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6:孙书——用之必胜 -- 桥上

共:💬31 🌺2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6附:艾陵之战2/5

《哀十年传》:

秋,吴子使来复儆师。((p 1656)(12100501))(138)

《哀十一年经》:

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p 1657)(12110001))(138)

我的粗译:

到这年秋天,吴子(吴夫差)又派人来我们这里,让我们准备再次派部队配合吴军出动。

一些补充:

鲁军配合吴军出动是要进攻齐国,所以下一年,上面那条《春秋经》中记载了齐军来抢先进攻了鲁国,国书是齐国的世卿,是来攻齐军的主帅。此次齐国进攻鲁国的主要战斗就是所谓“郊之战”,《左传》中有较详细的介绍,见后面几段。而这条《春秋经》有点象是后面那几段《左传》的标题。

杜《注》“秋,吴子使来复儆师”云:“伐齐未得志故,为明年吴伐齐传。”

杨伯峻先生注“十有一年春”曰:

正月初二辛亥冬至,建子。

“吴”推测位置为:东经120.48,北纬31.25(木渎遗址,春秋晚期大城遗址。阖闾以后)。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哀十一年传》:

十一年春,齐为鄎故,国书、高无?[不/十,pī]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禦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间。”季孙告二子,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武叔呼而问战焉,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退而蒐乘(shèng),孟孺子-洩(泄)帅右师,颜羽御,邴洩为右。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五日,右师从之。公叔务人见保者而泣,曰:“事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p 1657)(12110101))(138)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的哀公十一年(公元前四八四年,周敬王三十六年,齐简公元年,吴夫差十二年,越句践十三年),春天,齐国因为我们参加了鄎之役对他们的进攻,就由两位世卿国书和高无?[不/十,pī]率大军前来进攻我们,打到了“清”。

我们执政的卿季孙(季康子,季孙肥)就问他的大管家冉求(冉有,孔子弟子):“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齐国大军开到了“清”,肯定是来找我们鲁国的麻烦来了,拿他们怎么办?)”。

“求”(冉有)提出:“一子守,二子从公(鲁哀公)禦诸竟。(留一位大人守城,两位大人随我们“公”到边境上抵抗。)”,季孙说:“不能。(我做不到。)”。

“求”又建议:“居封疆之间。(那就在我们田地的周边抵抗。)”,季孙把这个建议通报给另外那两位大人(季孙和另外两位卿叔孙、孟孙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全面掌控着鲁国的国政,季孙为首,“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那两位大人都认为不可。

“求”就再建议说:“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既然还不可,那就不请我们的主上出动。由一位大人率兵出城,背城而战。要再不肯出力,那就不是鲁人了。我们鲁国各家族的兵车加起来超过了齐国来犯的兵车,就算是咱们一家的兵车,也超过他们,大人有什么可担心的?那两位大人不想出战也有他们的理由:我们鲁国的政事可都是由咱们季家说了算的。在大人执政期间,齐人来进攻鲁国而我们不敢出战,那只能是大人您自己的耻辱,也会让您再不能列于诸侯。)”。

于是季孙让冉求跟随他一起前往朝廷那里,自己进入朝廷商议,把冉求留在党氏之沟那里等待。正碰上了也前来朝廷的另外那两位大人,其中的武叔(叔孙州仇)就问冉求对开战之事怎么看,冉求回答:“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长久的事情是你们这些贵族才该考虑的,我这样的小人能明白什么?)”。一旁的懿子(孟懿子,仲孙何忌)逼着冉求回答,冉求就又说道:“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我们小人只会根据给我们的条件提出建议,按照我们的本事尽力去实行。)”,武叔说:“是谓我不成丈夫也。(这是说我没出息呢。)”,于是马上回家去召集人马。

最终鲁国由孟孺子-洩(仲彘,后来的孟武伯)率领右师,派颜羽驾驭他的指挥战车,邴洩当他指挥战车上的“右”;由冉求率领左师,派管周父驾驭他的指挥战车,樊迟(樊须,孔子弟子)当他指挥战车上的“右”。季孙提出:“须也弱(樊须年纪还小。)”,有子(冉求)说:“就用命焉。(足以完成任务了。)”。

季家派出了七千甲士,冉有召集三百武城人做自己的徒卒,留下老幼守卫季家宅邸,左师大军开出城,驻扎到雩门之外。等了五日,右师才也开出了城。公叔务人(公为,鲁昭公子,曾挑起动乱随昭公流亡在外)看着那些被征召来的人,哭泣道:“事充,政重,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征发频密,赋税繁重,在上者不能好好谋划,那些“士”又不肯拚死,还怎么管理“民”?我既说了这话,怎敢不拼出命去!)”。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国书、高无?[不/十,pī]帅师伐我”曰:

程公说《春秋分纪?世谱二》谓国书为国夏子,国夏见定七年《传》;高无?[不/十,pī](高无邳)为高张子,高张见昭二十九年《传》。

杨伯峻先生注“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曰:

杜《注》:“群室,都邑居家。”吴闿生《甄微》云:“群室即谓三家。”《会笺》则以为“群室盖指国都之大夫、士也”。据《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则大夫皆有车,士未必能专有车。群室者,卿大夫之家也。

杨伯峻先生注“一室敌车优矣”曰:

此一室指季氏,四分公室而有其二,见昭五年?传?,则季孙之兵车独多,而齐师所出少,故云以季孙之兵力敌齐甚有余裕。

杨伯峻先生注“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曰:

《会笺》以“大”字属上读,亦通。季氏专鲁政,鲁被大耻,不能与诸侯并列,即季氏不能列于诸侯。

杨伯峻先生注“孟孺子-洩帅右师”曰:

孟孺子,孟懿子之子,懿子不自率师,以其子帅,必已立为后,故称孺子,名彘,谥武伯。洩其字。

杜《注》“颜羽御,邴洩为右”云:“二子,孟氏臣。”

杨伯峻先生注“须也弱”曰:

弱谓少幼。据《仲尼弟子列传》,樊须少孔丘三十六岁,则此时已三十二,不可谓弱。《孔子家语》谓须少孔丘四十六岁,则此时仅二十二,宜谓之弱。王肃作此书,或有所本。马宗琏《补注》谓“愚懦不壮毅曰弱”,不确。

杨伯峻先生注“公叔务人见保者而泣”曰:

杜《注》:“务人,公为,昭公子。”《礼记?檀弓下》作“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

杜《注》“敢不勉乎!”云:“既言人不能死,己不敢不死。”

桥:据上面《左传》中“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老幼守宫”,则此时鲁国城内之人口我估计当在十五万左右。

“鄎”——“奚”(杨注:“奚”,《谷梁》作“郎”,郎盖“郋”之误字,郋、奚同音,《谷梁》假郋为奚,详臧寿恭《春秋左传古义》及叶德辉《说文读若考》卷三。奚,当在今山东省-滕县南六十里之奚公山下。#鄎,齐南鄙邑。),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5,北纬36(“清”与“遂”之间齐国境上某处)。

“清”(杨注:清,地名,据杜《注》是卫邑,当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南约三十里之地。#据《水经?济水注》,清在今长清县东,高士奇《地名考略》江永《考实》皆主此说。沈钦韩《地名考略》引《山东通志》,谓在今东阿县,大清河西。以下文季孙谓冉求语推之,沈说较合理。),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2,北纬36.2(今黄河时济水北岸)。

“党氏之沟”(杨注:江永《考实》云:“庄三十二年,公筑台,临党氏,则近公宫有党氏。”党氏沟,公与党氏间之沟也。),所谓“党氏”,在《左传》中有四处提及:

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庄三十二年传》(p 0253)(03320401))(027)

子般即位,次于党氏。冬十月己未,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于党氏。(《庄三十二年传》(p 0254)(03320501))(027)

季孙使从于朝,俟于党氏之沟。(《哀十一年传》(p 1657)(12110101))(138)

己巳,王入于王城,馆于公族党氏,而后朝于庄宫。(《定七年传》(p 1561)(11070601))(125)

前三处都是鲁国的“党氏”,后一处则是王城“党氏”,从这些叙述看,“党氏”都离核心宫殿不远,最后一处“党氏”前面还冠有“公族”,因此我猜测“党氏”实为“公”(“王”)之“党”——族党,即“公族”所居之处,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99,北纬35.60(公宫西)。

“雩门”(杨注:雩门,鲁南城西门,盖南城有三门,正南门曰稷门,见三十二年《传》;东门曰鹿门,见《公羊》闵二年《传》;西门则雩门也,或以雩门即稷门,误。说详梁履绳《左通补释》。窃出,私自出击。实为公子偃窃出。(实用公子偃之谋。)(据隐公之《注》(01000001),一九七七年考古探得鲁故城南面只两座门。)#杜《注》:“南城门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6.98,北纬35.59(“鲁”南面靠西的城门)。

下面再贴一遍《鲁国故城遗址分布图》(截自网上),南面靠西的城门(有棕色的道路出城处)即为雩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上面的图中,我标出了“周人墓”的位置(图左上部分标有“周墓”的左上向右下的斜条区域),还标识了另外几个殷人的墓地(也是左上向右下的斜条区域,标为“殷墓”)和一些居住遗址(右上向左下的斜条区域),居住遗址分为两类,一类是曲阜刚建城或建城不久就有的,标为“原”,一类是春秋时期才有的,标为“新”。棕色的线是当时的道路。还有春秋时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冶铜遗址标为“铜”,制陶遗址标为“陶”,制骨遗址标为“骨”。注意,图中左下部分空白较多是因被曲阜市区占压,大部分尚未勘测。

上图是我利用出自《曲阜鲁国故城》一书的附图作为底图,根据我的理解和臆测,尽量涂去了与春秋时代无关的痕迹,得到的春秋时代鲁国城内概况的示意图。很可能有应涂掉而未涂掉的,或者不应涂掉而涂掉了的,或者标注错误的。我的水平有限,只好请列位包涵了。

“武城”(杨注:此武城为南武城,即《论语?雍也》子游为宰之邑;又见昭二十三年《传》。其地多山,故云险道。在今山东-费县西南,沂蒙山区之县。),推测位置为:东经117.62,北纬35.19(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村、北武城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