺。诚哉斯言,玩儿假的那么舒服,谁跟你玩儿真的啊。眯上眼,醺醺然,自己骗骗自己,多好。

  然而,宁将此身下地狱,不把佛法做人情。别的,你好我好大家好,若谈佛法,对不起,该是什么就是什么。

  开头说的贾平凹,他如果说:论到禅之趣,那我就比老和尚多咂摸出不只一点半点了——虽然也有可商榷之处,却也不好太挑剔。当然那是他以为的趣,而不是禅之“真趣”。然而他挑剔别人对经文的理解,夸耀自己未必明白的东西,就免不了自曝其短了。

  那应该是他思想的空白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盲点,不独他唯然,无可奈何。

  趣味这东西,附之于物,会之于心,与他人无涉。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那是谁也没辙。若是只想得点滴之趣,并不想真弄明白什么是禅,那自然由得自己。

  但是,就请别说那是禅了。就象别误会阳光是太阳,误会水中月是月亮一样。

  然而,那真的就不是太阳和月亮了么?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家园 献花.
家园 看过了这篇,在下又是一头白毛汗,这个......

胖子知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